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宗一:提升新编历史剧的思想蕴含

宁宗一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在戏剧舞台和屏幕上,新编历史剧在近三十年以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面对这些历史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时,不可否认,我们会深切地感到:

 我们的有些新编历史剧还缺乏一种历史的胆识,缺乏一种历史的襟抱,一种恢宏的历史气度,一句话,我们缺乏一种可以称之为史之魂、诗之魄的气度和二者相交融的思想蕴含。

宁宗一先生

我们无须回避,多年的艺术实践已充分说明,如果没有一种纵观全局的历史哲学,即我们常说的“洞见”,而仅仅是满足于虚拟历史,乃至“戏说”历史,就很难在这块有着极大艺术魅力的史剧创作土地上建构与宏大的历史画卷相匹配的辉煌的艺术殿堂。

长期以来,在新编历史剧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套数、一种模式,把历史人物脸谱化乃至恶俗化,而历史故事的程式化,更完全偏离了新编历史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底线!甚而有的个别剧作家将历史事实看作可以“自由驰骋”随意拿捏和编造的“八卦”。

大型廉政历史剧《张伯行》新闻发布会

这说明,剧作家对历史的沉思,还仅仅停留在观照历史表层的阶段;而站在更高层次上要求的民族感和古远的历史追溯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

总之,在新编历史剧的创作领域,大师的洞见,巨匠的功底,还显得匮乏。

事实是,新编历史剧对于剧作家来说,首先是恩格斯所强调的“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和美学》

这就要求剧作家应在宏阔的历史视野内,对历史真实作出巨大的艺术概括,以形成历史叙事的冲击力,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中塑造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从而揭示出艺术形象的性格、心灵和人性之历史内蕴和本质,使历史人物的认识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审美价值趋于统一,由此升华为一种“历史的个性”。

这就是说,作为一位新编历史剧作家,必须富有思想家的眼光,才能自觉地寻找到自己的艺术魂魄!

新编历史传奇京剧《才女鱼玄机》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新编历史剧作家整体审美意识的欠缺,而剧作家的整体审美意识的缺失,归根结底,又在于思想蕴含和历史哲学意识的贫困。

根据我的粗浅理解,新编历史剧的审美观照,以注入其间的历史哲学即思想意蕴穿透力最强。

《歌德谈话录》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文艺创作对思想蕴含的吸取,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主体思想蕴含和哲学意识的自觉和强化。而相比之下,新编历史剧作家在这方面就显得薄弱了。歌德早就说过:

 谁要想论述当代艺术或者就当代艺术进行争论,他就应当了解当代哲学业已取得的和将要取得的进展。

这是因为,哲学探讨人生,它给人生一个审美解释;哲学追问历史本体,它对历史本体作出艺术的说明;哲学沉思万物,它使澄明的思考闪耀诗的光华。

事实是,深厚的历史哲学修养往往会使作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拓宽想像的空间,大大提升剧作家的精神视野和艺术胸襟,从而使剧作具有更为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河南越调传统历史剧《收姜维》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新编历史剧的提高,其营养不仅来自于戏剧界本身,而且来自戏剧界之外,诸如,历史学界、社会学界、心理学界以及整个思想文化界在变革中的理论思维成果。其间,思想蕴含常常是戏剧形象内蕴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戏剧文化的思想蕴含的渗透,具体到新编历史剧,应当包括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历史剧作家的主体思想意识对舞台形象创造的渗透。应当承认,我们的有些新编历史剧的作家根本的缺憾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洞见,即没有创作主体历史哲学意识的率先强化。而如果没有渗透着极具个性化的、永不妥协的历史思辨和一个思想者的认知,就休想使历史剧作家笔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新编大型越剧历史剧《蔡文姬》

二就是历史哲学意识。历史哲学重点强调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必须反思自身对历史的责任。一些旨在反思的新编历史剧,其内蕴的深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作家融注其间的历史哲学意识和历史反思的力度所达到的程度。

而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雄踞于历史哲学的高度,将历史人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整体,尽收眼底,并超越桩桩历史事件的表层,气势磅礴地对内在规律进行科学的历史思辨;我们还缺乏将历史哲学和思辨意识融入到自己能驾驭的、突破了常规的、有意味的审美形式中,化为一种“史诗”的气度。

山东梆子大型新编历史剧《官箴碑》汇报演出.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思想之光的照耀和智慧的启迪、温暖了。为了戏剧文化的繁荣,思想蕴含比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联系今日新编历史剧的创作,贯穿于整个建构过程,有必要突出强调思想蕴含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而历史哲学的思考在新的历史剧创作中,其关键就在于可以提升和帮助剧作家选择一个最独特的视角去观照历史、历史人物和他们所处的时代。

当然,这里需要的是要有一种宏观的整体意识,即在剧作家的笔触下而不是在细枝末节上投射几丝火花的那种小哲理、小警句。它要求的是,贯穿于剧作家笔下的整个剧作中的对历史生活的深刻探求和感悟。它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对历史、对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感知和把握。

《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

如果一位历史剧作家满足于对历史的直观和静观,缺乏对历史的整体了解,忽视对人们所处的历史潮流的分析和把握,那么,他的审美意识就会缺乏一种“历史积淀”的感知,由此,剧作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就会给人以浅薄之感,或者说没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审美意蕴。

这就要求历史剧作家在发现美和进行审美时,必须具备这种纵深的历史视点。而具备这种纵深的历史视点,正是历史哲学所应把握的。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探艺录》

因为剧作家一旦理解了将视点投射到历史土地上,懂得了直接用眼睛去“触摸”生活,发现其底蕴,才能萌发艺术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历史剧创作中的历史的“整体意识”,必须蕴含着史剧作家的深邃的思辨色彩和统一的审美感悟,这也许就是当代历史剧作家从事创作时最应关注和令人感兴味的问题之一吧!

原创新编历史剧《屈原》海报

总之,历史剧创作的“整体意识”,是史剧创作者形成的一条环环相扣的思想链条,这对于历史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容忽视的。

以上所言,绝不等于说,要求剧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玩弄思想概念,使作品抽象化、说教化,这不是对新编历史剧深度的强化,而是对历史剧灵魂的戕害。

对历史剧创作来说,历史的思辨和人生的哲思,并非是一种游离于活泼泼的历史生活实际的、不可捉摸的纯抽象的说教,而是融贯于历史、社会、人生、文化、生命、爱情、人际关系之中的深邃的思想意蕴。

宁宗一先生

这种思想意蕴,才是主体对历史、人生命运所作的客观思考和审美把握的关键。如果哲学的追求和智慧的思考,有损于艺术生命机体,绝非我们要求的意识到的历史深度。

对于历史剧来说,我认为,历史感和生活的况味,才是它的艺术生命的第一要素。一部新编的历史剧,如果什么都有,但唯独缺乏历史感、缺乏思想意蕴、缺乏生活气息,那么,它所有的一切,包括那可怜的“小哲学”,也往往会失去观赏的魅力和思考的空间。

《倾听民间心灵回声》

歌德说:“古人的最高原则是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是美。”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内在的思想蕴含的获得,不能不诉之于史剧作家们对于历史题材的自觉的历史哲学意识,以及自身的富于历史反思精神的思维力的不断提升。

中华历史数千年,历史人物千千万。新编历史剧所面对着的这历史的每一个地质层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矿藏,都给今天的历史剧作家创作史剧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大型新编京剧历史剧《紫袍记》

但是,仅有素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卓越的头脑,更需要十倍百倍的创造宏伟历史剧的肝胆和思想火花。

《历史剧亟须历史哲学灌注》

2017年8月

【相关阅读】

宁宗一先生谈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宁宗一:书生悲剧——长忆导师许政扬先生

宁宗一:朱一玄先生对我们的意义

宁宗一:反思:我的《金瓶梅》阅读史


本文刊于2017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题目、内容均有改动,经作者授权全文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