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菲凡深度 | IPO造假现象分析(一)

菲凡烽火台 菲凡烽火台 2019-03-30

2017年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是很热闹的一年。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证监会人员就在大调整,包括证监会主席肖刚在内的多人被调换;而在2017年,证监会更是对发审委人员结构进行了大换血。


2017年10月底,《财经》杂志突然爆出发审委多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其原因或与乐视网IPO财务造假有关,此消息一出,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就连身居国外沉寂已久的贾跃亭也不得不站出来澄清:乐视网IPO百分之百没有造假。


无独有偶,11月8日,刚刚获得证监会IPO批文的天常股份被同行竞争对手宏发新材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实名举报,举报核心是财务造假、利益输送及信披违规。迫于舆论压力,11月13日晚天常股份公告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



在证监会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谁也无法断言这两家公司是否真的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但是就以往的案例来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绝对是存在的,并且不是单一现象。


正如此前因欺诈发行而被强制退市的欣泰电气在面对证监会处罚时对媒体发出的声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不止我一个,为什么单单强制我退市?”



IPO的意义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一家企业想要快速增长扩张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但是对国内迫切需要发展的企业来说,融资向来是个难题。


一般而言,非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就是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债务融资以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为主。在银行方面,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以及固有资产的缺乏,使得银行信贷门槛对其相对较高;而在民间借贷方面,由于近些年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使得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急剧上升,呈高危状态。


股权融资为权益性融资。在债务融资通道受阻时,股权融资往往成为企业快速成长时最方便的融资方式。上市融资就是股权融资的一种。


IPO即首次公开募股,指一家企业或股份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公司上市的好处很多,如可以促进企业规范运作,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知名度,吸引优势人才,增强资金流通性等等,当然,最大的好处还是方便募集资金。



IPO造假的动机


1. 为了满足IPO门槛,获得上市资格

众所周知,由于上世纪曾走过弯路,现今我国的企业上市门槛是相对比较高的。根据《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企业上市对于企业的经营业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企业的连续盈利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在这种高要求下,为了达到IPO门槛,一些企业会铤而走险对自身财务数据进行造假。




2. 为了争取更高的发行价格,募集更多的资金

股份公司IPO募集资金的数额是由发行股数和发行价格决定。而发行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市盈率,当公司市盈率越高,财务状况越好时,发行价格也越高。有少数公司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会采取造假的手段来将自身的财务报表伪装的完美,通过好看的财务数据,来争取更高的发行价。


3. 为了维持股票价格,掩饰前期舞弊行为

当上市企业经营不善时,为了维持股价,某些企业会通过财报造假来掩盖业务状况的不佳。而对于早前已经有过造假行为的上市企业,为了掩饰之前的造假行为,避免监管部门怀疑,只能继续造假,越走越深。



IPO造假的方式


IPO造假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财务造假上,而财务造假花样繁多,手段复杂。



证监会稽查总队曾经刊文揭露财务造假手段如下:


1. 虚构交易。


1) 成立空壳公司或利用关联公司进行造假。

发行人经常利用员工或亲属的名义注册一些空壳公司,并开立银行账户,这类公司几乎没有正常的业务,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在虚构经济业务造假过程中扮演客户或供应商的角色。由于其公章、账簿等实际掌控在发行人手中,造假极为便利。但是这种手段易被察觉,对发行人风险比较大。


2) 利用真实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造假。

由于空壳公司容易被发现,发行人对此进行了改进,即使用真实的客户和供应商造假,如万福生科等。一方面,客户与供应商是真实的,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发行人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存在真实的经济业务往来。另一方面,发行人在真实交易基础上,伪造少部分虚假交易,有的在交易数量上做文章,有的在交易价格上做文章,虚虚实实,让人真假难辨。


3) 利用海外客户和供应商进行造假。

这种造假手法隐蔽性更强,识别难度更大,其原因在于:一是国外合同与国内合同本身存在较大差别,难以识别真假;二是实地访谈、资金、工商资料调取成本较高,中介机构一般很少采取实地核查程序,监管机构则面临监管权限的问题,即使通过国外监管机构调取相关资料,也面临时间长、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障碍;三是中介机构往往会将海关走访或函证结果作为有力证据,而实际上发行人报关缴税时使用的就是虚增后的数据,中介机构不仅发现不了问题,而且还会受其误导。


2. 虚构资金流。


1) 大量使用现金交易。

这种手法众所周知,在IPO审核中受到的质疑也较多,已很少有造假公司使用。


2) 伪造银行对账单及资金进出凭证。

为了使财务造假显得更真实可信,一些发行人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银行资金存取凭证等第三方证据的方式伪造资金进出轨迹。采用此种方式,造假的成本比较低,但是风险比较高。


3) 伪造“真实”的资金流,构建资金循环。

前两种虚构资金流的手法最大的缺陷在于其资金流本身是虚假的,所以很容易被识别,于是造假者对其加以改进,通过构建资金循环伪造“真实”的资金流,达到同时虚增收入、资产的目的。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资金划转都是真实的,在银行都有据可查。


3. 消化虚构毛利占用的资金。


发行人如果虚增毛利,对应的必须有虚增的资金流入(没有资金流入时,须有虚增的资产挂账),这部分虚增的资金如何消化而不被发觉,是造假者面临的问题。在实际造假过程中,造假者“消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手法也是越来越隐蔽。

比如虚构银行存款、虚增应收款项、虚增存货、虚增固定资产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IPO造假的后果


IPO财务造假总体表现为企业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向社会公开虚假的会计信息。IPO财务造假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也给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危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给涉及事件的机构和人员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后果体现在多方面。



首先,是对证券市场造成影响。IPO造假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合理秩序,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誉与形象造成恶劣影响,使投资者普遍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


其次,对于机构的影响。在IPO造假过程中,券商、会计师、律师等都难免会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即使没有参与到财务造假的过程中去,也难逃失职之责。而保荐机构更是有可能失去市场信誉。


再次,对于投资者的影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广大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很容易受到企业虚假财务信息的蒙蔽。投资者选择这些造假上市的企业进行投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被骗的血本无归。可以说,企业造假影响最大的就是广大中小投资者。





温馨提示:


为了更好的给大家提供咨询服务,菲凡烽火台咨询群现已升级为【金融防骗群】,想要加群的朋友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关键词“入群”即可。




END


本文为菲凡烽火台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源)





滴滴一下,冰毒到家

“不雅饭局”引爆金融圈,比海天盛筵还要辣眼睛?

失传已久的中奖骗局,升级加料又回来了!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