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郑志国:《取经路上的“绿色”之思——<西游记>生态学研究》

郑志国 古代小说网 2022-08-09


《取经路上的“绿色”之思——西游记生态学研究》,郑志国著,三晋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简介

该书以现代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西游记》,从文学生态批评的视角入手,挖掘深藏于这部伟大作品中的生态情怀,揭示其在当今生态热潮中的生态意蕴,是一部进行方法论革新与视角转向尝试的新作。

该书不仅具有突出的学术创新追求,而且善于化理论为方法,将“全新”的方法融入具体的研究对象、并贯穿到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去,从而实现以新方法催生学术新境界,开辟新领域、收获新成果的理论预设。

其主要特色有二:其一,构筑《西游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框架,揭示《西游记》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昭示、启牖之功。其二,对《西游记》的生态学命题作深入辨析,在新的方法论和视域背景下“溯其本源,析其成分”,揭示其全新的生态学意蕴。

目  录


绪论

一、“生态时代”的到来

二、《西游记》生态研究概述

三、《西游记》生态价值的显现

第一章   生态美景的诗意抒写

一、绚丽美幻的奇异山水

二、异幻幽谧的仙域佛地

三、别样天地的庄院寺观

四、深邃变化的一年四季

五、旖旎怡人的月夜晚景

第二章   生态理想的艺术追思

一、“福地洞天”的生态理想

二、“猴王出世”的生态意蕴

三、“天人合一”的生态追思

四、人间国度的政治理想

第三章   西行路上的回望:家园意识

一、家园意识:从文学的母题到生态批评的范畴

二、大唐情结:唐僧的家园意识

三、海洋情结:孙悟空的家园意识

四、高老庄情结:猪八戒的家园意识

五、《西游记》家园意识的特点

六、《西游记》家园意识的生态启示

第四章    八十一难的生态解读

一、恶化与破坏:自然生态危机

二、困惑与争斗:精神生态危机

三、混乱与腐败:社会生态危机

四、降妖克难揭示生态救赎

第五章   《西游记》的生态昭示

一、尊重敬畏自然,避免自然报复

二、合理配置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

四、进行有效反思,矫正反生态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西游记》自然生态现象一览表

《西游记》精神生态现象一览表

《西游记》社会生态现象一览表

后记

后  记

《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积累型的小说作品,它的这种“积累”有别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作品的“积累”是一种从历史真实到民间流传再到话本戏剧的演出直至文人加工整理再创造而形成的故事题材或人物塑造的积累。

而《西游记》是一种多重文化的积累,这其中有儒家的、道家的、佛教的积累,甚至还有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宗教、迷信、崇拜等的积累。

于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文人学者就对其进行着多重文化的解读,《西游记》也随之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时代迅猛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今天,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来解读这部伟大的神魔小说,也可以让我们获得全新的认知,进而促使我们以一种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部作品,以便更全面的显现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拙著《取经路上的“绿色”之思——〈西游记〉生态学研究》即是怀抱生态关怀,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础,以生态批评为诠释方法,从古看今,借古鉴今,努力探寻《西游记》的生态价值,尽力挖掘其对当前生态现象——特别是生态危机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企望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一种可以接受或采纳的生态资源和认知资源。

用生态学(主要是文学生态批评)的视角和方法解读《西游记》始于几年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作者近照

彼时,自己师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竺洪波先生主攻中国小说美学。竺先生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学术修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和研究,学术上颇有建树,是学界同仁公认的《西游记》研究专家,他的《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是国内第一部《西游记》学术史专著。他上课深入浅出,风趣意远;他治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他处事热情真诚,宽容以待。这些都是他给我们的无形财富。

正因如此,自己总盼望着能早日踏上导师的学术道路,“站在巨人肩上”做一点探究。导师同意后,我也毅然决然地把研究对象锁定在《西游记》这部伟大的神魔小说上,以期和导师同游“西游”,分享学术带给我们的欢乐。

然而,要想在《西游记》研究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对于初涉学界且科研能力水平低下的我而言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自己就像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热切盼望唐僧解救一样,祈盼着能寻得一个突破口,早日结束在科研边缘的“游弋”状态,成为《西游记》学术研究队伍中的一名新兵。

接下来,自己开始在“西游”研究的周遭苦苦探寻,但要觅得一个正确的“法门”却颇费周折。一时间,奔书店、上知网、泡图书馆成了自己学习生活的全部。自己满脑子充溢着的全是唐僧师徒和各色妖魔鬼怪等,仿佛自己已经渗入到“西游”世界一般。同时,我也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深爱上了这部经典著作,还会时不时的用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等给现实世界“贴标签”。

恰在此时,华东师大中文系举办了一场有关生态文学的学术讲座。那时,生态文学才刚刚萌生。于是自己眼前一亮,对《西游记》进行生态学研究不正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口吗?顿时,我喜不自胜,决定即以生态学的视角对《西游记》进行一种新视角的分析解读。

随后,导师竺老师同意了我的这种想法,还多次教导我:“从学术史观点来看,方法论革新与视角转向通常是催生学术突破的动力和契机。”“以文学生态批评的方法研究《西游记》,也不失为一次方法论革新与视角转向的尝试。” ……导师的这些教导都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此外,竺老师还把自己手头有关的资料送给我并鼓励我努力进行下去。就这样,自己踏上了《西游记》生态学研究的漫漫长路。  

作者与导师竺洪波合影

在这条路上前行,我陷入到一段很长时期的忙乱中,但能与“西游”为伴,与“生态学”为友。有时会因探寻到新的些许发现而兴奋,因有学术上的点滴收获而满足。而更多时候是思路受阻时的困惑和彷徨。自己深感学识浅薄,著述时更是言不达意,甚至理屈词穷。但自己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属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还得兼济家庭生活。

于是,写作过程多数时候是断断续续,就像取经师徒前行遇到魔障一般总不能一帆风顺。由此即给本书带来一些诸如构架上的局促拘谨、文气上的呆滞不顺等问题。对此,自己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弥补,但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给予理解并批评指正。

在本书即将出版问世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竺洪波先生。他给了我极大的写作动力和真诚的学术指导。我们分处并沪两地,远隔千里,常常通过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交流思想,沟通认识,用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实现学术的交流,进而达成艺术的共鸣。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母亲、妻子和四姑一家。为给我腾出更多的写作时间,他们承担了较多的家庭事务。我要感谢单位诸多同仁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我更要感谢三晋出版社的张仲伟同志。他热情主动,思维活跃,在出版过程中承担了大量艰辛繁复的工作,还针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水平有限,加之工作琐碎繁杂,自己深感本书还有很多错误或疏漏,祈请方家指教。人们常说,经历是一种财富。爬梳本书从写作到出版的过程,我经历了一种全新的历练,这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成功取经最终修成了正果。而进行《西游记》生态学研究,其中的收获对于自己不也是一种“正果”吗?所不同的是,唐僧取经有尽头,而我的“西游”之路无止尽。

是为记。

郑志国

2015年5月8日于太原学院新校区

作者简介

       郑志国,男,汉族,1977年10月生,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太原学院中文专业副教授,太原学院党委组织部负责人。2009年至201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师从“西游”研究学者、博士生导师竺洪波教授攻读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小说美学。现参加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曾主持或参加山西省科研项目多项,还参加过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等系列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相关阅读】

(新书推介)竺洪波:《西游释考录》

胡胜:写在《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前面的几句话

苗怀明:从小说本位到故事群落——从《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一书说开去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