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2022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编辑部 古代小说网 2022-07-13




《文献》杂志2022年第4期


图像文献研究


专栏导言   邹振环

刘敞《先秦古器记》考  赵学艺

内容摘要:刘敞《先秦古器记》是传统金石学的发轫之作,此书久已散佚,仅有同名序文一篇留存于世。对于此书的内容结构及文本体例,后代学者多根据该篇序文进行推测和想象。幸运的是,《先秦古器记》的原碑残石在清代被重新发现,当时的金石学者对残碑的具体形制进行了详细记录。通过比较宋人相关记述和残石碑文,笔者推测刘敞所撰《先秦古器记》应存在碑刻、纸本两个文本系统,二者在所收器物的范围、数量、著录体例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关键词:金石学;刘敞;《先秦古器记》


“魁星鳌头”:东亚汉籍出版中的魁星印文化   潘超

内容摘要:明代晚期伴随着科举用书的大量刊行,将象征“中魁”“独占鳌头”寓意的“魁星鳌头”图案刻入书籍卷末,或在扉页上钤盖魁星印,成为当时书林的一种风尚。这种出版文化曾在明末的南京、苏州、福建一带的书坊中兴盛一时,其馀波一直持续至清末。17 世纪初这一文化又通过商船传入日本,很快即被日本京都、江户的书肆模仿学习,并在日本近世知识阶层的汉籍阅读需求和审美下,孕育出了新的样式与出版文化。

关键词:魁星;鳌头;科举文化;出版史;日本汉籍


卜弥格《中国植物志》中的图像来源   郭满

内容摘要:早期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著述多未标明具体的参考文献,《中国植物志》即是一例。经过综合比对后发现,《中国植物志》中大部分的动物图像源自明代画谱《图绘宗彝》。在卜弥格绘制的中国地图上,《中国植物志》中的动植物图像作为装饰物点缀在地图周边。卜弥格借用《图绘宗彝》中的图像向西方传递中国的动植物信息,为同时代及其后的欧洲汉学家撰写有关中国的著述提供了素材,图像本身也随之发生变化。西方人对中国古典文献资料的解读方式有所不同,画谱或医学书籍同样具有了植物学和博物学的价值,启发我们以多样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献的知识价值。

关键词:卜弥格;《中国植物志》;《图绘宗彝》;传教士汉学


边瑛《玄对画谱》考辨   王传龙

内容摘要:边瑛长期被当做中国清代画家,但他实为日本人渡边瑛,终生未至中国。边瑛所编纂的《玄对画谱》前后重刻、抽刻多次。此书流入中国之后,扉页又被书贾数次撤换伪造,因而被误作清代刻本。《玄对画谱》是在中国画谱的影响下催生出的日本本土化杰作,它以纯粹探究绘画技巧的方式,将中国文人画按部件拆解, 对日本南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边瑛;《玄对画谱》;渡边瑛;林麓


《宁夏府舆图》

国图藏清彩绘本《宁夏河渠图》绘制时间考   刘仕格 张萍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清彩绘本《宁夏河渠图》图册中收有舆图四幅:《宁夏府舆图》《满城外地亩式图》《滩厂图》《山厂图》,此前所定绘制年代为清雍正年间。通过对图册所绘内容中有关清代宁夏新旧满城及教场的营建,八旗驻防官兵变动和新渠、宝丰二县的置废等三方面问题的研究考证,推知《宁夏河渠图》图册的绘制时间应在乾隆六年(1741) 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之间。但其中《宁夏府舆图》的绘制可能参考了雍正六年(1728) 至乾隆四年(1739)间的地图资料或地理信息数据。

关键词:古地图;宁夏府;八旗驻防;满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云南舆地图说》考论   孙景超

——兼及《伯麟图说》的版本与流传

内容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云南舆地图说》是描绘清代中期云南历史、地理与民族状况的重要图籍。通过对档案的梳理及与相关文献的内容比对,可证实其为清嘉庆二十四年伯麟主持编绘的《伯麟图说》之重要组成部分。《伯麟图说》的内容包含《夷人图说》和《舆地图说》,二者合一方为完整的《伯麟图说》。《伯麟图说》是清代中期云南舆地图与民族图的集大成者,其《舆地图说》与《夷人图说》两部分各有不同的渊源与发展脉络,并在流

传过程中分化出不同的版本与名称。

关键词:《云南舆地图说》;《伯麟图说》;《夷人图说》


目录研究


新发现明人书目二种的文献价值   唐宸

内容摘要:明刻《大明一统赋》和《大明一统赋补》分别在夹注中存录一份书目。论文在深入考证版本源流的基础上指出:《大明一统赋》存录书目是成化二十年(1484)吴江莫旦撰写的一部知见目录,作为现存最早的明代私人撰修目录,它对于探究《江东藏书目录》《李蒲汀家藏书目》的体例渊源、考证《菉竹堂书目》真伪公案均有一定作用。《大明一统赋补》存录书目是嘉靖二十年(1541)左右无锡陆九州所抄,是现存最早的《文渊阁书目》节抄本之一,与佚名《内阁书目》关系密切。此外,陆九州书目的诸多独特细节均与《明书·经籍志》吻合,证明后者其实是据前者转抄的。作为新发现的二种明人书目,莫旦、陆九州书目对于目录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大明一统赋》书目;知见目录;《文渊阁书目》;《内阁书目》;《明书·经籍志》


《文选楼丛书未刻稿本》

《文选楼丛书未刻稿本》初考   张鑫龙

——以稿本中的两种书目为中心

内容摘要:傅斯年图书馆藏《文选楼丛书未刻稿本》十六册,未曾见学者讨论过。此稿本为阮元旧藏底稿,极有可能曾入况周颐之手,后辗转被耶稣会中华省获得,并最终入藏傅斯年图书馆。它包含《待刊书目》《待购书目》以及选录自前人笔记的经史考辨条目等几个部分,其中删改校对,皆是阮元亲笔,具有较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从《待刊书目》可知《文选楼丛书》原先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刊刻计划,后因遭遇变故而中辍,通过此目还可窥见阮元独特的文学史眼光及同现今文学史体系不同的诸多观念。两册《待购书目》不是同一时期所写,其成册当在道光二十五年之后,而且阮元罗列了不少女性著作和士人编纂的女性总集,这除了与当时女性文学繁荣的背景有关之外,与阮元自己对女性作家及女性著作的重视更有关系。

关键词:《文选楼丛书》;阮元;况周颐;文学史;女性文学


从清末民国时期目录看汉译俄罗斯文学的传播   李金涛

内容摘要: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中西文化交流汇合之际,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被译介到中国。与此同时,该时期也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出于不同的目的和需求,目录学家、作家、翻译家、藏书家、出版机构、书店及图书馆等编制了种类繁多的目录。本文考述了清末民国时期编纂的收录汉译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目录30馀种,将其分为译书书目、综合书目、文学专科目录、俄罗斯文学专题目录和俄罗斯作家作品中译本目录五类,并探讨了这些目录在俄罗斯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清末民国;目录;汉译;俄罗斯文学;传播


《诵芬室书籍目录》与大仓文库董康旧藏   杨月英

内容摘要: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一部《诵芬室书籍目录》,将其与大仓文库所藏汉籍相关书目比对,可知此即董康将藏书售予大仓财团的售书目录。因大仓集古馆相关档案在地震中损毁,大仓文库藏书中原属董康诵芬室旧藏的部分,与大仓文库后续增加的藏书难以区分。据《诵芬室书籍目录》,可明确区分出原属诵芬室旧藏的部分。对于董康售书始末及《诵芬室书籍目录》著录版本情况,文章也根据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诵芬室书籍目录》;大仓文库;董康;诵芬室;谭锡庆


《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录》

日藏《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录》编者考   林振岳

内容摘要: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有两部《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录》,在国内已无留存。日藏两抄本与仓石武四郎在华编拍《旧京书影》有关,是京师图书馆编纂的最后一部善本书目。通过对日藏两抄本内容及前人引用、著录该目情况进行考察,可以证实该目的编者是史锡永。

关键词:《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录》;史锡永;图书馆史


林志钧《帖目》手稿

林志钧《帖目》手稿的初步研究   胡海帆

内容摘要:《帖目》是林志钧于20 世纪中期编纂的大型丛帖目录,收刻帖284 种,兼及诸帖的考证研究。它不仅是目前收录丛帖子目较多的文献,也是促成《帖考》诞生的基础。受多种历史原因影响,《帖目》手稿在林氏生前未能刊布并鲜为人知。本文考察了该目编撰历程,并对其内容规模和存世情况、目录来源和引用的善本文献、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帖目》与《帖考》的关系以及手稿的整理工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手稿拟于近期出版,将在丛帖整理编目、帖学研究及古籍整理保护事业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林志钧;丛帖;目录学;碑帖整理编目;帖学研究

《文献》2022年双月刊购买链接:

https://k.youshop10.com/fYy7Kqf1



【相关阅读】

《文献》2022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2年第2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2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本文经《文献》编辑部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