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言治有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如何协同

龙少波 国家治理杂志
2024-08-22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换挡运行”,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同步推进。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畅通经济循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龙少波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互动通过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系统协调稳定、绿色生态优先、内外开放联动、收入分配公平共享五大机制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快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互动并形成协同驱动机制,已成为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加快构建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机制

△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事实上,强大的国内市场要求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同时,产业升级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产业生产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从而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可见,消费和产业“双升级”成为从供需两侧畅通经济循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消费升级的内涵包括消费规模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两大方面;产业升级的内涵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大方面。基于此,消费和产业“双升级”是指:消费升级通过需求总量的扩张和需求结构的优化倒逼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则通过创新引领和提升收入水平推动消费升级,由此形成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之间相互协同促进的良性互动状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特征、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经济全面发展。厘清消费和产业“双升级”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对于制定消费政策、产业政策以实现国内供需结构再平衡、畅通经济大循环,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


消费升级通过需求收入弹性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技术激励效应赋能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则通过创新引领效应和收入增长效应推动消费升级。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在经过以上内部互动效应作用后,再通过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机制、经济系统协调稳定机制、绿色生态优先机制、内外开放联动机制、收入分配公平共享机制等五重机制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机制


消费和产业“双升级”通过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机制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量”的增加上,更注重经济发展成果“质”的提升和优化。其中,这种“质”的提升表现之一就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高端消费需求对高端产业技术进步的引导倒逼机制,带动技术进步方式从引进式技术进步向原发式自主创新转换,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


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基础。具体来说,技术创新能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高端产业升级和高端产品的创新均需要先进前沿的技术来支撑。消费升级创造新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需要厂商研发新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创造。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所能获取的是发达国家愿意输出但并非最前沿的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端的、个性化的、本土化的消费升级需要。因此,居民高端、新型、个性和本土性消费需求将倒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通过生产高质量的最新产品和服务以抢占市场先机,从而满足此类消费需求升级。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带来的产业升级所创造的新消费品和消费理念,又将引领居民消费潮流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可见,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既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终端需求,又为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从而驱动经济创新发展。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均要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转向原发式自主创新方式转换,从需求侧与供给侧共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系统协调稳定机制


其一,从经济结构供需平衡角度来看,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匹配增强经济系统的稳定协调性。在国民经济循环当中,供给侧的产业供给与需求侧的消费需求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其动态匹配耦合从供需两侧共同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方面,如果国内消费升级的速度明显快于产业升级的速度,就会产生国内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不了高端消费需求的问题,从而导致“消费外流”的现象,带来经济供需不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国内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快于消费升级,则会造成国内高端消费品过剩和商品价值不能很好地实现的最后“惊险一跃”的问题,从而削减高端消费品产业体系继续升级的动力,亦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因此,只有从供需双端培育消费升级持久动力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使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相互协调促进,加强消费需求与产业供给之间动态匹配平衡,才能解决国内消费市场供需脱节的问题,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二,从产业链和供应链关联的角度来看,产业升级通过对上下游产业的升级关联效应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在国民经济当中,每个产业都有其上下游的关联产业,产业升级可以在纵向上通过投入产出关系促进其上下游行业升级,带来整个产业集群质量的提升以及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并带来上下游行业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一方面,某产业升级的高质量产品将作为中间投入品进入下游行业,从而带动下游行业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任一产业的升级也要求其上游供应商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质量提升、生产工艺革新或者生产技术进步,从而倒逼上游行业转型升级。


其三,从区域空间发展的角度来看,空间的产业升级互补有利于消费升级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当经济圈中核心城市的高新产业升级时,会带动周边中小城市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有利于形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区域中心对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联动会通过“涓滴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收入增长,从而促进区域居民消费升级,有利于形成区域的消费和产业“双升级”,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产业升级是全国各地区各产业的优化升级的集合,区域之间存在着不同产业链衔接、互补、交织等关系。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破除地区间行政性藩篱,鼓励东部产业升级带动中、西部产业升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等方式,推动形成分工协作的区域性产业布局,提升我国整体产业水平和各地区各产业间的协调耦合程度。这样也有利于缩小各地区收入差距、带动消费升级,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绿色生态优先机制


其一,消费者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偏好转变引领绿色产业壮大与升级。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其消费理念和偏好的变化,绿色健康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带动绿色产业的壮大发展以及传统落后产业的转型升级。而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产品因难以满足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而逐渐退出市场。由此可见,消费升级能够引导传统产业中对环境具有污染且效率较低的产业进行升级,同时促进要素、资源更有效地流向绿色生态行业,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由生存型转向发展享受型,推动着与发展享受型消费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而低碳排放的服务业能够带动第二产业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转型。可见,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互动共同促进经济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变,从而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二,绿色产业发展与升级引导居民的绿色消费规模扩大与消费结构升级。一方面,绿色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提高绿色生态产品的价值,并直接带来居民收入的提升,使得消费者在物质生活富足后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充实,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商品相对于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商品更具有环保节约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的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兴起,从而推动绿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刺激新型绿色消费热点出现,引领和创造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升级。由此可见,产业升级能够引导消费者提升居民的消费层级,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消费,推动环境资源节约和绿色生态经济发展。


内外开放联动机制


其一,消费和产业“双升级”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匹配,有利于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从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一方面,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动会增加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带来新增就业人群的收入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释放这部分群体消费潜力,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和优化消费结构,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在消费环节存在的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堵点。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带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壮大。产业升级不仅能直接优化产出结构,而且能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作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产出供给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因此,消费和产业“双升级”有助于发挥国内强大市场优势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其二,消费和产业“双升级”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提升本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位置以及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出口的高质量发展。而国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意味着相关产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国内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对外出口规模,开拓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出口商品质量和复杂度的提升,导致单位产品价值的提高和贸易条件的改善,也有利于提高外贸总额。此外,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对高质量产品的进口需求也成为倒逼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可见,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互动在促进国内良性循环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也有利于突出我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优势,通过提高出口质量畅通对外经济大循环。


其三,国际循环中的高质量进口贸易成为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一方面,高质量进口品增加了消费者对高层次产品的选择,能够引导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其中,新产品能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而中间投入品进口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消费总量。因此,进口贸易从消费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优化两方面推动国内消费升级。另一方面,进口的高质量核心零部件等补充国内产业链的缺失环节,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来产业升级。当高质量中间进口品增加时,会对国内相关替代品形成竞争压力,倒逼国内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产品质量。其中,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进口,不仅可以弥补国内原发式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的不足,而且能够激励和倒逼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因此,国际循环中的高质量进口贸易又能通过完善产业链、竞争机制和技术激励等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提供动力。


收入分配公平共享机制


一方面,在消费和产业“双升级”的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经济和劳动报酬的增长,有利于收入的分配共享。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工业等高生产率行业,带来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共享性;在农业人口减少的同时,农业部门的产业升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缩小了城乡间收入差距,有利于发展成果的共享。与此同时,为满足新型消费需求而崛起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收入公平共享和共同富裕。例如,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农产品、深加工品、工艺品的出售,带来农村收入水平的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发展成果的城乡间分配共享。


另一方面,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互动降低了商品的供给成本,促进公平共享。具体来说,技术创新创造出的成本优势叠加消费规模优势,能够降低商品的平均成本,让更多群体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商品的搜寻成本、运输成本、追踪成本和确认成本,方便各地区的各收入群体的普惠共享。除此之外,在消费和产业“双升级”过程中表现出的技术优势,还能够使商品供给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健美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且能覆盖到更多的居民群体,最终带来全民共享与生活福利的改善。可见,这是发展成果由越来越多的人民共享的表现。因此,消费和产业“双升级”能够通过收入分配公平共享机制促进合理公平共享格局的形成,驱动经济共享发展。


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破技术路径依赖,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的体制改革,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必须要解决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和成果应用等切实问题。为此,要形成全面支持创新的基础制度,去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观念和僵化体制,确保研发投入增长、科技成果孵化落地。


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既要完善基础教育,加大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形成多元支撑的教育体系,又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素质过硬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口资源优势转向高素质人力资本优势。


三是加快需求侧动力切换,蓄积发展持久动力。一方面,促进国内需求动力转换,加强新基建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业整体吸引力,建立配套制度,通过“新基建”投资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维持经济增速平稳;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外需求动力转换,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外需规模、改善出口结构,促进出口需求的高质量发展。


增强经济系统协调稳定,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消费和产业升级匹配度,稳定经济供需结构。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同时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三大需求协调拉动,加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动态匹配。


二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区域联动的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破除地区间行政性壁垒,加强与其他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构建产业互补、分工合理的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三是推动城乡协调融合发展,促进三次产业间的协调稳定。制定实施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规划纲要,打破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畅通城乡间各要素自由流动,鼓励城乡之间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要素流动。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现并挖掘乡村的经济、生态价值。


坚持绿色生态优先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绿色生态消费理念,引导绿色生产创新。大力实施全民绿色消费教育,培养国民绿色消费观念,将低碳、环保、节约的消费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中小学和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同时,利用好各大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优势,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引导国民自觉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二是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引领绿色消费升级。发挥财政政策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绿色产业的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通过较低税负吸引更多投资者,发挥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吸纳更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过程,促进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是推动绿色生态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生产者,健全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推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动减少污染材料、有毒材料的使用,降低“三废”排放;对于消费者,鼓励以可循环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有效落实限塑令,鼓励酒店宾馆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提供,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深化内外开放联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畅通国内循环,疏通消费和生产环节堵点。通过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增加有效消费需求,疏通消费环节堵点;通过加大产业技术投入和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产业供给质量,疏通生产环节堵点。


二是畅通国际循环,提高“引进来,走出去”质量。加快国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提升本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位置以及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加快形成我国在国际上技术输出和流通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凭借强大技术竞争力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分工协作的能力,畅通技术要素参与国际大循环。


三是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在高水平安全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安全,以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政治、社会、外交等全方位安全,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共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初次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同时注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激发市场各主体活力;改善再分配制度,健全更加公平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三次分配对初次分配、再分配的衔接和补充,引导三次分配更加关注民生,更好服务百姓。


二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建设高质量“铁水公空管”多层级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交通体系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大数据、互联网、5G等规模化覆盖,实现政务、业务等自助办理,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提供便利化信息服务。


三是促进教育和就业机会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推动就业。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优化就业结构,推动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以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公平。既要平等对待不同层次高校学生就业,消除就业壁垒,又要加强各大名校对地方高校的对口支持力度,提升地方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消费与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BJL031)阶段性成果;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李紫璇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杂志

 △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精彩回顾(请滑动查看)


来源 | 《国家治理》2024年第6期

原文标题 | 加快构建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机制

作者 | 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  龙少波

原文责编 | 程静静

新媒体编辑 | 王 洋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杂志、国家治理网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点击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治理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