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安:动作片也可以去探讨人的心境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这一次,技术非常影响表达。


影片一开场,威尔·史密斯扮演的男主人公亨利在两公里外射杀高速火车上的人



24帧看是一列快速行驶中的模糊车身,而60帧看甚至能看清火车上坐着的乘客。对比之下,毋庸置疑,《双子杀手》这部电影至少要看到60帧以上的版本,才会有观影体验感,或者说,你才能真正看出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用24帧看


用60帧看


“120帧+3D+4K”是李安新片《双子杀手》的“豪华”观影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完成这样版本放映的影院占比极少,北京仅有四家影院cinity厅支持放映。用李安的话说,“能够原汁原味放出来,我觉得非常兴奋。”


观众是不是和他一样兴奋?答案不一而足。
影片上映后,许多人说,李安失去了他的魔法;也有人说,只要李安拍120帧,我就会继续看。


李安一直是一位“稳定优秀”的导演,这样的争议对李安来说,并不寻常。但是,24帧的旧世界,李安回不去了。如他所说:“我已经看到了更清晰的世界,就不能假装没看到。”


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双子杀手》?和李安的“冒险”行为?《文化十分》记者(李安理智粉)试图找出答案。
点击视频收看李安采访

撰文|张文
“文艺片”《双子杀手》


单从剧本层面看,《双子杀手》就是一个普通的动作片,甚至连优秀都算不上,这一点,编剧出身的李安比普通观众更清楚。但是“因为它很贵,我没有用新的讲述方式,我用了最‘俗套’的动作片讲述”李安说。


电影有它的工业体系,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创作,它需要考虑投资与回报。投资人或许希望它的定位是“好莱坞动作大片”,拥有威尔·史密斯这样的“超级明星”,拥有李安这样的国际知名导演,但是以《双子杀手》预测亏损7500美元的票房成绩看,这部电影商业之路也很坎坷。


最大的问题和最大的幸运,都在于《双子杀手》的导演是李安。


因为是李安,《双子杀手》不止于动作片,在它的镜头呈现方式下,它终极还是一部“文艺片”。年老的自己与年轻的自己对决,不是用剧情讲述,而是在高帧情境下的动作呈现:年老亨利动作踉跄但经验丰富,年轻小克的身手敏捷但初来乍到,他们的战术隐藏着他们的心境······“自己追杀自己”成为有趣的概念。


“他们的战术你要交代清楚,在里面追求精彩度:骑着摩托车,油门在右边,又是右手拿枪,怎么换、怎么拿;怎么在墙上骑行、怎么瞄准······以前你看不到‘瞄准’这种镜头,你看也看不清楚。现在,感觉上你好像自己在瞄准、开枪一样。”李安说。



“感觉自己在开枪”——要杀的不是别人,而是过去的自己。“3D+4K+120帧”的观影模式可以让你有足有的代入感,让你进入情境,让你自己思考:如果我碰到过去的自己,我会手下留情吗?我会教他一些什么?


影片中的年老的亨利对年轻的小克充满关怀。在打赢后,他说:“这个小子今晚回家的路上会不好过了。”心理上的博弈都在动作的一招一式中展现。


在高帧情境下,所有演员的表情纤毫毕现、展露无余。



李安:“24帧是平面里面塑造空间,闪跳得很厉害。动作场面,人的表情是看不到的,表情看不到,思路就看不到。


以前七十迈的速度,实际拍摄的时候,用三十迈就够了,然后用电影感把它加强。主要就是横向拍,往往给观众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很多细节看不清楚。


现在七十迈的速度,拍摄的时候我可能‘硬梆梆’就七十迈,你还不会兴奋。因为有了空间感,速度感就显示不出来了。


我觉得要把它的长处体现出来,采用正面拍摄,利用场面调度把细节加强。这样,节奏放慢以后,我希望给你们的感觉是更快的。”



在李安的镜头下杀手被赋予了美国南部人的保守,甚至带有东方人的忧郁。在表演层面上,威尔·史密斯要分别完成年轻杀手和年老杀手的演绎。


“影片中的克隆人,我也希望表现它最有人性、纯真的一面。他要有一些敏感,这不是威尔·史密斯过去的戏路,我要慢慢跟他过。”李安笑言:“老脸皮毕竟不是鲜肉,你自己觉得很’Q’,但真实就是不’Q’了。一方面需要想怎么去把它捕捉出来,另一方面需要用电脑动画一帧一帧去弄。”李安说。



威尔·史密斯精准的表演让电影里的小克有了如假包换的皮囊和丰富而变化的表情情绪。观众在看电影时即使明明知道小克是一个假人,是技术做出来的。但还是会被他躲闪的眼神、因为烦恼而拧在一起的眉毛、感到被欺骗被背叛的流泪而吸引。


清晰的镜头,要求的其实是观众更敏感的内心。


只是,奔着“好莱坞动作大片”定位走进影院的观众,往往没有这份耐心;而一些李安的“忠诚”影迷又盼望着他可以好好讲故事。怎么想,这都是份受力不讨好的工作。李安为什么要这样做?


“电影要变了”


《双子杀手》在豆瓣的评分是7.1,是李安所有的作品中的最低分,其在豆瓣评分最高的作品《饮食男女》分数高达9.1。后者是李安参与主要编剧工作的作品,他真的可以一直去讲那样“安全”的故事,没有问题。


他或许可以成为中国的是枝裕和,一直一直自编自导拍家庭题材。但是,如他所说:“得了国际的奖项,我便进了美国的艺术院线,这样不是我设计出来的,我觉得命运就是规定我这么走。”李安说。


此后,李安凭借《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武侠剧情片《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色戒》,剧情片《冰血暴》都获得过国际电影节奖项提名。

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类型,融贯中西,李安保持着自己稳定且多变的创作状态。

《卧虎藏龙》剧照


渐渐地,他开始强化自己在影像表现方面的能力,并不单纯盯着剧本。“我过去念戏剧,我的电影感是慢慢学的。像我现在拍的120帧的电影,它很贵。而且没有办法用实景去看。你必须先把它画出来,再去执行戏剧方面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是逆其道而行之。”


但李安澄清自己并不是要舍弃戏剧,只是希望在视觉层面能力加强。他始终记得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带来的视觉美感,让他相信,电影是用来看的,有些东西就是无法用文字描述。

《2001太空漫游》剧照
李安:
“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推荐电影,不会大段大段讲述故事怎么样,一定是哪一个镜头,哪一个时刻的氛围吸引着人们。”李安坦言,“自己光是看着120帧的世界,就会一种美感在,彷佛可以看进去,看通透了。
我不是要否认24帧的电影世界,不管怎么样,人心放在上面的艺术,是没有办法抹灭的,这是最宝贵的,这是黄金。我只是对120帧的电影世界有着无法遏制住的好奇心。”


“一些小导演真的有很多想法,但没有办法尝试,但是我现在有这个资源,就应该多去尝试。”李安说。


尝试始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进入3D的世界,用CG技术做出来的老虎寓意着少年内心的恐惧。一个通俗的故事,唯美的镜头,纯熟的导演技巧让《少年派》收获了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李安本人也收获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如果说,在《少年派》技术只是用来为故事锦上添花,那到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技术便开始承担表达的作用。


原著《漫长的中场休息》是一本注重心理刻画的小说。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通常一提到”心理刻画“四个字,到了电影这里,便成为了“大闷片”。



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显然不是这样的电影。如李安所说,“一个人的脸是最好看的”,高帧率的镜头下,演员们处于不带妆状态,再细微的神情都会被捕捉。


片中,饰演男主角比利·林恩的乔·阿尔文有一双脆弱又透彻的蓝眼睛,这双眼睛透过120帧的大银幕,一下下扎进了观众的心里。


“过去的电影是演员演给你看,要透过动作。比如说你渴了去抓水杯,抓不到水杯就把桌子上其他东西打翻了。观众于是知道你很渴,你需要做动作来表示我有某种感觉。但现在观众可以直接看到一个人渴了,他不再需要那么演戏。”李安说。

李安:
“当你想要尝试新鲜事时,你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我的理由就是:你可以感同身受这些士兵的一切,包括肾上腺素。我们进入新的媒介、新的面貌和情感,却能得到非常私人的感受。那会是个什么样子?这就是我认为这个介质和这个故事非常契合的原因,而这也让我非常兴奋能做这部片子。”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历时49天拍摄,后期却做了15个月。接受媒体采访,李安仍有些惊魂未定:“前所未有的拍片方式,产生了各种疑难杂症。每一个我们意外找出的答案,都会引发10个新疑问,拍摄本身也像是一场战争。”

对于一个商业片来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票房没有达到要求,它的口碑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争议,但是它还是一个有着规整剧本的作品,它的技术和它的剧本是对等的,文本恰好可以承载所运用的技术,这部影片在豆瓣也有8.4的评分。

到了《双子杀手》,技术承载的表达作用超过了故事本身。这也是让许多观众不适应的最大原因,道理虽然简单“电影是用来看的”,但奔着“好莱坞大片”而来的观众在期待一个优秀的商业故事;奔着李安而来的观众期待着是一个足以深入潜意识引发思考的故事。

但李安一开始就说了,“我对《双子杀手》的故事其实不感兴趣。”

“我的问题,还是世界的问题”


一个商业模式的剧本,饱含着导演“艺术性”的表达,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之一——部分观众的观影感受与预期不符。而《双子杀手》并不是第一部出现这样问题的影片。


2018年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上映,口碑两极分化。很多人质疑姜文为什么不能像在《一步之遥》时一样,“认真”讲一个故事。但是一个简单复仇片承担不了对自我意识的深层思考,《邪不压正》却可以。


《邪不压正》剧照


2019 年初毕赣导演的艺术片《地球最后一个夜晚》上映,从营销层面,“一吻跨年”让有些观众觉得这是一部简简单单的“谈恋爱的片”;从故事层面,剧本涉及神秘女子、追杀等元素,让很多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黑色电影。



很多观众的迷惑从看到汤唯开始,直到影片结尾看到转动的房子结束——完全不知道讲了什么。豆瓣上有这样的评论:“老百姓是真的苦,自己掏钱买票看电影,看睡着了还要被文艺青年骑在头上骂:这种梦不是你们抖音用户看的。”


当时毕赣导演说了一句话,放在《双子杀手》也有参考意义,“这个电影真的不建议疲惫的人去看。”


什么是疲惫的人,在电影院里,只想看到直给的东西,不想思考。我期待它是个动作片,它就该是个动作片;我期待它是个爱情片,它就该是个爱情片。我必须要看懂,这就是好。它必须要符合我的观影习惯,如果破坏了,就是不好。


新京报评论栏目《陈迪说》中针对《双子杀手》有这样一段评论:“李安的高帧率电影拍了三年,但全球能实现顶配效果的屏幕不过几十面。这种滞后不全是成本问题,审美成见或是阻碍市场投入的主因。

欧美观众多有认为动作模糊是高级感的标志,哪怕这只是旧日技术局限下的瑕疵。李安打算挑战的,正是人类的顽固心。

我只希望,还有下一部电影可以拍


有人问李安,“您以后的电影都会被拍成120帧吗?


李安的回答很朴实:“如果还有人投资的话。


李安说,拍电影是他除了做菜之外唯一擅长的事。这注定了,李安总是作为“不安”的造梦者存在。这是影迷之幸,至少始终有一个人在捍卫电影的纯粹,拓宽电影表达的边界。


李安费力要探索观影的方式,换来的却是一大批人的不理解。其实,只要敞开内心,学会在影像中看到内容,观众便会发现《双子杀手》仍然是一部并不缺乏细腻情感的优秀作品。


用作家双雪涛的十六个字形容便是——“东方主题,西方技术,极度清晰,极度响亮。



监制 | 项 飞

制片人| 石 岩

主编 | 李   姌

责编 | 桂姝蕾

记者 | 张   崝  张 文

编辑 | 张   文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尼木藏香:穿越千年的香气
专访杜韵 |《天使之骨》:用艺术直面我们与恶之间的距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