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叫任性帝?瞅你"活儿"不好,朕要自己搞!

2016-12-23 国子 还原社

这是一个关于任性皇帝

瞅你“活”不好

自己在家"嗨"到巅峰的故事


这个任性帝就是

文艺男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


提起宋徽宗必然少不了“靖康之难”。但除去亡国之君的标签,不可否认的是宋徽宗超高的艺术品味,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爱画花鸟画又自成“院体”,在艺术领域可谓独占一席。


后世有评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瘦金体】



【池塘秋晚图】


今天

抛开宋徽宗的字画艺术成就

讲一下“北宋官瓷”

这一彪炳千古的鬼斧神工之作

也正是北宋官瓷的创制

将宋徽宗的“任性”发挥到极致


任性之一:一言不合自己搞


宋徽宗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男

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无所不能

独具禀赋的文人气质审美鉴赏能力非常之高



【宋徽宗听琴图】

在宋徽宗未设官窑之前,在北方诸窑中,汝窑为魁。但宋徽宗不满汝瓷之艺术品位,且汝窑窑址又远离京城。

于是

弃汝兴官这一历史事件悍然发生


作为一个骨子里沁浸人文美学的重度强迫症患者

赵佶决定亲自指挥

在自己家(开封)

按照自己的艺术标准去贡烧瓷器


《负暄杂录》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这不仅是汉族陶瓷史上

唯一一个将窑址建在宫廷烧制的瓷器

也是第一个被皇帝垄断的瓷器种类


最终赵佶竟然如愿制作出

巅峰之瓷-国之神器

北宋官瓷



任性之二:只做自己喜欢的


赵佶富有浪漫复古主义情怀

其诏敕编纂《宣和博古图》

严格以此为仿制蓝本

只仿制三代青铜器和古玉器

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

使其件件有典,禀赋深义

成为当年“新成礼器” 的一部分




任性之三:极尽奢华老子最有钱


赵佶在原料选用上极其奢华

其选用的原材料均要经过

夏日曝晒

秋雨滋润

冬雪冰浸

春日软化

...

再经

碾磨粉碎

过筛成粉

水激池澄

...

掐取中部精炼之瓷泥

再行反复揉搓

使之化为“绕指柔”

以达到制瓷要求




为追求温润如玉的乳光质感

赵佶特别添加品质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

其釉质淳匀润、堆若脂、净如冰、润似玉

抚之如缎、攥之似油





任性之四:偏偏喜欢这个色儿


赵佶偏爱青瓷,不爱纯白瓷

或许是认为

白瓷太刺眼,锋芒外露,不符合其文人气质

而青瓷釉色纯正稳定

天青、粉青、月下白、炒米黄

能窑变出深浅不同的青绿釉色

既体现闲散淡远的自然美

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

故深契赵佶之意





任性之五:宁为玉碎 不为瓦


官窑自1107年在京师开封设置

至“靖康之难”后开封沦陷

窑口存世的烧造时间不过十余年

其光耀中天的岁月

随着北宋的灭亡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徽宗帝在金兵破城之际

为不使自己的艺术心血和创作成果落入金人之手

竟以自己的命运为代价

亲自前往捣毁窑炉

...

也是醉了

经此浩劫

能够传世的北宋官瓷可以说屈指可数




关于北宋官瓷

当时有这样的谚语流传

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


北宋官瓷是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

纵然你权重一时,富甲一方

若皇帝不赏,也不得一见

更遑论平头百姓


但也正因为不粘一点商品气味

北宋官瓷更显高贵、难得



既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

又无艳美的涂绘以媚人

比例协调、曲线优美、形态恰到好处

给人以多一分显肥、少一分则瘦的艺术惊叹


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巅峰之作

浸润着帝王独具禀赋的历史烙印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就连一生华贵雍容的乾隆皇帝

仍以返璞归真至真至简的官瓷最为珍爱

有诗为证: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瓷珍以孤。

色至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 乾隆


滚滚历史红尘中,宋徽宗作为亡国之君,无疑令人扼腕,但不可否认的是,北宋官瓷犹如一颗璀璨的光华明珠,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至今为止仍受世人热爱并追捧的极简艺术成就。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





谁持彩练当空舞?唯有大美中国色!

雅称荟萃:称谓也可以这么美!

点翠芳华:惊艳世界的传奇大美

给世界一点颜色!中华大地上的黄土摇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