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说抗战时东北人不抵抗?那你知不知道国歌是为我们而作?

2018-01-07 杨树 军武次位面

军武优选商城是军武旗下的电商品牌,我们组建了更懂军迷需求的精英团队,深入世界各地供应商,严格把关挑选每一件产品,力求帮助军迷降低购物挑选的成本,军武优选,你的专属装备库,点击上方小程序卡片进店体验 !






这是《军武兵要地志》系列的第12篇文章,该系列从山川形胜切入,主要讲述中国各个省份的地理民风和地域性格,特别是在战场上的表现。今天我们聊聊物资富饶、历史上几经动荡的地区——东北地区。


心存家国恨,梦绕白山巅。何日驱强虏,太平不羡仙。——李杜


在军武兵要地志系列的每一期中,都能收到来自东北粉丝的留言,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求不写”,因为他们觉得,在抗日战争中,张学良和东北军一枪没放就把家乡全丢掉了,东北成了最早沦陷的地区,被日寇殖民统治了十四年,身为东北人,这实在是太丢人了……

 


对此,军武菌要表个态——张学良不能代表东北人,抗战中的东北人绝对是出了大力的!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当初正是一首献给东北勇士们的赞歌!


东北为什么重要?


▲东北基本可以看做是由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围成的一个大号盆地

 

日本为什么一定侵占东北?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东北的物产丰富,不仅是中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还有大量的煤、铁、石油、金矿等资源,这对于本土资源匮乏的日本是很有吸引力的。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东北在地缘上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单纯地想侵略中国,直接从中国东南或东部沿海进军反而是距离最短的方案。而且,长江中下游平原也产粮,沿海也有矿,东南还有东北出产不了的橡胶,所以,仅从资源角度讲,东北并非不可替代。

 

 

▲民国时期所指的东北

跟今天的范围有些差别

 

从国内的角度看,东北是边缘,但国际视野之下,东北则居于东北亚的核心地位,是中日俄三国角力的焦点,占据这个核心,就能掌握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命脉。日本人虽然比较楞比较二,但这一点还是看得到的,从朝鲜半岛扩张到东北,是日本在资源和地缘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选择。


▲公元2世纪到10世纪的东北变迁

 

东北这个词,或者这个概念,是近现代才形成的。在从汉到明的一千多年里,现在被我们称为东北的这片土地,一直为游牧或游猎民族所占据,肃慎、扶余、高句丽、契丹、女真……在这片黑土地上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在东北亚没有国际势力存在的古代世界,东北就好像一个大号的关中,向着中原的一面有山海关扼守辽西走廊的防守优势,内有广袤的平原山泽以供内需,扮演着向中原冲击的角色,数次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其中女真人分别在12世纪和17世纪进入关内,成为唯一一个两次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今天广义上的东北

是黑吉辽三省加内蒙东部

四盟市(呼伦贝尔、兴安、赤峰、通辽)

 

18世纪时,沙俄已经扩张到了远东,又过了一百多年,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崛起,原来只是影响中国内部的东北成为中俄日三国的角力场,但衰落的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北,大清的龙兴之地又成为日俄的战场。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俄国基本退出了争夺,东北从此彻底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给了日本可乘之机。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东北实际上仍处在张学良的控制之下。虽然有父亲张作霖留下的丰厚家底,经济水平不低,中国80%的钢铁、93%的石油、55%的黄金、30%的电力、47%的铁路,都在东北,东北军海陆空装备齐全,实力也居各地方之首。但这位风流少帅并无多少真才实干,对关东军可能的异动没有足够的警觉,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甚至都没在东北老家坐镇。


▲1931年9月6日

张学良向荣臻发出的

不抵抗“鱼电”(“鱼”代六日)


张学良的错误和迟钝直接导致了关东军冒险成功,在几个月内就丢掉了整个东北,三千多万同胞从此沦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


但是东北人真的放弃抵抗了吗?养育我们的蓝天白云黑土地,怎么可能放弃!


首举义旗的东北军


一部分东北军并没有听从“不抵抗”的荒唐命令,他们凭着朴素的爱国心,凭着军人的职业本能,向进犯的日军开火了——东北固然是最早沦陷的国土,但同时也是在这片黑土地上,东北人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部分东北军官兵忍无可忍,砸开库房,取出枪支弹药,且战且退,进行了殊死抵抗,中校以下官兵伤亡290余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突围并撤至城外。沈阳城内的2000多名警察和公安队向日军开火,在二经街一带依靠简单的街垒与日军对战,在死伤400多人的情况下,退出沈阳,撤至锦州。驻长春南岭兵的炮兵团与前来偷袭的第四联队激战,毙敌66人,击伤76人,日军大尉仓本茂被手榴弹炸死,但敌众我寡,终不能挽回败局,被迫撤出战斗。



最为著名的东北军抗战将领无疑当属马占山(吉林公主岭人),这位出身社会底层的将军在黑龙江省省会龙江(齐齐哈尔)城南五十多公里的嫩江铁路桥畔组织抵抗,史称江桥抗战,这是中国军队首次成规模有组织抵抗日寇的战役。


在辽吉沦陷,大批官员投敌或逃跑的危急时刻,马占山第一个举起抗日义旗,他召集龙江城内各界人士,面对有人提出的投降主张,马占山拍案而起:“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决不能让黑龙江寸土尺地给日本人夺去。我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但日本人欺负到咱们头上,咱们也只好与他拼命!为了保卫国家领土,为了保护父老乡亲,我马占山心意已决,就是要和日本人拼命!要是我打错了,给国家惹下乱子,就请你们把我的头割下,关到中央领罪。”


▲上海福昌烟草公司专门

推出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迅速被抢购一空


马占山率领驻龙江东北军,挖掘工事,设置阵地,悬赏捉拿为敌前驱的汉奸张海鹏,击退了来犯的伪军,击毙伪军旅长徐景隆。后来亲自上阵的日军,也遭到了马占山的痛击,在11月4日的战斗中就被击毙四百余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伪军被毙伤千人以上。因为得不到援助,无法替换和补充的马占山部队异常疲劳,不得不撤出龙江。马占山后来假意归降伪满,又寻机逃入关内,七七事变后,他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在山西省同八路军合作,1950年病逝于北京。



另一位东北军将领苏炳文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同样是坚定的抵抗派。苏炳文,辽宁新民人,九一八事变时任15旅旅长,他先是支援马占山,后在在海拉尔、满洲里一带进行抗日活动,收容流亡学生,建立兵工厂,拒绝日伪劝降,1932年3月于海拉尔通电就任黑龙江自卫军总司令,在嫩江西岸坚守阵地。


▲今天的呼伦贝尔建有苏炳文广场和

雕像以纪念他的抗日事迹


日伪军于1932年10月开始对苏炳文发动进攻,被苏炳文击退,11月初,日军第十师团以坦克、装甲车和骑兵助战,再次大举进攻嫩江西岸。苏炳文部在富拉尔基一带与日军激战,一直坚持到12月初,共歼敌两千余人。


1932年11月中旬开始的海拉尔保卫战,两万多守城官兵同4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了殊死抵抗,数以千计的蒙古族、俄罗斯族、鄂伦春锡伯族妇女儿童都参加了战斗,妇女用剪刀插入敌人心脏,儿童到死都咬着敌人的手臂和大腿。日军原来估计3天内拿下海拉尔的计划,在我抗日军民的英勇抗击下一次次落空。整个战斗持续了半个多月,后因弹尽粮绝,苏炳文不得带领四千余军民退入苏联,分别经海参崴、新疆和欧洲辗转回到中国。可惜的是,蒋介石只给他授了个中将参议官的闲职,未能再次上阵。建国后苏炳文加入民革,1975年病逝于哈尔滨。



退入苏联的义勇军总共有四万多人,除少数领导人外,多数将士及家属取道新疆归国,期间经历了难以想像的磨难,约有一万人在滞留苏联和归国途中因冻饿而死。当他们进入新疆时,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欢迎,绝大部分归国东北义勇军留在新疆,为新疆各方面建设(通信、文教、农业、筑路、剿匪)做出了巨大贡献。留在新疆的义勇军部队,在1937年救助过落难的西路军,1949年,在陶峙岳宣布通电起义的历史时刻,新疆军队中成建制保留下来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刘金泉骑兵团、于学忠骑兵团、洪亚东骑兵团等部队,无一例外地表示支持和拥护,为和平解放新疆立下了功劳。



冯占海,字寿山,奉天省(辽宁省)义县人,是“吉林抗日第一人”。冯占海是吉林省警备司令,九一八之后组织了吉林抗日救国军,率部与日寇激战百余次,一直坚持到1932年底,终因孤立无援撤往热河,所部改编为63军,参加了热河保卫战和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后,冯将军率部在固安、雄县等地战斗,7000多吉林子弟浴血沙场。1938年秋,所部参加武汉会战,获国民政府嘉奖。但这位老将因为东北军的身份而受到排挤,早早赋闲,新中国成立后,他留在大陆加入民革,1963年9月14日病逝于长春。



李杜,字植初,辽宁义县人,吉林省依兰镇守使兼第九旅旅长。1932年1月31日,李杜召集军政要员于哈尔滨举行会议,成立吉林自卫军,李杜任总司令。2月3日,日军逼近哈尔滨,李杜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持续到2月5日凌晨,在敌军强攻下,自卫军损失严重,遂于2月5日撤离哈尔滨,退守依兰。1932年秋,日军继续围剿李杜,他一直坚持到1933年1月,才率残部从虎林渡江退入苏联,而后经由欧洲回国,1935年加入中共,1956年8月23日病逝于重庆。


撤到关内的东北军,头上始终顶着一个“不抵抗”的恶名,为了洗刷耻辱,为了能打回老家,东北军将士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各个战场。


▲吴克仁,黑龙江牡丹江人,

退入关内后任67军军长,

1937年11月9日在淞沪战役中牺牲


▲唐聚五,黑龙江双城人,

东北游击中将总司令,

1939年5月18日在迁安平台山殉国


▲李兰池,辽宁锦西人,

57军112师336旅672团上校团长,

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东北军的四十九军、五十七军和六十七军参加了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五十一军参加保卫淮河及徐州会战,五十三军则转战冀、豫、鄂、湘等地,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则投奔了八路军,后来成为新中国开国上将。



当然,东北军中坚决抗日的将领并不止上面几位。“义勇军”一词,最早就是由东北军将领黄显声所创造。黄显声,辽宁岫岩人,他有一个颇有深意的字——“警钟”,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职务是沈阳市公安局局长,正是由于他的高度警惕,提前分发了枪支弹药,沈阳的警察部队才能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辽西战场上的义勇军


只有轻武器的警察部队难以抵挡日军,伤亡很大,黄显声下令撤至锦州待命。他在锦州大力招募地方武装,扩充抗日力量,张学良担心以正规军的名义参战会给日军以口实,所以没有给予黄显声部授予番号。于是,黄显声给新编部队起了一个响亮的称号——“辽宁抗日义勇军”,这就是“义勇军”最初的来历。


▲黄显声在锦州担任义勇军总司令时的留影


黄显声击败了降日后前来攻打锦州的伪军张学成(张学良堂弟)部,四名日本顾问和张学成被击毙,伪旅长荣庭被俘。在张学良率东北军残部撤到关内时,黄显声的部队实际上扮演了后卫的角色,与日军在白旗堡、田庄台、盘山、打虎山等地辗转血战,还曾反攻过营口,给日军造成过严重的打击。

▲黄显声将军的刻章


由于敌我悬殊,黄显声最后也撤到关内,但仍有一部分义勇军留在关外继续与日军作战。退入关内的义勇军被改编为骑兵第二师,黄显声任师长,参加了长城抗战,再次痛击日军。后因参与西安事变被捕,在狱中度过了抗战。多才多艺的黄将军会医术,会俄语,会篆刻,会诗词,曾在监狱中当过小萝卜头的老师,1949年11月27日被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红岩步云桥,令人扼腕叹息!



由于“义勇军”这个名字响亮贴切,逐渐成为东北各地抗日军民的统称。1935年,田汉和聂耳合作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义勇军”最初是指哪一支部队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名称所代表的,正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人,乃至全体中国人不屈的精神!


来自民众的反抗


除了不甘投降,奋起抵抗的东北军将领,更多的“义勇军”是人民自发形成的抵抗组织。相比于正规军,他们的战斗力虽有不及,但意义更加重大——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以极其简陋的武器,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他们仍然起来反抗了,以枪声向日寇宣告——东北人,是有种的!


1931年9月23日,盘锦大地上抗日勇士项青山、张海天、盖中华率400余人,袭击了日军控制下的田庄台镇、营口市发电所和水厂,这是九一八后侵华日军首次遭到普通民众的迎头痛击。



东北民众自卫军是建立较早、影响较大的一支民众武装,发起人和组织者是原凤城县公安局长邓铁梅,他生于辽宁本溪磨石峪邓家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自卫军甚至还发行有钞票,而且信用度很高


邓铁梅亲眼目睹了鬼子的残暴,怀着愤慨于1931年10月拉起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由于他在凤城、岫岩一带委有声望,民众抗日情绪高涨,响应者络绎不绝,最初几天就征得枪械300余支,人员180多名,队伍最多时达15000多人,编为九个团。自卫军占据的安东、凤城、岫岩交接区,形成辽东三角抗日区,作战百余次,给予日寇沉重打击。


▲邓铁梅英勇就义


1934年5月,邓铁梅由于身患重病,秘密来到凤城县小蔡沟张家堡子亲属家中养病。由于叛徒沈廷辅出卖,邓铁梅遭敌逮捕。1934年9月28日凌晨,在百般劝降未果之后,邓铁梅被杀害于奉天伪陆军监狱,时年43岁。



邓铁梅之后,苗可秀扛起了三角抗区抗日大旗,率领着另一支抗日队伍——中国少年铁血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更顽强、更壮烈的斗争。苗可秀1906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县,是少年铁血团创始人,他于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本已随学校迁到北平,但他依然选择回到东北,投入邓铁梅麾下,是自卫军的第一个大学生。


▲少年铁血军的另一位创始人赵侗,

与苗可秀同为东北大学毕业生


1934年2月,苗可秀与赵侗(其母为著名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等人组建了中国少年铁血军,并被推举为总司令。苗可秀带领铁血军在辽南纵横驰骋,先后取得了猞猁沟、汤沟等战斗的胜利,令日军闻风丧胆。


1935年6月12日夜,铁血军由凤城向岫岩转移,经过羊角沟时被敌人包围,苗可秀身负重伤,不能行走,不幸被日军搜到,押至凤城县。高官利诱和严刑拷打,均不能使他屈服,反复只有一句话:“只求速死”。有一个叫前山的日本军官,十分敬佩苗可秀,请他题字留念,他当即题写了“正义千秋”和“誓扫匈奴不顾身”诗一首,以明心志。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在凤城县狱中英勇就义。



义勇军中不仅有东北军、旧警察和大学生,也有心怀朴素爱国心的底层人物。张海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位出身绿林的英雄是辽宁台安县人,人称“老北风”。九一八之后,他拉起一支人马,树起抗日大旗。汉奸凌印清封官许愿,企图劝降。张海天假意归降,然后于1931年11月3日趁大雾实施突袭,一举擒获凌印清和日本顾问1人、日军14人、伪军200多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张海天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汉奸及日本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张海天虽然无甚文化,但经验丰富,以避实攻虚、声东击西的娴熟战术,转战台安、海城、盘山一带,先后发动了九台子阻击战、夜袭田庄台、火烧海城日军兵站等数十次战斗,多次炸毁桥梁、袭击列车,夺取军用物资,成为一支抗日劲旅,被称为“辽西抗日英雄”。


▲1932年3月9日,

辽西抗日武装甚至一度攻入沈阳


具有传奇色彩的是,1932年9月,张海天在营口绑了两名英国人,通过英国政府向日军施压,居然从日军那里“敲”到了一批武器弹药。1933年1月末,身患重病的张海天赴北平治病,部下由其子张秉林率领继续抗日,1939年病逝,终年59岁。



最为壮烈的民间抗日英雄,当属举家殉难的吉林通化人王凤阁,他原为东北军12军11师58团上尉副官,因不愿参加军阀混战辞官回家,九一八后组织了辽东民众抗日自卫军,所部达三万余人,在通化、柳河街一带打击日伪军,历经克柳河、过道河子阻击战、夜袭七道铁矿、十三道沟大捷等大小战斗数百次,消灭日伪军千余人。


1937年3月27日,王凤阁在六道沟因左臂和大腿负伤不幸被俘,卫兵十余人、妻子张氏及4岁幼子同时被捕。敌人将王凤阁押到通化,先施软招,在东江春饭店“宴请”王凤阁,企图劝降,王凤阁当场痛斥汉奸:“见到你们这些忘记了祖宗的行尸走肉,真是一生的不幸!当汉奸是民族的败类,绝无好下场!”猛然掀翻桌子,其子小金子亦很有骨气,面对敌人用糖果、饼干的引诱,哭闹着喊道:“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


日伪黔驴技穷,决定杀害王凤阁。1937年4月15日,王凤阁和妻儿被押至刑场,他面对远处被驱赶来的人群高喊:“父老乡亲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日军让他下跪,“我不能跪,我活着没向日本人下跪,死了也要站着做鬼!”日寇强行将他按坐在地上,用砍刀杀害,并把将军头颅装入木匣示众,随后妻子和儿子也一同遇害。1982年,通化市人民政府在玉皇山上为王凤阁树立了纪念碑,永远纪念这位举家殉国的民族英雄。



义勇军遍布白山黑水,篇幅有限不能尽述,毛泽东在1936年这样评价他们:“我们东北抗日义勇军能够进行继续英勇的抗日斗争,敌人的报纸都承认东北义军已使敌人损失“十万以上的生命和几万万的金钱”,并使日本帝国主义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国内地。虽然他们还未取得彻底的胜利,可是对于国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功劳与帮助。”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斗到底是抗联


民众自发的抗日武装人数最多时达三十万,坚持抗日斗争最长达十年,战斗2万余次,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伪军6万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斗争不可谓不壮烈,但同时也存在各自为战,缺乏纲领的问题,到1933年夏,多数义勇军陷于困境,余部退入苏联,这时候,共产党来了。


东北党组织先后派遣李兆麟、赵尚志、周保中等干部到义勇军中开展工作,创立了磐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巴彦等十几支游击队,在东满、南满、北满和吉东等地建立抗日游击区。到1936年2月,中共发布《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抗日联军正式出现,最多时编有11个军,涌现出了许多东北籍的英雄和烈士。



抗联中最为广为人知的东北籍将领,非赵尚志莫属。赵尚志是辽宁朝阳人,黄埔四期毕业生,1926年后回到东北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成为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游击根据地。


▲李兆麟,辽宁灯塔人,抗联创建人之一

《露营之歌》的主要作者


赵尚志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亦不改抗日的初心,甚至以马夫的身份,独自把民间义勇军转化为抗联部队。在1942年4月12日牺牲时,还处于无职务的状态。但他的功绩不会被忘记,1946年珠河县被改为尚志县,哈尔滨新城大街被改名为尚志大街,以永远纪念这位抗日英雄。



陈翰章,吉林敦化人,满族,出生于1913年。面对日军侵略,原本可以当教师的陈翰章投笔从戎,参加吉林救国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周保中的助手。1934年,陈翰章参与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担任抗联第五军第二师师长、第三方面军指挥,率部在镜泊湖地区游击,曾在敦化寒葱岭截击日军“讨伐队”,毙俘日军少将部队长松岛以下百余人,当地群众传颂:“鬼子遭了殃,出门遇见陈翰章。”



1940年12月,因遭叛徒出卖,陈翰章被日军包围,遭日军划脸、割舌、剜眼之后,被日军残忍杀害,年仅27岁。日军割走陈翰章头颅,存放在长春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乡亲将遗体安葬于敦化市翰章乡翰章村。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占领长春后,找到了陈翰章遗首,将其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2013年6月13日,正值陈翰章诞辰100周年,敦化市举办公祭仪式,陈翰章遗首正式与遗骨合葬在陈翰章烈士陵园。



▲在乌斯浑河投江殉国的八女

只有指挥员冷云(郑致民)有照片

其余七位烈士只能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像


抗联中的东北英雄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他们大多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就连我们都很熟悉的“八女投江”,她们的身世也有很多模糊之处,更不要说那些无名英雄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东北战场的艰苦程度举世罕见——孤悬敌后、没有后援、天寒地冻、缺衣少药、缺枪少弹、每一粒子弹都要从敌人那里夺取,生存极端艰难,还要随时面临敌人的重兵围剿。


“吃草根、啃树皮、棉花套子能充饥,天作房子地作炕,森林是家乡,火堆就是亲爹娘”。为了不被日军发现,抗联战士的房子设在地下,不能生火,在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中,为取暖只能两个人一组,背靠着背,抱着枪睡,十分钟一换,否则就会有冻死的危险。



著名作家穆青回忆道:“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在晋西北吃过黑豆糠皮,在冀中钻过地。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不少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但是,论起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还没有一个是超过东北抗联的。”连生存都如此艰难,详细纪录每一 60 51532 60 31202 0 0 8936 0 0:00:05 0:00:03 0:00:02 8976战斗,每一名战士的情况,就成为了奢望。


▲《露营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

被逮捕后打死日军看守成功越狱的传奇人物

于天放(黑龙江哈尔滨人)


“蚊吮血透衫,汗滴气喘难,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东北,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艰苦的反法西斯战场。如果你到东北体会过那里酷寒的冬季和深山密林,想必会对抗联战士多几分敬重。1945年10月,东北局书记彭真在听取了周保中的汇报后说,“我党历史上有三件最难的事,一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二是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艰苦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0余万次,牵制日军76万,歼敌18万,打死日军将军19人(含义勇军战绩),听上去这个数字并不算出色,但是考虑到那种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悬殊的敌我对比,这个战绩实际上相当可观!但相比于歼敌多少,抗联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为中国人树起了一座抗日的图腾——哪怕是在鬼子的腹地,哪怕万般艰难,仍然有不屈的中国人在抵抗!


▲东北籍开国上将吕正操、周桓,中将万毅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中,东北籍所占比例不高,三个省加起来只有41名将军,其中上将两位——吕正操(东北军)和周桓(老红军),中将一位——万毅(东北军),抗联出身的少将仅有十位,其中东北籍七名,这些数字甚至比不上南方的一个将军县,但这并不是因为东北人不能打,而是因为牺牲实在太大!


▲部分东北籍开国少将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绝大多数是东北人),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魏拯民、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在抗联11个军的19个军长和代军长中,只有4位坚持到了胜利,最终从苏联回国加上留在国内坚持的已不到千人,如此百不存二的巨量伤亡,是东北出将军少的重要原因。


在抗战胜利后,东北的重要性再次凸显,随苏军打回东北的抗联,最早恢复了党组织并建立了政权,在国共内战中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当东北人民解放军拿下整个东北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拥有了一块实力超群的根据地,大连制造的“大炮弹”,成为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从南下入关的四野,成为解放全中国的主力。


▲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机就诞生在沈阳


建国后的工业布局中,东北成为军工密集的地区,沈阳、长春、大连、齐齐哈尔等地,遍布着战机、战舰、汽车、坦克、火炮的制造企业,新中国的第一架战机、第一辆汽车、第一辆坦克、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口油井,都诞生在东北,东北的造船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东北成为不折不扣的第一重工业基地,这个局面,到了今天也没有大的变化。




这里军武菌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很牛很传奇的东北人——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里,有一位叫作鞠抗捷的院士(辽宁庄河人,已于1991年去世),他曾经是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和党委书记。能当上院士和研究院的院长,当然科学方面的功力肯定不凡,但他最厉害的事迹,则是在年青时参加过东北义勇军,而且,还亲手砍掉了日军大佐的脑袋……


▲年青时的鞠院士


1932年12月16日,伪满洲靖安军游击第十三联队联队长森秀树(1905年毕业于日本陆士,当时为骑兵大佐,死后晋少将),带领160名骑兵“讨伐”抗日武装大刀会,在前往辽宁庄河途中宿营于土城子屯。毕业于奉天(沈阳)高等警官学校、回乡组织抗日的鞠抗捷获得情报,带领大刀会数千余人,以冷兵器夜袭日军。


▲堂堂骑兵大佐被中国院士砍了脑袋,

是荣幸啊,是荣幸啊,还是荣幸啊?


伪军见势不妙先跑掉了,少数日军很快被砍杀,慌不择路的森秀树在翻墙逃跑时被长矛刺中菊花,跌坐于地,鞠抗捷上前手起刀落,将其斩首……年青时参加抗日,斩首日军大佐,还坚持到了胜利,成为新中国的院士,文武双全,功德圆满,这个牛逼,可以吹几辈子了!



然而,像鞠院士这样的幸运者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东北抗日将士没能活着看到胜利来临,但他们依然选择了战斗到底。最后,让我们来重温《露营之歌》,缅怀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的东北勇士们——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意那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兄弟们!镜波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息烽烟。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夜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丛山。

奋斗呀!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灭。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观看军武往期兵要地志系列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观看军武精选视频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军武优选商品

明日军武日历: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

商务合作请联系QQ:29014134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