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出参访回顾|从繁华浮躁的大都市来到了安静迷人的小城镇

小出 EdwithU为友 2023-10-25

一出是什么?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一出。


11月28日下午,当为友社区的成员们带着各自的好奇走进一出学社,在这个学校在社区与老师和学习者们共度一个下午,经过场域体验、圆桌讨论、平行工坊、再见一出等几个互动环节,也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内心的答案。


一出学社官方档案

一出学社成立于2019年2月25日,在今年的八月我们搬到了北京东边的宋庄,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园区里打造出了我们自己的教育空间。

一出致力于满足青春期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找到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方法,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相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并积累再次出发所需的能量。

一出学社在去年加入了先锋教育联盟,和联盟内的社区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

详细了解一出可戳:

https://mp.weixin.qq.com/s/iOnVI_Qun1zxp99yx6OMTg



参访者视角


1.“每人都有无数个专属砖块,可以在一出铺出属于自己的路。”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大概我不会想象出有这样一所学校可以给到每个人这样自由的空间。

黄色的墙,暖色调的灯光,空旷的场地,是我对「一出」的第一印象。潇洒的爆炸头,简单的大裤衩和拖hai,让我意外和好奇。同样都是中学生,到底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和学生交流后,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一出是什么?”
“是一群受过伤害的人的疗养院。”“是一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地方。”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受过“伤”,或许不在意或许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疗养。很幸运,这些孩子拥有这样的地方,给到他们充裕的内心力量。而他们,在爱的灌溉中,有了直面未来成长的勇气和力量。

——参访者SY



2.一出的环境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整体比较空旷,没有很高级、很细致的装修。有些屋子的阳光并不是很足,我甚至觉得这样不是会影响学生心情吗?

参访结束前总结的那一趴,让我突然感觉到了久违的放松。我想这大概源于扎根在一出土壤里的尊重和拥抱脆弱。孩子们不想上课就可以不上,想让孩子们上课就努力设计一门有趣的课,或者巧妙地设计学习制度,而不是用权威强压。Shuying主持过程中也会常常加一句,如果不想说就可以不说,也告知观众孩子们可以拒绝回答大家的问题。

正式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孩子们做分享。关于一出是什么?答到:亚正常群体聚集地,康复中心…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轻描淡写谈一些非正常的问题。看着他们轻松诙谐地探讨着曾经的痛苦,我一度鼻子一酸。哎~我在的一年级,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不那么“正常”的小朋友。做不出题目抓头发、控制不好手脚、歪歪扭扭坐不下来,整天大喊大叫不能上课……老师们做下来聊解决策略,常常弥漫着一种只能交给时间的挫败感。我想想他们漫长的学习之路会碰到多少困难,如果他们有一天有需要是否也能遇到一出,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在爱中面对伤疤,学会非暴力沟通,学会与伤疤前行。

——参访者JN


3.学生老王说他曾经在过的所有学校都让他觉得老师在暴力沟通,即便他不是那个不乖的、被老师批评的,他依旧在“二手暴力”中受到了伤害。好吧,这段话把我惊醒。9月我第一次训孩子,因为我需要管理秩序,我需要赶教学进度,我没有生气但假装了生气,最后还把自己弄哭了,觉得自己好无能。后来我也就习惯了用大声说话的方式“镇压”小朋友。老王这些话,让我不敢再这样。学校也是一个大型运转的机器,学生老师的日程都是满满的,一件追着一件的完成,彼此在彼此的角色下又不断产生摩擦,伤害着彼此。我忽然觉得我的节奏好快,每天都在赶下一个ddl,有时候就忘记了最重要的爱、陪伴、耐心。

最近也听到一句话,不要老是把孩子们当学生看,学生这个角色就会让老师对他有无尽的要求,而把他们看作孩子,你就会宽容很多。细想一下,你教到小学毕业他们也还只是个孩子。

——参访者JN


4.去之前其实还是带着去看一个学校的心态,想了解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如何掌握规则和自由的平衡,如何调动学生的自驱力。去完以后发现自己的思维还是太被“学校”这个概念禁锢住了。

在我们说到“学校”的时候,就脱离不了学术知识和能力的习得,也脱离不了与这种习得相对应的规则(比如要交作业,比如课堂规则)。不管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有多么“创新”以及管理有多么well meaning, 它总是有很多期待。

当时比较戳到我的是一个之前很易怒的少年到了一出两个月,他说自己不愤怒了。他认为以前他去过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几乎所有老师都是在“暴力沟通”或者是“伪非暴力沟通”,而在一出所有老师都很真诚。我其实不相信之前他所有的老师都不真诚善意,也不相信两个月的非暴力沟通学习能让一个人彻底放下防御。那是什么变了呢?在讨论当中我意识到可能是“角色”变了,“期待”变了。当所处的环境不是一所“学校”的时候,可能老师和学生对彼此的期待都变了,防御自然就没有必要了。

这么一来我突然觉得有点悲观,也许不管多努力、真诚地想给学生安全感都不会给到他们真正的、完全的安全了。同时我也意识到,可能放下“老师”、“学生”这些帽子的时候确实能创造一些新的可能性。

——参访者YZ



一出带领者视角


1.一出的环境和氛围可能不需要我们多说什么,大家亲身体验往往会比听我们说本身感受到的还要多。
——一出导师XY

2.如果把这次参访当作一次学习,我们是好的学习者吗?

当我们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时,是否也可以思考我们是否是一名好的学习者?在一出我们希望支持学生成为自我驱动的终身学习者。当他们习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学社后依旧可以自由地去探索。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会是好的自主学习者吗?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自主学习者?
这也是我们时刻在思考的问题。

参访的最后我们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到场的所有参访者。

——一出导师SY


3.坚持与主流不同的路,肯定是会孤独的。我们希望通过参访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也让更多人成为我们的同行者,相互支持。

参访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也期待能引入更多社会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支持他们练习“他人即老师”的能力。

——一出导师SY

4.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通过这次活动也找到了怀念的感觉。
我们不仅是设计者,也是被赋能者。

——一出导师JQ


一出学习者视角


1.这是改变自己的地方,感觉自己之前脾气暴躁,现在已经不暴躁了。这里是协商解决事情,有活力的地儿。师生关系也好,没有命令,看到了自己理想化的社区。

之前也觉得自己很暴力,一天生气两三次,现在自己第一时间不是去宣泄情绪,而是想怎么解决。

——学习者LW

2.在这里获得爱的能力,有人病了,脑力受损,情感受损,需要康复。之前学不进去自己打滚,现在可以持续学习四小时。

——学习者JY

3. 不想说空话。

直白讲,这里像养老院。我之前在芝加哥高中,生活节奏很繁忙紧张,要申请大学时心理出问题,才来的这里。之前像是在纽约,节奏真快,有一天来到一出,像来到加利福尼亚。我现在很放松,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儿。

——学习者LY

4. 在这里大家很喜欢用非暴力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体系,不评三好学生,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老师不会说“**最棒,我最喜欢**同学”,而是给人鼓励的方式,是同样的关注,一视同仁。

有学生回到传统学校不适应,自己在一出得到了能量,如果没有这股能量,人就无了。

——学习者YZ

5. 就像从繁华浮躁的大都市来到了安静迷人的小城镇。


——学习者LK



与一出学习者对话


Q:在这里遇到矛盾如何解决,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A:之前遇到问题就会寻求外界支持,现在会自己冷静,自己消化情绪,再找人沟通。非暴力沟通,先说感受,不评价。


——学习者L


Q:来到一出,你用了多久开始信任老师?
A:大概一个月。导师跟我说了很多amazing的事儿,听到老师真实的想法,自己也会打开心扉……我们这里是不会用评价和评奖区别对待人的。有一件事我记忆深刻,之前初中学校设置了“龙争虎斗榜”导致之前关系不错的同学,在每次这样的对比后关系都没那么亲近了。在一出就不会这样。

——学习者MQ


每个人都有无数个专属的砖块,可以在一出铺出属于自己的路。


每个人都在一出创造出自己专属的旋律,在一出吸收自己需要的养分。


如果问一出到底是什么?


想要用非常喜欢的群岛大学创始人周贤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来总结。

——这里大概是一个虫洞。


“穿过虫洞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和维度,哪怕穿越的时光短暂,他们看待世界的眼神俨然已经不同。”



参访是一次更加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的过程。

感谢每一位参与者,共创了这次宝贵的互相看见的过程。

如果你想进一步和一出联结,成为我们的共创伙伴或者社会导师,欢迎填写下表~


感谢一出学社老师和为友伙伴提供的记录和现场拍摄。



EdwithU为友社区,目前汇聚了1500+优秀教育人。
随着EdwithU为友社区的发展壮大,我们已经陆续在北京、上海、杭州、广深、川渝等城市开展「线下会友局」活动,今后还将拓展到更多城市定期展开,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教育人茶话会、沉浸式沙盘模拟游戏、企业与学校参访、观影会、各种主题工作坊等。
因此我们
长期招募场地支持方、参访及工作坊活动合作方、物料支持方、推广合作方。
具体合作形式可以一起探讨。
欢迎有意向的伙伴
扫码添加负责人巧妮的微信,添加时请备注“合作”哦。



你 “在看” 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