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2022年第5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编辑部 古代小说网 2023-02-18



《文献》2022年第5期




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西夏出土星历

西夏星历的定名与考补——以X37、инв. №为例  赵江红

内容摘要:在出土的西夏历书中有八件星历,内容为日、木、火、土、金、水、罗睺、月孛、紫炁等九曜行度位置的记录。比较X37、инв. № 8085两件历书与唐宋时期流行的星曜行度文献可以发现,西夏星历与应用于星命推算的星曜行度文献内容体例一致,所用历元相同,都为后人整理编成,且在инв. № 8085历书中还有术士使用过的痕迹,故判定西夏星历与星曜行度文献属于同一类文献,皆可定名为“《百中经》残卷”或“《立见历》残卷”。这八件西夏星历的存世,不仅为西夏星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对于理解两宋时期丰富的历书文化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夏  星历  星曜行度  《百中经》  《立见历》  星命


俄藏7979号西夏文草书佛经考释   王龙

内容摘要:俄藏7979号西夏文草书佛经,其内容是此前尚未发现过西夏文本的《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和《大乘庄严经论》的摘译。这三部佛经都保存有帙号,说明西夏时期曾完整翻译了这三个本子,这三部佛经也曾被编入西夏文《大藏经》中。从俄藏7979号摘译的内容来看,佛经的摘译者选取的主要是一些偈颂、咒语以及对偈颂的解释。佛经中保留的“帙号”字“(low2,国)”来自勒尼语,而非党项语。结合西夏文《大藏经》编订的大致时间,可进一步考定该文献大概为仁宗或桓宗两朝从不同的文献中摘取编撰而成,其年代大概是1139-1206年。

关键词:西夏文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大乘庄严经论》  摘译


俄藏西夏文《五十颂》考释——兼论西夏的偈颂   张九玲

内容摘要: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инв. № 4993号文献西夏文《五十颂》,此前无人对它进行专门研究。在对其进行录文、汉译和校注的基础上,揭示其中偈颂存在押韵现象,并判断它很有可能是西夏本土的原创作品。针对西夏偈颂的实际特点,初步探讨翻译西夏文偈颂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西夏文《五十颂》的文献整理,可为西夏佛教、西夏偈颂研究,乃至西夏本土文学研究提供一份新的基础性资料。

关键词:西夏文 偈颂 《五十颂》 翻译


俄藏梵汉合璧印本

额济纳河三角洲所出梵文陀罗尼刻本补议  孙颖新

内容摘要:20世纪在额济纳河三角洲出土的几种梵文陀罗尼集是早期刻本的珍稀样品,其中两件英国藏品可以分别补充俄国两册藏品的少量残佚叶面。诸本行款与中国传统书籍不同,或从左至右横读,或从左至右竖读;陀罗尼正文或用悉昙体书写,或用兰札体书写;题目或采用汉文,或采用西夏文。采用汉文题目的陀罗尼不是直接录自梵文原本,而是西夏人据中原汉译本的构拟;采用西夏文题目的陀罗尼应该是据藏文原典的转写。刻本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西夏至蒙元时期民间佛教状况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额济纳  西夏  梵文  陀罗尼


何秋涛校本《圣武亲征录》

《圣武亲征录》与近代西北史地学   马晓林  艾骛德(Christopher P. Atwood)

内容摘要:乾嘉学者对《圣武亲征录》史料价值的关注,直接影响了近代西北史地学。晚清,何秋涛校本以稿抄本形式流传,李文田、沈曾植等皆辗转获得抄本并做了批注,复杂的传抄过程导致何秋涛校本的三种刊本内容各异。清末民初,缪荃孙藏抄本得到沈曾植、缪荃孙的重视,但一度流散,长期不为学界所知。沈曾植校本最具价值,可惜失传。傅增湘所藏《说郛》明抄本,揭开了研究的新篇章。王国维校注本重点利用《说郛》明抄本,但整体而言所用抄本未臻完备。日本、西方学者的《圣武亲征录》研究,受到西北史地学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圣武亲征录》  稿抄本  元史文献  西北史地学


斌良《乌桓纪行录》文献价值述略   周昕晖

内容摘要:出身满洲世家的斌良为清嘉庆、道光年间大臣,其《乌桓纪行录》是道光十七年(1837)奉命前往土尔扈特致祭期间的日记,有誊录本存世,现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此本是在斌良日记原稿和诗稿基础上整合编辑而成,且是经过多次修改校订的工作底本,故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形态和文本面貌。将此书与斌良《瀚海绥藩集》对读,可补诗集之不备,也可认识诗稿的修改过程,还可将诗作还原至写作情境中增进理解。此书亦提供若干史料,对于了解道光年间蒙古驿路、蒙地行旅细节及风俗信仰等颇具历史文献意义。

关键词:斌良  《乌桓纪行录》  《瀚海绥藩集》  蒙古驿路


清代藏文《敕建大隆善护国寺碑记》研究  完麻加  三木知

内容摘要:《敕建大隆善护国寺碑记》是一通镌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的载有顺治帝修建护国寺缘由及经过的碑文。碑文也详述了护国寺的寺院秩序和僧侣戒律,是目前在北京地区出土的唯一一通藏传佛教寺规类石碑。在以原拓片为主要依据,重新录入和翻译碑文内容,并对前人录、译文中存在的错漏作出辨析的基础上,对碑文的内容及价值重新予以分析。碑文未记载撰写者身份等信息,结合相关史料考查后认为,该碑文应由第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在扎什伦布寺撰写。碑文所提到的释迦比丘奴布达节为岷东(今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常氏,与顺治皇帝和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关系亲密。常奴布达节及其后裔在顺治、康熙至道光时期陪伴帝王,身居高位,蒙受皇恩,在洮岷地区修建佛寺,为藏传佛教在洮岷地区的传播发展以及该地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藏文碑  大隆善护国寺  顺治  四世班禅  奴布达节


无名喇嘛的图

到拉达克之路:清代藏文写本《拉萨至阿里边境程途表》初研   李勤璞

内容摘要:拉萨向西南经江孜、日喀则到阿里的典角,是藏南谷地至西部阿里地区的一条古老通道。藏文写本《拉萨至阿里边境程途表》详细记载这条道路沿途各驿站和换乌拉站点的情况,共计86站,换乌拉24站次;经与相关中外历史文献比对,其中的记录完整而确实。该文献是目前已知西藏区域内部道路驿递的唯一藏文专门记录。程途表在反映清代西藏地区交通驿递、人文地理认识的作用之外,还显示沿途穿越的庄园、牧群间地理分界等社会经济史内涵。作为清代的一件政府呈文,是体现清政府对西藏地区行使有效管理的官方文献。

关键词:《拉萨至阿里边境程途表》  藏文  西藏  驿递记录


潘光旦致陈梦家信札

中央民族大学藏台湾地区高山族文物流传过程考

——从潘光旦致陈梦家的一封书札说起   张铭心  陈丽丽

内容摘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珍藏有一批清至民国年间我国台湾地区高山族文物,是研究高山族风俗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这批文物的入藏过程却并不清楚。一封20世纪40年代末期潘光旦致陈梦家书札的发表,为揭示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契机。据之可知,这批文物系金祖同受丁惠康资助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在台湾访得,从台湾带到大陆,又因参加1949年10月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从上海来到北京,经潘光旦、陈梦家积极争取与协调入藏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最后移交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关键词:高山族文物  清华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陈梦家  潘光旦  丁惠康  金祖同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研究

《永乐大典》引录文献方法考略——以《周礼》为中心  韩  悦

内容摘要:《永乐大典》广泛引录宋元古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但《永乐大典》引录古籍并非全部引自原书,以《周礼》为例,今存《永乐大典》残卷引录《周礼》301条,其来源有二:一是以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进行抄录;二是部分条目转引自《太平御览》《文献通考》《玉海》《韵府群玉》等明代以前政书、类书中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条目。同时,《永乐大典》也对引录的文献进行简单地连缀、改写等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又增添了新的讹误。因此,在使用《永乐大典》时,需要首先对其引录文献之来源与方法进行辨析。

关键词:《永乐大典》  《周礼》 政书 类书


《永乐大典》引《朱子语类》底本来源与文献价值考论   刘  尚

内容摘要:《永乐大典》存卷引用《朱子语类》117条,《大典》所依据主要底本并非黎靖德《朱子语类大全》,而是与朝鲜古抄本《朱子语类》关系密切,同属黄士毅《朱子语类》之徽州重刊本(《徽类》)。《大典》本《语类》可能来自某个与朝鲜古抄本不同的《徽类》早期传本,具有自身独特的面貌,存在丰富的版本异文。其文献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为《朱子语类》早期版本的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二是对研究《朱子语类》的早期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徽类》流传的时间跨度与影响力需要重新加以认识。三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典》引文的复杂性质与《大典》的编纂方式。

关键词:《永乐大典》 《朱子语类》  《徽类》



《文献》杂志2022年各期购买链接:

  https://k.youshop10.com/fYy7Kqf1



【相关阅读】

《文献》2022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2年第2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2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2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本文经《文献》杂志编辑部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