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明:致语(《水浒璅语》之一)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8-09


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发凡”说,古本《水浒传》的每一章回前面是有“致语”的,有灯花婆婆等故事。

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

 “致语”大概就是过去说书时的一些话,权当是每一章回故事里的引子。我听单田芳、田连元等大师讲评书的时候已经是没有“致语”的了,近年郭德纲的一些单口相声或评书里恢复了一些旧貌。

 我这些文章是我一面写在博客里,一面也利用音频讲解传播的。顺序是先有文稿再有音频,算是自己在做节目。做节目的过程中我也会讲一些“致语”,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有有用的,有没什么意义的,主要是我对《水浒》的一些意见和我读《水浒》的一些态度。

 这些意见和态度里一些有必要拿来与大家分享的,我留在这里,算是前言——自然的,也是一份“致语”,来与大家共享。

 如果让我来推荐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来给大家读,我会推荐《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封神演义》和《三侠五义》六种。前四种胜在叙事,《封神》胜在情节,《三侠五义》兼而有之,只不过叙事的格局远远不如《水浒》和《红楼》更为宏大。

果禅绘《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全图》

在这六部书里,《红楼梦》我读的最多,《水浒传》在其次,是我最熟悉的两部。但论到讲评,则《水浒传》最为适合。一则是因为这部书的格局大,可以阐释的角度多,而则是这部书的读者人多,大家对于《水浒传》的情节有最基本的了解。

 但也正因如此,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水浒传》解释的书,有些书确实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但有些书——我不用客气地讲,更主要是哗众取宠而已。

诚然,我不能保证我对《水浒传》解读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我的方法是正规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认识,观点可以商榷,但是方法必须严谨。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书,用索隐的办法,找到书中的蛛丝马迹,试图把《水浒传》解释成为另一本书——这本书里充斥着阴谋论、管理学乃至为官之道。我承认,文学评论可以成“一家之言”,但“一家之言”的前提是必须遵从学术的规范和要求。

 所以在说《水浒》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水浒》是一本什么书,简单点说是一本有根据的文学家创作出来的书。

《水浒传》邮票

说《水浒》创作是有根据的,是因为《水浒传》的故事是以《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为根据的,而且在《水浒传》出版之前已经有大量的水浒题材的戏剧出现,《水浒传》是在这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水浒传》里的一些人名,很多在上述的作品中已经有过了,因此我们对书中的一些人名没必要过度地解读,但是作者原创的一些名字,我们可以加以深入地分析。

此外如智取生辰纲、坐楼杀惜等也是之前的内容里所有的,我们应该研究的是作者对情节的设计和故事的推动,而不应该纠结于故事本身是否应该存在。

 不过,《水浒传》的情节有太多的原创,比如《大宋宣和遗事》里只说:“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完全没有鲁智深的性格,林冲只是运送花石纲的十二个指使而已,完全没有其它的情结,至于武松杀嫂、石秀的故事都是来源于作者的杜撰。

而之前戏剧里的李逵在风月场所吟诗、燕青博鱼、五虎下山则在《水浒传》中完全没有体现。所以,《水浒传》终究是一本文人参与程度很高的小说。

《宣和遗事》

我们分析小说的时候也应该从文学本身出发,而不必像研究《三国志演义》一样要更多从故事的演进过程出发。就像我们讨论为什么孙立、孙新屈居于地煞星,解珍、解宝能位列天罡星的时候必须从情节出发,而不能只说《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没有孙新的名字——这当然不是必然原因,否则作者只需要调换人物的名字就可以了。

此外,受限于作者的时代,作者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情感倾向,我们不能把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为小说人物的情感倾向。例如作者习惯物化女性、仇视爱情,所以他笔下的好汉从来没有女色上的勾当,也把远离女性当成成为领袖的标准之一。

李逵监督宋江当然就是出于这个标准,宋江远离阎婆惜也是作者将宋江理想化的方式,不能因为这个标准就像某些作者一样得出李逵和宋江是断袖之癖的结论。

 同样,受限于作者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使作者有超越时代的思想。譬如作者的英雄主义情节和现在所说的“英雄”也是完全不同。

赵梦林绘年画《梁山五虎将》

 古代所谓的“英雄”,英指的是花,雄指的是公鸟,《说文解字》解释“英”是“艹荣而不实者”,“雄”是“鸟父也”,所谓的“英雄”就是超出一般人物的极限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是力的极限,卢俊义单挑四将是武功的极限,戴宗神行是速度的极限,这些人都可以称为“英雄”。非但中国古代如此,即便西方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是崇拜人的肌肉和极限能力。

 把“英雄”当成“对人民有贡献的人”是建国后的事,而且也是政治色彩极重的——这是马克思一派把个人主义稀释为集体主义的办法,而当代政治家把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当成“为国争光”,把奥运会之类的体育运动从娱乐变为具有军事化色彩的“胜利”更是毫无道理。

我们批评作者,可以批评他的人权、可以批评他的态度和写作方式,但绝不能用现代的政治去要求古代的政治。

刘继卣绘《武松打虎》

同样,有些评论家考证武松行走的路线对不对,讨论他打虎的动作对不对,其实也不免无聊。因为《水浒传》这类书原本是话本演进来的,听众看官都不会纠结路线问题,反倒是现在很多人不读历史,把小说当历史材料读,这才增加了以历史为写作背景的作家负担,像学者一样考证每座山、每条河的路线。

我们读小说,就是从小说的角度读小说,从情节出发而不是逼着作者做一个学者。以及某些批评家说,宋江征辽大获全胜是不符合历史云云,同样不值一哂。

因为宋江征辽实际上是杨家将征辽的继续,那时候《五虎平南》、《薛仁贵征东》都有类似的情节,《水浒传》仿照类似写法,不独为是也。所以,读小说必须有读小说的态度,对作者有理解,有同情。

 以上这些是我们的原则。

《水浒叶子》宋江

另外需要坦诚的是,我这些文章来源于在博客上发表过的《水浒心得》的修改,写《水浒心得》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还是一名学生。那时候我年纪还小,遭受一些风波心里难免抑郁,所以写《水浒心得》更多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而是单纯的发泄。

时过境迁,当然没有必要把这些文章在保留到博客上来污染各位看官之眼,但里面的一些心得偶有体会,还是需要保留下来。而这些年的成长之中,对于《水浒》的故事和自身经历的故事又有了更为成熟的理解。

所以保留了原来的一些题目,也保留了一些原来的观点,但是每一篇文章都重新作过,更换内容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更多的是对之前的延伸。

原来的文章依然保留在我的电脑里,因为毕竟是青春的版本。但在博客里只留下了《水浒心得》的前言和后记,算是一个回忆。然后调整顺序,然后重新出发,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深化一些观点,别无他话,仅此而已。

【相关阅读】

刀丛中的小诗:写在“水浒”边上

刘洪强:《水浒传》中高俅为太监小考

沈伯俊:国士情怀与好汉气概——《三国》《水浒》比较研究之一

盛志梅:论水浒故事的经典化

李丽平:刺配——《水浒传》推演情节的特殊方式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