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井玉贵:李纨判词、曲子之谜再探——关于凤姐、李纨关系及巧姐结局问题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1-01-21

《红楼梦》中名列“金陵十二钗”的“大嫂子”李纨,二百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正直、公道、富有同情心的正面人物,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大菩萨”“佛爷”“第一个善德人”等称谓,基本就是对李纨这一形象的共识。

剪纸李纨

近些年来,由于对第五回李纨判词后两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晚韶华》曲中的“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以及小说中相关情节的理解存在歧异,学界对李纨的评价开始复杂起来,甚至一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反转。

并且,随着对李纨的评价趋向复杂化,凤姐、李纨的关系问题,贾兰是否即为狠心对待巧姐的“奸兄”等问题,也一并受到重新审视。

笔者曾撰写《“黛玉家产之谜”与“李纨判词之谜”平议》【1】一文,初步探讨了上述问题。本文乃是对拙文的补充性论证,仍请方家不吝指正。


1“寡妇失业”的李纨与凤姐之关系辨析

《红楼梦》第五回中李纨的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2】如何理解后两句,是迄今尚未得到解决的一个难题。

这一难题又跟《晚韶华》曲的阐释紧密关联在一起,《晚韶华》曲中所指“黄泉路近”的人是李纨还是贾兰,迄今仍莫衷一是。

刘旦宅绘《李纨教子》

笔者认同“黄泉路近”指的是贾兰,也就是说,李纨遭受了晚年丧子的巨大不幸。

在认同贾兰亡故的诸多论说中,段江丽教授的解读最具说服力,她特别提示应注意《晚韶华》曲的“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再休提绣帐鸳衾”,指出“‘更那堪’‘再休提’两个让步连词带有明显的比较意味”,系指晚年丧子给李纨带来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青春寡居的痛苦【3】。

台湾学者欧丽娟教授曾如此解释判词中“如冰水好”两句:“对凡人而言,生死的齐一双美是不存在的,‘死亡’仍然是以极为负面的意义降临,似乎是嫉妒李纨的苦尽甘来,以致横加剥夺,于是最终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甚至‘枉与他人作笑谈’,令人叹惋。”【4】

欧教授认定《晚韶华》曲中“黄泉路近”指李纨死亡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而在错误的前提下对“如冰水好”两句的解释,自然无法让人信服。所以问题仍旧保留着:“如冰水好空相妒”的“妒”字究竟该作何解呢?

《说红楼》

陈大康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李纨判词之谜”的破解。在《论李纨判词之谜》【5】《月钱:李纨与王熙凤的经济过节》【6】《王熙凤和李纨的错位》【7】,以及2007年出版的《说红楼》“经济篇”等论著中,陈先生另辟蹊径,从李纨与凤姐存在经济过节的角度,来阐释李纨判词中“如冰水好”两句。

他说这两句从字面意义上看,乃谓“‘冰’与‘水’作无意义的互相妒嫉,结果是白白地给世人作谈资笑料”;而第三句中的“冰”喻指王熙凤,“水”喻指李纨,全句即喻指“久已心存芥蒂的李纨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这也应该是后来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身陷危难,李纨却不愿援手相助的重要原因”【8】。

陈先生之所以指称李纨与凤姐“久已心存芥蒂”,是因为他认为李纨与凤姐在治家权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陈先生注意到,贾母提到李纨时总说她“寡妇失业”,而“寡妇”与“失业”两词相连,乃指李纨曾遭受过两次打击:第一次是丈夫贾珠早亡,第二次是她失去掌握治家权的“业”。

戴敦邦绘李纨

陈先生认为荣府治家权本应归属大嫂子李纨,但王夫人不信任儿媳李纨,故将治家权转交给了内侄女凤姐,因而不可避免李纨对凤姐产生不满与嫉妒。陈先生对“寡妇失业”一语的新解是否可取呢?

周定一主编《红楼梦语言词典》收入词条“寡妇失业的”,其释义为:“形容死了男人,无可依靠。”【9】由启功先生主持,张俊、聂石樵等先生校注的《红楼梦》中,同样将第四十三回中“寡妇失业”的“失业”释为“无依无靠”【10】。

本回写贾母发动众人凑份子为凤姐贺寿,李纨提出要出十二两银子,这时贾母忙对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

张俊、沈治钧先生在《新批校注红楼梦》此处夹评中指出:

《新批校注红楼梦》

 此语,诸本同,惟列藏本作“你寡妇”。当是北方俗语,晚清时仍习用之。如谢蓝斋抄本《龙图耳录》第二十回云:“婆子一生就仗着两个女儿,寡妇失业的,原打算将来两个女婿有半子之劳,可以看顾我这寡妇。”【11】

列藏本将“你寡妇失业的”省作“你寡妇”,也许是抄录者不明“寡妇失业”一语的涵义。而将日常俗语“你寡妇失业的”省称为“你寡妇”,语气上显得十分生硬,对李纨也缺乏应有的尊重。

《三侠五义》第二十回《受魇魔忠良遭大难,杀妖道豪杰立奇功》跟《龙图耳录》第二十回对应的引文是:“婆子一生就仗着女儿。我寡妇失业的,原打算将来两个女婿,有半子之劳,可以照看寡妇。”【12】

老二酉堂刊本《三侠五义》

经检索,许绍宗修、邓显鹤纂《嘉庆武冈州志》卷二十四《列女》中一条记载,亦使用了“寡妇失业”一语:

 杨氏,何以琮妻,年十九归何。生子裕后甫六月,以琮殁。氏大痛,绝而复苏者数次。事翁姑以孝闻。性勤谨,家固饶赀,氏日操家人生计,米盐井臼,罔或不亲。尝曰:“我寡妇失业,恐无以自立也。”翁姑殁,送终之礼,必诚必信。现年六十三。

张俊、沈治钧先生指出“寡妇失业”为北方俗语【13】,不是很准确,因为《嘉庆武冈州志》的“武冈州”在今湖南境内,其方言属湘语。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我们对“寡妇失业”一语的理解。

首先,从《龙图耳录》《三侠五义》《武冈州志》这三处用例可知,无论是向包公告状的杨婆子,还是寡居后侍奉公婆的杨氏,在说自己“寡妇失业”时,均为陈述失去丈夫后孤苦无依的可怜处境,而非指她们既为寡妇,又有“失业”之苦。

邮票《凤姐弄权》

其次,《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凤姐说“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跟第四十三回贾母当面跟李纨说“你寡妇失业的”一样,贾母与王夫人根本不可能在众人面前讲李纨失去治家权这一令人难堪的事。

此外,从构词法的角度看,“寡妇”“失业”乃同义反复,“寡妇失业”是作为完整成分出现的,而此种用法之下的“寡妇失业”,不可强拆为“寡妇”与“失业”两个词,再分别给这两个词赋予不同的涵义【14】。

总之,笔者仍坚持拙文的看法:“在妻视夫如天的封建时代,失去赖以终生的丈夫,就意味着处于‘失业’的状态;换言之,‘寡妇’与‘失业’本属一事,而非意指李纨既做了寡妇,又失去了治家权的‘业’。”陈大康先生的新解难以成立。

笔者在拙文中曾经指出,贾母、王夫人支持强悍的凤姐治家,乃是着眼家族整体利益的明智之举,其中并不存在排斥李纨的主观故意。

《红楼启示录》

作家王蒙的一番话堪称基本共识:“王熙凤其人虽然没有高水平的战略眼光,个人品德上也颇可非议,但她的精明强悍机变却使她成为能够胜任贾府的日常管理的惟一的、无可替换的人物。”【15】

陈大康先生说贾母同意安排凤姐当家,委屈了李纨,故下令将李纨的月钱从四两提升到二十两作为补偿(《王熙凤和李纨的错位》)。陈先生此种解释显然犯了归因错误。

第四十五回写凤姐跟李纨斗嘴时交代:“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贾母、王夫人之所以厚待李纨,是因为她“寡妇失业的”“又有个小子”,跟李纨不当家受了委屈毫无关涉。

王夫人安排凤姐当家,自是知人善任之举,第五十五回写凤姐小产,自顾不暇,“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不得已只好采取救急措施:“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王夫人又考虑到“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程十发作画、吴世昌题咏《李纨课子》

在凤姐当家的日常生活中,李纨亦从未因失去所谓的治家权而嫉恨凤姐,论者在探讨李纨的生存智慧时,指出她对凤姐“一点恶紫夺朱之心也没有”,而她甘心情愿地不去争做当家奶奶,原因有三:“一是无意违背王夫人的安排;二是本性恬淡;三则可能也是为避凤姐的锋芒。”【16】

李纨给书中所有人物都留下了和善可亲的印象,作为妯娌的凤姐自亦不能排除在外。陈大康先生曾经指出:“李纨与王熙凤之间的互相嫉妒,说穿了都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她们观念的不同,则表明即使没有经济利益的纠葛,这两人的关系也不会很融洽,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是也。”【17】

前八十回中在没有“经济利益的纠葛”的情况下,李纨与凤姐的关系究竟是否融洽呢?我们仅提示几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第四十五回写凤姐向猛烈反击她的李纨赔笑道:“你是最疼我的,怎么今儿为平儿就不疼我了?往常你还劝我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捡点着偷空儿歇歇,你今儿反倒逼我的命了。”

可见日常生活中李纨是非常关怀凤姐的,她深知凤姐治家理事责任之繁重,故不时提醒凤姐劳逸结合、“保养身子”。这正是作者补写“大嫂子”李纨跟凤姐关系的精心之笔。

蒋文秀绘《金陵十二钗》

正是因为妯娌俩平时相处很融洽,所以第六十八回写凤姐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后,“来到李纨处相见了”,并“悄悄的求李纨收养几日”,而“李纨见凤姐那边已收拾房屋,况在服中,不好倡扬”,只好答应凤姐的请求。

第六十九回中又交代,对于凤姐假意善待尤二姐,“园中姊妹如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可见李纨是出于对凤姐的一片好心,才答应暂时“收养”尤二姐的。

对于凤姐求李纨暂时“收养”尤二姐,张俊、沈治钧先生曾评论道:“李纨岂知凤姐居心叵测。且李氏素有菩萨之名,从未搬弄是非。凤姐拜托,亦见心机。”【18】凤姐以此事拜托李纨,自然颇见其心机,不过,谓此事更能见出凤姐李纨关系之好,亦未为不可。

此外,论者早就注意到,李纨非常关心凤姐的心腹丫鬟平儿。第四十四回写贾琏跟鲍二家的私通,被凤姐发现后闹翻,贾琏凤姐不好对打,便拿平儿煞气,而无辜受屈的平儿“早被李纨拉入大观园去了”,且“就在李纨处歇了一夜”。

《红楼梦图咏》之平儿

第三十九回写李纨对平儿有“揽”“摸”等亲昵动作,并且称赞平儿乃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李纨对平儿的欣赏、同情和关照,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李纨凤姐关系之好。

续书第一一〇回写凤姐在贾母去世后,因经济拮据无法妥善安排后事,“力诎失人心”,下人们便趁机糟蹋起她来,此时“独有李纨瞧出凤姐的苦处”,吩咐下人们顾全大局,尽量出力支持凤姐。

姚燮在眉批中感叹道:“李纨之言极和平、极允当、极公道、极大方!”【19】毫无疑问,续书作者是准确地把握住了李纨凤姐的关系的。


2第四十五回凤姐李纨斗嘴的意义指向问题


对于《晚韶华》曲中的“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清人洪秋蕃曾解释道:

赵国经、王美芳绘李纨

 虽说“人生莫受老来贫”,而有子不能养老,子贵不能济贫,固由命薄所致,然亦由祖功宗德所关。今宁荣祖泽已斩,运数已终,乃祖乃父又无阴骘积与儿孙,是以虽登仕禄,即赴黄泉。【20】

洪氏认为贾府祖上没有为后辈积得阴功,后世学者的观点不乏与此一脉相承者,如朱淡文、杨光汉分别认为:“虽说李纨老而富贵,但因贾府未为子孙积德,以至贾兰早夭,这老年富贵而孤身伶仃的生活,又有什么可以欣愉自慰的呢!”【21】“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句子。它说的是贾府长辈只知道耽于淫乐、安享富贵,不知道修积阴功。”【22】

曹立波教授则认为:“这几句是说,李纨因守节,品德无亏而福及后代、荫及子孙,加之教子有方,使贾兰‘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吐气扬眉地高登爵禄。”【23】

欧丽娟教授也指出:“贾兰成为贾族唯一的‘佳子弟’,其品行才学与功名富贵被解释为李纨所积的‘阴骘’护佑所致。”【24】

《大观红楼》

笔者赞同曹、欧两位教授的观点,认为曲中“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乃是为了说明、衬托其前的“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意为李纨所积阴骘虽使贾兰取得功名,自己得到朝廷的封诰,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不能抵消失去儿子的痛苦。

科举时代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科名取决于祖上或自己所积阴骘【25】,所以曲中“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一句,只能是指贾兰的功名系由其母所积阴骘而致。

有论者提出了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的解释,如丁维忠先生怀疑李纨“很可能还有伤‘阴骘’的罪戾”【26】。梁归智先生认为在佚稿中,李纨不愿救助落难的巧姐,“没有‘阴骘积儿孙’的德行”,从而导致贾兰早逝,“留下李纨一个绝户的老寡妇,也只能‘枉与他人作笑谈’了”【27】。

陈大康先生则指出,《晚韶华》曲中“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乃是对李纨的批评:“当贾府败落之后,惟有李纨在经济上还拥有较强的实力,但她却不愿积阴骘,帮助某人摆脱危难。”【28】

《红楼梦图咏》之巧姐

此处“某人”即指凤姐的女儿巧姐。而李纨之所以不愿救助巧姐,是因为她要为儿子日后前途着想,于是想方设法多积攒些钱,从而养成了小气与吝啬的毛病:“自己的钱决不用在他人身上,这可以说是她奉行的铁定原则。”【29】

陈先生用以证明李纨吝啬的重要例证,便是第四十五回凤姐李纨斗嘴的描写。为下文论述方便起见,谨将有关段落抄录于下:

话说凤姐儿正抚恤平儿,忽见众姊妹进来,忙让坐了,平儿斟上茶来。凤姐儿笑道:“今儿来的这么齐,倒像下帖子请了来的。”探春笑道:“我们有两件事:一件是我的,一件是四妹妹的,还夹着老太太的话。”凤姐儿笑道:“有什么事,这么要紧?”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凤姐儿笑道:“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抝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

 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说的众人都笑了……

电视剧《红楼梦》中孙梦泉饰演李纨

陈大康先生认同凤姐对李纨“怕花钱”的指责,他说:“确实,李纨就是拿出点钱供诗社活动,又能花费多少钱呢?曹雪芹通过这一情节的描写,暴露了李纨吝啬小气的一面。”【30】

杨淼先生谓李纨“不动声色地守着自家的小金库”,是个“专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人【31】。

欧丽娟教授也指出,李纨不愿承担诗社经费,“既有失长嫂的义务,也显示‘怕花钱’的吝啬”【32】,而她“顽强地守住稻香村的地下金库,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性格深沉面”【33】。

笔者在拙文中曾经指出,清人洪秋蕃对李纨早就颇有微词了:

按凤姐虽分斤掰两,为李纨作算博士,意在笑他鄙吝,不肯出钱做东,与诗社尚有关合;李纨之言则纯责其不应与他会计,与诗社毫不相干,语虽趣而理则欠。……盖有钱之人,最怕人家说他有钱,凤姐犯其忌故也。至提昨日打平儿之事,则去题益远矣。闺中斗口,正理说不去,往往摭拾别事以怄之,真有此情理。【34】

陈彦娥绘王熙凤

拙文以为,客观理解凤姐李纨此番斗嘴的描写,必须考虑作者结构小说情节的苦心,此处写李纨等人向凤姐拉赞助,实为让后者加入大观园群体提供良机,而诗社经费若由李纨个人承担,作者便不易安排凤姐加入大观园群体,故为整体情节构思计,李纨是非“吝啬”不可的。

笔者仔细琢磨凤姐李纨斗嘴的描写后,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首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此处描写的语体风格,洪秋蕃的把握十分准确:

 李纨与探春姊妹以诗社社规不严,来请凤姐作监社,正如夜光之珠,无因至前,何怪凤姐之疑且駴也。然使以庄语请之,以庄语谢之,数言而决,便是一篇枯寂文字。妙在探春庄语请之,凤姐游戏却之,众人复游戏应之,李纨更游戏挑之,于是如射圃较射,彼一箭来,此一箭去,羽镞相撞,铮然有声,遂于黑暗净室中放出大光明来,令人耳目一快。【35】

洪秋蕃著《红楼梦考证》

洪氏特别强调此处描写的游戏性质,这便提醒我们必须认识到,凤姐说李纨“怕花钱”,绝不可胶柱鼓瑟地视为对李纨的严重指责。

因为凤姐说李纨“怕花钱”的落脚点,是在打趣跟李纨同来的探春等一众姊妹:“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以李纨“怕花钱”为由头来打趣未出阁的姊妹,非常符合凤姐已婚的身份及善调笑的性格特征,突出地表现了她目光四射、巧于辞令的聪慧。

让我们重新梳理斗嘴描写的来龙去脉,其意义指向问题便可了然于心了。首先我们必须注意到,此次向凤姐拉赞助,乃是由探春出面委婉地向凤姐提出,而探春是诗社的发起者,亦即公众利益的代表【36】。

诗社既为公众事业,那么向当家奶奶寻求资金支持,正是理所当然的事。李纨只是诗社中一个普通成员,诗社经费本就不应由她个人负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凤姐直接揭出探春拉赞助的本意后,李纨当即对其冰雪聪明表示赞赏:“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邮票《雅结海棠社》

正是因为李纨说了这句话,方才导致凤姐将矛头指向她,其情形正如洪秋蕃所言:“盖(凤姐)不便与众姊妹罗唣,只得拿李纨来做个箭垛。”【37】可见故意将话题引向别处的,正是凤姐本人,李纨下面的反击完全是正当的。

古今一些学者之所以指责李纨吝啬,是因为此处描写中凤姐替李纨算了一笔收入账,而李纨拥有如此丰厚的收入,却不主动承担诗社经费,极易令人怀疑其吝啬。

上文已经指出,诗社经费本就不应由李纨负责,这跟其富裕与否的问题毫无关涉。那么作者让凤姐替李纨算账的意图究竟何在呢?对此清代评点家张新之的见解是可取的:“此段重恤寡,见贾府上代立法之厚,实乃预为‘复世职’等处作地步也,是此书谋大局苦心。”【38】

贾府“重恤寡”便是关键所在,张俊、沈治钧先生进而指出:“点明李纨年中出息景况,知贾府尚能恤寡。此事由凤姐口中叙出,笔笔不漏,亦合其当家奶奶口吻。”【39】为了交代贾府“重恤寡”,的确没有比当家奶奶凤姐更合适的人了。

戴敦邦绘王熙凤

凤姐借李纨的赞语顺势将矛头指向李纨,从而引起了李纨猛烈的反击,欧丽娟教授认为其反击是“过度情绪化而展现非理性的防御态势,故而在反击的措施中遍布着逻辑的谬误,既有移花接木的混淆视听,也有声东击西的假公济私”【40】。

李纨的反击当真如此荒谬、如此不堪吗?我们注意到,李纨反击凤姐相当有力的一点,是指出凤姐出身“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原不应该像“贫寒小户人家”那样替自己算账。

这是因为,李纨丰厚的收入,是贾府“重恤寡”的良法美意,亦是众人皆知其大概的普通事实,就凤姐当家奶奶的身份而言,她完全没有必要在众人面前算这篇账。

而凤姐既然当众算了这篇账,那么李纨谓其“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就是完全在理且直指要害的。凤姐在李纨反击下服软且答应提供经费,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至于洪秋蕃说李纨替平儿打抱不平,是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岔开话题,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李纨替平儿打抱不平,同样是批评凤姐有失身份的不公道行为,代表了大观园一众姊妹的共同看法,实为第四十四回泼醋风波的必不可少的尾声。

赵成伟绘王熙凤

综上所述,曹雪芹为了让读者了解贾府“重恤寡”的措施,特意借凤姐之口予以交代;从凤姐李纨斗嘴的描写中,根本得不出借此表现李纨吝啬的结论。所谓李纨因吝啬而不愿救助巧姐的佚稿情节,纯然是缺乏文本依据的猜测。


3贾兰非“奸兄”及巧姐结局问题

《红楼梦》第五回写巧姐的《留馀庆》曲中的“奸兄”到底指谁,学界迄今尚无定论。贾蔷、贾蓉【41】、贾芹【42】、贾兰等人均曾被怀疑为“奸兄”。

王湘浩先生曾经指出:“李纨正是在巧姐遇难这个问题上,‘爱银钱,忘骨肉’,损了阴德。母子一体,事情是商量着办的。母亲如此,儿子自然也是在这个问题上做了损事。”【43】梁归智先生比较了贾蓉、贾兰和贾蔷三人,认为“贾兰是奸兄的合理度更高”【44】。

陈大康先生认为贾府败落后惟有李纨经济状况独好,但她却不愿救助落难的巧姐,而深受母亲影响的贾兰即为“奸兄”。

电视剧《红楼梦》中房方饰演贾兰

笔者在拙文中曾经指出,前八十回中的贾兰是一个遵奉母教,刻苦攻读,初步崭露出文才武略潜质的,深受贾政等长辈喜爱的小孩。从李纨贾兰母子一体的塑造手法看,贾兰绝不可能是损害巧姐的“奸兄”。

清人涂瀛《红楼梦论赞·贾兰赞》的见解是可取的:“贾兰习于宝玉而不溺其志,习于贾环而不乱其行,可谓出淤泥而不染矣。”【45】

贾兰不是《留馀庆》曲中提到的“奸兄”,那么前八十回中谁最有可能填补这个空白呢?窃以为就是前人曾经提出的贾蓉。贾蓉在前八十回中的坏滥表现,符合《留馀庆》曲中“奸兄”的“奸”,自是不待言的。

笔者在此强调的是第六回中的一处重要细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向凤姐诉穷时,插入了贾蓉来借玻璃炕屏的事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刘姥姥得到二十两银子的救济出来后,周瑞家的责怪她见凤姐时不会说话:

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剧照

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张新之评:明摘此句。)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张新之评:‘亲侄儿’,侄儿矣,‘也要和软些’,奇谈。)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张新之评:又是正名分。)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46】

洪秋蕃评论同一情节道:

 刘姥姥指着板儿对凤姐称侄儿,令人胸中呃逆。退出后周瑞家的埋怨道:你今日倒不会说话了,那蓉大爷才是他的侄儿,怎么又跑出这样个侄儿来?不觉胸中通畅无比。【47】

周瑞家的埋怨刘姥姥不应对凤姐称板儿为“你侄儿”,因为贾蓉才是她的“正经侄儿”,张新之、洪秋蕃的评点对此均有关注。

曹雪芹在创作中惯于运用“草蛇灰线”的笔法,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插入凤姐“正经侄儿”贾蓉的描写,或许便是一处伏笔。

孙温绘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清人涂瀛《红楼梦论赞·贾蓉赞》所论贾蓉作践女性的恶德,亦可增强我们对贾蓉可能即为“奸兄”的确信:“贾蓉绝好皮囊,而性情嗜好每每与宝玉相反。宝玉怜香,贾蓉专能蹂香;宝玉惜玉,贾蓉专能碎玉。花柳之蟊贼也!凤姐错识人矣。”【48】

在佚稿中对巧姐做出“爱银钱忘骨肉”的缺德事,完全符合贾蓉的一贯作风。

梁归智先生曾指出曹雪芹设置金陵十二钗内部关系遵循了一条总体原则:“细察前八十回,似乎有一个总体原则,即金陵十二钗内部不会互相严重伤害,她们都属于‘薄命司’,都是薄命女儿,曹雪芹不写她们自相残杀。即使有些纠葛,也无伤大体”【49】,“看前八十回的写作风格,曹雪芹一般不写十二钗内部自相残杀,主要写这些‘薄命’的女儿惺惺相惜”【50】。

梁先生此论是深具洞见的,而依此总体原则,同属金陵十二钗的凤姐、李纨之间,李纨、巧姐之间,绝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冲突,佚稿中也压根不会有李纨、贾兰对巧姐冷漠无情的情节。

《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的真故事》第八部“狠舅奸兄”一章中,叙述巧姐被“狠舅”王仁卖入妓院,贾芸、小红夫妇要赎出巧姐,需银八百两,还差三百两才能凑足,小红乃让贾芸去求李纨帮衬,因为“当日府里抄家时,各房各处是有分际的,珠大奶奶因是寡居,不理家事,只带一个哥儿,还小,提不上什么罪名,她那房里是没动过的”。

不料李纨却以贾兰刚行成丁之礼,又订了亲,花去不少钱等理由推脱,并说贾兰已当家理事,等他回来后再行计议;而贾兰也终于以巧言谢绝贾芸,从而暴露出其“奸兄”的真面目【51】。

刘心武先生在探佚《红楼梦》第一百回情节时【52】,其整体框架与周汝昌先生的叙述大致相同。

在自撰的《红楼梦》续书第一〇一回《刘姥姥寻踪锦香院,芸哥哥探访栊翠庵》中,刘心武先生写贾芸推测李纨、贾兰至少已积攒三千两银子,可此前板儿前往求助时却遭受冷遇,贾兰还拿废银票欺骗板儿,由此坐实贾兰乃是冷酷狡诈的“奸兄”【53】。周、刘二先生的演绎只能当作文学创作来看待,因为其叙写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戴敦邦绘贾兰


4余  论


李纨自号“稻香老农”,居住在大观园中的“稻香村”,第十七至十八回写贾政来到满是田园风光的稻香村而兴起归农之意,第六十三回写李纨所掣花名签上的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所有这些描写,在在显示出作者在李纨的身上,寄托了以农立身的传统观念。

宋淇先生早就指出:“曹雪芹在理想上,仍旧保留了农业社会的基本想法:一切都以‘男耕女织’为依归。”【54】笔者亦曾撰文论述《红楼梦》之归农意识【55】。

李鹏飞先生则进一步指出,曹雪芹具有男耕女织的理想,不是对传统观念的一般化强调,而是在思考贵族世家子孙的出路:“贵族家庭最初也是起源于土地和乡野,最终仍然要回归它的本源,才能获得拯救。”【56】

清人姜祺《红楼梦诗》咏李纨曰:“蛾眉淡扫玉无痕,种得兰芽淑教存。一瞬兴亡多少梦,侯门犹有稻香村。”【57】

邮票《李纨课子》

程甲本李纨绣像题诗云:“抱得松筠操,青青耐早霜。鸾飞孤月影,桂发一枝香。爱雪邀开社,追凉玩插秧。教儿知稼穑,妇德自流芳。”此类对李纨、贾兰在全书形象体系中的独特性的体认,值得后人记取。

总之,尽管目前依然无法破解李纨判词中“如冰水好”两句,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形象作出恰如其分的解读。所谓凤姐李纨因治家权而产生矛盾,由此导致李纨、贾兰对巧姐冷漠无情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李纨依旧是历代读者心目中那位和善可亲的“大嫂子”,贾兰依旧是末世贵族世家中少有的“佳子弟”。



附  记

拙文完稿后呈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鹏飞先生斧正,李先生对拙文若干地方提出修改建议,特此说明,并致谢忱!

对于李纨判词中“如冰水好空相妒”一句,李先生提供了自己的解释,经他允准,谨录于此:“‘如冰水好空相妒’句或是语序颠倒,应调整为‘如冰空相妒水好’,是说冰徒然嫉妒水比自己好的意思。李纨晚年因贾兰得中功名,故遭人嫉妒,但很快贾兰死了,她的命运也不比嫉妒她的那些人好到哪儿去。”



注释:


【1】井玉贵:《“黛玉家产之谜”与“李纨判词之谜”平议》,《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3辑,下称“拙文”。【2】本文所引《红楼梦》原文,均见[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2017年第61次印刷。不另注。【3】段江丽著:《红楼人物家庭角色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67—168页。【4】欧丽娟著:《大观红楼3:欧丽娟讲红楼梦》(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823页。【5】陈大康:《论李纨判词之谜》,《社会科学家》1986年第2期。【6】陈大康:《月钱:李纨与王熙凤的经济过节》,《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4期。【7】陈大康:《王熙凤和李纨的错位》,《文汇报》2016年11月2日第10版。【8】陈大康、胡小伟著:《说红楼》,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9】周定一主编:《红楼梦语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02页。【10】[清]曹雪芹、高鹗著,启功主持,张俊、聂石樵等校注:《红楼梦》(中),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586页。【11】[清]曹雪芹原著,[清]程伟元、高鹗整理,张俊、沈治钧评批:《新批校注红楼梦》(二),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773页。《龙图耳录》第二十回上述引文,见《龙图耳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2页。【12】[清]石玉昆述:《三侠五义》(上),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2页。【13】“寡妇失业”一语在当代艺术表演中仍旧在用,比如北京德云社演员阎鹤祥、张鹤伦的相声。【14】启功主持,张俊、聂石樵等校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将凤姐对李纨所说“寡妇失业”打了引号,标点作“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第607页),清楚显示将“寡妇失业”作为完整的成分看待。【15】王蒙著:《红楼启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94页。【16】张云:《论李纨的生存智慧》,《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2辑。【17】陈大康、胡小伟著:《说红楼》,第84页。【18】[清]曹雪芹原著,[清]程伟元、高鹗整理,张俊、沈治钧评批:《新批校注红楼梦》(三),第1236页。【19】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4页。【20】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上),第135页。【21】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编:《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209页。【22】杨光汉:《贾兰的虚名儿》,见氏著《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2页。【23】曹立波著:《红楼十二钗评传》(插图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54页。【24】欧丽娟著:《大观红楼3:欧丽娟讲红楼梦》(下卷),第822页。【25】参见叶楚炎著:《明代科举与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说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78—390页。【26】丁维忠著:《红楼探佚》,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219页。【27】梁归智:《〈红楼梦〉“咬文嚼字”三则》,《曹雪芹研究》2019年第1期。【28】陈大康、胡小伟著:《说红楼》,第68页。【29】陈大康、胡小伟著:《说红楼》,第86页。【30】陈大康、胡小伟著:《说红楼》,第84页。【31】杨淼著:《红楼撷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32】欧丽娟著:《大观红楼3:欧丽娟讲红楼梦》(下卷),第800页。【33】欧丽娟著:《大观红楼3:欧丽娟讲红楼梦》(下卷),第803页。【34】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中),第1018页。【35】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中),第1016—1017页。【36】胡文彬先生《慧心纨质  雪里红梅——论李纨的人格魅力》一文(《南都学坛》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早就指出:“今儿李纨等来,是为起诗社,叫做为公益事业,而非为私事。”可谓一语中的。【37】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中),第1017页。【38】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中),第999页。【39】[清]曹雪芹原著,[清]程伟元、高鹗整理,张俊、沈治钧评批:《新批校注红楼梦》(二),第802页。【40】欧丽娟著:《大观红楼3:欧丽娟讲红楼梦》(下卷),第814页。【41】张宏雷提出“贾蔷在‘奸兄’之列”,贾蓉是“漏网的‘奸兄’”。见张宏雷《从巧姐结局说到“奸兄”》,《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68—371页。张锦池先生亦指贾蓉乃“奸兄”,见氏著《红楼梦考论》(修订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42】周思源先生认为“受过凤姐好处但在前八十回表现极差的贾芹可能性最大”,见氏著《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7页。孙逊先生亦疑贾芹为“奸兄”,见氏著《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4页。【43】黄鹤乡(王湘浩):《从荣府内争看贾兰和巧姐》,《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4辑。【44】梁归智著:《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185页。又见梁归智:《李纨和贾兰结局之谜》,《名作欣赏》2018年第11期。【45】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3页。【46】张新之评见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上),第153页。【47】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上),第156页。【48】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上册),第137页。【49】梁归智著:《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第116页。【50】梁归智著:《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第250页。【51】周汝昌著:《红楼梦的真故事》,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136页。【52】刘心武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280—281页。【53】刘心武著:《刘心武续红楼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194页。【54】宋淇:《论“冷月葬花魂”》,见氏著《〈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国书店2000年版,第190页。【55】井玉贵:《贵族世家的衰颓与平民情结的生成——管窥〈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的精神联系》,《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6辑。【56】李鹏飞:《历史退化论、末世论与〈红楼梦〉中的末世图景》,《红楼梦学刊》2019年第1辑。【57】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下册),第476页。

【相关阅读】

段江丽:作为管家奶奶的凤姐(红楼人物家庭角色论之十三)

邓婕:我演凤姐(上)

邓婕:我演凤姐(下)

韩红宇:林黛玉与王熙凤的相似与相交

赵云芳:王熙凤与巧媳妇(《红楼梦》与民间文学之五)

李彦红:再读五柳先生——走在隐逸与田园自适之外

本文原载《曹雪芹研究》2019年第3期,经作者及编辑部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