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未来,创新医教——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提升医学生临床能力
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
智启未来,
创新医教
提升医学生临床能力
人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医学人才培养则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往往需要十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患者是最好的老师,医生的成长是建立在病例积累的基础上的。然而,如今适合且愿意配合示教的患者愈发稀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因此受限。此外,临床患者病情多变,并不会完全“按照教科书生病”,使得医学生无法接触到全面的临床情况。总体来说,医生少、成长慢、教学资源有限,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医学人才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不断在医疗健康领域解锁新的应用场景,同时也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注入新动能。鉴于此,中山眼科中心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ChatZOC眼科大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以期通过新质生产力,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可以根据专业的眼病知识库,及时准确地回答医学生的问题,帮助医他们巩固和提升知识架构;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构建“虚拟患者”实现问诊互动,模拟真实诊疗实践过程,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解决目前典型示教患者病例不足、教学资源有限的难题。这将对于医学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中山眼科中心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ChatZOC眼科大模型
ChatZOC眼科大模型为基座
辅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作为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的基础,ChatZOC眼科大模型的数据库汇集了中山眼科中心多年积累的医患对话数据、眼科疾病诊疗数据、最新眼科指南、科学教材、学术论文和医学网站等多种数据来源。这些数据经过预训练、超参数调整等步骤后,形成了可以进行交互式问答的ChatZOC眼科大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了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与传统课堂灌输式的知识输入不同,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更关注学生“问什么”,根据知识库的多种眼科知识综合生成回答,快速帮助学生发现并补齐知识结构的缺漏,巩固基础理论,衔接临床实践。
交互式问诊虚拟患者
提升学生临床技能
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通过对真实病例中患者的主诉、病史、专科检查进行映射,在数字化空间中孪生出完整的虚拟患者,并通过大语言模型技术实现交互式问答。通过动态生成疾病症状、病史和眼科专科检查结果等信息,“虚拟患者”将和真实患者一样,具有完整的疾病特征,学生可像面对真实患者一样通过语音与其进行病史问诊交互。在此过程中,教学系统会自动记录完整度、准确性等信息,并据此在每一次问诊训练结束后进行自动评分,同时即时个性化地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最终综合提升医学生的病史采集能力和临床诊疗思维。
学生问诊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中的虚拟患者
未来已来
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大有可为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医学教育的需求,中山眼科中心把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在医学教育瓶颈攻关中。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自2023年下半学年起,在《眼科学见习》课程的临床见习阶段,已对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进行了全程规模化的应用,课堂上,同学们使用人形机器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接入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一对一地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与自己专属的虚拟患者进行问诊交流,每个人都得到了个性化的指导。课堂上问答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科技感和欢乐的气息,不再有“菜鸟”初上战场时的紧张感。
在学生教学方面,与传统模式相比,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显著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学生的临床问诊能力,并获得了参与学生和带教老师的高度评价,形成了临床医学教学培训的新范式。
在教育资源方面,数字孪生患者为每位学生提供了相同水平的临床实践机会,这不仅能解决临床典型示教患者不足问题,还能以低成本将大型三甲医院的教学经验推广到资源匮乏的地区,促进临床医学教育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学生评价
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可以减少初学者问诊前的担忧、焦虑,在与模型交流中熟悉问诊的内容和逻辑性,在临床问诊真实患者前做到胸有成竹、有逻辑、有条理。
——2020级眼科见习 何同学
系统创建了医学教学领域紧缺的“标准化病人”,可以进行反复训练提高问诊水平,并可以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标准化评分。
——2020级眼科见习 钟同学
系统保护了真实患者的隐私,减少教学对于真实患者的影响。
——2020级眼科见习 许同学
系统方便易用,可随时训练,节约教学经济和时间成本,偏远地区学生也可以享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
——2020级眼科见习 王同学
加快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是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相信在未来,数字孪生患者教学系统除了帮助提升学生问诊能力外,还可以全阶段、多方面综合赋能医学课程,在高等医学教学科研全方位开辟智慧化新路径,加速优质医学人才培养,守护人民群众眼健康。
--- 中大教务部 ---
供稿:中山眼科中心
编辑:廖宇
封面:胡可欣
初审:王馥君 卢也晰
审核:张雁 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