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晓红:程乙本引言重读(《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写说之四)

俞晓红 古代小说网 2021-01-21

也许程高二人还是觉得书稿存在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所以在第一版付梓之后,他们仍继续做着修补编辑工作。这才会有次年程乙本的刊印面世,它距程甲本面世70天[47],删改2万余字[48]。

程乙本《红楼梦》

程乙本引言申说重印理由云:“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这个重印理由和删改篇幅都在可以接受的合理度内。

进一步看,程甲本乃是在“急欲公诸同好”的心态中匆忙刊印的,4-6个月的时间内,程高尚来不及对前80回作“细校”工作,那么又怎能有宽裕的时间和从容的心态“续写”80回后的故事呢?

程乙本有程高引言七条,其中有四条涉及两次刊印所做的整理工作的内容:

程乙本《红楼梦》引言

第一条说明得到后40回与抄录传阅近30年的前80回“合成完璧”,这是程甲本刊行面世过程中所走的第一步,也是甲乙两版最重要的基础;

第二条说明此次刊印对前80做了“补遗订讹”的工作,所以出现了因文字增损而致与甲版样貌相异的情况;

第四条说明对后40回作了“修辑”工作,因“无他本可考”,故“不敢臆改”后40回原文,“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

《高鹗诗词笺注》

程高引言说的很清楚:

其一,对前80回进行“补遗订讹”的工作是在此次刊印程乙本的过程中,并非刊刻程甲本之时,增损文字的目的在“便于披阅”。这一说法与甲乙两本前80回有2万余字异文的状貌相符。

《高兰墅集》

其二,对后40回的编辑工作有两次,刊行程甲本前曾作“细加厘定,截长补短”之事,此次刊印只“略为修辑”,未敢臆改,主要原因除了程高所说的希望另得善本再进一步厘定之外,也与甲乙两本刊行间距只70天、时间仓促因而不可能做更从容细致的厘剔补订密相关涉。

程乙本的第三条引言还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它以67回为例,说明繁简歧出、此有彼无时取为定本的标准是“情理较协者”。

引言虽只提及第67回,但用了“即如”字样,意在说明仅举此回为例,并非只有这一回作如此处理。

程乙本《红楼梦》插图

众所周知,脂本系统中,现存庚辰本、己卯本没有第64、67回,目前通行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新校本前80回,所缺两回乃采程甲本补配。

一般读者也许会延续“高续”说的思路,而以为它们也是赝作。事实上,诸脂本的确存在“繁简歧出,此有彼无”的情况。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和俄彼得堡藏本在第64回前均有一条相同的批语,似可证明它们的第64回源出曹著。据此延伸,第67回也当是这种情况。

如果这点能得到认同,那么,它可以证实程乙本引言第三条所谓“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之言不虚。既然这一条内容与实际状貌彼此相合、真实可信,同理相衡,引言的其他内容亦可采信。

汲古书院影印版程乙本《红楼梦》

这种择取他本片段以修补80回缺失部分的工作,与前叙褚少孙取《封禅书》补《武纪》、取班书补迁《景纪》的情形相仿佛;而将搜罗得到的30余卷残本“略为修辑”,以与前80回“合成完璧”的工作,也符合“续”义之一项——以已有续作接续原作使之首尾俱全。

引言第五条说明抄成付印时去掉评点的缘由,在于“卷帙较多,工力浩繁”。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程甲本印制用时较长而给所谓“续写”留下的时间空间较少,“高续”的可能性又因此而大大降低。

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回

引言第七条可以消解我们的一个疑惑:

程甲本付印刊行后,为何仅时隔70天,程高二人又要刊印程乙本?因为程甲本刊印的初衷,原为“同好传玩”起见,这与程甲本程序所言“以公同好”、程乙本引言第一条所言初版“急欲公诸同好”云云,是口吻一致、彼此应和的;由于初版很受坊间欢迎,印数有限,很快售罄,供不应求,于是“公议定值”,用抵工本费而已。

程乙本《红楼梦》引言

从出版角度看,隔那么短的时间就又出了第二个本子,显然带有牟利的目的。程高虽不是为了“奇货可居”,但刊行程乙本将会给他们带来较丰厚的利润,是显而易见的[49]。

至于程乙本对程甲本所做的文字增损孰优孰劣,读者会作比较评价,这种评价与程高增损文字的目的及自我评价可能有差异,甚至完全不同,但不足以说明程高原意是越改越坏。

如果甲乙两版的序言和引言值得信任,程高二人只是后40回的整理编辑和刊行者,那么,那些成为后40回基础的残卷作者又系谁人?

从后40回的情节艺术和文字水平看,它们并非曹雪芹的文笔。笔者曾以“门”字为例,从用词频率、生活体验、描写笔力等角度探讨前80回与后40回的差异,得出前后作者并非同一人的结论[50]。

《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

若从情节的构思与布局看,前80回运用网状结构经营故事,往往呈现数端情节同行并发的状貌,叙事头绪纷繁而不杂乱,有百鸟争鸣于花树、但闻其音律丰富谐和而丝毫不觉其嘈杂纷乱的效果。

后40回虽接续了前80回的故事,但叙事理念却有较大差异,它似乎只专注于几个主要人物故事的续写,众多人物或匆匆带过,或不再提及,撇开了网状思路只留下龙骨构架,有繁花落尽、和音忽寂之感,叙事策略、布局理念等均“从简”处理。

这说明这样的可能:它的确是续写的。从曹雪芹去世到程甲本刊行,其间有28年时间。以这样的时间长度,如若有人要续写80回后的故事,比起“高续”所用的时间,是要宽裕得多了。

《阅红楼梦随笔》

周春曾转述乾隆庚戌(1790)秋天杨畹耕说过的话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51]

周绍良考定雁隅为福建巡抚徐嗣曾[52],并根据徐嗣曾任福建巡抚期间监临乡试之行迹,推断徐嗣曾购得百廿本《红楼梦》的时间最晚不超过乾隆五十四年(1789),也即程甲本刊行前两年[53]。

《红楼梦研究论集》

这至少说明以下几点:其一,程甲本刊行之前的确有120回《红楼梦》抄本流传于世。

其二,程伟元重价购得30余卷80回后残本的时间与徐嗣曾重价购得120回《红楼梦》抄本的时间差不多同时,前后时限在两到六年之间[54]。

其三,程甲本程序所言不虚。因徐嗣曾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十一月谢世,距杨畹耕将徐嗣曾购得120回本的信息告诉周春的时间相距不过一两个月,故从常情推测,周春记错杨畹耕原话的可能性不大;而这一年正是程甲本刊行的前一年,徐嗣曾所购120回本不可能源自程高本。

《高鹗诗文集》

综合程甲本序言和程乙本引言内容,佐以相关资料并加之合理解读推考,可以说,程高只是后40回的搜集者、整理者、编辑者和出版者,而不是它的撰续者。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

这么说,这并不意味着否定程高对《红楼梦》以完整的样貌流播于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至于程高本与脂本、程甲本和程乙本相较,其思想境界与艺术成就之孰高孰下,是另一个问题。囿于篇幅,本文不作阐论。


注释:


[47]、程乙本刊印于乾隆五十七年花朝后一日。按清时花朝一般在二月十二,该年二月十二当1792年3月4日,后一天为3月5日,时值惊蛰,距程甲本刊印正好70天。

[48]、据汪原放统计。

[49]、对程高而言,程乙本相当于程甲本的“升级版”。

[50]、参见拙文《红楼索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51]、[清]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本,第1页。

[52]、李虹曾通过查核《海宁州志考》、《两浙輶轩录》等史料,厘清徐嗣曾、杨畹耕、周春之间的关系:徐嗣曾与杨畹耕为同曾祖堂兄弟,周春与徐嗣曾、杨畹耕为姑舅表兄弟,且彼此间来往甚多。参见李虹:《周春与<红楼梦>研究》,《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辑。关系既近,语当可信。

[53]、周绍良《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跋》,《红楼梦研究论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4]、近有许隽超通过史料梳理,认为徐嗣曾购得120回《红楼梦》抄本的时间上限为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参见许隽超《<红楼梦>百二十回钞本流布时间再探讨》,《红楼梦学刊》2012年第2辑。


【相关阅读】

俞晓红:“补”“续”释义(《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写说之一)

俞晓红:“续”“补”析名(《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写说之二)

俞晓红:程甲本序言发微(《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写说之三)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