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凯歌:拍这部电影,我们做到了昂扬而深情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下周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要上映了,相信在接下来的十月,这一定是一部令你心潮澎湃的影片。


影片由七位导演联合执导,总导演是陈凯歌。他在这部电影中还执导了最后一支短片《白昼流星》,主演之一是他的小儿子陈飞宇。


近日,《文化十分》记者对陈凯歌进行了专访,一起来听他讲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背后的故事。

点击走进《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


文 | 潘婷


陈凯歌、管虎、张一白、徐峥、薛晓路、宁浩和文牧野,七位导演再加上总制片人黄建新,集合了从“五零后”到“八零后”几代电影导演的代表性人物,每个人都拥有一流的行业地位和艺术水准。


八个人迄今为止共执导过81部电影,票房累计150多亿,荣获过中外各大奖项百余次,包括一座金棕榈奖、一座金球奖、两座东京电影节奖、一座威尼斯电影节奖、七座金鸡奖和十二座华表奖,这样的组合,各家媒体纷纷评价为“中国电影梦之队”。


的确,他们担得起。


作为总导演的陈凯歌,更像是带领“中国电影梦之队”的队长,为七支短片保驾护航。


他说:“我们希望拍出这样的故事,展现当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他们身边时,对这些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回乡的人

陈凯歌个子很高,一米八六,67岁的他步履厚重,但并没有迟暮之感。一身熨烫齐整的西装,白衬衣,深棕色的运动鞋和袜子,干净利落。采访期间,他始终双手交叠,恰到好处地修饰了微微凸起的肚腩。


从影片筹备到即将上映,陈凯歌忙了一整年。各种路演、发布会、媒体采访,他显得有些疲惫,不过,只要一提起电影,他的眼神里总有光芒。


陈凯歌接受《文化十分》专访


陈凯歌不仅担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也执导了最后一支短片《白昼流星》。


在预告片中,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一对外出返乡的少年兄弟,旁白里,少年说:“李叔对我们说,天亮的时候会来几个尊贵的客人。是什么客人?”镜头随即转向田壮壮饰演的“李叔”,老人徐徐道出了《白昼流星》的核心——“回乡的人”。


点击观看《白昼流星》预告


在这样一个聚焦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题材中,陈凯歌并没有把镜头对准天空,而是面向土地,这有点出人意料,但也因为他,这样的安排变得在情理之中。


他想讲述的不是出征,而是归来,从成功着陆的返回舱出来的,不仅仅是“英雄”,更是“回乡的人”。


陈凯歌:


对于宇航员来说,他们也是回乡人,从外太空回到自己的国土,这本来就有一种回家的意味。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件,里头怎么做到又见物又见人呢?我们讲的要昂扬而深情,“深情”必须得是人的事啊,一个事件不可能说让你觉得特别深情。


所以我觉得对所有的导演来说,怎么样把故事中间的人写好,这个很难。所有的这些人物都是普通人,普通的学生、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等等,这个是我们和以前同题材影片最不一样的地方。


陈凯歌透露,在敦煌的拍摄现场,当看到数十辆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军车驰骋在戈壁滩上,数百名身穿军装的群众演员面对徐徐打开的返回舱,喊出“欢迎回家”的口号时,摄制组的很多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回乡”的含义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陈凯歌说:“因为中国人是最恋家的,中国人是要回家的!”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瞬间,陈凯歌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并请来当年执行任务的两位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原样复现出舱瞬间,甚至连影片中第一个打开舱门的人都是当年的那个工作人员。


他希望借助航天工作者的亲身参演,打破影像与现实之间的墙,让每个观看电影的“我”都成为其中的一个人,让回乡之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剧照


陈凯歌:


景海鹏,特别客气,他跟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打招呼,表示感谢,是一个特别亲切客气的人。陈冬上校呢,还是意气风发的航天员,我对他们俩的印象都特别好。


陈凯歌不仅在还原历史,还原故事,更是还原感情。


当“回乡人”的双脚踩在故乡土地上,当“家乡人”为久别归来的孩子打开家门,历史的伟大瞬间不再遥远隐秘,而是每一位中国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深情。


后期阶段,陈凯歌反复叮嘱作曲,要特别注意影片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宇航员出舱之后双脚触碰到土地的瞬间,他抬起手做出镜头的示意,“从返回舱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从他们的脚开始拍起的,这就是回家的意味。”


天空 土地 人


在《白昼流星》中,当漫天黄沙中出现三人骑着三匹疾奔的马,你会联想到“天空、土地、人”,这也是他钟爱的电影符号。


在陈凯歌35年的导演生涯中,“人与土地”是他永远的创作主题。或许是北京四合院里长大的经历,又或许是七年云南插队的农垦生活,让他对土地产生了挥之不去的眷恋。


这种眷恋也出现在他的文字中。在《少年凯歌》一书中,他深切地描写小时候的北京:“那时北京,仿佛护城河里故宫角楼的倒影,梦一样安详着,小风吹过,晃动了,却不破碎。它的古松和早梅,庭院和街道,都显出古老和平,而且骄傲。”


他写插队时候的云南:“站在高处一望,树都绿着,绿得各自不同,隆隆的残雷声中,天地间到处都是水珠滚落时的闪闪反射。”


此次拍摄《我和我的祖国》,他把外景地选在了敦煌,“那里的广袤土地、戈壁滩,再加上雅丹地貌,给你一种特别温情的感觉。”


这种温情也曾出现在电影《黄土地》中,四分之三的画面全部是黄沙黄土,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被放在了地平线和天空之间。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剧照


《白昼流星》中,除了记录神舟十一号返回,还聚焦了“脱贫”。这一点,在预告片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少年说出了一段带有寓言色彩的话:“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里看见夜晚的流星,这片穷土才会被改变。”影片中,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兄弟因为家乡的“穷土”而逃离,他们就是田壮壮口中另外一对等待“回乡的人”。


《白昼流星》意图打破少年心中不切实际的那个寓言,脱贫不在天意,而在人为,“穷土”随着人们的离开而愈发贫穷,只有依靠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回到故土、改造家乡,才能摆脱贫穷的命运。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剧照


陈凯歌:


我选择2016年这个年份,体现十八大以后发生的变化,因为我自己就经历过。我插队的时候,真的饭都吃不上,我老记着毛主席说的,说我们国家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我们怎样在短短几十年就变成初步的繁荣昌盛,这个成绩是人类史上都极其少见的。它真是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才达到的。


神舟飞船的返回让流浪少年亲眼目睹了“白昼流星”的出现,等待着宇航员的归来点燃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推动他们走上回家的路。


陈凯歌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他将宏大主题与个人命运交织叙事的能力,一个精神世界中同时存在国与家、诗性与野性、反思与希望的导演,带来他对“人与土地”这个主题更深沉的解读。


《白昼流星》虽短,但其创作风格已经打上了鲜明的“陈凯歌”式烙印。他擅长在古老的民俗和风情中发掘人性最朴实以及最脆弱的一面,从《黄土地》到《孩子王》,再到《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短片中的《百花深处》,无一不在审视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拍摄《黄土地》的几年后,一个山西的小镇青年在大街上溜达,看到了《黄土地》的放映消息,坐下看了10分钟,他就开始流泪,直到影片结束。从此他立志当导演,后来人们知道了这个青年的名字,他叫贾樟柯。


我们未可知《白昼流星》又将改变谁,但《白昼流星》里的飞船回乡,已经唤醒了那片黄土地,日子在往更好的方向奔。




采访最后,陈凯歌狡黠一笑:我见过毛主席你信吗?


他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大家挥手。我特别仔细地观察他,他给我特别深的印象,那一瞬间感觉我们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一切都与这个人分不开。”

    

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让陈凯歌觉得“很多情愫挺难表达”,“我们那个时代叫毛泽东时代,大家有一股劲,时代后来也在进步,但是那个时代的记忆让人觉得不一样。”


也许,走进影院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的观众并没有全部经历过影片中的这些历史瞬间,但是陈凯歌仍期待着,观众能感受到这个伟大的国家一点一滴的进步。


陈凯歌:


观众能够从这部影片中收获什么,是由观众决定的。但是我至少认为,年龄稍长的观众,会收获很多感触。年轻观众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国家正在进步。


我们是多情的民族,祖国这个种子埋藏得很深,你一旦触动了这个种子,那个情感就一发不可收拾。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石 岩
主编 | 李   姌
责编 | 梁珊珊
记者丨徐小燕  潘  婷  张   崝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敦煌少女”常沙娜 | 结缘敦煌守初心,以身许国两代情
▶《对话.寓言2047》:2046后一年,人类何往何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