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创新还是金融诈骗?网络互助保不保险?

2016-10-17 普惠大众的 菲凡烽火台


善念 犀利 洞悉 灵敏

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反金融欺诈平台





“预存9元,最高可获30万元保障”“出一碗牛肉粉的钱,得到40万元疾病保障”

……

最近风靡全国的各大『网络互助平台』纷纷打出类似广告,承诺只要消费者缴纳3元至9元资金成为平台会员,便可获得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额度的疾病“保险”。

 

作为“互联网+”新产物,网络互助平台如今越来越深陷舆论漩涡:


是创业先锋还是非法集资?

“互联网+互助”是否将革掉传统保险公司的命?

这些遍地开花、日益强大的保险“游击队”能否转正?


01

网络互助“叫板”传统保险


网络互助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为会员提供风险共担的平台。所有会员均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健康时花费几元钱去帮助他人,自己患病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回馈帮助。

 

尽管当平台会员出现事故的频率增加时,要维持会员资格所付出的金额也将随之增加,但参与网络互助平台项目的消费者并不少。

 


 

“现在整个行业估计有大大小小的平台近百家,总会员人数估计在500万左右。”林海说,今年上半年,行业也迎来了风险投资的春天。根据几个主要案例推算,上半年行业收到风险投资累计近2亿元。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各大网络互助平台都在官网显著位置标明了会员人数,以表明自己的“人气”,但并不能排除这些数据存在水分,有的平台可能花钱买会员,有的甚至存在会员资料造假。

 

在网络互助业内人士看来,网络互助与传统保险存在本质差别。



 

林海说:“互助并非保险,至少有这么几个不同:


一是公益性不同。网络互助是非营利的,而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相比而言网络互助的公益属性更强。


二是补偿的时序不同。网络互助是在事故发生后,根据受助者需要,在会员群里进行资金募集;商业保险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精算采取前付费方式。”

 

廖晓平也认为,网络互助与国外盛行的互助保险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并不能就此认定网络互助为保险,毕竟没有经过保险主管部门的产品审批。


02

创业创新还是非法集资?

 

多数网络互助平台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弱是不争的事实,风险防控始终困扰着这些稚嫩的公司。


同时,网络互助平台难以回避涉嫌非法集资的风险



 

业内人士坦言,有的网络互助平台尽管资金托管在银行,但银行还是按照他们的指令行事,并不能完全杜绝资金使用风险

 

另一个风险就是会员制造事故骗取互助资金

 

虽然互助平台对会员身份核准、健康状况筛查、患病情况采取了第三方保险公估公司进行评估和调查,以减少会员骗保行为,但是挑战和道德风险仍然存在。目前部分平台采取较多的风险防控方式是:会员加入互助平台后需经过180天的观察期才能获得互助资格。

 

网络互助平台多利用会员缴纳的入会资金或捐助资金成立资金池,无法摆脱非法集资的嫌疑,随时可能被取缔。


03

有的已夭折 有的被约谈

 

尽管网络互助平台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热度升温的态势,但整体发展并不平衡,其中不乏经营困难甚至夭折的个案,有的直接被保险监管部门点名批评。

 

中国保监会指出,有的互助计划假借保险名义进行宣传,以所谓“超低价保障”和产品创新为噱头开展营销,将两者进行不客观地比较和挂钩;有的网站将互助计划和保险产品混搭销售,极力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容易使消费者误以为互助计划是保险产品或所谓“互联网+保险”的新型产品。



这些做法既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也可能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04

“游击队”能否变成“正规军”?

 

业内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基本处于经营灰色地带和监管真空地带,急切希望金融监管部门主动介入,为行业设定行为准则,制定相关监管规则,对潜在风险进行管控。



 

e互助在官网公示,该平台会员累计充值金额已经达到4923万元,累计互助金额达到3203万元;保保集在官网推出的“夸克综合意外互助计划”累计互助金额超过405万元,推出的“夸克1号中青年大病互助计划”互助金额达到583万元。一家网络互助平台宣称,已经获得腾讯、高榕资本等5000万联合投资。

 

尽管网络互助平台互助资金及沉淀资金持续增加,甚至伴随资本大举介入,但各平台的盈利模式并未随之形成,有的平台甚至是在“烧钱赚吆喝”。


林海坦言,现在绝大多数平台都处于烧钱阶段,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小编有话说

对于网络互助,朋友们最好还是别身陷其中,之前在【安全提醒】一栏里也讲到过『金融互助』传销诈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之前的看一下!

文章来源于网络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