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打人”宝宝系列(2) ——幼儿非攻击性的“打人”
点击上面蓝字“共同成长徐桂凤育儿分享”,轻松关注
嗨!感谢关注“共同成长徐桂凤育儿分享“,我是徐桂凤,一位工作于美国儿童医院的二宝妈妈,希望在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些专业育儿知识和心得体会。
我们前一篇文章聊到小宝宝的“打人”行为不是暴力和攻击性的,而是探索身体部位功用、体验即时因果关系,以及情绪的无意识表达方式。那么,幼儿期宝宝的打人行为呢?他们的打人行为都是攻击性的吗?也不全是的,这篇文章我就来看看哪些情况下,幼儿期宝宝的打人行为并不是出于攻击性的目的,以及具体的应对方式。
1宝宝打人是孩子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的表现
有些宝宝很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不懂如何开启对话和互动,就会跑到别的小朋友身边拍他一下,然后笑着跑开,甚至在别人躲开后,又回来再拍一下,别的小朋友可能就会大哭起来。这下很多的父母就急了:这样的娃会不会让别人家的娃“见而绕道”呀?好像显得很没有教养呀!父母也觉得很没有面子呀!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孩子的“打人”其实是他们吸引其他小朋友关注的方式,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启互动,却采用了别人可能害怕或者很厌烦的方式。
与之相关的是,这样的孩子,通常也不太明白有时候别人打他是因为生气了,还以为那也是别人和他玩的方式,所以即使被别的小朋友打了很多次,还要黏上去和他们玩,或者以为打人是游戏的方式,也用打人的方式来和他人“互动”。
但是旁边的大人一看,就着急了:不得了啦,打起来啦!被打孩子的妈妈就生气了:你怎么这么没骨气呀?他都打你了,你还非要和他玩?!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是因为孩子外出和他人互动的机会不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都是平和安静型的,孩子很少会看到激烈的场景和面部表情,所以不太理解其他小朋友生气的表情。
(注意!!如果发现孩子对人物表情和情绪的理解存在问题,又排除教养环境和方式的影响,要注意带孩子去做一个认知能力的评估,排除其他问题。)
★ 应对方式 ★
可以用社交小故事来帮助孩子哦!
第一步、找一些绘本或者视频,关于生气和小朋友打架的,和孩子一起看,告诉他,这样的方式大家都不喜欢。
第二步、找一些绘本和视频,结合孩子自己的交友实例,向孩子示范如何正确而友好地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教会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吧!”、“你好,你在干什么?”等开启沟通互动的语句。然后使用小公仔玩具来进行社交小故事的构建,比如,小狗在玩小汽车,小猫也想要一起玩,小猫应该怎么说?
第三步、找一些表情图片,和孩子一起看,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已经生气了,不耐烦了,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很友好。
第四步、在家里就各种场景和孩子进行模拟练习,比如一个小卡片故事里,一个小朋友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那个小朋友的感觉是怎样的,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样的;
第五步、出去和小朋友在实践中锻炼,妈妈观察并进行反馈式修正。
2宝宝打人是源于对电视电影人物的模仿
我还记得我见过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根棍子,摆着一个酷酷的姿势,大叫:“你简直太可恶了,我要把你消灭掉!”我当时就愣住了,我这么可爱,咋就可恶了呢?然后孩子她妈就解释了,孩子在模仿某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呢!也看过网上有家长说,孩子自从看了《某羊羊》后就喜欢拿着平底锅敲爸爸的脑袋(可怜的爸爸)。
很明显,孩子的这种“打人”更多就是一种模仿的性质了,孩子觉得好玩,模仿能力又强,就会经常出现模仿电视人物的行为。不是有报道说,一个孩子模仿动画片人物,撑着一把伞从几层楼高的阳台上跳下去了么?所以你看,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真是非常重要呀!
首先,一定要给孩子筛选一些合适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动画片,比如《小猪佩奇或者粉红猪小妹》(Peppa Pig)、《芝麻街》(Sesame Street)等,国内热播的《某头强》和《某羊羊》,还是建议尽量不要给孩子看啦。
有些妈妈因为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经常把电视一开,让孩子一个人看电视,然后自己去忙其他的事情。我非常理解这种一边带娃一边要做家务的辛苦和忙乱,我曾经一个人带两个不到三岁的娃在家,各种忙乱啊!
但是,如果可以,尽可能不要让孩子自己看电视,尤其是那些穿插广告多的,内容暴力的或者和年龄不符合的电视节目。实在腾不出手的时候,可以选好一个适合孩子发展水平和特点的电视节目,然后严格控制好时间,以及孩子和电视之间的距离。
那如果孩子已经看了,并且已经出现这些模仿行为了,怎么办呢?
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坚定的阻止他,并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妈妈觉得这样不好玩!”如果孩子不停止,立即带孩子停止任何的游戏活动暂时脱离现场,再平静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别人会痛的,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带着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
如果有些宝宝还不明白“痛”的概念,在平时生活中,他摔跤的时候,撞到什么地方的时候,用语言向他描述他的感觉:“宝宝摔跤了,膝盖好痛呀!”“撞到头了,有点痛吧,来,妈妈摸摸!”这样,孩子渐渐明白“痛”的概念了,下次你告诉他,他打人,别人会痛的,他就能理解了。要相信孩子是天性善良的,只要能够理解到他人的痛苦和伤心,他们就会生出强烈的同情心,从而停止打人的行为。
也可以通过故事及绘本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可以参考的儿童绘本有:《我不再打人啦》(小黄鸭习惯养成系列)、《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不打人》等。
妈妈们,不要因为看到孩子“打人”,或者因为听到幼儿园老师说孩子“打人”就轻易认定孩子是故意的,是攻击性行为,然后认为是自己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一定要细致地了解清楚具体的情况,从而针对性的使用应对方法哦。
下一篇文章我们再聊聊确实是攻击性行为式的“打人”都有哪些可能的原因,以及具体应该怎么办。
推荐阅读:
“暂停安静法”(time-out)(1):每个孩子都可以用吗?
~~~~~~~~~~~~~~~~~
作者介绍:徐桂凤,儿童心理医生,曾工作于中国儿童医院,现学习工作于美国儿童医院,结合二宝育儿体会和儿童心理行为工作实践,和大家分享中西结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每周至少2篇原创育儿文章,陪伴各位父母的育儿路。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
“育儿育己,共同成长” 欢迎各位在此公众号内分享自己的育儿体会和经验,我会定期整理发出,和更多的人共享。 有育儿问题也可直接下载“妈咪知道”手机app找我免费咨询。
本文独家首发于【妈咪知道】,【妈咪知道】平台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产科、儿科问题,一键咨询,三甲医院医生在线解答;发布最新孕育资讯,全面、科学、实用!帮助妈妈解决在孕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