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际化学习年度回顾
你还记得吗
春暖花开的季节
我们说好向世界出发
而今岁末将至
大家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我校派出55名本科生赴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士、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交流学生涵盖哲学、外语、数学、化学、计算机、旅游、生态学、经管、艺术等各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已遴选并将派出51名本科生赴各地交流学习。
在俄罗斯,刘晓彤同学说,“终于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到了‘行万里路’的重大意义”。她目前正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交流学习,学院设置了俄语语音、文学、国情、商务等课程,全方位地提升语言基础能力和深层次的文化素养。在紧凑的授课节奏、充实的课堂内容之下,她切实地感受到了自身语言面貌的极大改善。对晓彤同学而言,这段精彩的交换之旅无疑是一次不断向内认识自己、向外探索世界的宝贵经历。
▲刘晓彤在莫斯科民俗集市
同样是在普希金俄语学院学习的王子玉同学则说这次交换经历有笑有泪、受益匪浅。一方面,因环境不适而生病,又在结冰光滑的地面摔倒,使她在一段时间内较为不便;另一方面,她积极投入学习、参加课外活动,也游览了不少俄罗斯名胜古迹。子玉同学两学期共修读了18门课程,而且“还结交了不少俄罗斯朋友,如今她们也将步入职场,有的在莫斯科担任小学教师,有的将成为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有的将前往中国读研深造......”子玉同学希望能在往后的生活中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成为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王子玉在厄尔布鲁士峰
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的齐浩同学说,这段留学生活将会是他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对他以后工作生活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我所在的班是国际班,采用小班教学制度,平均每个班四人,有来自伊朗、巴西、日本、美国等不同国家的学生,老师们会设置主题,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开口交流。通过在俄罗斯的学习和生活,我的学习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以为书本为纲,知识量达标就是成绩达标。但俄罗斯的考试并不完全根据客观成绩给分,更多的看重平时课堂表现、个人的表达,这使得应试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而平时的上课积极性和师生关系大幅度提升。另外我还选修了俄罗斯当地学生所修读的一些课程,和俄罗斯人一起上课,他们的课堂氛围也给我很大的感触。即使是大教室,所有学生也会积极跟老师互动,整个课堂都是双向输出。老师们甚至会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赞扬学生的观点,很多时候相比于课堂,我更愿意称之为学术交流,老师和学生信息之间的平等交换。”
▲齐浩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在挪威,吴宇轩同学已经开始了在挪威经济学院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这里有专门开设给交换生的本科生课程,也可以选择修读英语授课的硕士生课程。他修读了四门硕士生课程,“课程的难度适中,并且大部分课程以讲述加讨论的形式展开,同学们的课上活跃度也比较高。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课程主题的内容,可以通过邮件向授课的老师提问,老师也会非常乐意在课后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吴宇轩正在交流学习的挪威经济学院,是位于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的一所以经济学和商科为主的高等院校。
在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里也有中大学子的身影。杜依琳同学说,“交换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便是开阔视野,扩大朋友圈,体验人生多样性。从日常课程、小组作业到独立上台展示、参与举办学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对于自己过去的大学生活也是一种反思。”
▲杜依琳(左一)等在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交流学习的学生合影
在法国,金香延和王悦瞩都在里尔政治学院交流学习,学习体会却不尽相同。金香延同学形容这段经历是“荆棘丛生之处亦有玫瑰热烈绽放,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收获颇丰。”从初到法国时,面对每节近2小时法语授课课堂的挫败、马不停蹄办理各种手续的无助,到排除万难、渐入佳境。对香延同学而言,交换学习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过程,新事物扑面而来,在克服重重困难之中,也收获了一份坚定初心、探索未知的勇气。“尽管我们只是匆匆经过短暂停留的过客,但世界这本书,我们又多读了几页。在一次又一次对世界的探索中,我们与国际友人交流,品尝特色美食,体验风土人情,感受文化交流。”
▲金香延在法语课堂讲解中国汉服文化
王悦瞩同学则说,“这里沉浸式的语言环境给了我提升自身法语水平的更大动力,我也深刻意识到了语言作为沟通桥梁的重要性,在许多跨文化的活动中我也努力用法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海外交换让我从‘看到’不同,到‘感受’多元,再到‘完善’原有的认知体系。这不只是一场身体之旅,也是一场认知之旅。”
▲王悦瞩(左一)穿着苗族服饰参加文化角的活动“just listen”,用中文诵读《木兰辞》
在西班牙,石蔼容和张裕栋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马德里自治大学学习一年。蔼容同学说初到西班牙时经历了一阵不小的“文化冲击”,“全西语教学、注重学生发言的课堂,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辩论,各抒己见,我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我以更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多元,锻炼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除此之外,马自治的第二课堂也非常丰富,我们时常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在马德里的历史文化区漫步,切身感受马德里氛围;我们走进西班牙剧院和戏剧大师洛佩·德·维加家和塞万提斯的家,走进普拉多博物馆,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索罗亚博物馆和国立考古博物馆,在方方面面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
▲石蔼容在马德里自治大学校园草坪
张裕栋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和同学一起冒着雨赶赴和老师约定的户外课地点、在辩论课上介绍毛主席的妇女解放思想、以及在面对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时不卑不亢地传播中国声音。在一次与哥伦比亚室友的交流中,他向对方纠正了西方媒体宣传的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形象,他认为中国和拉丁美洲都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消除被西方媒体渲染的对彼此的负面印象。室友听后表示:“以后你去了哥伦比亚,我的家就是你的家!”他体会到,身处异国,讲好中国故事既简单又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能刷新外国人对中国的一些刻板错误的印象。说它不简单,是因为“说清楚”是对语言能力、知识水平和对中国国情认识程度等因素的综合运用。张裕栋说,“未来,我将会有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将会以更高的语言水平和更充分的知识储备来讲好中国故事。”
▲张裕栋在塞万提斯故居前
在约旦,马腾萍和孙若桐同样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以本科插班生身份在约旦大学学习。马腾萍同学说,和来自不同国家、天南地北的同学一起学习,在了解阿拉伯文化的同时,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她也利用周末和假期,游览了约旦的诸多名胜古迹,还与老师同学一起游览了约旦水利局,对约旦的历史经纬和文化印记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约旦政府机关的面貌有了初步印象。她表示,将努力扮演好中阿交流使者的角色,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用自己的语言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马腾萍(右)参与演出戏剧并担任主角
孙若桐初到异国时,就被当地人的友善和热情所打动。“不管是老师,亦或是同班同学,都愿意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热情地邀请我做客、带我参观游玩,帮助我很快融入当地生活。……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还让我的思想更加开放和包容。通过与阿拉伯同学的交往,我意识到尊重和理解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的关键。”
▲孙若桐正在交流学习的约旦大学,是约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在韩国,陈玉洁同学也大方分享了学习体会。“我所在的在韩国外国语大学是一所极具文化多样性的学校。在这里,我们认识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各类文化活动也让我们体验了多样的文化风情。在这里,我加入了外语学院的宣传活动志愿者团队,和来自芬兰、泰国、马来西亚的朋友们一起构思并完成宣传视频的拍摄,有趣又有意义。在和不同国家的朋友相处中,我收获了许多感动,按着电梯等我的巴西姐姐、为我唱生日歌的外语学院老师和同学、下雨天送给我雨伞的地铁站老爷爷......在异国他乡,我收获了太多善意。”
▲陈玉洁(左二)在韩国外国语大学首尔校区本馆前,与宣传活动志愿者团队成员合影
港澳台的兄弟高校,自然是交流最频繁的。
艺术学院梁小玲同学在台湾东海大学学习,她认为“交换学习收获到的比困难多,短短几个月真的有让我的专业学习得到很大进步,找到更多的个人可能性,也结交到非常好的朋友。”
▲梁小玲(前排)在东海大学参加期中考试
旅游学院陆佳泰同学在台湾实践大学学习,她说,“这里学习氛围十分自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走进任何一间上课的教室,老师都会欢迎我们旁听。……课程中一半都是场域教学,我们会前往台北各大商圈做问卷调查,拍摄课程视频;也会一起出教案,编教材,给在地居民上课。”
▲陆佳泰在实践大学图书馆
哲学系(珠海)王琳华、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周阳、生态学院戴斯琦都在澳门大学学习。
王琳华同学觉得,“交流项目带给我两个比较独特的体会,一是体验了不同的学习环境,二是体验了不同的城市生活。在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澳大经济学系开设的一门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我特别喜欢授课老师简洁利落、抓住问题核心的讲授风格,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交流项目还使得和一些曾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学界‘大牛’进行面对面接触成为可能。“
▲王琳华在澳门大学Daoist Philosophy课程上进行小组汇报
周阳同学说,“在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我看到专家们攻坚克难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指导下,我学习了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模式;在大学会堂,我聆听2014年诺奖得主中村修二分享发明蓝色二极管的艰辛与喜悦;与‘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汪正平教授探讨电子应用中的聚合物与纳米材料;与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于登云院士展望我国深空探测的未来……他们的经验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周阳在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前
戴斯琦同学认为,交流学习让她更深入地了解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方法,认识了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也感受了澳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戴斯琦(左一)与组员一起参加World Café交流活动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学校也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由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如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在线交流项目、粤港澳高校联盟夏日学院等各类暑期项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竞赛等。
比如,今年8月,在教育部的统筹部署下,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承办了化学国际暑期学校,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优秀青年学子集聚中大,通过化学前沿课程、文化体验、企业走访等丰富活动,推动学术对话与跨文化沟通,扩大全球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2023年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化学国际暑期学校师生合影
今年10月,我校公共卫生学院6名2019级本科生参加第八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健康虚拟案例大赛,在49支来自12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
▲“Health Defenders”团队参赛队员,左起依次为李天一、王嘉嘉、孔悦、王爽、肖琦瑶、贾世泽
中山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之一,中大学生均可报名参加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线上学生交流项目(Virtual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 VSE项目)。过去一年,我校有近百名学生参加了该项目的线上学习。
国际金融学院姚博文同学报名了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课程,他说,“在课程中我不仅有机会接触了解了各个与项目管理有关的专业领域,还聆听了如英伟达、埃森哲等资深从业人员的就业经验,非常推荐同学们有机会报名APRU的项目”。
材料学院的纪金胜同学选择的是日本东北大学Akiyoshi Yonezawa教授开授的关于全球高等教育体系的课程。他分享道:“通过课堂上的问答模式,我与当地的老师和学生们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交流。两次展示给予我以国际视野分析各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机会。非常感谢中山大学这个平台使我能够参与到APRU VSE项目中,这次经历令我收获颇丰。”
国际关系学院潘天祥同学选修的是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开设的“Commun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课程,与诸多来自东亚、东南亚不同国家的同学一起开展线上学习。他认为在南大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自身英文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APRU VSE 项目官网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心动了吗?
想参加交流学习项目吗?
想知道有哪些交流学习项目吗?
安排!
目前学校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90多所院校签署了框架性合作协议,这为创造学生国际化学习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务部正协同各院系与合作高校洽谈,陆续签订本科生交流合作协议。
目前正在执行的项目有39个,涉及15个国家/地区,每学期可选派学生名额约120个;同时,还有超50个项目(200个名额左右)正在洽谈中,涉及18个国家和地区,有望从2024年开始执行。
▲国际化交流学习项目列表
▲港澳台交流学习项目列表
关于各类项目的工作程序,可查阅早前推送: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我们一起努力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
--- 中大教务部 ---
供稿:刘晓彤、王子玉、齐浩、吴宇轩、杜依琳、金香延、王悦瞩、石蔼容、张裕栋、马腾萍、孙若桐、陈玉洁、梁小玲、陆佳泰、王琳华、周阳、戴斯琦、姚博文、纪金胜、潘天祥、汪帼英、化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国际翻译学院
编辑:廖宇
初审:汪帼英 卢也晰
审核:吴慧英 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