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 | “双减”后,新东方要培训父母教育孩子了?
01:一个反弹
没想到自己说出的话,被原封不动的奉还回来了。
为什么会奉还回去?
先说说错别字。
“产除”应改为“铲除”。 ““人才倍出”应改为“人才辈出”。 “具大”应改为“巨大”。
再说说标点。
“双减”一词应该加引号。“早该如此”之后应该用句号,如果想要表示强烈语气,可以用叹号。“彻底铲除”后面应该用句号。
最后逻辑的问题。
“希望不要半途而废,彻底铲除”,应该改为“希望彻底铲除,不要半途而废”。
“50年代没有补课,照样人才辈出吗”,这句话应该改为:“50年代没有补课,不也照样人才辈出吗?
“给家庭造成巨大负担”这句话缺少主语。
修改完成后,大约应该是这样的:
支持“双减”,早该如此!希望彻底铲除补课,不要半途而废。补课给家庭造成巨大负担,50年代没有补课,不也照样人才辈出嘛?
即使修改得文从字顺了,我依然不能赞同这样的观点。
“双减”不是“取消”,更不是“禁止”,维护教育公平,不是要低质量的公平,低质量的所谓公平没有任何意义。关于教育的任何事情,从来都不能一刀切,一阵风,要不然只会失败,不会成功。
教育领域,有些东西不是花了钱就能买来的,同样,有些东西也不是取消了就能立刻变好的。
如果连这一点儿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点儿最基本的认识水平都不具备,家长难道这方面不应该“补课”吗?
02:一个转型
怪不得在“双减”后,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忙转型,俞敏洪的新东方都要培训父母了。
看来他的转型是对的,的确很多家长需要“补课”,不仅补文化课,更要补智慧育儿课。
后期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市场一定很大。北大的俞敏洪脑子就是好使,看得远,也具有前瞻性。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好像一直将“上学”这件事,定义为“学习”,而不是“教育”,但教育却又是终身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事情。
很多家长根本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殊不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孩子究竟是缺少知识,还是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对症下药,缺知识补知识,缺方法补方法。
家长需要明白孩子的补课,不仅要补文化课,更要补习惯。孩子如果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了,一味补课除了乱花钱,还会加重孩子逆反心理。
课后补课就相当于老人吃的保健品。什么时候保健品变成了必需品?
做家长的先拯救一下自己的大脑吧。
衡中那种超级学校,到底是教学牛还是生源牛,你们想过吗?
你家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送进牛校,被虐死的概率远大于成才。家长的脑子都是浆糊,孩子补补课就升华了?不要逗了。
03:一个差别
果然是不同的人,所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
所以人的认知很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认知的不同,这不同的原因,有的说是基因不同,有的说是业余时间不同,有的是家庭出身不同,有的人说是文化教育背景不同。其实也和收入不同也有很大关系。
那收入不同,关注的东西也不一样。那么问题来了,收入为什么会不同?除了行业等客观因素外,有没有其他言说的个人原因?
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论,是一种无谓的消耗。他未去过你到过的地方,未读过你读过的书,未思考过你的思考,未经历过你的经历。你在山顶告诉他前面一片海洋,他在山腰看到的却是满目荒凉。
认知能力高的能理解认知能力低的,反过来不行。就好像山顶的人能理解山麓的人,山麓的人理解不了山顶的人。为什么不能理解?境界不及,体验不到。
通俗一点说,关注思想的理解关注柴米油盐的,柴米油盐的却难以理解他人的思想。
爆文专栏阅读
对2021江苏高考的两点思考‖文理分数严重倒挂/语文是最拉分的学科
民办学校回归公办 |认清这个时代,拥抱这个时代,才能活好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