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尊盘,既是失蜡法的标志作品,更是青铜工匠的图腾。在尊盘上,盘踞着上千只蜷曲的怪兽:蟠虺(hui3),是蜷曲的小蛇;蟠螭,是没有双角的龙。尊盘出土后,它的制作方法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人们纷纷猜测,两千年前的工匠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直到一名工匠,经过二十年时间,用失蜡法成功铸造了一比一的复制品后,尊盘的制造之谜才最终揭开。这名工匠,就是曾经参与曾侯乙墓发掘的工作人员—黄金洲。“当时完全是凭兴趣吧,失蜡法没人做,我开始就顺着这,我说我来搞失蜡法看是怎么样。这么多年,我现在已记不清了,真是(失败)有几十次。开始这不就是石膏嘛,它只能搞一个大概的几何形状。阴刻,刻成一个浮雕的,那样一个石膏模型,定型了才开始再研究这个蜡模。”从石膏到蜡模,这个过程虽然采用了硅胶这样的现代材料,但是制作原理与古人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我感觉到,这个失蜡法,我们老祖先,那智慧是太大了。我每次做的时候我就想,两千多年前,我现在用的工具都是什么电呐,什么烙铁啊,那都不一样。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真是非常艰难,我每次做以后我对我们老祖先,那真叫做佩服得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是那样的。”古代没有机床,无法直接在青铜上雕刻,只能采用中介物质—石蜡,石蜡柔软,可以雕刻复杂的花纹,这是失蜡法工艺的开始。蜡模雕刻完成,覆盖三层石英砂,反复持续两天,形成坚硬的外壳。随后,部件将进入火炉焚烧,进入失蜡法最关键的工序。这就是失蜡法名称的由来,蜡水流失,形成空腔,成为铜水的血管。工匠的巧思,随着看不见的脉络,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遍布空腔。当铜水凝固,厚厚的外衣逐渐剥离,尊盘的一个部件也就宣告完成。一个小小的部件,即使是借助现代工具,也需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臻于完美。难以想象的是,那位制造尊盘的人,是以一种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意志,完成了一件如此复杂的作品,让两千年后的人们瞻仰、赞叹。2018年,这部国产纪录片问世以来,好评如潮,每一集只有短短的5分钟,这在传统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简直是不可思议。
据说,主创团队为了拍摄该纪录片,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即便如此,它没有一点专业的“考古味儿”,而是非常有趣,非常亲民。
每集都以“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来开场。为了向大众普及国宝文物所涵盖的中国历史人文,它的文案与画面编排真的太精彩了!非常适合作为对传统文化的入门纪录片。
几分钟的时间把一件文物的结构,它所出产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特点生动又明了地做了说明,让你连走神的机会都没有。先来看看下面这个超燃的宣传片,一经播出,仅一天时间,全网播放量就超700万次。豆瓣评分9.5,无数网友赞叹“这才是最该追的综艺”,“此生不悔入华夏”。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四季播出,目前已播出三季,每季25集,每集5分钟讲述一件国宝,相较于近两个小时的《国家宝藏》,这样类似短视频的形式更易于传播,让更多繁忙的成年人“快速充电”,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不枯燥,不沉闷,看了还想看。
纪录片里讲述的每一件文物,皆是万里挑一。从全国 3,856,268件珍贵文物中精选出 100 件国宝。
这 100 件国宝,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跨越 8000 年的时空,在五分钟的时间里,向我们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正所谓“充电五分钟,穿越 8000 年”。
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从第一集《最初的凝望》开始,走进国宝,探寻藏在历史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吧。
推荐阅读☞500部百家讲坛、纪录片,国学经典,值得收藏
推荐阅读☞小学、初中各科微课、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