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任韬、宋子琨|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CUEBJOURNAL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02-0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

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作者简介

任韬(1978—),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子琨(1999—),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摘要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三次产业要素配置均呈现出偏向资本的特征;要素效率的增长效应是三次产业TFP增长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要素配置偏向效应仅在部分年份促进了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提升。未来,应当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为出发点,以适宜的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方向为着眼点,以提高要素效率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提高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目的。

关键词

TFP增长率;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三次产业;标准化供给面系统

❖ 自2022年5月18日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研究背景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一直被视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源头活水。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期,选择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其理论意义在于,可以仅通过一个变量来区分某一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要素效率的增长还是要素投入的扩大。事实上,技术进步存在要素偏向是一个经济学中长期讨论的话题。希克斯(Hicks, 1932)指出,要素相对价格的上升会诱导技术进步节约这种要素,进而导致技术进步呈现出要素偏向。自经济增长核算方程提出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定量研究成为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既不是外生的,也并非始终呈现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特征。显然,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核算方程中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被人为忽略了。因此,在考虑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前提下,对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并深入考察其驱动机制,对于加快提高TFP增长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在定义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时,阿西莫格鲁(Acemoglu, 2002)从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边际产出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当技术进步使得某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提升更大时,则称技术进步偏向这种要素。关于引起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原因,阿西莫格鲁(2002)认为主要是技术进步受到了要素替代弹性、市场规模效应和价格效应三者间协同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当两种生产要素间呈现替代关系时,市场规模效应更强,技术进步偏向丰裕要素;当两种生产要素间呈现互补关系时,价格效应更强,技术进步偏向稀缺要素。随着阿西莫格鲁(2003、2007)进一步完善并发展了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理论,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开始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克拉姆等(Klump et al.,2007)通过构建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资本与劳动间的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估计,并提出通过“全局最优”的方法确定非线性方程组中的初始值。他们研究发现,美国在1953—1998年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更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此外还发现资本与劳动间的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呈互补关系。戴天仕和徐现祥(2010)基于阿西莫格鲁(2002)关于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定义,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资本劳动边际产出比变化率的角度出发,构建出可以衡量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进行系统测算。他们研究发现,在1978—2005年中国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间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在改革开放初期偏向劳动要素,随后技术进步呈现出偏向资本的特征,并且偏向程度逐渐提升。这项研究成果为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回答。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基于地区间和行业内的角度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要素配置的偏向性以及二者对TFP增长率的影响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993—2017年中国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偏向何种要素?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1993—2017年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提升有何影响?三、结论与启示本文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对中国三次产业资本和劳动间的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资本密集度进行估计,分析了要素效率的增长效应、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要素配置偏向效应对TFP增长率的驱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要素配置结构合理性方面。第一产业在整体上要素效率结构与要素投入结构方向不一致,资本效率较高而劳动要素投入较大,存在要素错配;第二产业在1994—2001年资本效率较高并且投入较大,要素配置合理,而在2002—2017年劳动效率较高而资本要素投入较大,存在要素错配;第三产业要素效率结构与要素投入结构方向不一致,劳动效率较高而资本要素投入较大,存在要素错配。综上所述,中国三次产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要素错配,对TFP增长率的提升造成了损失。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三次产业要素配置在整体上均呈现出偏向资本要素的特征。第三,TFP增长率及其影响因素。要素效率的增长效应是三次产业TFP增长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而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要素配置偏向效应仅在部分年份对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提升起促进作用。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创新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TFP增长率提高的重要途径。提升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路径在于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方向是否适宜、要素效率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是否合理,而充分发挥创造性破坏的作用,打破资源配置僵化现状,促进要素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优化配置并加快提升要素效率将成为促进TFP增长率提升的关键。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为出发点,以适宜的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方向为着眼点,以提高要素效率为着力点,将有助于最终实现提高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目的。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第14—28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 2022年第1期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3期

· 2022年第4期

· 2022年第5期


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任韬、宋子琨|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