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搭上拇指时代的“无障碍列车”

2017-02-06 定州助残


文_本刊记者  曲 辉

“妈妈用她的手机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几秒钟后,我的手机就发出了提示音,并朗读出了妈妈的名字。我用手指轻扫屏幕,它立刻读出了短信的内容:‘嗨,奥斯丁’。此时此刻,妈妈高兴得几乎要哭出来了。”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专门设计与优化,使得残疾人尤其视障人群对信息无障碍的渴
求终于有了积极反馈。(摄影 张立洁)

这是一名叫奥斯丁的盲人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机的回忆,当天他只用了30秒时间就学会了使用“天气”和“股票”软件。而此前,他曾嘲笑其他用智能机的盲人朋友不过被商家忽悠了。他还发现了一款名为Color ID的App,可以分析镜头下物体的颜色。他重新发现了那些身边摸索过的石头、南瓜、花朵和房子,重新感受日落时天空的变幻,跟母亲探讨起哪天的天色更蓝。这一切对他来说堪称神奇。事实上,在“大哥大”时代以及粗陋的按键机时期,信息无障碍的需求被忽略了,哪怕是本世纪初由诺基亚主推、曾风行一时的塞班系统中,都很难查找到无障碍应用。 一切都等到了2007年苹果手机(iPhone)的横空出世,以及次年谷歌安卓(Android)系统的上市紧跟——真正的智能机时代到来,技术开始对特殊人群的需要进行积极反馈。这里不能不提苹果手机的内置应用VoiceOver,许多盲人选择苹果手机,就是被这项功能所吸引。“VoiceOver能帮我读书、读新闻App、聊QQ、发微信、听音乐,更让我惊喜的是苹果的相机,它可以配合VoiceOver告诉我镜头前方有几个面孔和面孔的位置。”国内一位盲人用户“小艾”在他的体验报告里写道。“熟能生巧”后,他还成了单位里的“焦点人物”——许多同事找到他帮忙解决使用上的问题。与VoiceOver相仿,安卓系统中也内置了Talkback功能。除去这些内置应用外,强大丰富的第三方App软件则提供了更多贴近残疾人的应用。很多App的制作者本身就是残疾人,因此最为了解本群体的使用习惯与需求。早在1999年,第一款真正意义的国产电脑读屏软件,就是由一名叫王永德的盲人自学编程开发的,后来这一应用也移植到了手机上。谷歌的首席盲人科学家T.V.拉曼所在的团队名为“解放双眼”,他自己在14岁那年失明,却靠着亲人以及同学们帮忙朗读教材来学习,最终拿下了博士。他带队开发的一项App着力于文本与语音的更好转换,把智能手机变成了新的“朗读者”。2012年,一名在2005年恐怖袭击中失去了双腿、脾脏和左眼的幸存者丹尼尔,开发了一个帮助残疾人伦敦出行的App,起因是他发现自己的轮椅在当地很多地方寸步难行。深圳的听障者邱浩海则感慨于聋人的社交困难,带领听障人团队开发了一款社交App。他们专门设计了聋人理解的手语表情,还借助语音翻译以追求聋人与健全人的有效沟通。而实际上,智能手机上更多的无障碍体验,也是残疾人自己一点点争取过来的。很多盲人用户都不喜欢软件升级,只因开发者缺乏无障碍意识,在新版本中不遵循无障碍规范,升级后就无法正常读屏或发声。“触屏手机不说话了,对盲人来说就是一块砖头。如果这时候正好一个人在外面,不就糟了吗?”一位用户吐槽道。更有甚者,许多国内的安卓手机商,往往擅自删去了系统自带的Talkback和文字转语、大号字体、放大手势、字幕功能。“好一点的只是阉割文字转语音,不好的就全部咔嚓,成为‘太监机’。”许多盲人买到安卓机后还得请人调试半天、装上其他App才能使用。因此团结起来维权成为必然。早在 2008年,美国的残疾人组织就与苹果公司协调,使对方在 iTunes 中加入字幕与其它辅助功能。手机版QQ在2010年之前的无障碍体验并不理想,一些盲人用户联合起来向腾讯官方发送邮件沟通,其后官方才推出了盲人版QQ与其他优化版本。在去年,一些盲人也给淘宝手机版的团队写了信,“我们也想要通过手机来更方便的淘宝,让淘宝不只是我们在PC上才能做的事。”他们提出了相关的待优化细节,为此淘宝官方团队还专门成立了优化小组。 有时这种沟通也有磕磕绊绊。不久前,盲人用户们与网易云音乐App在微博上的一场“口水战”就是一例。面对体验测试和报告,一位接待者冷漠地表示“代码很少用到标准的控件,使得很多地方不能直接加中文备注,明白吗?我们会有安排的,但这工作量确实不小。”甚至有人匿名在网上攻击盲人用户——“在没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并没有责任去满足你们的要求啊。”的确,国内这方面的法规有待完善。类似事情如果是发生在一些发达国家,未遵循无障碍标准开发产品的公司很可能被起诉,面临行业处罚并承诺必须改进。一位Facebook的工程师被问及为何Facebook的产品都做到了信息无障碍时,坦然答道:美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另一方面,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一款没有做到信息无障碍的产品,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或者说,“没办法保障用户体验万无一失”。即便不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感,这一庞大群体的市场潜力也无法被忽视,而无障碍App也可吸引和服务于更广大的人群。前面所提到的谷歌科学家T.V.拉曼就表示,“我的思路不是假设人看不见怎么办,而是假设人们没法看屏幕时该怎么办。”这些场景设定包括奔跑、闭眼与开车驾驶时。


拿到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最快触屏输入法”Fleksy,最初是为视障者设计的——仅凭触屏的大致位置组合,哪怕字母全打错,App也可推断出想要输入的单词,连健全人也可以轻松实现盲打。在未来,不仅类似的App前景看好,语音识别控制类应用也将大行其道——倘若与硬件的交互技术成熟,朝手机说说话就能“撒把”驾驶、莲蓬头喷出热水,微波炉转动,电视开始播放指定的频道与节目,那对残健人群来说都无疑是个福音。而对触屏操作也吃力的渐冻症患者等重症残疾人来说,研发中的头部及眼球识别应用更具价值:智能设备可通过摄像头捕捉头部细微动作,将其理解为“手势”分析和执行。奇幻电影里的“意念移物”也会成真:将手机通过蓝牙与脑电传感器连接,再经App分析,便可识别出大脑所下达的指令,再驱动假肢或其他机器,完成动作和移动任务。反过来,如果用摄像头采集图像,再由App分析转换成电脉冲传至人脑的技术成型,即可让盲人真正恢复光明。App的软硬件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它既可担负人与物的“桥梁”角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可依托它建立——比如医疗康复领域,它既可以成为残疾人的随身医生与康复师,实时监测生理数据、不断自动调整健康方案,又可以让使用者与具备真实资质的从业者交流,实现远距离就医和接受指导。再比如残疾人一直所缺乏的、强大而有活力的社交与亚文化平台,在不远的未来也可能在手机上搭起——医疗康复、政策动态、创业招聘、交友婚恋都可集于一身:作为一个群体,内部的交流和权利的启蒙都将插上新的翅膀。也许这些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乔布斯说,“我一直相信技术存在的最大意愿,就是帮我们跨过障碍。”科技的魅力就在于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而人文关怀则使这些变革更趋博大而温暖。“信息无障碍”早晚会超越一项小众的原则,成为基本的准绳、众人的福祉和潜力无限的浩瀚蓝海。



定州市残疾人创业中心征稿啦!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关注定州市残疾人创业中心官方微信账号!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朋友们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残疾人创业中心特向广大朋友们征集稿件,体裁不限,只要与残疾人有关,或残疾人原创作品均可,一旦选中即可在公众号上推送。欢迎您将相关内容发送至邮箱:511787342@qq.com



猜你喜欢

残疾人越野滑雪队滑雪场过新年

盲人按摩:可下一盘大棋

姜尘获公益中国爱心大使 数年陪伴自闭症群体

3D打印技术让残疾人也能正常踢球

郑州公交车上勇斗小偷的残障小伙 有了好去处

"圆梦丹青"残疾人书画家"百人计划"推介活动举行

不让任何人掉队——残障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