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文易 | 吴藻(明清女性作家评介之六)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8-09

吴藻


       吴藻,字蘋香,自称玉岑子。又号修月子。祖籍安徽黟县,父葆真,字辅吾。其父与夫皆业贾,因而一般认为她的家庭背景是“两家无一读书人”。其生平事迹较少,多遗落于她的诗词作品中。       幼而好学,以文章为乐事,被称为“夙世书仙”。早期室名为“花帘书屋”,人称“花帘主人”、“花帘词人”;后期室名为“香南雪北庐”,人称“香雪庐主人”。

       著有《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饮酒读骚图曲》(又名《乔影》)、《花帘书屋诗》等。

        在清朝中后期的闺阁词人当中,吴藻颇负盛名,交游广泛。《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吴藻喜与文士往来。”又说“集中题他人图画著述之词甚多,盖当时已负盛名。”       吴藻词集中与文人士子题和词共计43篇,涉及名流32人。主要交游群体是碧城仙馆、鉴止水斋、东轩吟社三大群体。交游对象有官宦、逸士、商贾、书画家等各类人士,大多是当时的名士。       在女性作家中,能够身负诗词盛名,在与男性的交游中建立起如男性文人间的情谊的,实属罕见。        除去与名士交游之外,吴藻与其他女性的文学交游有更为广泛的社会阶层,题咏、交游对象包括:才女名媛、商女贵妇、闺塾教师、隐逸道士、歌女名妓等等·。       在吴藻的300多首词中,作者共与30多位女性友人交游、唱和、题赠词作70多首

       在文人雅士的风雅之外,与女性的交往更展现出了女性的情怀以及闺蜜之间的互诉衷肠。她们的诗作中大多展现出了“儿女亦英雄”的激昂与不平之气,即便身为女儿身,也渴望施展才华。这是清中晚期闺阁词人群体性的特点

        吴藻文学创作上的特点也与这种思想和自身的气质有关。读吴藻词,从中看到的形象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词中流露出了豪放的名士气概和叛逆的美人气质这一点在她的名作《乔影》中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谢絮才就是吴藻本人的化身,虽然襟怀豪放,但却被束缚在女儿身中,只得作男装,在饮酒读骚中追寻名士气度。

        《乔影》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性别转换的意识,她要树立一个名士的形象,从而弱化自身的女性特征,凸显自身的豪迈胸襟。

        饮酒读《骚》成名士出自于《世说新语·任诞》王恭:“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成名士。”然而除去这三个条件,吴藻又说: 

       红袖添香也是后世名士的追求。吴藻以女子之口说出这种期盼,是将自己的性别做了全盘的转换。

       然而,与其说是生理性别的置换,不如说是社会性别的转换。这一性别的转换流露出的正是愤懑不平之气,是在社会认知的压迫下对两性地位的被迫认同,是想要一展才华的抗争。

        此剧一出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引起了许多文人们的共鸣。吴藻的愤懑抑郁之情与离骚颇为契合,自抒怀抱,却无法得志,无法摆脱束缚她形骸的社会性别,这种悲愤与失意文人不平的情绪产生共鸣,引起了名士文人的敬佩与怜惜。       “知我者尚怜标格清狂,不知我者反谓生涯怪诞。怎知我一种牢骚愤懑之情,是从性天中带来的哟!”吴藻以女子之笔,写女儿情调;以名士之笔,写世俗之愤       中年之后,吴藻渐渐沉静,在她的记述当中,在此前十年里哀愁忧郁,似乎遭受了难言的伤心事。       然而她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坎坷我们已经无从知晓,只能从诗词中感受到压抑与哀伤。最后,她从曾经的豪放名士,转而皈依净土,潜心奉道,以求解脱


       从此绝迹文字,全身心以“皈依净土”来结束自己的“忧患余生”


报告人:赵文易小组成员:东一鸣 、方舟宁、黄 欣、吉昱凡、香取由美

【相关阅读】

韩沁妍:十里秦淮(散落在南京街头的明清文学之六)

东一鸣|王阳明的虚与实(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六)

吉昱凡丨《明清传奇史》评介(明清文学论著推介之六)

吴雪 |《续金瓶梅》(明清小说续书评介之六)

方舟宁:江南贡院(散落在南京街头的明清文学之三)

方舟宁 |《英烈传》、《续英烈传》(明清小说续书评介之一)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