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洪:端午节•屈原•白娘子

古代小说网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端午节,有两个文学形象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一个是屈原,一个是白娘子。

顾炳鑫绘屈原像

当然,屈原首先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过,我们对他的了解、认识,主要还是来源于《离骚》、《九章》等诗歌作品。

诗中一个热爱故国,怀抱美好人生理想,由于被浊世所不容而流浪于湘楚大地的人,最终把生命、把躯体献给了自己挚爱着的江河山川。

这样的美好形象长存于国人心中,特别是湘楚大地更难以忘怀自己忠贞的儿女,于是就需要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纪念方式,于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就附着在“端五”之上并迅速流传,最终被大多数中国人普遍接受。

明刊本《续齐谐记》

最早记载这一传说的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这样,就赋予普通的民俗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这一内涵由于“人心所向”,所以就有了长存不衰的生命力。

刘旦宅绘屈原诗意图

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到一起,也使得读书人对其兴趣大增。他们不仅由此得到一个表达对屈原敬意的契机,而且可以由怀想屈原而抒发自己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如南宋诗人陈与义的《忆秦娥》词:“独无樽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由端午而怀古,由怀古而伤今。

清初词人陈维崧的《沁园春》则是描写吴地端午时节赛龙舟纪念屈原的情景:

闻道吴儿工作剧,

吊屈龙舟似虎

……

楚江畔,苇花舞,

陡然垒块多如许。


龙舟似虎”极精练地描画出龙舟大赛的热烈;而接下来,由活动现场遥想屈子沉江之处,胸中便顿生勃勃感慨。

不过,说到文学作品中描写端午习俗最为详细的,可能要数《白蛇传》了。

早期的白蛇故事如宋代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于《警世通言》),其中并无端午节的内容。

加纳《白蛇传》邮票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开始有了《端阳》《求草》的情节: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下雄黄酒,然后铺演出一连串生生死死的感人情节。

此后的《义妖传》、《前后白蛇传》都沿袭了这一情节。特别是后者,甚至给白娘子安排了两次端午节的考验,在有关情节段落中相当详细地记述了端午节的风俗。

如节前百姓都要买艾蒿、菖蒲及其他驱虫辟邪的草药,不仅药铺,而且走街串巷的都在作这门生意;又如倾城去看赛龙舟、店铺放假歇业、家家祭祖等;当然最关键的还有饮雄黄酒——这成为故事的重要转折点。

韩伍绘《白蛇传》

在这些有关描写中,把端午节原初的环境卫生、预防疾病的内涵和后起的赛龙舟、祭祖内涵都包括进去,因而很有认识价值。实际上,相关的“盗仙草”的情节也折射了端午节采集草药可有特效的民间观念。

相关阅读

陈洪:《红楼梦》“碍语”新论

纪德君:端午节遐思

赵云芳:贾探春的关键词——清明节、上巳节(《红楼梦》与民间文学之三)

苗怀明:瑞犬贺岁迎旺财——携传世名画给您拜年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