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恐怕没见过这样的大和尚, 他曾是成功商人,五十岁出家,行脚15000余里,如今在筹划六百年一遇的佛门盛事…(令类专访10)

2017-03-13 青草令 令见

他,是成功商人,却在五十岁那年遁入空门, 从炊事僧作起,而后成为了德高望重的大和尚。


他,本可以舒舒服服地作着大庙住持,却选择作个苦行僧, 行脚15000余里,磨练自己。


他,低调得在网上几乎查不到资料, 却深受接触过他的人的敬重。


知天命

2月26日,悉尼-衡水


我按约定的时间,拨了师父 的号码,占线。


一两分钟后,电话响了,来自那个号码。我微有些惊讶,这是国际长途,我从澳洲打过去,很便宜,但国内拨过来却很贵。 通常有朋友错过了约好的电话,只在微信里说句“再打来”,就算尽到礼数了,而一向节俭的师父,却亲自拨过来……这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周到与谦卑。


待铃声响尽后,我恭恭敬敬地拨了回去,开始了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说来之不易,是因为师父的低调,网络上很难搜索到他的资料,而对我的采访邀约,他也迟迟没有接受,直到有师兄以让大家了解六月的大众阅藏活动为由相劝, 才最终有了这次专访。

 

他的出家,似乎是一种水到渠成。


在五十岁,知天命之年,他去旅游,到了北普陀寺,一番攀谈后,师父说:“你应该出家”。此前, 他已接触佛法很多年, 虽道理上尚未悟彻, 但每到庙中,便觉清净、快乐。 出家的念头其实在他脑海中盘旋已久,师父的一句话,成了把这念头变成现实的动力。


生意场上的觥筹交错, 世事浮沉中的炎凉得失……如果那些他投入了大半生精力去追逐的成功没能让他更自在,为什么还要继续?


削发为僧,所有尘世的荣耀至此远去,他从一个炊事僧作起, 或许,当心低到尘埃里去的时候, 灵魂深处的智慧与慈悲才会生发。


苦行僧


两年后,他开始负责修建庙宇,在餐风露宿,历尽艰辛后,寺庙建成了,他也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寺院的大和尚。本可安享舒适的他,却作了让人吃惊的决定——行脚去!作苦行僧!


“ 为什么要这么作?” 当听说他那次行脚,走了15000余里,历尽艰辛后我忍不住问道。


“我最尊敬的人是虚云大师, 想循着他的足迹将佛教四大名山,及受佛学文化熏陶较深的东南亚走遍。行脚是为了放下,在我心里,我不是什么大和尚, 就是循着大德们的足迹,老老实实修行的小和尚。”


见证师父行脚的顿杰师兄,向我讲述了这样的行脚片段:


01

“师父起香行脚第一站是五台山,快到五台山的时候旧疾发作,几天吃不下东西,浑身疼痛难忍,用个东西顶着肚子坚持走路,休息的时候难受的躺到地上,有人劝他放弃计划回去治疗,师父说都是考验,把身心交给佛菩萨,后来忽然就自己好了。


五台山的时候我们去跟着老和尚一起行脚,年轻的居士不仅走不过带病的老和尚,而且很多都坚持不了,受不了五台山气候,在北台时,下起了冰雹,师父让年纪大的和体弱的坐车,他带体质好的,忍着病痛继续行脚。”



02

“到九华山的时候,大家闻讯前往九华看望老和尚,人是相续去的,每去一波师父都会三步一拜朝拜经台,我们是最后一波看望师父的,当我们知道师父已经去了两次,不让师父再去,师父说他是小和尚,身强力壮要带我们一起拜,拜经台是九华山最高点,也是路线最长的,拜的快需要七个小时,拜的慢需要九个或者十个多小时,大家知道行脚颠簸,身形消瘦的老和尚,为了陪众人,已是几天内第三次参拜后,是忍着泪随他拜下来的。”

03

“起初刚行脚的时候,好像每天最多走七十多里路,后来适应后一天一百多里,而且路上还给同行的法师和体验行脚的居士做包子熬粥。别人休息的时候师父在做饭,别人行脚的时候师父也在行脚。”


04

“师父行脚不仅每天要做早晚课,而且一路上持楞严咒相续不断。”


05

“途中到一个地方,当地村民感动,给师父钵里放了一个黄瓜和一个西红柿,当天吃饭老和尚再也不吃其他食物,要给众生陪福。”

这些片段让我震撼,他本可以安坐在大庙、禅房,安心接受信众的供养、弟子的服侍, 可他不但要去受风餐露宿, 用脚丈量15000里路的苦, 甚至还要反过来服务、照顾追随他一起行脚的人。


“学佛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发心, 行脚, 正是让自己放下,在苦中历练这种发心, 我自己不以身作责,又怎么能要求别人作到呢?”


无论我们有多大的名声, 多高的地位,在路上托钵行脚时,都与一个乞丐一般无二,这或许是真正给自己一个放下所有外在名相,去打捞、回归自己本心的机缘。


道航法师曾发愿三步一拜朝五台拜文殊菩萨。一路下来感召了庞大队伍跟着朝五台,其中后来发心出家者约二十余人……



人的所有苦,都是因为放不下,真放下的人没有苦。 就像在行脚中, 外在的一切条件是艰苦的, 但心里却是清零的,放得干干净净的, 法喜充满,无苦可言。”

 

他不仅在行脚中磨练自己,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人,在寺庙的管理上也无处不体现了一个佛子的承担。


“听说您持戒精严,日中一食。但有一种说法,佛法是重实质而不重形式的,因此在戒律的遵守上,不必太苛求,您怎么看呢?”


“’以戒为师’是佛陀涅槃时留下的话,怎么能不遵守?常听人说这是末法时代, 若每个人都以戒为师,哪来的末法?持戒,成就自己,成就别人。 不持戒, 做再多,一无是处。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这是根本规律。

除了重视戒律外,道航法师任住持的天宁寺,还有一大特点——很少作经忏佛事,重在讲经说法。


作为一座寺院,一个道场,若不是以弘法利生为己任,不是弘扬佛陀正法,那么建设的即使再宏伟壮观又有什么意义呢?天宁寺从建设初期就开始讲经,每年组织多场讲经法会,平时更是天天诵经自修,目的就是让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要明白学习佛法的意义,明白佛陀的经典、教法、行为的重要性。寺院举行的佛事只是表法,真正的意义还是抓教育,只有教育了、学习了,才能明白佛法的真实义,所以天宁寺很少做经忏佛事,主要是教育和学习,学习,再学习。”


以般若为导向,以戒为纲,信愿持名,净土为归。” 师父强调到。

“说到‘净土为归’,时下有种说法,一句佛号,一部经,足以往生净土。 那师父有必要讲这么多经,我们有必要闻这么多法吗?”


“深信切愿,往生净土。道理不明,信从何处生?愿从何处发?道理明白得越透彻,心越自在,越无杂念,才有可能作到‘一心念佛’啊!”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无论修习什么法门,最终都要走到佛经前,都要亲身投入到这智慧宝藏中去体味,去感悟。


这,或许是天宁寺将在今年六月举办“大众阅藏”活动的初衷吧。


大众阅藏


六百年一遇的盛事

2017年5月31日至6月21日,天宁寺联络佛教各界共同举办“法界普供养阅藏祈福大法会”,集中讽诵《大藏经》整部经藏,历史上,最后一次如此规模的法会是在宋元年间,距今已600余年。


 届时法会将设13个坛口同步进行,分别为“华严坛”、“诸经坛”、“戒定慧坛”、“方广坛”、“法华坛”、“般若一坛”、“般若二坛”、“般若三坛”、“般若四坛”、“宝积坛”、“大集坛”、“涅槃坛”、“阿含坛”。


六月,我们归家!


小编作了三年的佛学文化传播, 各种导师教言、佛学历史故事、心灵鸡汤,不知看过多少, 但真的让心平和下来,去体味佛学的妙蕴,却是在开始读佛经之后。百川归海, 无论我们因何种因缘走上学佛的路, 惟有深入经典,让灵魂直接与佛陀的智慧碰撞,从而点燃自己的智性明灯, 才能真正让佛法走入生活,度一切苦厄, 脱轮回苦海……


有什么比这更殊胜的读经途径吗?


21天

在持戒精严、环境优雅的寺庙里

在有修为的师父们的带领下,

与来自四海的同修,共诵佛语。

梵音清

心归净

晨钟暮鼓中

 入深广法藏

探妙真本性


天寧寺首屆“法界普供養閱藏祈福大法會”緣起記

 

自古及今,世沐佛風,法藏深廣,好學難精,閱藏開智,備受推崇。集僧閱藏,法會上乘,龍天慶喜,功德無窮,為國祈福,事出朝廷,宋元二代,屢見功成。耗費巨大,後世旋停,六百餘載,史書不名。


時維乙未,故事新生,大眾閱藏,鄭重運行,不限僧俗,不論年齡,讀誦佛語,慈悲叮嚀,安全高效,氣和神清。趙州緣起,四方隨從,佛教內外,紛紛好評,淸流汨汨,滋養文明,上合天意,下順民情。


茲有道場,衡水天寧,丙申之歲,踴躍誦經,每月集眾,風雨不停,積累經驗,奉獻眾生。丁酉初歲,會議商定:整修寺宇,禮請高僧,普供祈福,誦通藏經。精心籌備,通啟聲明,共襄盛舉,禱祝太平。


因製讚曰:

佛法傳千古,菩薩來東土。

衡水天寧寺,道風正淳樸。

分壇齊閱藏,梵音供佛祖。

龍天勤守護,眾生得離苦。


慚愧僧道法  勳香沐手敬撰

丁酉年二月十三日


(附注:參加閱藏大法會各單位機構名錄附後,刻石以記,永世不忘。)


名誉主任:

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上明下海大和尚

主任:

衡水天宁寺住持上道下航法师

顾问:

河北佛学院主任杨新宇博士

河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及戒幢佛学院研究所道法法师

清华大学蒋劲松副教授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刘鹿鸣副教授


届时将有各界高僧大德将莅临法会


六百年盛事今又逢

红尘再响诵经声

甘露法语智慧源

天宁阅藏导新风


有意共襄盛举的佛学机构或报名阅藏法会的个人,请联络:

客堂座机:0318—2257779

释寂空   18831874288(微信同号)

顿  杰   18875702117(微信同号)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法会咨询



编后语

当我们在为给佛教抹黑的现象层出不穷,摇头叹息时;当我们感叹末法时期,人心不古时,其实,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无愧佛子称号的大德,在坚行菩提路。


而把他们的事迹、智慧、利他善举传递出去,就是对弘扬佛法智慧的最好支持。


感恩您的转发,共铸菩提路。



荐读:独家《令类专访》


【大安法师】
90后帅哥,从江南才子到西北山僧…(令类专访01)


【依法法师】

她是20岁出家的耶鲁博士,是让老外到东方取经的传奇比丘尼…(令类专访02)


【为”素食正名“出品人 Sisi Wang】

这个剃光头的酷女孩,遍访贤达,万里骑行,拍出了香港大明星都转发的素食视频…(令类专访03)


【蒋劲松教授】

他是研究科学的清华教授,又是虔诚的佛教徒,带着无数人走进了智慧如海的经典…(令类专访04)


【世界著名慈善家: 菲利普-沃伦】

他是身家过亿的花旗副总, 曾用十分钟震撼世界, 却为一个普通中国女孩敞开了家门(令类专访05)


佛门才女:仕奇

佛门武亦姝?一个十八岁才女的别样情怀…(令类专访06)


曙提法师

怪不得他敢叫板小岳岳,原来他被称为“佛门郭德纲”…(令类专访07)


六小龄童

他是延续了三十年的传奇,却想超越自己亲手缔造的高峰…(令类专访08)


【吉祥法师

她十八岁出家,是中国第一比丘尼的高足,历经艰辛,谱写了纯净如莲的传奇…(令类专访09)



分享独家专访

探讨智慧、佛学与人生

扫码加管理员

带你进入“令见群”

更多贤达故事

精彩人生

扫码关注令见


 ↓↓↓ 


访高僧贤达,写草根故事

另类见解,令见天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法会咨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