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义:齐天大圣(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二)
点击上面的“古代小说网”可订阅本公众号
众所周知,齐天大圣的文学典型主要出于《西游记》。中国民间对齐天大圣的崇拜由来已久,已有诸多文献和论文阐述,本文略过不表。
新加坡本地华人崇拜齐天大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波移民热潮的十九世纪中叶。换言之,跟其他神明的崇拜一样,齐天大圣崇拜是随着移民而进入新加坡的。当时南下的华人移民主要是在家乡生活不下去而到南洋来开荒辟地,许多华人少年只身一人南来,面对着陌生而且艰难的环境,一心一意在南洋奋斗发财然后衣锦还乡。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机智变通,排除万难,坚韧不拔,对取经事业的忠诚不二,无疑是当时华人心理最好的写照和向往,对齐天大圣的崇拜不言而喻。在新加坡华人民间信仰中,齐天大圣几乎是个万能的神,除了婚嫁生育不管,其他趋吉避凶,伏魔治病,甚至保佑孩子读书聪明处世伶俐都可求大圣佛祖,亦可求财。
图一 新得月班之《悟空收金鸡精》剧本(作者2013年11月8日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拍摄)。
位于菜市巷的竹云宫是主祀齐天大圣的庙宇之一。竹云宫委员会主席方荣贵说,“当时许多信徒相信齐天大圣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帮他们克服困难,为他们指引方向。”副主席许凤南说:“不管是商人还是学生,都希望能和齐天大圣一样机智勇敢,有灵活的头脑,懂得变通。”(陈来水主编《庙宇文化》第164-165页,新加坡:焦点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根据口述历史,最早的齐天大圣庙在俗称“火城”(该地有煤气厂和大型煤气储存库)的加冷(Kallang)盆地出现。十九世纪中叶,加冷住着一个老人,老人养了一只猴子,相依为命。老人老去之后,猴子也不见了。不久,路人在附近砖窑发现了一块模样似猴子的石头,每夜闪烁异光。大家认定是那猴子所化,于是尊为神灵。膜拜求签的有之,问字买十二支(新加坡本地一种赌博方式)的有之。人们时有中彩,消息不胫而走,附近居民对灵石更加尊敬,商家们热心捐建筑材料、捐款,1867年在十字路盖起一处小庙,名为广福庙,把灵石当成齐天大圣来供奉(张清江《行业色彩浓厚的广福古庙》,见《石叻古迹》第155页,新加坡:南洋学会,1975年)。每逢神诞,广福庙都会演戏酬神。1901年,广福庙戏台新建志庆,立有石碑。碑文上记载:“一时盛事,人运耶?地运耶?抑人杰而后地灵耶?余必谓大圣之灵,乃至于是也。”这是最早的齐天大圣庙之一,信徒主要是求财的。
图二 海莲坛2014年10月5日齐天大圣起坛(照片来源:海莲坛Facebook网页)。
酬神戏以戏曲表演形式重现神灵事迹和传说,有几个重要作用,一是酬谢神恩,一是教化信徒,一是娱乐大众,一是为神庙带来人潮和收入,包括香油钱和庙会的租金。酬神戏的剧本往往与所酬谢的神灵有关,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藏有上世纪中叶本地掌中戏戏班剧本数套(源自福建泉州的一种布袋木偶戏)。其中就有包含李雷于1960年编定的《盘丝洞》(上、下本),以及新得月班的《悟空收金鸡精》(为福建兴化方言木偶班,存时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些都是可以在齐天大圣神诞演出的。
位于英云街,建立于1925年左右的齐天大圣庙又叫齐天宫。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莫美颜2004年的报道《新加坡华族民间信仰:峇峇娘惹曾崇拜孙悟空》(峇峇娘惹指的是土生华人,男性称峇峇,女性称娘惹。土生华人是马六甲海峡的特有民族即华裔与土著通婚),分布在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他们一般讲英语、马来语和汉语方言,保持着很强烈独特的英国、马来和华人混杂的饮食、宗教、生活风俗),齐天宫总务林扬义说,五十年代本地不少小孩得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病,病童好动,动作如猴,爱吃水果,体形日益消瘦,西医也没辙,许多父母只好把孩子带到齐天宫来,让乩童扶救,一些父母还让孩子给齐天大圣当义子(莫美颜《新加坡华族民间信仰:峇峇娘惹曾崇拜孙悟空》,《联合早报》2004年5月3日)。梁康伯原著、徐李颖翻译的《寻庙》很生动地记录了五十年代齐天宫乩童起乩的情况:
乩童是个新加坡出生的闽南人,50多岁,看上去有点瘦弱,一点都不强壮。……
当我在庙里时,一个穿戴整齐的华人妇女进来向乩童咨询她的一个近亲的病情。乩童左手抓住黑色的八卦旗,右手抓着一些符纸。他坐在神龛前的龙椅上,低头伏在手臂上,很快地闭着眼睛开始颤抖。他开始喃喃自语并用拳头敲打桌子。一个助手站在旁边协助他站起来。乩童开始用喉咙发出奇怪的声音来讲话。那个求助的妇女不时地问一些问题。有时,她不明白他的回答,乩童旁边的助手就会替他解释。最后,降神的过程快要结束了。乩童坐回到龙椅上,看起来精疲力尽。他始终象中风的人一样不断地摇动和抽搐。他的助理用手掌拍打他的前额,乩童睁开眼睛恢复了正常。他站了起来走到大门外阳光刺眼的大街上。
我看到妇女把大把的一元钱投入到神坛前的箱子里。她走后,我问庙祝她付了多少钱。庙祝说她不需要付钱,她只是给了一些香油钱。
当我走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乩童正在街角的咖啡店喝咖啡(梁康伯原著、徐李颖翻译《寻庙:新加坡的华人庙宇》第74-75页,新加坡:新加坡道教学院,2011年)。
图三 广福古庙(照片来源:互联网)。
不但南来华人崇拜齐天大圣,新加坡许多土生华人也祭祀齐天大圣。莫美颜的报道引述新加坡土生华人协会副会长黄万庆说,土生华人对华人传统文化最执着,也保留得比较完整。上世纪初有人把一系列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西游记》)翻译成马来文,土生华人通过这些翻译作品加深了对齐天大圣的认识,对他也更加景仰,因而形成一股祭祀热潮。他们称孙悟空为“大圣爷”,相信齐天大圣法力无边,可以协助信众减轻病痛,并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他们跟马六甲及槟城的土生华人一样,建立了祭祀“大圣佛祖”的庙宇,如上世纪初叶由一批土生华人创立,1961年正式登记的保安宫。保安宫的主神是“伍位齐天大圣”,即手持五种不同兵器的五个齐天大圣,很有特色。保安宫每年举行三次主要祭祀活动,一是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六日庆祝伍位齐天大圣千秋,一是八月初三日伍位齐天大圣巡符,一是八月十五日至八月十六日,还是伍位齐天大圣千秋。
保安宫的原址在惹兰红山的源茂园,后来受城市发展的影响而迁移多处,最终在淡滨尼(Tampines)安顿下来。1995年,郑松山捐献500万新加坡元建保安宫。经过九年的筹备与建设,保安宫与天德宫和九条桥新芭拿督坛所组成的联合宫终于在2004年竣工。
土生华人不但到庙里祭拜大圣佛祖,在家里也供奉着。一直到近年,由于土生华人改信基督教的越来越多,齐天大圣崇拜尤其是起乩活动逐渐消减。不过,至今仍有乡土小庙办起乩的。
时至今日,信徒主要是庆祝齐天大圣千秋。一般以八月十六为齐天大圣千秋,少数也有以正月十一。以竹云宫为例,每逢千秋庆典晚宴,都会邀请本区各民族贫困老人参加,并分派红包,2008年还请了六小龄童前来参加齐天大圣千秋,在竹云宫主席和理事陪同下,向大圣佛祖进香、献花贺寿,还上台即兴表演。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