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NOTE | Samson Young 楊嘉輝
| 藝術外食研究所 |
策展人研究笔记 / 68
Samson Young
楊嘉輝
01
艺术家
Stanley (detail), 2014. Neon, sand. Courtesy Galerie Gisela Capitain. Photo: Katja Illner.
杨嘉辉(Samson Young,b.1979,香港)是一位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的香港当代艺术家,其作品涉及声音、表演、视频和装置等。 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音乐作曲专业,2013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音乐作曲博士学位。
尽管杨嘉辉的背景是音乐创作,但他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常常涵盖广泛的载体媒介,包括表演、声音、视频、绘画和墙壁。杨的作品在本质上是政治性的,并以军事历史和英国对香港的占领为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展览包括艺术家 2015 年在 Team Gallery 举办的展览《夜间音乐》(Nocturnal Music)——这是一场以表演为核心的现场项目,艺术家每天坐在办公桌前六个小时,观看美国夜间空袭中东的静音视频片段,然后重新通过拟音效果创建新的音频,并通过海盗调频广播频道在本地播放。2017年杨嘉辉亦代表香港参加了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
“Songs for Disaster Relief” at Campo della Tana, Venice Biennale, 2017
杨嘉辉的个人项目举办地点包括阿姆斯特丹De Appel、杜塞尔多夫艺术馆、爱丁堡 Talbot Rice画廊、芝加哥智能博物馆、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香港M+展馆、东京森美术馆、京都建仁寺的Ryosoku-in和墨尔本莫纳什大学艺术博物馆等。 群展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柏林Gropius Bau、纽约Performa 19、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大阪国立美术馆、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林茨Ars Electronica、卡塞尔文献展 14等,2020年获得首届乌利希克大奖。
02
典型作品
烟雾奏鸣曲 | 2020-2021
▼
Sonata for smoke, 2020/revised 2021, Video with stereo sound, 15 min 49 sec, pastel on repurposed printed matter, pastel on acrylic, pastel on air-dry clay
“我之所以对「冲突」概念产生兴趣,部分原因是香港日益不自由和紧张的政治环境,”杨嘉辉在今日接受ARTnews媒体的邮件采访中回复道。“我想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处理这些问题,有时会结合偶然发现的材料。它们通常与人们经常提及的「香港元素」混合在一起(例如表演者在某些作品现场中穿着殖民时代的香港警察制服)。”
杨嘉辉以编织多元文化范式和跨媒体体验的实践而闻名,如最新作品《烟雾奏鸣曲》(Sonata for smoke)为他在京都最古老的禅寺——建仁寺(Ryosoku-In)驻留期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一如既往,他使用视频、绘画、声音作品和装置,创造了一个清晰的、引人入胜的艺术场域。
The residency at the Ryosoku-In at the Kennin-ji temple (the oldest zen temple in Kyoto)
不朽的现实歌剧与虚拟樱桃起重机 | 2019-2020
▼
从香港回归伊始,杨嘉辉对国际政治摩擦和社会边界问题的长期思考与探索始终贯穿在他以声音装置和现场行为等作品之中。在过去不久的地区暴力事件的背景下,杨嘉辉通过将更为戏谑和尖锐的大型“歌剧”表演与3D建模技术相结合,创作了以《不朽》(The Immortals)为命名主题的作品,进一步探讨了群体事件在特殊社会背景和必然的历史进程之下的种种引人深思的迹象及其背后深刻含义。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opera part
更多关于“国际性艺术机构”、“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如何定义杨嘉辉”的对话:
https://www.comingsoonbkk.com/samson-young
无声的柴可夫斯基 | 2018▼
Muted Situation #22: Muted Tchaikovsky’s 5th, 2018, 12-channel sound installation with 12 powder-coated speakers, 45 min
出发自古典音乐作曲的博士学位,杨嘉辉的艺术实践常常以互动表演和声音装置现场、影像、动画和3D打印作品为经典形式。正如现代主义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和乔治·利盖蒂(Gyorgy Ligeti)一样,他们在传统音乐的道路上受到了根本冲击从而导致了其在概念上的完全突破——凯奇标志性的表演《4’33’’》就是这样一场非凡的无声演出,刻意减弱乐器声或从而探索场域中充斥的“世界的声音”是许多声音艺术家,包括杨嘉辉的创作灵感之一。
Live: Muted Situation #22: Muted Tchaikovsky’s 5th, 2018
在杨嘉辉的作品《静音情境#22:无声的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Muted Situation #22: Muted Tchaikovsky’s 5th”,2018)中,杨嘉辉作为音乐指挥在现场指示来自科隆的交响乐团(Flora Sinfonie Orchester)使用静音乐器演奏。随后,他增强了在演奏中通常会被掩盖的其他声音:呼吸声、翻动乐谱的声音、手指在琴弦上移动的声音等。作为历史上被演奏次数最多的古典乐之一,“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旋律像是幽灵一般无形地回荡在音乐厅中。
名为“卡农”的武器 | 2016
▼
Canon, 2016, Long Range Acoustic Device (LRAD), microphone), installation (3D printed water basin, custom-designed bench, sound track, stamped text on wall, wired fencing)
2016年,杨嘉辉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上连续演奏了一部名为《卡农》(Canon)的作品。在现场,观众仿若穿越到了1979年越南难民危机时的虚构空间中,表演持续了几个小时。
Installation view of Canon, 2016
如同杨嘉辉近期大部分作品一样,《卡农》旨在揭示历史上将声音滥用为武器工具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针对声音定义与应用的突破式开放命题:卡农的鸟鸣如何斥责人类的听觉暴力。
烟雾奏鸣曲 | 2020-2021
▼
Sonata for smoke, 2020/revised 2021, Video with stereo sound, 15 min 49 sec, pastel on repurposed printed matter, pastel on acrylic, pastel on air-dry clay
“我之所以对「冲突」概念产生兴趣,部分原因是香港日益不自由和紧张的政治环境,”杨嘉辉在今日接受ARTnews媒体的邮件采访中回复道。“我想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处理这些问题,有时会结合偶然发现的材料。它们通常与人们经常提及的「香港元素」混合在一起(例如表演者在某些作品现场中穿着殖民时代的香港警察制服)。”
杨嘉辉以编织多元文化范式和跨媒体体验的实践而闻名,如最新作品《烟雾奏鸣曲》(Sonata for smoke)为他在京都最古老的禅寺——建仁寺(Ryosoku-In)驻留期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一如既往,他使用视频、绘画、声音作品和装置,创造了又一个清晰的、引人入胜的艺术场域。
The residency at the Ryosoku-In at the Kennin-ji temple (the oldest zen temple in Kyoto)
03
展览解读
2018/05/04 - 10/21
古根海姆博物馆, 纽约
▼
展览《单手拍掌》是2018年由古根海姆何鸿燊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顾问策展人侯瀚如与时任古根海姆中国艺术副策展人翁笑雨组织的大型群展,集结了来自北京、广州、香港和纽约等地的代表艺术家,以其各自特定的地方语言深度联结并尝试与当地观众产生信息交换、通讯和意识生产的可能,以及将人们想象中的“多重未来”化为一种诗意的革命形式。
Installation viewMy Car Makes Noises 6 (A pencil pusher with the pencil pusher blush), 2018, color pencil and pastel on paper, 30 x 21cm
2019/07/24 - 10/05
Talbot Rice空间, 爱丁堡大学
▼
2021/06/09 - 07/24
旧金山KADIST基金会
▼
Muted Situation #2: Muted Lion Dance, 2014
04
| 外食TV:非传统声音与图像——杨嘉辉 |
YouTube © Ep.37, Brilliant Idea, Bloomberg, 2016
| 近期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