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与学互动 | 《生物学野外实习》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卓越教学,就是要推动教与学的变革,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中山大学积极探索“大课讲授+小班研讨”“新生研讨班”“翻转课堂”等方式,推行小班化教学,推进教育数字化,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


一、课程简介和目标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面向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农学专业大二、大三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依托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技术三个国家一流专业,课程育人目标为:

1.掌握和巩固植物学、动物学等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形成宏观和微观融合统一的自然观,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综合全面的认识论基础。

2.探索生物与环境关联性,理解生物体“形态、结构、行为、功能、生境”之间的统一性和平衡机制,具备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与开发的综合素质。

3.深刻理解“生物学史就是人类文明史”,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树立生态文明的服务意识,提升大学生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培养“四个面向”的创新人才。

二、课程负责人简介

本课程负责人为项辉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研室主任,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7项,带领教学团队发表实习相关教学论文7篇。《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于2020年度被认证为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023年度被认证为广东省线上一流课程。

三、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举措

该课程在构建实践基地、系列教材及在线课程三位一体教学环境条件下,将教学进程划分为“课堂教学、综合实习、创新拓展”三阶段,

前期课堂教学,一方面在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教与学中,种下对实习的期待,另一方面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学生可了解实习过程,熟悉在线资源,做好预习。

中期综合实习,野外实践二周,利用精心选定的物种丰富生境典型的3-5条考察路线、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老师“教”授、指“导”物种的辨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借助“纸质教材+在线课程+师生互动”等进行小组“学”习,“温”习巩固,实现知识的“透”彻理解。

后期创新拓展,创新实习过程结合后续课程等,通过导师协“助”、“合”作,促进知识的触类旁“通”和创新运“用”,鼓励个性化发展。

三个阶段通过教师“教、导、引、助、合”和学生“学、温、透、通、用”二个“五位一体”双向交叉融合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 中大教务部 ---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张亦茹

封面:胡可欣

初审:冯强 王馥君 卢也晰

审核:张雁 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