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探班 |《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十年磨一剑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6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乌尔善用“如履薄冰”这四个字来形容身为导演的感受。

在冰上行走,是一个冒险的行为,需要勇气,更需要技巧。凭借着《画皮Ⅱ》和《寻龙诀》的口碑,他完全可以在一个更舒适的地带行走。
“《寻龙诀》再去重复它一次,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应该找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项目。我不能保证我一定能走过去,但是站那待着肯定是不行的。”



撰文 | 桂姝蕾


耗时十年的《封神三部曲》是导演乌尔善挑战自我的又一次尝试。


2019年年末,《文化十分》记者获得了独家探班的机会。从位于青岛东方影都的宾馆驱车前往拍摄地,车程约一个小时,整个剧组每天都要如此往返。


▲点击观看:《封神三部曲》剧组记录短片


抵达“三千年前的商周都城,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如同经历了一场穿越,拍摄地搭建起气势恢弘的大殿,从外部设计到建筑内部的立柱等装饰,每一个细节都极其考究。


十年磨一剑


2015年,《寻龙诀》上映,在观众还在期待《寻龙诀》第二、三部的时候,导演乌尔善已经有了一个更宏大的想法,他要拍摄《封神三部曲》。


其实,早在《寻龙诀》开机之前,关于《封神三部曲》的策划就已经开始。


▲导演乌尔善


“中国电影历史上严格意义的神话史诗类型电影,可能还是个空白。”2001年,乌尔善在看了《指环王》之后,深受触动。“中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电影里表达和传递的极为有限。”


他要填补这个遗憾。


乌尔善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游牧民族的文化基因让他对自然、生命、英雄有着天然的崇拜。《封神演义》是他幼年时就接触到的古典文学,书中的这些故事一直吸引着他,在那些虚实相生的神话故事里,有着绮丽诡谲的魅力。


▲导演乌尔善


他认为《封神演义》是真正具有国民性的神话,相较于《西游记》中包含的异域风情,《封神演义》的文化完全植根于中华文化最原始的精神图腾。


“它包含商周历史和道家文化的想像力,在文化意义上跟《西游记》完全不同。我觉得它是中国最好的题材,里面涵盖了中国人经典的世界观。”乌尔善说。


神话永远是非当代的,如何将古典文学中的故事变得新鲜、生动,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重新解读,成为乌尔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觉得这个需要眼界、判断力,也需要创作者自己本身对人性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个故事本身是3000年以前的故事,还是得从人的角度出发,聚焦每一个角色的命运起伏,善恶之间的抉择,这才是核心。”乌尔善说。


为此,剧本的改编成了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



乌尔善自己翻看了好几遍《封神演义》,发现100回章回体的小说,叙事结构完全不适合影视化的表达。


必须重新将小说影视化改编,他联想到古希腊戏剧三部曲,并以此为脉络,将整个故事解构为《封神三部曲》:第一回到第三十四回,讲述纣王无道;第三十五回到第六十六回,兵分三十六路伐西岐;从六十七回到最后,姜子牙金台拜帅、武王伐纣。


这一做法使得三部曲彼此独立又互相连接,在保证每部剧情容量的前提下,又能确保三部曲的节奏不被打乱。



“本身它是一个通俗故事,必须用一个通俗叙事的技巧去完成它,让普通观众能够很清楚地看懂剧情,所以大量的时间都在电影的核心主题上,保留原著中的关键人物、有意思的剧情,删减次要和无效的情节。”乌尔善说。


▲制作顾问巴里·M·奥斯本、导演乌尔善、总制片人杜扬


结构明晰之后,一支编剧团队被迅速组织起来。《封神三部曲》的执笔编剧是冉平、冉甲男和曹升,冉平和冉甲男两人和乌尔善合作过《画皮Ⅱ》,而历史小说作家曹升,此次已经是和乌尔善导演的第三度合作。


▲芦苇


剧本顾问则是芦苇和《卧虎藏龙》的编剧詹姆士·沙姆斯,对《封神演义》做价值评估、主题探讨,并提供不一样的西方视角。


除此之外,乌尔善还请到了社科院的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和历史这几个角度对原著进行论证,找到它的核心价值和当代性,从更宏观的角度为电影把控。


探索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


作为华语电影第一次尝试三部曲连拍模式的作品,《封神三部曲》借助了好莱坞的经验,结合中国电影市场的实际需求,探索完善中国电影的工业流程。


“像《封神三部曲》这样体量的电影,应该是华语电影最高级别的制作,成本最高,体量最大,难度最大。它必须要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用最新的技术去完成它”。为此,乌尔善专程去美国、新西兰等地的电影团队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为《封神三部曲》助力。



前期筹备的时间,乌尔善和团队整整花了近五年,为了电影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乌尔善决定三部连拍,保证演员的状态、拍摄的连贯性等,但这也意味着工作量翻倍,必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事先足够充分的准备工作、更有效的拍摄现场,以及在电影的每个制作环节融入新科技。


“这才是工业化的核心。”乌尔善解释。


在《封神三部曲》筹备挑选演员过程中,剧组面向全球海选,并开设封神演艺训练营,对年轻演员进行文武兼修的六艺封闭培训。


▲点击观看:《封神三部曲》全球海选演员


乌尔善透露了开设训练营的初衷:“我们在剧本中创作了很多年轻人的角色,但对于年轻演员的要求很高。他们需要学习马术、冷兵器的战斗。在银幕上,我希望他们能呈现出接受过十年军事训练的样貌,所以也需要塑身,还需要接受古代礼仪训练和古典文学的课程,以及专门的表演训练。”


▲刘天池给演员们上表演课


《封神三部曲》为训练营设计了六个月的课程。经历了24周的课程培训,每天不少于12小时的封闭课程,一周训练6天,从表演、格斗、马术、鼓乐、传统文化、影片分析,还有塑身,各个方面全面的去训练。


▲封神演艺训练营


同时,训练营配备了专门的营养师,设计营养餐,调整演员的体能消耗和身体配置。“我觉得这应该是在华语电影里,第一次以这么高强度、全方面的模式来培训演员。”


乌尔善让演员们有足够的时间朝夕相处,建立起情感的联系,从而产生一种身为战士的信念感。这对他们的表演特别有帮助。



严格的管理模式加上演员们足够的自律,从59岁的费翔到20岁左右的年轻演员,都在科学的饮食控制及训练达到了古代中国武士的那种健硕的体态。


此外,《封神三部曲》剧组还建立了封神食堂,总制片人杜扬说,“如果不能每天保证好的摄入,就很难有好的工作状态,高峰期就餐人数达2000人。”


每个部门对食物的要求也不一样,演员得低油低盐,工人要相当多一些油盐;还建立硬性标准,比如食物48小时留样,以防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式的电影工业体系的一部分。”


▲封神演艺训练营


在乌尔善看来,电影工业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新科技进入到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以此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百工造物  美学再现


在总制片人杜扬的带领下,探班记者来到一个面积约6000平米的摄影棚内,这是《封神三部曲》的重点场景之一——龙德殿,即纣王与近臣商讨议事之所。


踏入殿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木结构建筑,立柱上的雕刻纹饰精美细致,殿内的多盏油灯印照出暖色光线。



整个龙德殿从预制到搭建花费了35000个工时,800多名木雕工艺师合力完成:先由中央工艺美院的泥塑师做出底稿,然后由来自安徽歙县和浙江东阳的木匠工艺师雕刻,再对原稿进行翻制和装配,最后进行贴金、彩绘等装饰。


导演乌尔善说自己是一个在细节上非常较劲的人,他曾认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研究元明时期的水陆画,去了很多的道观、寺庙,看了很多的泥塑和笔画,“简直叹为观止,看到商代青铜器的那一刻,完全被震撼了,制作工艺极其繁复,又充满了神性,很难想象3000年前的匠人是如何做到的。”


▲点击观看:百工造物短片


所以他决定把历史上这些精美的艺术带到电影中去,变成现在的观众能够直接看到、感受得到的东西。视觉创作上,将有美学价值的元素重组,变成电影里场景、服装的设计。


电影的美学创作以13-15世纪——元明时期的道教水陆画艺术作为基础,此外,还融合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以及宋代山水。



封神美学设计是吸收了大量经典美学元素,但不仅仅是复制了那些文物。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艺术家的再创造。”提起这点,乌尔善颇为自豪。


早在建组筹备之初的2015年秋,乌尔善就带着编剧团队、概念艺术家徐天华和四季、视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走访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所有关于殷商时期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



基于考察结果和历史因素,电影整体的美学风格得到重新确立。“电影中的道具,看起来很像历史上的文物,放在博物馆可以乱真,但是历史学家会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原创出来的,它来自于两种美学的结合。”


在具体的道具打造过程中,乌尔善要求不仅需要符合美学形态的设计,还要有过硬的木工和泥塑工艺。他对每个道具的要求是“博物馆级别”,但又不只是博物馆陈列物的仿制品。



乌尔善解释:“《封神三部曲》是神话史诗电影而非历史电影,一方面,客观写实并不是神话史诗电影的创作手法,另一方面,也还需考虑到美学形态的独特性、幻想世界建立的独特性等,不必局限于历史框架中。”


从2012年公布改编拍摄经典文学《封神演义》的计划,到2022年《封神三部曲》终章上映,乌尔善用十年的时间,构筑起这一恢弘的神话世界。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今年48岁的乌尔善说自己正处于一个导演最黄金的年纪。迄今为止,剧组已经开机了17个月,拍摄了300多天,这样的拍摄强度和周期,一般剧组很难完成。



作为导演的他,需要把控三部作品的体量,在体能和脑力消耗的双重考验下,需要的专注和毅力可想而知。


“但,如果让四十岁的我再选一次——用十年拍什么?我还选这个,我一定要拍这个,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他毫不犹豫地说。

❖图片和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



监制 | 项   飞制片人| 石 岩主编 | 李   姌责编 | 桂姝蕾记者 | 张崝  桂姝蕾编辑 | 桂姝蕾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新年了,我们一起看电影!
陈爱莲:不停旋转的时代“红舞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