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幻简史第一期:沙俄时代科幻鼻祖之争(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八光分文化 Author 喜如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作为从彼得一世时期兴起的欧化进程的第一受惠者,贵族阶级堪称20世纪以前俄国科幻文学的创作主力军(详见《俄罗斯科幻简史第一期:沙俄时代科幻鼻祖之争 (上)》)。随着俄国现代化进程病态而又不可抑制地蔓延,19世纪90年代,俄国经济中掀起了“工业高涨”的浪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得到发展,知识分子人数显著增加。20世纪以后,工人知识分子在俄罗斯文学创作领域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门捷列夫、巴甫洛夫、波波夫等科学家在科技领域有了卓越建树,这样一批出生于平民家庭的科学巨擘为沙皇末期的科幻文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部部充斥着强烈大国沙文主义且又欠缺现代科学理论支撑的科幻小说,充分展现了二十世纪初的科学水平和当时的人类对于宇宙航行的单纯向往。
亚历山大·阿列克谢维奇·罗德尼(1871-1941)是沙俄末期的一位航空史专家和科幻小说作家,也是齐奥尔科夫斯基思想的首批追随者之一。
1902年,罗德尼创作了一篇异想天开的科幻小说,小说名字听起来像个基建工程——《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自动化地下铁路》。
自动化地下铁路科幻构想图 ▲
作者设想了一条连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地下隧道,这条隧道穿透地壳,长达600公里,相当于一个巨大的钻井。作者写道:如果这条铁路建造成功,人类将能够第一次沿直线移动,而不是遵循地球表面的曲率进行弧线运动。而在特殊的地壳和磁场中行进的火车不再需要任何动力装置,自身重力能够取代牵引力,让火车不断加速。作者相信火车到达隧道中间时的速度甚至能比肩刚出膛的子弹。(这个脑洞让人想到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传说中也是借助了重力和磁力,可以不用借助其他外力自行行走。)
1912年,起名鬼才罗德尼又发表了一部历史论文——《用航空技术摧毁1812年拿破仑军队的秘密准备》,论文研究了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科学家们,他们以军事为目的,试图发明“飞行器”。这篇论文后来被收录进罗德尼于1914年出版的神奇绘本书《俄罗斯航空和飞行插图史》,后者在当时广受赞誉。
《俄罗斯航空和飞行插图史》插图 ▲
苏联时期,罗德尼在列宁格勒航空俱乐部博物馆任职,并创建了自己的图书馆,其藏书的一部分后来转移到了莫斯科伏龙芝中央航空中心的科学部。1941年12月,罗德尼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去世。
俄国早期的布尔什维克亚历山大·波格丹诺夫的小说《红星》称得上是俄罗斯第一部红色科幻(该作英译版封面直接打上了“第一部布尔什维克乌托邦”的标签)。《红星》虽然创作于1908年,但已经为苏联时期的大批科幻小说奠定了基调。我们甚至可以从中隐约看到后来的苏联科幻三巨头之一——红色伯爵阿列克谢·托尔斯泰作品的影子。
《红星》的主角——革命者列昂尼德在一场聚会上结识了一个为了研究人类文明一直潜伏在地球上的火星人。火星人给列昂尼德普及了火星的科学、语言和社会结构方面的成就,介绍了火星的各个城市、机构和企业。最后直接把列昂尼德带上了火星。
按照作者的设定,火星的社会结构是共产主义:每个人都积极工作;性别充分平等;没有阶级之分;也不存在私有财产。列昂尼德在火星上得知,该火星文明正面临能源短缺的困境,火星人经过研究发现地球上富含放射性物质,因此制定了殖民地球的计划,甚至想要完全摧毁地球文明。列昂尼德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拯救地球的行动。
《红星》俄版封面 ▲
小说反映了波格丹诺夫的主要思想:社会发展存在客观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会沿着同样的道路发展。火星上的生命起源早于地球,所以火星人处于比地球人更高的发展阶段。因此,他们的成就将是地球文明的未来。潜台词就是作者的信仰——地球人终有一日也会实现共产主义。
《红星》的文学价值并不高,很大程度上只是作者用以表达自己的哲学和政治观点(苏联时期很多科幻小说的一个模式)。因此,作为小说作家,波格丹诺夫完全名不见经传,但为历史迷和军事迷所熟知。波格丹诺夫积极参与俄罗斯社会民主党活动,是1905年俄国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在革命期间的党内地位甚至仅次于列宁。
遗憾的是,波格丹诺夫在苏联建国之后没有得到重用。列宁著名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60%的篇幅都是对波格达诺夫的嫌弃。列宁认为他不是一个优秀的革命者,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甚至是空想家,所以波格丹诺夫在1920年之后远离了政治活动,转身投入构造学和公共意识学等一些新科学的研究,甚至在1926年成了苏联第一间输血研究所的所长,最后死于一场医学实验,结束了颇为传奇的一生。
下棋娱乐中的波格丹诺夫、列宁与高尔基 ▲
1912年,俄国作家亚历山大·库普林受到威尔斯的影响,创作了科幻小说《液体太阳》。小说的主人公科学家毕生的目标是把太阳光变成液态燃料,开发出一种可持续发展能源,为人类利益谋福祉。
该作品前半部的核心观念是人类的全知全能——如果神明对人类置之不理,那么人类完全可以依靠无边无际的智慧进行自我拯救。然而这场拯救最终变成了悲剧,主人公最终意识到了这场实验的毁灭性:液体太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作为爆炸物为犯罪分子提供武器。在现代社会中,伟大的科学发现究竟是会造福人类,还是加重科技对人类的奴役?这个怀疑使科学家停止了自己的实验,他炸毁了实验室,摧毁了自己所有的科学成果。
《液体太阳》的亮点不在于利用太阳能这一想法。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太阳能驱动发动机。
《液体太阳》俄版封面 ▲
1615年至1900年间,世界上又研制出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在当时已经不算是个脑洞,这篇作品的特殊意义在于:许多研究者将其看作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篇对科技发展进行反思的小说。
1914年,克拉斯诺格尔斯基的《以太海洋》是又一部在凡尔纳的影响之下创作而成的作品。
一群圣彼得堡宇航爱好者正在进行不寻常的科学项目,希望能够不借助任何燃料从地球飞往金星。他们的航天工具是一艘名为"太空赢家"的宇宙飞船,它的周身环绕着镜子。根据作者的想法,太阳光线会在镜子的抛光表面上形成压力,其力量足以使船舶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想法作为航天理论在1924年左右被齐奥尔科夫斯基和灿德尔正式提出——“用照射到很薄的巨大反射镜上的太阳光所产生的推力获得宇宙速度”——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太阳帆”的雏形。
《以太海浪》俄版封面 ▲
俄罗斯科幻简史第一期覆盖了沙俄时代90%的科幻作品,俄罗斯科幻鼻祖究竟是谁?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惊喜的是,那些两百多年前的俄国科幻小说所提出的母题,直到今天依然让无数创作者试图去回应。
上集开篇提到,虽然沙俄时期的科幻作品数量不多,但整体来讲比苏联时期更加自由、更具想象力。这一观点对错与否?苏联科幻究竟为什么发展成了与西方科幻完全不同的风格?我们会在俄罗斯科幻简史后续几期中跟大家讨论。
沙俄时期主流文学中的幻想小说
果戈里《鼻子》俄版封面
除了科幻文学之外,沙俄时期的主流文学界也有不少幻想作品,虽然跟科学沾不上边儿,但是也非常值得一读。俄罗斯现实主义奠基人果戈里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短篇讽刺小说《鼻子》,故事讲述一个政府部门的小官员柯瓦廖夫的鼻子离奇失踪之后的一连串荒唐事,在这篇文章里,果戈里用鼻子指代人的脸面和外部礼节,讽刺了尼古拉一世时期那些沽名钓誉、追求形式主义的空洞灵魂。
此外,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创作过一篇有关外星人和平行世界的短篇小说《一个荒唐人的梦》。
短篇小说《一个荒唐人的梦》创作于1877年,故事的主人公凭一己之力污染了平行世界的整个人类文明,堪称黑暗版《桃花源记》,或者宇宙版《浑沌之死》。
小说主角延续了陀氏作品中一贯的荒诞人格。他自小意识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荒唐,对周围的一切满不在乎,总是寻求机会自杀。
《一个荒唐人的梦》俄版封面
“世界究竟是完整的还是虚无缥缈,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我的周围空无一物。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大部分事物都从过去延伸而来,但是慢慢地我才发现,过去也是空无一物。我们只是被某种原因迷惑了,才使得我们的世界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主人公在一天夜里自杀未遂,昏睡过去,在梦里被两个不明生物带去了平行世界,降落到了另一个地球。另一个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正处于原始的发展阶段,却拥有最纯粹和最完美的人类心智:他们没有语言、没有系统性的知识,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我们地球人相比,他们的志向和兴趣截然不同,他们获取知识所依靠的洞察力也与我们的迥然大异。他们的生活从不空虚,因而他们不像我们地球人那样迫切地去了解生活。与他们掌握的知识相比,我们侃侃而谈的学问简直不值一提。这是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懂得应该怎样生活,并不像我们那样,整天用所谓的学问或知识拼命地结构生活,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生活,才能引导周围的人们如何去生活。”
但是由于主角的出现,平行世界的人类文明渐渐掌握了语言,很快学会了说谎,甚至学会了招摇撞骗,互相残害。
“撒谎是他们败坏的第一步。他们学会了招摇撞骗,并认为说谎妙不可言。就是这样的迹象慢慢地腐蚀了他们的心灵。接着,他们从喜欢说谎变成了纵欲,彼此之间的嫉妒又引起互相残害。”
“惶恐不安在他们中间肆虐着,彼此的信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意见的不统一。继之而起的是门派林立,并且彼此之间势不两立,互相指责,无情地揭露对方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萌生了羞耻之心,并将这种情愫上升为道德层次。各个门派在荣辱与共的意识基础上,又旗帜鲜明地打出各自的主张。为了独树一帜、制造矛盾、强调个人利益,他们不惜互相残杀,肆无忌惮地争夺。各种各样的语言成为他们传达自己意思的工具。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问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他们熟知友好和人道的含义,但是这仅仅是概念上的认知,并且这些概念早已成为他们为非作歹的幌子。当他们做了坏事时,就堂而皇之的臆造出正义。为了维护这种正义,他们又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度。为了严格落实这些法规制度,他们又创设了断头台。”
如此,平行世界的人类在拥有了语言、学问、正义、法度、宗教之后,如同浑沌一般,“日凿一窍,七日而死”。
如果简单来分类,它可能更接近于奇幻,但同时又具有非常超前的科幻内核:时间是一种幻觉;语言和知识是对人类心智的束缚;文明机制的建立其实是作茧自缚。
俄罗斯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创作于1863年,被认为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之前就存在的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著作,一时成为苏联中学生的必读书目(这批中学生成年后常常吐槽该作品毫无文学价值,阅读体验好比用膝盖在沙漠里跋涉)。《怎么办》的价值在于其具有极其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男女平权意识,小说第四章“维拉的第四个梦”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乌托邦色彩。
“维拉的第四个梦”俄版插图
“一座城市。北方和东方的远处是山,在东南两面的远处和靠近城西的地方是海。这是个奇异的城市。城里的房屋并不高大,外表也不豪华,然而有多少美妙的神殿!特别是在那个小丘上:沿着一道设有壮丽非凡的大门的阶梯走去,整个小丘全是神殿和公共建筑物,其中每一座都足以给今天最雄伟的首都增光生色。这些神殿里和城内各处有几千尊雕像,只要把其中的一尊摆进一所人物博物馆,就足以使它变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博馆。聚集在广场和街道上的人们多么漂亮啊:这批少男、少女和少妇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做雕像的模特。人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心情愉快,他们的全部生活幸福而又高雅。这些房屋外表虽然不算豪华,内部却极富雅趣,证明主人很善于享受:每一件家具和器皿都可以供人玩赏。这些人全是那么漂亮,那么懂得美,他们活着便是为了爱,为了替‘美’服务。”
“所以,假如你想用一个词来说明我是什么人,这个词便是‘权利平等’。没有它,肉体享受和美的欣赏是平淡乏味、令人生厌的。没有它,就不会有心灵的贞洁,只能用肉体的贞洁来骗人。由于它,由于平等,我才有自由,没有自由也就没有我。”
第一期作品汉俄对照汇编
1769 《贵族哲学家:一个寓言》Дворянин-философ. Аллегория
1784 《前往奥斐尔之地》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землю Офирскую
1840 《4338年彼得堡通信》 4338-й год.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исьма
1887 《在月球上》 На луне
1902 《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自动化地下铁路》Самокатная подзем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 между С.-Петербургом и Москвою
1908 《红星》 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
1912 《液体太阳》 Жидкое солнце
1913 《以太海浪》По волном эфира
1917 《失重厨房的早餐》 Завтрак в невесомой кухне
1920 《在地球之外》Вне Земли
果戈里《鼻子》Нос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荒唐人的梦》Сон смешного человека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Что делать
责任编辑:不危
您可能还想看
四十二史
宇宙的未来/现在/过去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