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娃和满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妈妈的镜像
感谢关注“满满的小书”
这里是热爱童书的万千家庭共同信赖的阅读分享平台
我是满满妈(微信manmandexiaoshu),欢迎添加
今天这篇写的是两个小朋友。
大娃和满满。
大娃和满满的两位老母亲,分别是魏舒和我。
可能还有很多同学不太知道魏舒是谁,她是读小库的策划编辑和法语系译者,我们都很爱的《花园小象波米诺》就是她的译作。“哇!原来是她!”,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样又惊又喜。
两只画风完全不同的小妞
大娃10月份刚满3岁,满满4岁9个月,两只小妞年龄相差一岁多。
大娃平时的风格是这样的:
满满平时是这样的:
看照片也会感觉到,大娃还是一个萌萌的小宝贝,满满则已经慢慢是小姑娘样子了。
这两枚年龄性格都不同的两个小妞儿,但是却在某一个重要的节点上,有相似的表现。
入园。
两只基本都是一秒钟爱上了幼儿园,几乎没有经历过分离焦虑,每天都欢欢喜喜地奔去。
入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在它前面书写的则是一个家庭养育一个小朋友三年多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内容和书写方式,最终在这个节点上集中释放出了它的影响力。
于是魏舒和我开始回想,这几年分别都是什么样的过程,让大娃成了现在的大娃,让满满成了现在的满满。
于是我们一起写了今天这篇文章。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妈妈的镜像
从出生到幼儿园这个阶段,每个家庭提供给小朋友的可能都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无知无识的他们就这样被慢慢影响,慢慢渗透,慢慢塑造,然后在3岁左右呈现出各个不同,千姿百态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不管我们从哪一个方面揽镜自视,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家庭的影子,以及母亲的镜像,哪怕只有其中一部分。
我和魏舒常常谈论彼此的家庭,谈论我们自己,谈论我们在和两个小妞的各自相处过程中,是如何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弱与强。
先听听魏舒和大娃的故事
前两天魏舒去福州做一场讲座,在火车站我们俩发微信,她说:
“我忘记带身份证了……然后又去补办了临时身份证,然后还没有直达福州的票只能改签到天津,上车补票!
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感觉自己都没有生存能力了哈哈哈。”
然后最后她还不忘记加一句,
“我知道这种事在你们家一定不会发生!”
我忍不住笑,“好像,还真是没有发生过……”
于是你们大概知道,魏舒和我其实在细节上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成为知心好友。
下面是魏舒写来的,她和大娃的几个片段。
一
“之前有一次我去外地分享,跟几个新朋友一起吃饭时说起女儿还不到一岁,席间有个妈妈睁大眼睛,目光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责怪:
“我家孩子三岁以前我可是一天差都没出过。”
这位妈妈的眼神又翻出了我刚出门时心里那点不舍和内疚。
只不过,我没有止于内疚。
我记得自己生完孩子几天后出门透气的感受,像飞出笼子的小鸟。
我当然享受把孩子抱在怀里照顾她关注她的亲密联结,但我同样想扒开每个珍贵无比的空隙,暂时放下孩子,出去走,出去看,出去听,出去感受,出去奋斗。
我自己的妈妈有太多时间贡献在了为孩子洗衣做饭各种有必要没必要的操心上,但这个时代赋予了我更多的可能性,我的女儿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希望她珍惜这种可能性,那我首先就不能辜负这种可能性。
二
和女儿在一起,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是克制。
带她去楼下游乐场玩,我常常会找个远一点的地方坐下来看看书,回复信息。
摔了一跤,我不急着去安慰,跟小朋友有点冲突,我不急着去化解。我总要等一等。
一次在高铁上,两岁半的大娃很想跟前面两个大哥哥大姐姐玩。
但对方似乎对小宝宝并不感冒。
她就把自己的玩具给他们玩,还找到了小墨镜扮鬼脸逗他们笑。
我躲在座位后面,看着她忙前忙后。
最终,三个人玩在了一起。
三
但育儿当中,克制绝不等于忽视。
忽视是不想看见,克制是明明看见了却能强忍母性冲动,愿意放手让她自己去体验去感受。
有一次在小区游乐场,我发现她想跟秋千旁边的两个小姐姐玩,却一直在观望,不敢走上前。
我注意到了之后就牵着她还带了只毛绒小兔子一起走上前,问两个小姐姐要不要给小兔子荡秋千,她们一听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我女儿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进去了,就这样,她多了两个小伙伴。
四
关于学习。
大娃说话不算早,不多也不快。跟口齿伶俐的小朋友比,她有点呆萌。
但每次她说话,即使她讲得很慢或者不清楚,我也会耐心地听她表达完,再用慢一点的语速群询问她具体要表达的意思。
像所有小朋友一样,她很喜欢观察。比如前两天她问我,为什么有些树干是白色的?傍晚看到天上有一枚浅浅的小月牙,会问我为什么天还没黑月亮就出来了?
这些问题,如果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就会把问题记下来,晚上跟她一起探讨。
在我看来,这就是真正的学习。
她快两岁的时候,我们一起玩乐高积木,突然她又要拉着我到客厅里面去找小手风琴。我被她牵着,路过地上一堆散乱的乐高时,她回头轻轻提醒我,妈妈你要当心。
我感觉那个瞬间我变成了她的女儿。
今年上半年我妈突然生病,我一边工作一边带娃,和女儿一起经历过一段艰难时刻。但是正像她入园的时候我所说的,我和她,都有机会去拥抱更大的世界了。
她是班里最小的小朋友,但是却安然自若地进入了新的环境新的阶段,而我也得到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继续我的工作。
嗯,虽然知道日后也很难永远一帆风顺,但至少,大娃和我都在不断往前。
也聊聊我和满满的这几年
周末带满满去听音乐会,结尾的一首是《母亲的微笑》。
“你的笑如明月,挂在心灵的树梢。”
在有了满满之后,会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我和满满的相处,会受到很多妈妈的影响。
一
我的妈妈虽然在我31岁的时候就离世,但是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雕塑了我的性格。
她一直身体瘦弱,但却是个意志力强健的女性,一直是一个明亮又充满力量的人。
她视我为珍宝,但同时也非常严格,青春期叛逆期的争吵也不计其数。但是等我越大尤其在我上了大学再后来读研以及工作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
小的时候是妈妈的兴趣影响我从“译制片”开始看国外的电影和小说,等我工作了她也退休了,就轮到我每次帮她挑选影片存到电脑里好让她打发时间。
而且我们都喜欢看高智商的犯罪片推理片。
每次假期我从北京回到重庆,最喜欢的是一家人从小区一直散步到江边,一路长长短短的聊天。聊天的内容无边无际。
我和妈妈已经不再是女儿单纯依赖妈妈的关系,而慢慢变成了朋友的关系。
和自己的妈妈成为朋友,我也要做满满的朋友,从满满出生之后,我就抱持这样的想法。
二
满满爸常常看着满满会说:“好像我们从满满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不再当她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了。”
嗯,我们都渴望了解满满的心灵,也愿意让她了解我们,很早就将她视作一个认真的难得的小友,热爱和她聊天。内容宽泛又深入,在交谈中彼此坦诚相待。
今天上午去幼儿园的路上,满满问我南北半球和时区的概念。因为她的网课老师刚刚回了加拿大,时差和我们相差竟达14个小时。
“那南半球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南半球和我们都有时差吗?”
“不是哦,南半球比如澳大利亚,现在是夏季;但是时差和南北半球没有关系,和我们的经度有关,经度决定了我们在哪个时区。
比如日本和我们的位置,……;比如欧洲和亚洲的位置……”
一路这么聊到幼儿园。
三
和妈妈对我小时候的影响一样,满满也很早就开始接触电影。
“妈妈,精灵旅社和超能总动员,是不是都在说,不能从第一眼去判断一个人是好还是坏?”
这两部电影我们聊过很多很多次,所以她联想到了一起。
“没错,丑陋的怪物也可能是珍惜家庭、善良勇敢的好人;而《超人总动员》里的那个妹妹,却伪装成好人去做了很多坏事。”
“那,为什么《精灵旅社》里的那个老爷爷一直想要消灭怪物们?”
“因为他对怪物有偏见,一听到怪物就觉得他们一定是坏的恶的。
偏见是很糟糕的东西,不去了解一个人的行为而只仅从外表去判断,就是一种偏见,会让人做很多错误的决定。”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和妈妈一起聊电影,听她给我复述某部电影故事,是母女间特别难忘的相处时光。
父母子女之间,如何可以在以后长久的聚少离多的人生里,始终有所联结有所交流?共同的兴趣,会是一条通路。
四
我们的话题也可以是:
“妈妈,什么是水资源匮乏”和“极度匮乏”。
(因为国庆刚刚在重庆科技馆看到了一大幅世界地图,上面分别标注了,哪里是水资源匮乏地区,哪里是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哪里是水资源丰富地区……)
“北京不缺水对吗?”她接着问。
“不对,北京其实是水资源匮乏地区,所以我们有一个工程叫“南水北调”,从南方通过管道将水输送到北京,供我们使用。”
“那非洲呢?”她接着问。
“非洲有很多非常缺水的国家,但也有不缺水的国家。
同时非洲分旱季和雨季。
旱季的时候水资源普遍极度匮乏,而雨季的时候水资源相对充沛。”
“哪那些地区是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呢?”
“妈妈也不完全清楚,我会去查一下晚上告诉你好吗。”
和孩童的聊天,除了其中大有成人之间对话所没有的乐趣,其实也是自我进益的过程。
五
魏舒和大娃去年冬天第一次来家里玩的下午,满满还有一节英文网课要上,满满就在魏舒阿姨的注视下,还有大娃妹妹在我们家里四处翻天的背景声里,上完了一堂课。
对有价值的学习要保持专注,但是大家都知道要强制一个小朋友专注是很困难的。
我会和满满去讲为什么要专注,而不是你应该专注,妈妈要求你专注。
专注与否,最重要的并不是为了响应妈妈的或者老师的要求。
而是专注能够带来真正的乐趣。学到知识的乐趣,和老师交流的乐趣,阅读的乐趣甚至游戏的乐趣等等,其实都得益于专注。如果稀松怠惰的做一件事,就不能感受到这样的乐趣了。
视满满为小友,就是我希望把我对待某件事,比如“专注”这件事的理解告诉她,也相信她能够慢慢去体会去了解。
养育是在不断的观察中不断的自我修正
魏舒有次和我说,我陪伴满满的方式是很“奢侈”的。这个奢侈当然不是指物质上的,而是时间和精力上,一直能够全心全意陪伴着她。但我自己知道,这样的近身陪伴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我看魏舒,第一次接触就知道人如其名,就像一个温柔舒缓的小妹妹,她比我小8岁,但是却远远有超过同龄人的沉静和透彻。
而魏舒当我是她的姐姐,常常说我“强大”,然后我们就会彼此“吹捧”一番。我的真心话是,哪有强大可言,只不过是愿不愿意向生活示弱。以及要始终知道自己最想要最珍惜的部分是什么,然后努力去消化那些生活的硬核,仅此而已。
魏舒相对克制和“缓一步”的对待方式,让大娃更加独立也更加放松,习惯了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比如入园),小小的小家伙,总是生气勃勃又很愉悦的样子。
而满满呢,她热爱和人交流,已经懂得去体会和寻找新的环境新的伙伴的乐趣所在,所以她很快就认识了班上全部的小女生小男生,找到了她真心喜欢的朋友。
养育方式截然不同,妈妈和孩子的个性也彼此不同,但是也可以趋向共同的结果。
魏舒和我,我们一直观察彼此对待小朋友的方式,然后再检视自己。
每个小朋友都是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一种别人的方法可以百试百灵地解决自己层出不穷的育儿困惑,只能去学习、去观察、去尝试,然后再调整,再坚持,周而复始。
可能很多同学都知道豆瓣上有一个“父母皆祸害”的群,各种子女对父母的大吐槽。除去戏谑的成分会发现,很多父母子女的矛盾,最早都源自于父母对自身位置理解的错位。
当我们也做了妈妈之后,可能常常需要提醒自己的是,
自己不会永远是孩子全心全意依赖的强大无比的那个妈妈,小朋友不会永远这么天真懵懂,他们会慢慢长成具有独立意识和判断的自己。
更好的选择是,选择做自己的孩子愿意信赖的一个老友,能够和他们始终心灵相通而不是彼此疏远,以及努力做他们内心真正欣赏的一位女性。(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母亲的镜像,或许可以将更好的一部分投射在他们身上。)
…………………………………………
最后,魏舒和我有想法常常写一些这样一起讨论的文章,大家喜欢记得同时关注我们俩的公号,魏舒的公号是“怪兽小书局”。更感谢大家多多转发多多鼓励,期待你们一起来加入讨论哦!
谈谈你的妈妈、你自己和你的宝贝,在这或短或长的时间里,有什么来自妈妈的影响可能比你曾经以为的力量更强大,而你又正在做着怎样的努力和修正呢?
-“满满的小书店”正在团-
36个国家主题,36幅手工作品,在孩子的手上“巡游”地球村的斑斓文化丨开团
微信改版之后很容易错过喜欢的文章对吧?
大家记得一定“星标+置顶”哦!
(步骤:点击“满满的小书”-点击右上角三个小黑点-将“满满的小书”设为星标!)
别忘了,最近满满妈开通了个人微信:
“满满妈”(ID:manmandexiaoshu),欢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