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POOL | Summer Pool in Guangzhou:陈拍岸

Curator to go 藝術外食研究所
2024-09-07


「Summer Pool in House」最后一期了。

回顾之前的七期内容,我们邀请了活跃在国内当代艺术圈中的几位青年艺术家朋友,向他们提问了许多较为宏观和学术的问题,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创作与思考。


通过对几位架上向艺术家的对话记录,我们想在这个项目结束之时,嵌入一位与平面创作相关但同时又拒斥和打破一些假大空云端幻想的艺术家——陈拍岸,以让更多人收获艺术“纯然的快乐”。


至此,感谢所有朋友对“夏日对话池”和藝術外食研究所的支持,期待我们冬日再相聚「Winter Hotpot in House」对话与走访项目中。

——Roxy


第八期 Vol.8

陈 拍岸  | CHEN Paian



不敢问特朗普的,就问陈拍岸吧。

像别人一样特别  Be Special Like Someone Else, 2018, 装置,衣服,丙烯


Q1

在你众多幽默好玩的作品里,说一句不专业但真诚的评价,那就是——我几乎每一件都喜欢,比如你的代表性数码绘画,“吃自己(2016)”“只要晾着就不是问题(2019)”,以及大小可变的投影作品“荡秋千(2018)”。感知情绪上正向的“喜欢”和双向的“难忘”都是一度被认为是最好的观后感,是「艺术」真正进入人心打动甚至打痛观者后的有效反馈。你自己有特别喜欢或者存疑的作品吗?


谢谢。我都挺喜欢的。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不是?普世价值观里细看的话会发现很多漏洞,捅这些洞是我的一大乐趣,不过有时会惹人生气。冷嘲、热讽、刁难,都比说教有意思。


只要晾着就不是问题  As Long As Leave It in the Wind, 2019, 数码绘画,铝塑板微喷覆盖亚克力, 150×77cm


忽略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办法。

Ignore problem is one of the solution.



展览现场: “陈拍岸、黃永生、伍思波”, Tabula Rasa Gallery × 广州画廊, 2018.5.12-6.17


荡秋千 Swinging, 2018, 投影, 尺寸可变

 


Q2

去年你在广州画廊的个展《开什么玩笑》,这个展览乍一看就像是一个个玩笑光明正大的展示区,有入口处玻璃门上的手写引子“骗子的故事(2019)”(猪油骗人骗鬼,最后也愚弄了卖猪油的人自己)、有数码涂鸦 “纯然的快乐(2017)”(暴力美好双料在手,快乐我有),也有更为抽象的绘画“眩晕,愉快,还带点焦虑(2018)”(做艺术家/生而为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仔细体会后会发现似乎皆是意有所指的隐喻和批判,可以理解为你是在用玩笑的方式进行严肃批评吗?以及为什么在使用这种荒谬夸张的语言的同时又将所有作品框在传统材料和裱框样式中?


难听话要温柔地讲,大嘴巴要偷偷地扇。


纯然的快乐 Pure Happiness, 2017, 数码绘画,无酸艺术纸收藏级打印, 12×12cm 


同时拥有暴力和美好的人是最快乐的。

The happiest man, with violence and beauty on his hands.



骗子的故事 A Story of the Fraud, 2019, 白色油性笔,玻璃


一个自欺欺人的故事。

A story of self-deception.



眩晕,愉快,还带点焦虑 Dizzy, Happy, with a Little Bit Anxiety, 2018, 数码绘画,帆布收藏级打印, 140×100cm


当你压力大并喝醉时。

When under pressure, and drunk.



风云 Stories and Tales, 2017, 数码绘画,铝塑板微喷覆盖亚克力, 150×75cm


端坐家中便可笑看风云。

Sit at home and laugh on the past.



展览现场: “开什么玩笑 What Kinda Joke Is This”, 广州画廊, 2019.5.25-7.3


Q3

再聊一个令人印象极深的展览吧,2018年香港1a Space的《滋生在尾房的》,当时所有的作品都被安置在这个像是仓库的非传统展览空间内。为什么会选择在“尾房”这样一个空间安排一场颇具小说章节系统的随机、临时甚至半封闭的展览呢?或许也可以结合广州和香港的粤湾区文化聊一聊作品展呈方式以及与观众对话的想象。


“地尽其用”这点非常香港。用一个淘宝式的名字来形容就是“无厘头地下日常当代艺术真的是作品吗前卫创意展览”。作品在书架上,在沙发底,在布帘后,在窗框下,我想尽量模拟作品买回家之后的样子。毕竟想看白盒子可以去砵典乍街和干诺道。香港的观众很积极,对艺术也没有太多距离感,对这点我感到很高兴。


"滋生在尾房的"多媒体艺术展, 1a Space多用途室(香港九龙土瓜湾马头角道63号牛棚艺术村14号), 2018.7.28-10.26, 艺术家:Untrou-art、廖伟棠、陈拍岸, 策展人:夏芝然, 策划:Untrou-art, 策展助理:陈嘉欣, 合办:Kubrick、1a Space

 


Q4

2013年毕业于广美雕塑系,后从事了一段时间广告装潢和快时尚类的工作。看很多对你和你作品的文字描述都围绕着“消费主义”和“图像包装”等议题,似乎更强调毕业后的发展。我很好奇,你接受的学院系统教育对你的创作逻辑有过或有什么样的影响吗?比如从雕塑媒介发展到数码绘画。也可以聊聊“消费”。


学院教育像是个艺术学前班,之后的一切就要靠自学。媒介会自己找上门来。作品基本都是周遭环境在艺术家身上的映射。有机会大家可以和艺术家们一起坐在工作室里感受一下创作时有多么无聊,最有趣的部分总是引发创作的那个契机。消费太多东西可以说了,先和你预订一个吐槽专题。我在这事上特别阴谋论,总想狠狠地讥笑常见的消费观。“穿上很有气质”,“看起来很有钱”,“打折买的不贵”,“打卡”,可爱的中产们


明星 Celebrity, 2017, 数码绘图,铝板亚克力, 55×43cm×2


艺术 Art, 2018, 手工书, 14.5×20×4cm


书的两侧都为书脊,不可打开,四面都印有“艺术”字样中英文。

Both sides of the book are the spine of the book, can not be open, “Art” was printed on four sides of the book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艺术家 | Biography






陈拍岸1988年生于广州。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目前工作生活于广州。其作品多以文字图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创作媒介涉及绘画数码图像及影像等。广告公司,装潢公司和快时尚公司的工作经历,使他格外关注消费世界中广告和包装图像下商品与人的互生关系。陈拍岸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诙谐视觉语言和逻辑。

陈拍岸的个展有:“开什么玩笑”,广州画廊,广州,中国(2019);“滋生在尾房的”,1a Space,香港,中国(2018)。部分近期群展:"60169019",Brownie Project,上海,中国(2019);“前置未来”,东莞市文化馆,东莞,中国(2019);“From Its Course Into Channels”,Hessel Museum of Art,纽约,美国(2019);“大健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8);“陈拍岸,黃永生,伍思波”,TABULA RASA,北京,中国(2018)。




艺术的呼唤 Call Of Artist, 2016,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 16:9, 14'00"

© CHENPAIAN
图片资料致谢各机构及艺术家



✎✎✎

· Summer Pool 2020 ·发起人:Roxy Y.Tang
© 藝術外食研究所



▼ 夏日对话池 ▼





作品图片:吃自己  Eat Oneself, 数码绘图 无酸纸艺术微喷, 201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藝術外食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