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文勋:南京大学文学院几位老先生的墓茔的照片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3-02-21


清明节将至,我又打开相册,端详父母墓茔的照片,以寄托哀思。这本相册里也珍藏着我所任教的南京大学文学院(2007年以前名为“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南大中文系”)几位老先生的墓茔的照片,大多是我拍摄的。

家父1985年1月去世后,家兄和我遍访南京城内和近郊各大陵园,最后决定在望江矶筑墓。望江矶位于雨花台区花神大道,古时临近长江东岸,据说于此可观“二水中分白鹭洲”景致。矶体形若龙爪,相传梁武帝时称此处为龙岗。

胡小石墓

小山岗上遍植青松翠柏,布满造型各异的水泥坟墓,其中有我院胡小石(1888—1962)、方光焘(1898—1964)、汪辟疆(1887—1967)三位老先生的墓茔。

方光焘墓

三位老先生的碑文,分别出自哪位名人的手笔?敬请知情者赐教为感!

汪辟疆墓

我校原副校长李方训(1902~1962)院士(时称中科院学部委员)及夫人林福美教授、外文系原名誉主任陈嘉(1907~1986)先生及夫人黄友葵教授的墓亦在这个山岗上。

李方训墓

这些老先生的墓位于山腰,而家父的墓临近山头,我每次祭扫家父墓途经这些老先生的墓茔时,都要停下来恭恭敬敬地鞠三个躬。

陈嘉墓

1996年,望江矶地块被征用开发。在迁坟之前,我给这些老先生和家父的墓拍了照,留着纪念,亦作为资料保存。

据媒体报道,胡小石墓后来迁至江北求雨山文化园,园内分别建造享誉海内外的“金陵四家”即四位书画艺术大师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的纪念馆;胡小石纪念馆2003年8月16日奠基, 2005年底竣工,2006年5月16日开馆,占地面积20亩,主体建筑分为展览区和胡小石墓、办公区,碑文由曾国藩后裔曾昭燏题写。

下面这张胡小石墓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

胡小石纪念馆墓

其他几位老先生的墓迁往何处了,我不知道,亦请知情者相告为感!

家父的墓迁到了普觉寺墓园,该墓园坐落在牛首山的东南山麓,占地三百余亩,就其面积和墓位数而言,是南京市第一大墓园。2008年12月家母仙逝,即与家父同穴而居。

我为家父在望江矶筑墓,陈白尘先生当时问过我一些有关情况,我以为老人家在考虑身后事,后来得知,他早在1956年其长子逝世不久即在北京香山南麓的万安公墓购置了一块墓地两个墓位,一个给亡儿栖息,另一个在1992年他病重时嘱女儿去建墓立碑,供他和夫人金玲先生备用。 

陈白尘万安墓

这墓盖上的字系陈白尘先生满怀深情亲笔题写,墓碑背面刻有程千帆先生撰稿、万业馨女士书写的墓志铭,惜无照片!

陈白尘万安墓盖

1994年5月28日,陈白尘先生与世长辞,这是金玲先生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现实,她怎么肻让终身伴侣独自下葬?她把心上人的骨灰盒供奉于卧室。

陈白尘普觉寺墓

2008年冬,金玲先生亦驾鹤西去。为了祭扫方便,陈白尘先生的女儿为父母在普觉寺购买了墓地,实现了双亲“同穴”的遗愿;“万安”的墓,则成为衣冠冢。

陈白尘墓碑背面

普觉寺墓园面向朝阳的山坡,也是我的硕士生导师、敬爱的包忠文先生(1932—2019)的安息之地。

包忠文墓

墓茔,埋藏着墓主的尸骨/骨灰,也盛装着墓主的亲朋好友、学生徒弟对他/她/他们的思念之情、感恩之心。

墓茔,使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而生者通过祭扫、参拜其亲友/师长的墓茔或瞻仰、参观烈士/名人的陵墓,亦可加深对人生真谛的认识,从而使灵魂得以净化,使思想得以升华。

端详着父母和老先生的墓茔的照片,我虔诚地祈祷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相关阅读】

顾文勋:有关《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编写工作的一些照片——纪念陈白尘先生114周年诞辰
新书推介|濑户宏、顾文勋、盛竹云:《申报掲载文明戏剧评》
纪德君:清明节随想
赵云芳:贾探春的关键词——清明节、上巳节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