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建设】河南渑池法院:以“赶考”的姿态建设智慧法庭
河南省渑池县人民法院仁村法庭下辖四个乡镇,50个行政村,6万余人口,其中最远的南村乡距仁村法庭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打官司很麻烦,从立案、开庭到宣判、再到执行,一个官司下来跑个十来次都是很正常的。”在拿到执行款后,来自南村乡的王大爷忍不住感慨道。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人民法院努力的目标,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让司法需求不再被时空阻隔,让为民服务不再流于形式,让公平正义不再遥不可及,这是渑池法院以“赶考者”的姿态建设“智慧法庭”的根本遵循。
01
线上线下服务“齐头并进”
如今,王大爷再次走进仁村法庭,以往人头攒动的立案大厅不复先前的热闹,拿着厚厚一摞纸质材料的工作人员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在电脑键盘上不断翻飞的手指、手机上飞速传输的文件以及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庞然大物”。“真是太方便了,没想到两三分钟就立好了一个案件”,王大爷激动地说道。“以前在窗口立案件,有时候碰到人多,一上午都不一定能排上号,如果资料再带得不齐全,可能这一天都耽误事,自从手机上有了法院,我以后在家里都能操作了,也不用坐车来回跑了”。王大爷口中所说的“手机上的法院”实际是“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这是渑池法院建设智慧法庭的一个缩影。借助“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网上立案”Web端等媒介,仁村法庭全面打造网上立案、网上审核、网上缴费、网上送达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仁村法庭还在线下诉讼服务大厅配备自助服务终端,提供自助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档案查询、诉讼风险评估等功能,实现了“线上服务轻松办,线下服务不打烊”的新局面。
2021年以来,仁村法庭共受理案件450件,均通过网上立案、网上审核、网上交费、网上送达,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法庭智慧化建设,让小法庭呈现出“大智慧”,让诉讼服务“简洁”而不“简单”。
02
立体化“云”上调解“多点开花”
为狠抓溯源治理,加大矛盾纠纷的化解力度,让“云”上调解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仁村法庭还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在线调解机制。仁村法庭充分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线上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在线邀请人民调解员、仲裁机构、公证机构、行业协会、妇联等社会力量,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当事人在线上通过非诉等方式高效化解。为进一步打造精细化调解平台,仁村法庭还根据调解员的不同职业技能,搭建调解员分类管理运行系统,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确保发挥最大调解效能。
仁村法庭地处山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大量的中小型矿产企业星罗棋布,在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由此引发了不少因人身损害赔偿、支付劳动报酬、租赁费、运费以及货款等各种各样的纠纷。针对上述案件,仁村法庭创新提出“微信+短信”调解新模式,建立以法官为核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调解员为半径,辐射各方案件参与人的微信调解群,通过“一案一群”实现了在微信立案、调解、送达,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03
智能化与正义“深度融合”
自2020年以来,渑池法院持续开展“请您当法官”系列活动。其中,仁村法庭受理的一起“高空抛物案”备受社会关注。庭审现场,不仅邀请了人大、政协委员、司法局、律师、乡(镇)政府、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代表现场观摩,还通过“虢法纪事”抖音全程直播,观看人数达3万余人,收到网友互动千余条。为进一步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不断创新庭审形式,仁村法庭通过线上微信开庭、智能巡回审判、抖音直播等形式,让更多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参与庭审活动,让庭审接受群众的监督,让他们“零距离”感受看得见的正义。
坚持统一裁判标准,让裁判结果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法庭成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殿堂”。近年来,仁村法庭积极推动类案检索制度落地生根,确保正确适用法律,避免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发生。通过召开专业员额法官会议,提炼同案类案裁判规则,减少司法裁判和司法决策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积极使用智能文书纠错和辅助生成系统,通过智能化与正义的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看得到正义。
END
好书推荐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丛书”是一套政务信息化建设工具书,已出版5册,深入总结了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工程方法、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优秀案例、地方实践和互联网司法实践,丛书集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经验成果推广应用、技术操作于一体,既适用于智慧法院建设者,也适用于智慧法院科技创新研究者,对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见。
点击图片 立购丛书
作者:孟飞
单位:河南省渑池县人民法院
本期责编:马聪
特别提示: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分享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欢迎提出建议,惠赐作品。沟通微信号:leon930610;投稿邮箱:xinxuan@cour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