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狩野直喜著,张真译《中国小说戏曲史》

狩野直喜著张真译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中国小说戏曲史》,狩野直喜著,张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是狩野直喜先生在京都帝国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1916年9月至1917年6月)和“中国戏曲史”(1917年9月至1918年6月)的讲义。

小说史部分梳理了从小说起源到清代的发展脉络,共分为十章:总论、小说之起源、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人小说、宋元小说、《水浒传》、《三国志演义》与《西游真诠》、明人小说、清人小说、《红楼梦》。整理本讲义后附有一篇《中国之俗文》,也是一篇讲演录,共分四讲,专题研究中国俗语俗文的发展演变史。

戏曲史部分则从上古讲至明清传奇,共分为七章:总论、上古至秦汉之剧、六朝隋唐之剧、宋之剧及乐曲、金之连厢词及董解元《西厢记》、元杂剧、南曲与传奇。整理本讲义后附有一篇《元曲脚色考》,详考元曲之脚色。

讲义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小说史,当属日本汉学界第一部如此系统的中国小说史,尤其是作者利用亲赴欧洲调查所得的敦煌文书资料,论证中国白话小说萌芽当在唐末,可谓慧眼独具。

狩野直喜

戏曲史,由于成书在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后,一定程度上受到后者的影响,但研究视野却超出了后者,除中国戏曲自身发展史外,还结合了欧洲的中国小说戏曲研究及日本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研究,这与作者的外语水平、亲赴欧洲调查的经历等都紧密相关。

此外,该戏曲史讲义也努力避免与王氏的简单重复,除了元杂剧是两者都重点探讨的内容外,狩野氏采取了“彼详我略、彼略我详”的策略,对王氏论述已详的宋金戏剧,只是稍作介绍;而对王氏未加详究的上古至秦汉之剧,则花了比探究元杂剧还长的篇幅来详述,更加突出了追本溯源的重要性。

当然,由于这是一百年前的研究,而且还只是作为讲义,由于资料和条件限制,其间的疏漏甚或有错误的论证在所难免,当在可理解的范围内。

在狩野直喜之前,森槐南曾在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戏曲,并撰有相关讲义《作诗法讲话》,但他的讲义只是一个仅有数十页的简要提纲;笹川临风也曾著有《中国小说戏曲小史》,但他当时只是一个初出校门的青年学者,既未在大学执教,而该书也仅百余页。

《中国小说戏曲史》日文版

而后来影响较大的盐谷温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均在狩野直喜的讲义之后。要之,狩野直喜的这两部讲义是日本最早的全面、系统而详细的中国小说戏曲史。

在日本近代学术转型时期,中国小说戏曲研究是一大热门领域,不少学者曾讲授相关课程或著有相关论著,如上述森槐南的《作诗法讲话》、笹川临风的《中国小说戏曲小史》、盐谷温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等。但这些著作出版较早,中国学界均已有所译介:

森槐南《作诗法讲法》有张铭慈译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笹川临风《中国小说戏曲小史》虽无中译本,但其主要部分均已写入其所著的《中国文学史》,而该书已有题名《历朝文学史》的中译本,由上海中西书局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1月)出版;

盐谷温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中译本最多,全译本共有陈彬和(朴社1926年版)、孙俍工(开明书局1929年版)两种,小说史部分节译本也有郭希汾(中国书局1921年版)、君左(《中国文学研究》第17卷,1927年)两种。

狩野直喜《中国小说戏曲史》手稿

而狩野直喜的两部讲义由于长期以来只是作为手稿,直到1992年才整理出版,知之者不多,至今未有中译本,殊为憾事。

本书的整理者狩野直祯先生(1929-2017)是作者的嫡孙,也是著名汉学家。他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文学博士,专攻汉魏六朝史,历任京都女子大学教授、校长,兼任日本三国志学会会长。狩野直喜生前的讲义大多由狩野直祯先生整理、出版,并附解说。

译者曾多次想设法联系狩野直祯先生,向他请教翻译中的问题,然而考虑到先生年事已高,未敢贸然行事,打算等到翻译完成后再呈请赐正。不意狩野直祯先生已于今年2月7日因急性大动脉解离在日本京都作古。

《中国小说戏曲史》日本版版权页

呜呼,斯人已矣!向狩野直祯先生请教的心愿已不可能实现,译者只有更加认真负责地对待翻译,以期告慰两位狩野先生的在天之灵。

目  录

译者的话  1

中国小说史

第一章  总论  3

第二章  小说之起源  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4

       一  《穆天子传》  14

       二  《汉武内传》《汉武故事》《飞燕传》  19

       三  魏晋小说之兴起  21

       四  《拾遗记》《搜神记》《搜身后记》《异苑》《续齐谐记》《还冤记》  25

第四章  唐人小说  28

       一  志怪小说  30

       二  寓意小说(Allegory)

           ——《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30

       三  言情小说

           ——《游仙窟》《长恨歌传》《梅妃传》《会真记》  32

      四  诗物语

          ——《扬州梦记》、本事诗  36

      五  随笔

         ——《杂纂》  39

第五章  宋元小说  41

       一  敦煌出土之小说  41

       二  《五代平话》  45

       三  《京本通俗小说》  46

       四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48

       五  《宣和遗事》  48

第六章  《水浒传》  53

       一  《水浒传》之作者  53

       二  《水浒传》成书之年代  58

第七章  《三国志演义》与《西游真诠》  73

       一  《三国志演义》  73

       二   《西游真诠》  79

第八章  明人小说  84

       一  《玉娇梨》  87

       二  《醉菩提》  93

第九章  清人小说  94

       一  《好逑传》  94

第十章  《红楼梦》  100

附文  《中国之俗文》  118

中国戏曲略史

第一章  总论  133

第二章  上古至秦汉之剧  140

第三章  六朝隋唐之剧  163

第四章  宋之剧及乐曲  170

第五章  金之连厢词及董解元《西厢记》  176

第六章  元杂剧  180

       一  元杂剧之勃兴  180

       二  元杂剧之结构  183

       三  元杂剧之宫调  184

       四  元杂剧之脚色  189

       五  元杂剧之作者与剧作类型  192

第七章  南曲与传奇  199

附文  《元曲脚色考》  205

跋  210

译后记  226


译后记


多雨的暮春时节,乍暖还寒,当我把译稿的校样寄回给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卞清波先生的时候,心里不禁地涌起一股感激之情,似乎难以言表,而我却试着将它表达出来。

狩野直喜手迹

整整一年以前,也是这样一个多雨的暮春时节,天下着大雨,我在多方打听、联系翻译日本汉学论著均无果的忧郁之中,不知是什么力量,使我鼓起勇气给江苏人民出版社打了咨询电话,因为我知道、也拜读过不少他们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译著,这是具有将近三十年历史、出版过将近两百部译著的学术名牌。

我在打电话之前,其实是做好了再次挫败的心理准备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系列的执行编辑卞清波先生对我想要翻译日本著名汉学家狩野直喜先生的著作一事表现出了令人感动的兴趣。

我将此消息告知恩师苗怀明教授,苗老师很为我高兴,并写了书面的推荐意见。而卞清波先生则很快向该系列的主编、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作了推荐,刘教授也很快就慨然允诺。于是,才有了这部译著的出现。

《君山文》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翻译日本汉学论著了,但翻译整部著作尚属首次。算起来,早在七八年前负笈西域求学时,我就曾试笔翻译过日本汉学家石田干之助所著《长安之春》中的部分内容。

那是在恩师朱玉麒教授的课上,朱老师的课程名称是“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其中就把海外汉学作为颇重要的内容来讲授,而且要求听课的同学每人选译两三万字的海外汉学论著,而我翻译的《长安之春》一书,是朱老师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期间复印的,我珍藏至今。

《长安之春》日文版

当我把拙劣的译文呈给朱老师时,老师的肯定和鼓励,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尽管我深知译文还有很大的不足,但这是我日后发愿翻译日本汉学著作的开始。

后来,我又在朱老师的鼓励和提携下考到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拜在苗怀明教授门下。苗老师以渊博的学识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使我在诚惶诚恐求学的同时,感受到了学问带来的无穷的快乐。在确定博士论文研究课题的时候,我曾一度十分迷茫和彷徨,不知道该做什么好,苗老师知道我粗通日文,便建议我做近代学术转型时期日本的中国俗文学研究。

当时苗老师对我说,中国俗文学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和学术研究,日本在时间上要早于中国本土,并对中国本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目前尚未见有这方面的专著。不过,要研究该课题,外语和资料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冈崎由美教授

所幸我后来获得了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的机会,在访学导师冈崎由美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得以尽可能地搜集更多的原始资料,而这些资料绝大多数都在博士论文写作中派上了用场。

狩野直喜先生的这部《中国小说戏曲史》,就是我在早稻田大学中央图书馆亲手复制的。在研读这些资料的同时,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我曾摘译或选译过其中不少资料,这使我对日本汉学家的治学方法和语言风格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在日本访学期间,已经调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朱玉麒老师,正好也在京都大学任特别研究员,我马上由东京赶到京都拜访老师。

在京都期间,朱老师带着我几乎遍访古迹,尤其是与我的博士论文高度相关的近代日本汉学家遗迹,还特地给我和坐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旧址中庭的狩野直喜先生铜像合影留念。

日本访学的经历,不仅使我得以搜集资料,还使我对日本汉学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体悟。

《中国学文薮》

从日本访学回来,我忙于博士论文的写作,暂将翻译之事搁置了起来,而接踵而来的就业问题,更使每个毕业生都必须为自己的出路盘算而暂时无心他事。

苗老师得知我回家乡工作的心愿,便极力向原南京大学教授、时任温州大学特聘教授的俞为民老师推荐。

俞老师学问渊雅,却又谦和近人,时有赐教,使人如坐春风,他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鼓励和指导我继续对中国俗文学的海外传播做深入研究,我因此得以安心地继续此前的工作。

毕业不久,苗老师又发来日本学者大塚秀高先生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几篇论文,问我是否有兴趣翻译,使我久埋于心底的夙愿一下子重燃了起来。我当然欣喜若狂地答应下来。

在翻译完其中一篇长达两万多字的长文之后,得到了大塚先生亲自审阅和指正,而苗老师又把这篇译文推荐发表。

作者所译大塚秀高论文

凡此种种,都使我感慨:在求学道路上一路走来,虽有很多的困难和阻碍,但同时又有这么多的好老师、好先生一路指引和提携,我何幸哉!

翻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尤其是翻译这样一部大师的名作。有时候为了一字一句、一个注释,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有时候在思索很长时间后,也找不到很适合的词句来表达,甚至不得不因此而停顿下来。此中的甘苦,或许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狩野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百年前的讲义,语言古朴典雅,适合用文言翻译,我虽努力这样做,但终究困于自己拙劣的文言表达能力,不能很好地展现原著的魅力,甚或有疏漏乃至误译之处,这是很有愧于前贤的,也想借此求正于大方。

狩野直喜书法

不过,无论如何,能在这两部讲义问世一百年之际译介出来,也算是一个纪念吧。翻译过程中曾受到诸多领导、师友的指点与关照,在此不及一一致谢,并请见谅。

搁笔一声长叹,帘外雨潺潺。立夏悄然而至,绚丽的盛夏,应该就在不远处了吧。


译者写于2017年立夏

【相关阅读】

刘淑丽:《山东戏剧史》

俞晓红:《佛典流播与唐代文言小说》

许勇强、李蕊芹:《水浒传研究史》


本文经译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赞赏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