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人可以美,但美不等于“娘”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0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近日,关于国内一些男性艺人女性化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部分观点认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气质不是时代所需要的,并对他们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价值观会让青年一代误入歧途,并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1男生可以美,但美不等于“娘”



所谓“娘炮”,也就是过去说的男人行为举止类似女人的“娘娘腔”。


△百度词条


在互联网+时代,近些年一群走“柔弱美”路线的流量明星受到青少年的追捧,也让这种现象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主流舆论的批判视野。



一些人担心,“娘炮”明星们会对尚未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小粉丝们产生影响,模糊他们的性别判断,甚至侵蚀整个国家的精神状态。


不难看出,当下大众对“娘”的定义有以下标准:


一是外在的修饰。男生画眼影、带美瞳、烫发等,妆容精致,衣着中性,讲究护肤。追求肤白、小V脸、大眼睛的审美标准。


二是行为的情绪化。柔弱,爱哭,不稳重,甚至说话语调、身姿体态过于妖娆。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市场不乏各类综艺节目。在近年的娱乐市场中,女性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得到广泛重视,资本明显将主要用户定位于女性群体,利用多元营销手段,开发了粉丝经济的新模式。而这类综艺节目选出来的明星,大多是网络上热议的“娘炮”。



以某档“练习生”选秀节目为例,这些练习生就算歌唱得不怎么样,但是妆画得倒是一个比一个精致。日韩系的纯情妆容,眼妆也是格外考究,戴上混血美瞳,鼻影画得比眼影还重,腮红一定要涂得十分到位,口红也要水润透亮。



他们面对镜头一脸娇羞,轻咬嘴唇的动作,也是信手拈来,一颦一笑之间散发出的女人味,让我们这些真正的女孩子,都有些自愧不如了。


似乎他们并不是想让观众从中选一个歌手、偶像出来,而是要来教我们怎么卖萌化妆的。



这与几十年来世界演艺圈的主流何等相左,屡屡让人惊叹审美男性的另一种趋势。90年代的男星们,流行浓眉以显示阳刚之气;而如今的男星则更倾向于展示男性的“性感”。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男明星的妆容,有的人帅气,而有的人画风怪异,甚至“娘化”?最大的差距就是男性特质的问题。



“娘”风大约十几、二十年前从日韩刮起,主要是一些由二十岁左右男生组成的偶像团体,这类男生被称为“花美男”。


男人可以美,但美不等于“娘”。



美如“小李子”李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心之全蚀》里饰演诗人兰波,盛世美颜,但他不娘。



精致的男人,如“脸叔”科林·费斯在《王牌特工》里衣着打扮上近乎偏执的追求,或者被调侃为网红的“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伊顿公学的楼长,剑桥大学、皇家戏剧学院优等毕业生,以绅士风度对待粉丝闻名。



男性的“娘炮”与否,并不是首要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精致的“娘”,和精致的男人之间却隔着一条银河。


在这个“一切皆可娱乐”的时代,那些红透半边天的流量明星们不需要有演技也能获得上亿片酬,粉丝们源源不断地为烂片送钱,只为一睹自家爱豆在屏幕上亮个相。


传统文化学者 田青:

形象上女性化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从内到外的一种柔弱气质,如果我们现在的青年,没有担当、责任感,只会享受,一味模仿明星的外在,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这就很可怕了。


若干年以后这些只有脸蛋却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继续以可爱为卖点肯定行不通,社会对他们也会有责任上的要求,只会卖萌装可爱的路则更难走。


2历史上男性气概的演化


中国历史上,男性气概有柔性化的趋势,比如魏晋时期,明清时期,文学上也塑造过柔性的文学形象,如贾宝玉。



心理学专家 方刚:

这样的事例,恰好可以说明所谓男性气概的相对性。男性气概如果摆脱现实生活的种种责任,进入完全审美化的层次,可以变得纤细,乃至阴柔。


从历史上来看,男人从来都不是一个样子的。而目前,代表着东方文明、拥有着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国正经历巨变,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各种力量的交织与较量,都使所谓的男性气概含义变得更为复杂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一个高洁的字眼。“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在儒家思想中,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对于君子形象描述最为广泛流传的当然是《周易》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艺术与传媒学者 张同道: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是既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又有礼仪修养的人,言必行,信必果,有原则,有担当。


如果一个社会总是任由娱乐工业去塑造和表达基本的价值观念,缺乏更具反思性的中坚阶层的参与,迟早会出问题。


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所以,一个男星要追求“演员的自我修养”,努力提升专业上的水平,更要拥有责任心、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及内在修养,才是关键。


梁启超先生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娘炮”则国该怎么办?



3“娘炮”现象仅仅是因为娱乐圈吗?



所谓的“娘炮”明星,真的是一夜之间蹦出来的吗?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首先,成长在新时代的年轻人,包括80、90后的年轻父母们,都对自己的孩子过分保护。在学习教育方面过分苛求,却在个人品格和意志方面的培养疏于关注。



如今大多数中国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把男孩当女孩养的现象:孩子行动受限,走路怕摔着,跑步怕绊倒,在衣食住行方面悉心照顾,谨小慎微。孩子就这样丧失了起码的动手能力和自觉性。


孩子犯错的时候,一些父母热衷于给孩子找借口,呵护孩子的“幼小心灵”。可这样一来,很多男孩到成年也不会知道,责任感和担当是个什么东西。



包括备受诟病的“丧偶式育儿”,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同样会导致阳刚之气的缺乏。


再看学校教育,在许多老师看来,安静乖巧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标准。对个人品质的评判和挫折教育似乎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娘炮”男明星的走红,除了从家庭到校园都在无意识地“打造”的男孩女性化之外。另一个原因在于,男性女性化是中国社会进入女性消费的表现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导致以女性为主体的粉丝圈对偶像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女性消费成为主流,自然希望被消费对象——男性能够温柔且好看乖巧。


资本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更看到了女性粉丝群体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这就最终导致娱乐圈进一步强化这种喜好,捧红一群阴柔气质的男星,在影视剧、舞台上尽情地展现男性女性化的审美。


传统文化学者 田青:

从古至今,所谓男性女性化一直是一个亚文化现象,至今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的媒体将这个问题放大了。


包括影视剧专门找一些“娘炮”的演员,这个态度我觉得助长了这样的风气。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进行引导。


△演员黄品沅


演员 黄品沅:

这件事情成为一个话题,这可能和教育方面的导向还是有关系。


因为年轻人现在很容易见到这样的流量明星,相反他们要得到另外一面的,比较传统的,或者比较有血性的东西,可能来得不是那么容易。


随手拈来的都是这种小鲜肉,其实不怪他们,如果满大街都是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正能量的东西,孩子们自然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


这其实已经不是性别观的问题,而是资本衍生出的审美庸俗化。


△演员马少骅


演员 马少骅:

男性女性化的审美趋势,我觉得是对美的认识的缺乏,年轻人并不懂,也并没有树立一个价值观。电视上、影视剧里这样拍,他认为这就是对的。

“娘炮”虽然是当下女性消费时代的一个特点,但对女性化男星的口诛笔伐显然是放错了重点。至于忧心整个中国社会男性女性化,更是有些夸大其词。



我们的电视节目上一样在宣传中国维和部队军人们的担当与勇气,也依旧可以看到亚运会上运动健儿们矫健的身姿,世界杯期间看球的男性女性仍然热血沸腾,张扬男性阳刚之气的影视作品也依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田径队苏炳添


问题的关键是家庭及社会应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审美标准,以及纠正资本一味追求女性消费利益而导致的失衡。



4我们要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男人就应该阳刚!”很多讨伐“娘炮”的媒体都表达出这样的观点。这意味着只要男性有那么一点阴柔的气质,都会被贴上“娘炮”的标签。


对于男性,我们真的要有这样固化而苛刻的标准吗?



以往我们认为,女性很容易遭到性别偏见,其实男性也是如此。


2015年上映的纪录片《面具之内》采访了美国不同族裔、性取向和年龄段的男性,以及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探讨男性是如何遭遇性别偏见的。



影片的一开头,引用了乔治·奥威尔的话:“他戴上了面具,而他的脸竟然渐渐地适应了它。”


影片当中还提到一个调查结果——对一群男孩女孩的个性做采样,假设“绝对女性气质”为最小值,“绝对男性气质”为最大值,画出分布图。



两个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和方差相当接近,而两个分布重叠的面积有90%。这说明大部分男女,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上都是类似的,并没有真的二元化的差别。



我们看到的男人和女人如此不同,是因为社会刻意让男孩子更具男性气质,而女孩子更具女性气质。



男孩被要求不能暴露自己的情绪,不能哭,要勇敢,受伤不能说,害怕不能说,伤心更不能说。


在一些群体的观念当中,仿佛一个暴力、不负责任、狭隘的男人都比天真、软弱、敏感的男人要好。



这样长大的男孩子,表面上变成了个坚强的人,内心却依旧孤独,无法宣泄。


他们忍痛磨灭掉自己的本性,把自己塞进名为“男子气概”的盒子里,然而这样真的能把他们变成更优秀的人吗?


这是过于狭隘的男性气质。独立、勇敢、坚持,这些品格女性可以拥有;温柔、体贴、耐心,放到男性身上依然可贵。


研究表明,一些男人之所以强烈地反对女性气质、嘲笑所谓“娘娘腔”,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办法达到他们所向往的“真正的硬汉”,只能通过拼命去除女性气质来体现男子气概。


然而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首先要接纳真正的自己,并遵循内心的意愿,形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再去谈所谓的性别意识。



因为“身为男人必须阳刚”而选择阳刚,这是自我设限。而因为“喜欢自己阳刚的样子”,才是一种自我接纳。真正懂得自我接纳的人同样会接纳他人选择的结果,包容多元的存在。



吴京被很多人奉为爷们担当,他的言论经常被用来抵制“娘炮”。但是吴京还有一段话却被“爷们”选择性地无视了:“我觉得衡量一个男人的标准,不要从外型去衡量,而是应该从这个男人的气质和他的责任担当来去衡量,他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男人。”


※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CCTV《文化十分》栏目面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在任何平台公开发表过),稿件主题围绕文化热点话题、文化观察、艺术评论、文艺界人物等方面,一经采用,稿费最低500元,上不封顶。 


投稿邮箱:

wenhuashifenxmt@126.com


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编辑 |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配音王子”童自荣:声音所及的地方,都是他的王国

  日本《西游记》| 当代悟空的孤独,谁能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