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河蟹、龙虾池塘缺氧暴塘出现大面积死亡,却不一定了解这些……
今年以来,由于气候异常,华东地区有过2个阶段的明显高温,持续时间都比较长。高温天气对河蟹养殖影响非常大高温天请预防蟹塘缺氧!这里已经成片死鱼虾蟹,部分养殖户提前结束今年生产!安徽马鞍山、宣城,江苏高淳、镇江、江阴等地已有缺氧警报!(点击蓝色字体可查阅),主要是因为高温导致蟹塘水草活力急剧下降,出现萎缩、腐烂加重耗氧。
今天蟹行家邀你一起来分享【如何应对河蟹养殖中后期缺氧暴塘②】如何应对河蟹养殖中后期缺氧暴塘? | 蟹行家邀你一起来分享(点击蓝色字体回顾①)
本分享来自北京水世纪尚小龙,蟹行家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每年夏天都会听到或见到大量因缺氧而死亡的池塘,这给我们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今年的情况尤为严重,在这高稳期间,几乎每个蟹塘每天晚上都有大量的河蟹上坡上草,养殖户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仅是池塘水温过高所造成的影响,还与池塘的溶氧密切相关。
缺氧
严格意义上分为生理性缺氧和非生理性缺氧
主要指螃蟹自身吸收氧气或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后所造成的缺氧。
水生动物大多是没有肺的,呼吸作用主要依靠鳃来完成,鳃上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鳃在交换水流的过程中,水流中的氧气自由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并交换出二氧化碳,这是水生动物的呼吸过程。若水生动物的鳃组织受损或发生病变(如:黑鳃,烂鳃,鳃上附着大量泥污有机质俗称鳃挂脏)时,水生动物由于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气而出现生理性缺氧。
当水流中的氧气自由扩散到毛细血管后,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或血蓝蛋白来结合氧气,并把氧气运输到各个组织器官中。当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超标时,会造成血红蛋白或血蓝蛋白的载氧能力减弱,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溶氧而发生生理性的缺氧。
非生理性的缺氧主要指外部环境的溶氧不足而造成的缺氧。
养殖水体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都有哪些?
水体中溶氧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溶氧
2.藻类或水草的光合作用
3.人工增氧包括开增氧机和泼洒增氧药物
| 大气溶氧 |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受到大气压、温度以及盐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水中含盐量每上升100mg/L,溶解氧降低约1%。在盐度一定的情况下,氧气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大气压的关系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氧气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大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动能越大,氧气越容易逃脱水分子对其的束缚;并且温度越高,水体的表面张力越小,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的溶解性越小。大气压升高,压力越大,氧气的溶解性随之升高。
夏季持续过高的温度往往会造成氧气的溶解性降低,使整个水体的溶氧降低。
| 藻类或水草的光合作用 |
在大部分情况下,藻类或水草的光合作用是池塘养殖水体的溶氧的主要来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增加。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有此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某一强度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增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到酶活性的影响。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一般不会有酶参与,暗反应往往伴随着酶促反应的发生,而酶的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每一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以下,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超过最适温度以后,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的植物的酶的活性的最适温度不同,一般在25-30摄氏度之间。夏季高温期间,中午以后水温一般都超过30摄氏度,因此光合作用的强度减弱,藻类和水草的产氧能力也就减弱。
河蟹池塘对于水质要求一般以清爽为主,水体中的藻类不是很丰富,池塘主要的氧气来源是水草的光合作用。水草的种植主要以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为主,伊乐藻是低温草,水温在5℃时开始萌芽,10℃时开始生长,18—22℃时生长最为旺盛,水温超过30℃时生长明显减弱,藻叶开始发黄,部分植株顶端开始枯萎,活力很差,产氧能力自然也很弱。轮叶黑藻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5—30℃,当水温超过30℃时,活力减弱。夏季高温期间,水草活力不足,产氧能力自然也减弱。
河蟹池塘种植水草,除了给河蟹栖息和躲避天敌以及提供溶氧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净化池塘水质。高温期间水草活力变差,净化水质的能力自然也随着变弱,长此以往,池塘的水质情况也跟着变差,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水草活力的变差不只是高温一个因素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如:平常不注重水质的管理,造成池塘出现浑水、水色过浓、水色发黑、水体透明度过低、青苔等问题也会造成水草活力差;另外对水草的管理不及时或疏于对水草的管理也会造成活力差的问题,如:水草上的害虫不及时杀灭、水草不及时打头造成水草出水老化、水草过密造成根部腐烂、水草扎根不稳等等。
养殖池塘中溶氧的消耗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向空气溢出
2.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包括养殖动物(鱼虾蟹)的呼吸作用、藻类以及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细菌等微生物的有氧呼吸等。
3.池塘水体里面的有机物的分解耗氧
| 向空气溢出 |
这主要与大气压强、风力吹拂、池塘水体的搅动有关系。风力吹拂、搅动池塘水体会破坏水体的表面张力,从而导致溶氧溢出。上文中提过,氧气的溶解性与与大气压成正相关的关系,所以有很一部分的池塘泛塘发生在由南风转北风的晚上,这是因为南风一般是副热带的高压,北风气压较低,水体中的溶氧溢出导致溶氧低。当然这还与北风带来的冷空气导致水温降低、加剧水体对流使溶氧大量消耗有关系。
| 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养殖水体中溶氧的来源与消耗的主要因素,光合作用要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是全天24小时都存在的。所以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在全天24小时是波动的,一般来说,凌晨3、4点钟水体中溶氧最低,下午5点左右的溶氧最高。所以浮头泛塘往往发生在凌晨3、4点钟。
| 水体里面的有机物分解耗氧 |
池塘里面每天投喂大量的饲料会产生大量的残饵粪便,藻类、水草等生物的死亡也会在池塘里积累大量的有机质,池底的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分解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池塘水体的上层水由于藻类分布丰富,白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有足够充足的氧气来分解这类有机物。
但随着水层的下降,光照强度的减弱以及藻类的减少,水体光合作用的产氧能力会急剧下降,直至池塘底部几乎没有氧气的产生。而池塘底部又是有机质大量聚集的地方,有机质在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这样就造成了水体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池底就会形成巨额的氧债,到了夜晚池塘底部的缺氧情况就更严重了。
河蟹属于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池塘底部,当池塘底部溶氧不足时就会上坡上草来获得氧气。高温季节,河蟹池塘的底部缺氧情况较之其他池塘更为严重。因为高温期间,水草活力很差,很多池塘的水草存在腐烂的情况,这会加大池塘底部的氧债,使底部缺氧更为严重。
以下是个人对养殖提出的几点建议
总的来说,浮头、泛塘是在溶氧供给减少的情况下,过多的氧气消耗才造成的养殖悲剧。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更重视水质、底质的调节。
包括养殖密度的控制、搭配合理的套样品种。过低的密度使得池塘产量低、效益不理想,密度过高会造成养殖负荷过重、水质恶化等问题。搭配合理的套样品种有助于完善食物链,有益于生态平衡。如:河蟹池塘里需套样花白鲢、鳜鱼、螺蛳等,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水质清爽、减少野杂鱼,还可以控制水草上的害虫。
改底可以改善池塘底部的环境,好的水环境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对于底栖动物来说,好的底质尤为重要。培菌可以调节水体的菌相,菌相可以平衡藻相。改底、培菌都可以分解部分有机质,减少池底的氧债。
增氧设备不仅可以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缓解急情,减少损失;还有利于池塘的水质调节。如:在河蟹池塘,可根据面积大小选择数量合适的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的容易浑水、增氧盘成本较高),在晴天中午开2个小时可以把上层溶氧高的水搅动到下层,减少底部氧债。
作者 | 北京水世纪 尚小龙
蟹行家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今年以来,由于气候异常,华东地区有过2个阶段的明显高温,持续时间都比较长,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高温的后期,气候变化,尤其高温对河蟹塘养殖影响非常大。就今年目前为止全国河蟹主产区都不同程度出现河蟹池塘因缺氧而导致的大量死蟹甚至“暴塘”现象。
如果你那边也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图文回复蟹行家,我们可以进行跟踪报道;如果你找到了应对这种情况的有效方法,也欢迎给蟹行家回复或者直接【写留言】分享,行业需要更多正能量。
更多阅读
听说长按二维码也可以添加小编喔!
但是,如果不告诉我你是谁并注明”蟹行家“
我是不会通过的!(傲娇脸……)
想说话请【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