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专栏 | 明星人设为何易碎?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9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作者:《文化十分》主编  马戎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年前张雨绮、吴秀波,年后翟天临。娱乐圈的瓜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群众都吃不过来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来思考那个快被嚼烂了的话题:“明星人设为何如此易碎?”

 

  “人设”是最便捷的娱乐营销方式


“人设”这个词是个新词,一定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个词应该是2010年左右在内地娱乐圈开始流行的。这个概念源起于日本动漫业的“人物设定”,目的就是吸引特定的人群。


2010年之前,内地娱乐圈不讲“人设”,讲“形象”。这个演员本身的形象有什么特质,擅长塑造哪一类性格的人物,银幕形象怎样。


相比从性格、人物角色角度出发的“形象”,“人设”这个词有着更深的娱乐工业烙印。在娱乐工业里,明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被批量制造,然后送往荧屏、银幕等多个终端,等候消费者买单。这时,一个略显简单粗暴的“人设”,自然是他们从众多产品中凸显出来,迅速被消费者认可、购买的最快捷的方式。


尤其是在日韩这样娱乐工业已经高度成熟、高度模式化的地方,造星机构从把素人打造成“偶像”的第一步开始,就瞄准了特定的人群,然后在明星产品身上不断强化吸引这些人群的特质,最终包装推出。用句时髦的互联网术语,这些“人设”针对的是“垂直细分领域”。


既然是产品,诉求的自然是经济效益。比如刘涛的“国民媳妇”人设,就为她带来了少儿英语、洗衣粉、牛奶、儿童药品等N多家居、妇婴领域的产品代言;张雨绮的“大女主”人设,让不少“中华田园女权”大V在其多次婚姻、被传出轨后还纷纷为之鼓掌叫好。吴秀波稀缺的“国民大叔”人设,更让他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从之前的二、三线男星一举跃升为一线,迎来人生与事业的春天。


▲吴秀波微博超级话题上的简介


然而,时代不同了。互联网时代,内容的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媒体内容的“靶子“,他们的信息接受能力和话语权都有了质的变化,相比过去只能通过电视、报纸来了解明星的动态,如今的粉丝可以直接在爱豆的微博下发表评论,甚至,还拥有对明星的选择权。所以,稍有不慎,被造星一方精心打造出来的”人设”,就很有可能遭到大众的质疑甚至反噬。


与生于“前互联网时代”的一代不同,90后、95后等互联网普及后成长的一代,他们完全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中长大,绝大多数在小家庭空间中成长,他们早已养成了主动选择信息、根据个人自我感受、个性发展需求消费产品的习惯。他们能够包容更多更小众的文化以及“人设”,但也容易厌倦,迅速抛弃。


这大概,能从一个方面解释,为何近几年来,明星人设层出不穷,但也很快如水泡般破碎。


没有代表作的明星更需要“人设”


事实上,“人设”是柄双刃剑。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是立体的、复杂的、多面的。作为一名以演员为职业的人,他的任务不是要树立个人形象,而是要创作更多好角色。如演员赵丹所说:好演员是一滴水,折射出来的都是角色的影子。


事实上,2010年后的娱乐生态和2010年的生态,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在“人设”这个词成为流行语之前,大众对演员公众形象的认知主要来自于他所塑造的角色。比如张涵予的“硬汉”形象、葛优的“痞子”形象。然而在那个经纪公司尚不发达,传媒泡沫也远未如今天一样喧嚣的时代,这些“人设”并非专业为明星个人打造,形象也属于剧中形象的延伸,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精心策划。即便后来明星个人传出与该形象不符的私下行为,对公众的冲击力也没那么强。


▲硬汉张涵予


但在新媒体时代不然,往往是作品未出,“人设”已立。这个时代的演艺人员,展示自我的渠道除了作品,还有综艺、微博、抖音…… 凭借这些非专业的碎片,居然也能吸引到流量,走红一时。


只不过,既然“路转粉”如此轻易,“粉转黑”也就在分秒之间。


越是鲜明的“人设”,其形象必定是简单的、单向度的。演员可以依凭一个鲜明的“人设”迅速增加辨识度,占据“流量C位”。但如果没有过硬的作品继续增加后续影响力,这个红很快就会是梦幻泡影,随风而逝。


即便侥幸,这个人设一时立住了。但是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往往不免会被这个“人设”所累,甚至不得不去时时“表演人设”。如演员姜文在中年后所说的那样,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在演一个“叫做姜文的人”。


真到了这一步,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人设”不应成为明星荆棘王冠


明星与其经纪团队宁愿冒着被戳穿的尴尬与风险,也要不遗余力地塑造人设,无非是因为“人设”是走红的捷径,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然而,“人设”一旦崩塌,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新媒体时代,大众在明星的选择上话语权增强还表现为:对明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容错率几乎为零。比如“偶像练习生”的主创们,就把选手的粉丝们称为“显微镜女孩”。她们几乎是拿着显微镜在观察她们的“爱豆”:可以为了“爱豆”一掷千金,但是一旦发现“爱豆”的瑕疵,也可以立刻抛弃,毫不容情。


▲偶像练习生的粉丝应援


比如,曾经成功把“好男人”形象商业化,一手创立“黄小厨”的黄磊,在“黄小厨”路演“抄袭创意”事件、黄磊执导的电影《麻烦家族》、主演的电视剧《深夜食堂》口碑不佳等等负面新闻爆出后,黄磊的“好人”形象也几乎不保,带累“黄小厨”一路低迷。而体育明星林丹爆出“出轨门”的第二天,在广州车展上,林丹代言的品牌就把印刷林丹画像的展板果断撤掉。


▲林丹出轨事件后,有网友抛出原本由他代言的品牌宣传物料被撤的朋友圈截图


反观那些靠作品立身,低调、自律的明星,比如陈道明,他们就从不会为“人设”烦恼。


这个时代,通往“成功”的道路看起来有千条万条。“一夜成名”的神话时时都在发生。放弃对艺术的信仰,荒废本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将精力过度放在对人设的演绎与塑造上,而不是对作品的的精心打磨上,或许可以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最终不过是一个铺满鲜花和黄金的巨大陷阱。那些看起来最笨的老生常谈:本分、自律、不梦想走捷径,看起来艰难,确实最稳健和长久的。


希望“人设”能够成为助力每一个演艺人员通往山顶的推动器,而不是他们要背负的荆棘王冠。说到底,观众喜欢和支持的是真、善、美;厌恶和反对的是假、恶、丑。



扫码加入粉丝群

一个看文化的平台

一群聊文化的知己


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责任编辑 | 梁珊珊

编辑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主播影评 | 《流浪地球》:好莱坞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十分热点 | 明星学霸:人设不能靠包装  学历不能靠表演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