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者的十大简则
同行评审者的十大简则
期刊论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评审。对于质量低劣的稿件,同行评阅人严把质量关予以剔出,避免了垃圾文章的泛滥。而对于同意修改后发表的文章,评阅者除了对文章的创新性、重要性、广泛性、实用性等做出评价外,还对文章的缺点或不足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或建议,作者在评审者的意见指导下,进一步改进研究,完善论文,促成了高质量论文的产出。所以,评阅人参与了论文的创作过程,是论文质量的把关人和提升者。因此,高水平的评阅人和高质量的评审对提高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Philip E Bourne教授总结整理的“评审者的十条简单规则”,对指导评审者提高评审质量具有参考价值。博主编译整理发表在此,介绍给国内的同行评阅人,以期对提高评审质量有所裨益。
规则1:如果您不能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评审工作,就不要接受评审任务——学会拒绝。
迟到的评审对作者不公,对编辑也不公。将心比心,自己的文章也不喜欢被拖延。催促迟到的审稿人增加出版成本,无人从此过程中受益。
规则2:避免利益冲突。
当您发现所审文章与您自己的研究只要有一丝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时,就尽可能不要评审。特别当一篇写作很差的文章可能会被退稿但其好的观点可能会应用到您的研究中,或者有人正在进行与您的下一篇文章非常相近的研究工作时,更应该拒审稿件。尽管有的是匿名评审,但不论评审方式如何都应该坚持最高的学术道德准则。
规则3:写出作为论文的作者,你自己都觉得满意的评审意见。
简短而缺乏信息的评语也会给评审者留下负面影响。用有条理、合逻辑的具体理由支持你的批评或称赞。即使作者不知道你,但编辑知道你是谁,你的评审意见会被保存,还可能被出版者的稿件处理系统分析。期刊会知道你作为评阅人的表现,评审的质量和及时性应该是你自己值得自豪的东西。许多期刊都会提供给你一些已经接受或者拒绝稿件的同行评审意见,应该认真阅读并从中学习如何写好评审意见。
规则4:作为审稿人,你也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
当文稿需要修改时,你的意见或建议应该有助于产出一篇更高质量的论文。在极端的例子中,一篇处在被拒稿边缘的文章中一个崭新的发现往往是基于多位评审者的详细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才被挽救,而最终发表被同行广泛引用。在论文成功发表中,你是一位未被承认的合作者。即使是要拒绝作者的文章,也始终牢记你帮助作者改进工作的使命总是有益的。
规则5:确信你喜欢审稿并能从审稿过程中学习受益。
同行评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你理当参与其中。不幸的是,你评审得越多,通常就越要求你评审更多。有时还要求你评审你根本不感兴趣令人厌烦的文章。当一名评阅人是很重要的,只同意接受你很感兴趣的文章,因为那些文章要么与你的研究领域很相近,要么你觉得能够从中学习有用的东西。你也许会说,作为审稿人我不应该很了解此工作吗?通常,来自稍有不同的领域的专家的见解可能对论文的完善非常有效。当你对论文有不同见解时应毫不犹豫地告诉编辑,编辑乐于看到你的评阅意见,即使你对论文不是很感兴趣。好的评审者能很明智的利用好其评审时间。
规则6: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评审方法。
评审方法因人而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考虑评审之前从头至尾仔细阅读稿件。通过此法,你可以对文稿的范围和新颖性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然后阅读期刊的作者指南,特别是你自己没有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或者所评审的文稿是你不太熟悉的那一类。有了这个宽广的背景,你就可以着手分析文章的细节,提供一份你评审结果的摘要和细节的评语。采用清晰的推理来证明你的每一项批评,突出强调论文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作者漏引用的文献通常是一个简捷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完善论文。好的评审既论及文稿的主要问题也触及次要的细节。
规则7:把你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值得好好评审的文章上。
“发表或消亡”综合症导致许多很差的论文没有被编辑筛选掉而送出外审。不要在拙劣的论文(当你只看看摘要时往往并不显而易见)上花太多时间,但需要非常清楚你为何要花有限的时间在评审上。如果一篇较差的文章存在积极的方面,在清楚阐明拒稿的理由后,尝试找到一些方面来鼓励作者。
规则8:如果期刊要求,应保持评审过程的匿名性。
我们许多人收到评审意见就清楚地知道是谁评审的,有时因为评阅人建议你引用他们的著作成果。在小的科学群体中很难保持匿名性,如果匿名评审是期刊的政策,你需要反复阅读你的评审意见确保不要危及匿名性。如果匿名性是某期刊的规则,不要与同仁交流分享评审的稿件,除非主编给你开绿灯。匿名性作为一种期刊的政策,就如同宗教戒律——人们强烈支持和反对。严格遵循要求你评审论文的期刊所做的规定的政策。
规则9:评阅意见应写得清楚、简洁,以中立的口吻但应具决断性的。
写作很差的评审报告如同一篇写得很差的论文。尽可能确保主编和作者能够理解你提出的观点。逐点的评论很有价值,因为更易于阅读和反馈。对每一点意见,都应阐明其对论文的接受有多重要。如果英文不是你的强项,请人帮你阅读文章和评阅报告,但不要违背其他规则,特别是前述“规则2”。此外,即使你对文章的主题充满热情,也不要把你自己的观点或假设强加于此。最后,就你对发表与否的建议给主编一个明确的答案。即使要求这么做,评阅者也往往不给文稿评定等级。采取评定等级的中立政策(骑墙政策)往往不必要的延长了评审处理过程。
规则10:充分利用好“建言主编”。
许多期刊提供机会把评语发给主编,而作者看不到这些评语。利用此机会以简短数语表达你的观点或对论文的个人见解。但是,应确保你的评阅报告明确的支持这些观点,而不能让主编利用你的评语去猜测,如你的评审报告并未明确支持如下观点——此文确实不应该发表。“建言主编”也是一个既能放松匿名性要求,又能更清楚地表述决定原因的地方。例如,你的决定是基于你为该期刊评审的另一篇文章,这只能在给主编的评语部分说明。这也是一个表达你关于文章内容的缺点、偏见等的好地方(参见“规则5”)。这种选择并不常用,但能为主编提供处理非一致性决定提供大量不同意见。
来源:王应宽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523-32118.html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
感谢您抽出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列分类文章
↓↓↓
我们永远都不能完全确定在任何心理治疗过程中我们会做什么,而且没有什么可以替代不断地自我审视和自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