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前,美国国防部提出了所谓的“重返太平洋”战略。从那时起,其不断渲染推动这一战略发展的威胁在持续发展、演变并扩散。当前,美国国防部这一扩大化的战略重点在地理上被重新定义为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广阔领域。根据美国人自己编造的脚本,他们认为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这一地区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程度不断上升,因此,美国在此处的军事力量需要迅速部署先进、高度定制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威胁,尤其是长期巡弋于这一区域的第七舰队。
从2018年7月到2019年5月,美国军舰已经十次次航经台湾海峡。尤其在今年,已经七度穿越,包括今年1月24号的“迈克坎贝尔”号驱逐舰(DDG-85)、2月24号以及4月28号两度通过台湾海峡的“斯特塞姆”号驱逐舰(DDG-63)、7月24日的“安提坦”号(CG-54)巡洋舰,8月23日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绿湾”号等,都隶属第七舰队,可谓猖獗至极。可以看到,支撑第七舰队肆无忌惮地进行其所谓的“自由航行”,除了其强大的舰载机、巡航导弹等攻击利器之外,航母编队自身的防空系统(宙斯盾、密集阵等),尤其是舰上配备的综合电子战系统更使其有恃无恐。
众所周知,战舰针对来袭导弹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是近距离武器系统,例如快速发射的“密集阵”(Phalanx)近防系统或超灵巧型导弹(RIM-116“滚动弹体”轻型、点防御舰对空导弹)。然而事实是,舰船上的“软击杀”电子战系统与其动能拦截系统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发展至今,这些电子战系统已经从独立的干扰器演变成舰艇“神经系统”高度集成的组件,其中包括传感器、通信以及指挥与控制接口。如今,携带主动电子战有效载荷的消耗性诱饵也是舰船非动能自卫套件的一部分,增强型态势感知能力也是如此。 这些系统中最著名的当属几乎所有大型美国海军舰船上都在长期使用且仍在不断发展的AN/SLQ-32(被使用者称为“ Slick 32”)“水面电子战改进计划”(SEWIP)。它具有被动检测战场中多种类型辐射源并对其进行地理定位的能力,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其所安装的舰船以及通过数据与之连接的其他平台的态势感知能力,从而集体生存能力。它还允许其灵活的电子战能力被用于对抗通信系统、船舶雷达和其他发射器,而不仅仅是拿下反舰巡航导弹和战机。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伊利湖”号上的AN/SLQ-32 。各种版本的“ Slick 32”已经部署在美国海军舰队中,并且已经使用了数十年SEWIP最新的Block III迭代通过添加最新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技术和其他增强功能,将这些电子战功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实际上,SEWIP显然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攻防兼备的武器系统。
“水面电子战改进计划”演示动画(翻译&字幕 by 防务菌)尽管众所周知,AN/SLQ-32不再是海军“甲板上层”电子战生态系统中唯一的主要电子战装备。在美国海军公布的2017年6月遭遇恐撞击毁伤的“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DDG 62)照片中,可以发现貌似其已经部署了一套全新的电子战硬件。相对于其他战舰,在这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桥翼上多出了了一对刻面棺材状的设备。
其实关于在第七舰队的舰船上装备新电子战系统的小道消息零星散见报道,但由于这些报道较为晦涩,所以没有太多人注意到它的现实存在。直到在受损“菲茨杰拉德”驱逐舰的照片上如此显眼。
横向观察数百艘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的其他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配备这一新电子战的并不多。
2018年4月11日,同框的“桑普森”号驱逐舰(DDG 102)(左)和“普雷贝尔”号驱逐舰(DDG 88),可以看到其桥翼上并没有安装这些“棺材盒”而进一步研究作为第七舰队一部分部署的美国水面舰艇后,可以看出至少驱逐舰、巡洋舰和“罗纳德·里根”号核超级航母(CVN-76)都配备了该电子战系统。
以日本为基地的“安蒂特姆”号巡洋舰(CG-54)和“切斯劳维尔”号巡洋舰(CG-62),都安装了这一新电子战系统
“钱瑟勒斯维尔”号巡洋舰(CG 62)和“罗纳德·里根”号航母(CVN-76)
“罗纳德·里根”号航母(CVN-76)的四周散布着这一电子战装备
“罗纳德·里根”号航母(CVN-76)的四周散布着这一电子战装备
“马斯廷”号驱逐舰(DDG-89)也有相同电子战装备
“柯蒂斯·威尔伯”号驱逐舰(DDG-54)上的新型电子战装置这一新型电子战装备的棺材盒外壳旨在利于像翻盖一样打开,以便于访问内部系统。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可延伸的平台安装在翼桥下方,因此船员可以安全地靠近并维修这些装备的围护及其内部。 尽管有关这一新型电子战系统的信息非常有限,但稍作留意,仍有一些信息可以指向该系统本身部分由ITT Exilis公司(现为L3Harris)设计,定型型号为AN/SLQ-59,它的通用概念也被称为“便携式电子战模块”(Transportable Electronic Warfare Module,TEWM)。 TEWM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可以在需要时快速复制,并在其他舰船上安装。由于模块化,其本质上具有高度适应性。换句话说,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重新配置以应对新出现的威胁,并且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移动并集成到新平台甚至陆战平台上。其独立、、耐冲击、防风雨外壳被建造成可以根据需要在舰船之间进行运输。因此,虽然AN/SLQ-32已高度集成到其安装的舰船上,但AN/SLQ-59更像是即插即用的设计。它也是SEWIP Block 3T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该计划现已部署到第七舰队。 就其应用而言,AN/SLQ-59仅被描述为末段威胁防御系统。换句话说,它的构建至少主要是为了在敌人对舰船本身进行末段攻击时抵御敌人的导弹或其他武器。基于其完全网络化的作战能力,可以由主机本身进行控制,也可以作为较大的集成电子战使用策略的一部分进行远程控制。 可以猜想,AN/SLQ-59是在快速发展的“舰队速度”采办概念下形成的,这个概念旨在使第七舰队的关键电子战能力得到增强。而第七舰队所属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S.Pacific Commandment)在2013年曾紧急申请采购24套这一系统,可以回溯这一系统应该在2014年3月前部署到位,尽管在事实上,这个系统似乎被推迟了一两年才得已部署。实际上,AN/SLQ-59的发展根源远比这一紧急申请采购要远得多。根据美国海军装备的研发、采办流程,许多生产代表性安排在很多年之前都经过了实验测试,而TWEM的概念验证版本则在2008年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RIMPAC)上进行了测试。在2010年RIMPAC上,它再次在美国“桑普森”号驱逐舰(DDG 102)上进行了测试。
这是唯一有迹可循的AN/SLQ-59原型详细图像。该系统似乎必须具有用于有源电子扫描阵列或某种其他类型发射器的开口。这张图片的图注为:2013年12月6日,海军作战部长(CNO)乔纳森·格林特(Jonathan Greenert)海军上将访问位于华盛顿的海军研究实验室(NRL),与NRL领导和项目专家进行交谈时视察了电子战系统展览。在访问期间,格林纳特还参观了NRL设施,观察电子战系统、反潜战项目和自主系统的不断创新。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威胁促使美国海军突然提出了部署该系统生产版本的计划,但鉴于其第七舰队长期在中国门口巡弋,而中国则准备了一定数量的“东风快递”,稍远一点,俄罗斯反舰威胁的趋势也在与日俱增,这应该是最有可能的动因。考虑到美国水面战斗机现在经常驶入与中国有争议的领土,面对中国层出不穷的反舰能力,想一想,还是有必要让这种系统投入运行的。
进入新世纪,随着“基建狂魔”——中国在其南海的建岛运动如火如荼,美国海军将不得不更积极地挑战中国的领土要求,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势必升级。基于这一认识,以及中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很可能促使AN/SLQ-59加快部署至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美军作战平台上。一些国外的研究人员认为,某些特定武器引发了对该系统的需求。这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考虑到我们不清楚它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对付什么,关于什么样的武器催化了它的部署的猜测仍然只是猜测。这可能是AN/SLQ-32套件无法可靠应对的问题。有人猜测,这一部署是中国反舰弹道导弹能力发展的结果,这也有可能的,但鉴于AN/SLQ-59的安装位置,这似乎不太可能像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系统,可能是一个速度极快、相对奇特的系统雷达导引头。其他人则认为这是对朝鲜发展武器装备的回应,但考虑到朝鲜在巡航导弹技术方面的成熟程度,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实上,AN/SLQ-59的设计目的可能是为了对抗一些根本不是导弹的事物,比如成群结队的小型无人机——可能会对一艘传感器覆盖的战舰造成严重破坏,或者一大群满载爆炸物的无人艇。美军认为中国正积极地发展这两种武器概念。值得注意的是,AN/SLQ-59附近的机箱和系统肯定具有同时支持多个电子战应用程序的能力。实际上,中国具备在同一个目标上同时对多个威胁进行分层的能力,,或许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系统部署的目的。无论如何,巡弋在印太地区第七舰队上的电子战装备都需要进行升级,并且最终以“棺材”形状的AN/SLQ-59实现。 仔细寻摸下,AN/SLQ-59系统确实显示在美军的预算文件中。例如,在2019年预算中的AN/SLQ-32订单项下,对AN/SLQ-59的描述如下:Block 3T(AN/SLQ-59)将提供AN/SLQ-32(V)系统所需的电子攻击(EA)能力改进,以跟上威胁的步伐。Block 3T提供了海军研究实验室(NRL)便携式电子战模块(TEWM)系统的重点应用程序的初始、有限过渡功能,可以满足紧急作战需求(UON)。
据悉,另一个类似AN/SLQ-59的定制系统正在为第六舰队开发,尽管还不清楚它将采取什么样的物理形式。就目前而言,与AN/SLQ-59上使用的“棺材板”外壳相似的装备没有出现在分配给该地区的任何舰船上,至少就开源渠道所知的情况而言。不管怎样,在第六舰队集成的这一系统将被定型为AN/SLQ-62。AN/SLQ-59的存在提醒美国海军重视电子战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以及与此相关的任何战争领域,继续以更快的速度扩张。美国海军越来越希望获得高度适应性和基本模块化的能力,而不是那些需要深入、以高代价集成到其平台上的能力。事实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把自己绝大多数的有机电子战能力押宝在了一个类似的概念上。So,带上这些“棺材盒”,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大兵们似乎可以在他们的卧铺上睡得好一点,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被一个额外的先进电子防护层保护着,以抵御来自饱和式“东风快递”的威胁。也许在实际的持续战斗中,最新的增强型SEWIP和神秘的AN/ALQ-59是否耐造,还有待考验……来将通名&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