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新城二期——杭州海塘文物遗址综合保护利用专项城市设计
01 背景与意义
钱塘江海塘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被誉为“水上长城”,是人民抗御潮患的历史缩影和智慧结晶。其规模宏大,江两岸遥相呼应,且形式多样,工程技艺成熟,是我国先民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
国家层面上为落实文化强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层面上为彰显城市历史记忆,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地区层面上为再现“江堤城”历史空间图景,展示海塘现代城镇段独特魅力,通过公共空间构建串联海塘遗址及其相关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空间,实现海塘遗址价值的最大化。
钱江新城作为杭州城市拥江发展时代的新中心,是杭州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的重要节点,是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亚运时代,钱江新城二期是城市重要门户形象区域,作为海塘遗址全线唯一滨水的同时拥有较大体量腹地的段落,必须要充分展现海塘遗址优势,并兼顾海塘遗址保护和滨江建筑形象。海塘遗址不仅是对钱江新城二期建设的限制,更是丰富城市空间内涵的重要载体。
沿线海塘长度为4.3公里,本次规划分两个层次开展。层次一为导则编制范围,对涉及海塘的地块进行保护设计;层次二为总体设计范围,对保护地块周边的街区进行衔接研究。
02 特色与难点
●现状考古情况●
目前规划范围内的海塘遗址已完成考古挖掘工作,并已编制相应的保护规划。七堡以东段(杭州海塘大王庙路段)分布主要为石塘、柴塘等;西段(杭州海塘四七堡航海路段)主要为土塘、柴塘,还有少量民国时期石塘。
▲ 现状已完成考古挖掘工作
▲ 柴塘、石塘
▲ 鱼鳞石塘
▲ 柴塘
▲ 古海塘保护格局
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以东段(杭州海塘七堡大王庙路段)的石塘、柴塘等,具备较高的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价值,较为适宜展示观赏;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以西段(杭州海塘四七堡杭海路段)的土塘、柴塘,还有少量民国时期石塘,展示利用难度大,后续遗产保护、展示利用应充分结合石塘段进行。
▲ 古海塘总体分布
●保护的难点和开发的困局 ●
一、遗址保护对地块的影响
塘体的位置分布特征导致大量待开发用地与海塘交叠,建设受限。通过开发条件评估发现,遗产廊道控制后,多处地块在建筑排布、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受影响较大。
▲ “江、潮、堤、城”互动紧密,历史遗存与现代江岸共存的区段
遗址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包括与遗址现存状况不佳的矛盾、与建成地块调整的矛盾、与未出让地块调整的矛盾、与地铁上盖物业的矛盾、与场地内重点项目(连堡丰城)的矛盾。
▲ 遗址保护的具体矛盾
二、城市建设诉求的协调
该区块作为城市重点发展建设区域,各项工程稳步推进,在不突破文物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寻求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矛盾的路径,协调好城市建设的需求;为优化城市天际线,展现钱塘江岸最美界面,需要在保护过程中通过景观廊、簇群组团的建构,协调城市沿江天际线,形成自身天际线特征,延续钱江新城一期天际线特点形成簇群式、高低错落、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同时落实TOD集聚复合开发,打造多层次空间网络的要求,提高四大TOD区域开发强度,保障地区功能完备,在城市中最大限度留出海塘遗址的保护范围,以协调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的关系。
▲ TOD集聚复合开发,打造多层次空间网络
03 路径与创新
▲ 遗址活化利用的转变
对照现有遗址保护规划的管控要求,探索对不同管控区内不同用地性质的遗址活化利用方式。
▲ 探索活化利用的方式
分段细化遗址类别,识别各段特征,制定整体保护框架下兼具差异的保护措施。细化梳理地块地面到相应段落海塘遗存标高、海塘遗存本体规模、材质等条件进行分析,在现有海塘遗址保护规划划定的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等区划基础上,结合遗址与实际地形的关系,对各规划地块进行分类、分区,细化保护范围、涉及控制范围和相关要求。创新保护利用模式,以公共空间控制为主,辅以重点区段建筑上跨保护利用。做到“东西分区、差异保护、总体谋划、创新利用”。
▲ 遗址保护剖面设计的要求
▲ 文物保护与展示效果指引
结合具体地块,探索古海塘的多样的展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线性展示。以设置绿化为主,通过绿带与公共活动空间的串联,展示海塘整体的线性空间。
▲ 线性展示
▲ 揭示展示
▲ 标识展示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 0571-85117326
转载联系 | 0571-8511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