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我准备为女儿读几年书?
你好,我是满满妈
童书发烧友,家有8000余册藏书
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前两天在“知识星球”上一位读者向我发来了一篇长长的提问。
这段话是由两部分组成:
1、虽然觉得好的绘本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是还是觉得学龄儿童应该多读些文字书。
2、想问问旁帝的书是不是更适合学龄前的孩子。
我在星球上简短地回复了她:
女儿爱丽丝·奥兹玛,她的父亲是吉姆·布罗齐纳。他们是一对平平常常的父女。
爱丽丝和爸爸吉姆
他们做的唯一不寻常的事儿是——
在爱丽丝·奥兹玛9岁到18岁期间,在这段漫长的从儿童到青春期到成人的时光中,父女二人坚持每天晚上,为彼此大声地读书。
每天晚上,从不间断,每次不少于10分钟(实际上常常远远超过这个时间)。最终坚持了,3218天。
惊人的数字,甚至惊人到有一点儿怪异的程度。
女儿爱丽丝为此写了一本书:《为爱朗读》——爸爸与我,3218天的读书约定。
共读约定的起点,是一次火车旅行。
在爱丽丝9岁的时候,父女俩一起乘火车出门,在车厢里两人像往常一样,爸爸给爱丽丝读书,当时正在读的是莱曼·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
他们一起读书的举动引起了邻座一位女士的注意,更准确地说,是非常地惊讶。
这种惊讶成为了一个偶然的契机,父女俩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决定一起开始一个为期100天的朗读计划。
虽然在这之前爸爸吉姆也一直在为爱丽丝读书,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非如此不可的承诺。
是从那一刻开始,他们真正开始了一次阅读的远征。
他们也是彼此唯一的同盟(爱丽丝的妈妈在她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们的生活)。
只是他们也没有想到的事,这种刚开始带着一点儿玩笑性质的约定,从100天,进行到了1000天,然后最终走到了3218天。
父女为这个阅读承诺起了一个彪悍的名字,“连胜”计划。
但是《为爱朗读》并不是一本教父母应该如何为孩子读书的那种读物。
它其实是围绕“连胜计划”展开的一部悲喜交加的家庭回忆录。
正如导读的孙慧阳老师写下的:
“以行动达成Reading Promise(阅读承诺)之外的意义更为深远,早已超越了亲子共读本身。”
我们可以试着从吉姆和爱丽丝的回忆里,去了解这件事真正的意义。
爱丽丝和爸爸吉姆
他尽其所能做的事,就是从爱丽丝还是个幼儿的时候就开始为她读书,他们读的第一本书是《木偶奇遇记》。
现在回过头去看吉姆和爱丽丝的“连胜”计划,我们会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平凡生活中一种真正的英雄行为。
共读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它凝聚的时光与爱的感受是这样真实而坚固。即使在共读真正结束之后,围绕它的那些回忆,也一直支撑着爱丽丝和吉姆的人生。
“这是一个在绝望的时候带来希望的承诺,也是一个在不安中带来安慰的承诺。”
423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买买买也不过一时,为孩子满怀爱意地大声朗读,却需要日复一日的耐心与热情。
尤其在小朋友渐渐有了自我阅读能力的时候,还要不要继续为他们读书呢?
如果我们把共读并不当作一种教育的工具,而是当作彼此连接的一种方式,我想,只要孩子们不明确地反对,我们都可以继续为他们读书。
完全不需要担心的恰恰是,文字阅读和独立阅读终将不可逆转地成为每个人阅读的主体,而孩子愿意依偎在我们身边听我们读书的时光,却可能被突然叫停。孩子们会嫌弃妈妈读得太慢,会觉得和爸爸一起读书不好意思,那就是我们真正退出的时候了。
在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之前,要珍重对待这个承诺,即使它无需像爱丽丝和吉姆那样“连胜3218天”。
我们纯然是因为爱着某人,而为他朗读。
昨天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满爸一直在为满满读她心爱的书。
|延伸阅读:当当书香节最后一天,“满满的小书”读者专享200-30优惠码:J4EGPE,最后1000张,今晚4月23日12点截止。
也欢迎添加满满妈的个人微信manmandexiaoshu,新浪微博“满满妈2019”,一起聊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