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建:《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坐骑叫什么名字
《西游记》中不少妖怪都是神佛的坐骑。作为妖怪却又有自己的坐骑的艺术形象,只有一个牛魔王。当我们问起牛魔王的坐骑叫什么名字时,恐怕不少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辟水金睛兽”或“避水金睛兽”,这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璧水金睛兽”。
查《西游记》现存最早的版本世德堂本,牛魔王的坐骑全名共出现六次。其中第六十回出现四次,两次写作“璧水金睛兽”,两次写作“璧水金精兽”;第六十一回出现两次,一次写作“壁水金精兽”,一次写作“壁水金睛兽”。显然,其中的“壁水”,是“璧水”之误。第六十回求借芭蕉扇时,孙悟空就对牛魔王说:“望兄长开天地之心,同小弟到大嫂处一行,千万借扇搧灭火焰,保得唐僧过山,即时完璧。”这里“完璧”的“璧”字,世德堂本就刻作“壁”字。至于是应该用“金睛”还是用“金精”,因世本第六十回又有五处写到牛魔王坐骑的简名,都是写作“金睛兽”,故当以“金睛”为正确。
实际上,明代另一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此本分甲、乙、丙本,丙本最早,甲本次之,乙本最后),其中李丙本已经改变了世本对牛魔王坐骑称呼纷乱的现象,而统一为“璧水金睛兽”;但是在甲本和乙本中,可能由于刊刻或版面不够清晰的原因,却又出现“壁”与“璧”混用的现象。后来到了清代版本《西游证道书》,又将牛魔王的坐骑统一写作“壁水金睛兽”。其后的《西游真诠》,则又恢复了世德堂本的纷乱状态,时而写作“璧水”,时而写作“壁水”。
把牛魔王的坐骑写作“辟水金睛兽”,始于清代繁本《新说西游记》(简称新说本)。此版本凡涉及牛魔王的坐骑,均作“辟水金睛兽”或“金睛兽”。此后民国时期用新式标点排印《西游记》,但所根据的版本多是新说本,所以也都承袭了新说本而作“辟水”。受其影响,解放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也承袭了“辟水”的讹误。至于新时期以来全国各大小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虽然多声称其所根据的底本为世德堂本,却很少真正认真地去按照世德堂本进行校勘,所以几无例外都又承袭了人文本的讹误,不能不让人为之慨叹!直到2014年,李天飞先生新校注的《西游记》(中华书局出版),才将“辟水”恢复为“璧水”,却又由于一时疏忽,仍然在第六十回留下了一处“辟水”的讹误。
“璧水”是古代对太学的称呼,后来也称读书讲学之处为“璧水”。《梦粱录·学校》记载说:“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 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说:“璧水道庠序之风,石渠启珪璋之盛。”宋人陈亮《谢留丞相启》:“十年璧水,一几明窗。”宋人姚勉《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从今去,愿径游璧水,直上兰台。”明人汤显祖《答钱岳阳督学》:“爰登璧水之台,起于飞而振鹭。”明人郑铎《送董叔平膺贡之京》:“金门有日射三策,璧水暂时披五经。”可见“璧水”一词在古代运用相当广泛。
当然,将“璧水”写作“辟水”,也并不是完全错误。因为古代“辟”字和“璧”字相通。如古代太学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即“辟雍”。《礼记·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 诸侯曰宫。”这里的“辟”,即通“璧”。《韩诗》曰:“辟雍者,天子之学,圆如璧,雍之以水示圆。言辟,取辟有德。不言辟水言辟雍者,取其雍和也。”所以古代典籍中用“辟雍”以指太学时,多写作“辟”;用“璧水”以指太学时,多写作“璧”。因此,从训诂学的意义上来说,将“璧水”写作“辟水”,似乎亦可说得通。但从版本校勘学的意义上来说,既然现存最早的版本世德堂本作“璧水”,并且古代亦多用“璧水”而少用“辟水”,那么,便当以“璧水”为准。至于将牛魔王的坐骑称作“避水金睛兽”,那就完全是以讹传讹了。
作者这里将牛魔王的坐骑称作“璧水金睛兽”,可能暗含讽刺之意。吴承恩虽然长期在南京国子监读书,但他对当时士子们的所作所为颇不以为然,称其“手谈眼语,诪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就像“市井”中的“驵侩”一样(吴承恩:《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在《西游记》中,作者调侃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如来佛,调侃唐僧、猪八戒,甚至对他笔下最心爱的人物孙悟空,有时也忍不住调侃一番,不时让其露出猴子的尾巴和红屁股,那么,他把牛魔王的坐骑称为“璧水金睛兽,借机调侃一下那些太学的师生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