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障碍产业报告》深度解读:现已是最佳入场时机

Viky 社创号 2022-07-19


中国现在有至少3亿人需要无障碍,包括8500万残障人士和约2.41亿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面对庞大的残疾人基数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中国无障碍沟通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可观的市场前景。 

4月23日,社创号联合社投盟研究院举办《无障碍产业报告》线上发布活动,深度解析了该如何释放三亿用户的市场潜力。并邀请来自听障、视障和言语康复三大无障碍沟通产业的科技企业创业者,畅谈无障碍沟通的商业创新机遇。
关注社创号,回复关键词“无障碍产业报告“,即可获取《无障碍产业报告》PDF文件。
扫码可回看!
全文6325字,阅读需15分钟,暂时不读可保存到悬浮窗,或星标社创号。



「《无障碍产业报告》分享」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卓越中心副总监  马文年

无障碍产业的 Best Entry Point


按照联合国的指导文件,无障碍可以细分成物质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
 
物质无障碍,从最开始的环境设计出发,旨在建立一个允许所有人自由安全的行动和使用的理想环境。物质无障碍对应无障碍行动产业,按照应用场景来划分,无障碍行动产业实际上可以分为居家行动、公共行动、特殊行动三类,按障碍人群划分,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视障和老年人群等。
 
信息无障碍,狭义上讲专指针对视障群体的信息融通,广义上包括视力、听力、言语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视力、听力、言语障碍人数占残疾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0%,其中听力残疾一类就占到25%,这还不包括多重障碍人士。它对应我们接下来的无障碍沟通产业,也就是今天主要聚焦的“听不到、说不清、看不见”的障碍问题。


✜  言语康复治疗——线上化成为趋势

我国言语康复治疗行业中现存三类主体,医院、企业以及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资本、技术和人才和支持政策构成了支撑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层。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补充,资本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在言语治疗中的所发挥的角色也变得愈发关键。
 
而整个言语康复治疗行业,是一个“强服务、弱硬件”的局面。
 
关于康复的硬件设备,类似泰亿格,大部分成本高昂,配套服务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服务型康复像东方启音和雅恩教育,则主要以线下康复中心为服务主体。言语康复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这次疫情也给这样专注线下康复的机构带来了新的危机。同时,慕言教育、倾音等企业做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探索,疫情期间就获得了更好的机会。
 

(图片源于《无障碍产业报告》)


基于障碍程度不同,对康复训练师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轻障碍程度的用户放在线上,而重障碍程度的用户放在线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现在无障碍行业规模化的困境。

行业人才的培训是一个决定言语康复产业繁荣度的长期因素,人才源头能够供应得上,才能有更多的言语障碍人士获得服务。目前我国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指出我国言语治疗师缺口达25万人(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

言语治疗师缺口巨大
 (图片源于网络)

✜  视觉障碍康复——面向低视力的科技创新应用率先突破
 
完整的视觉障碍康复流程包括视力筛查、检查诊断、残疾评定、医学康复、辅具适配、心理及就学就业辅导,根据流程整体可以将之分为视力康复设备类和视力康复服务类。所以,在视觉障碍面前,康复占据主导地位。

按照视力障碍程度的不同,相关产品服务可以分成低视力与盲视。中国有1700万视障群体,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估计全世界低视力人数约为盲人的三倍。

对于中国这400万左右全盲的人来讲,最迫切的是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而对低视力人群则更加依赖科技创新。

低视力科技方面有海外领先的Wicab,其核心产品是由舌头知觉转化为视觉信息的设备,去年也获得了我国的资本支持。但国内新型可穿戴视觉眼镜、新型视力康复辅具、以及尖端型的视觉康复器械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增长空间十分显著。

如果未来新型可穿戴视觉眼镜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那么我国视觉障碍辅具市场的规模将可能达到千亿元级别,成长空间极大。
  
新型可穿戴辅具
 (图片源于网络)

✜  听力障碍康复——看似制造业的服务业
 
按残疾人总量看,听力残疾占总体残疾人口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不仅如此,在多重障碍人群里,57.4%的人口同样患有听力障碍。

按年龄结构看,听障人群实际上呈现出老幼两端多、需求突出的特点。我们说7200万听障人士,老年人就占到6000万

同时,老年听障的程度多在三级、四级,属于中轻度,占比79%;而幼年尤其是0-3岁群体,一、二级听障程度占比83%,属于重度和极重度。
 
整个助听行业的产业链条,可以细分为硬软件产品服务两大类,上游的设备零部件研发生产,中游整件打造和下游的一系列服务支持共同呈现了助听产业的业态。
 
从硬件产品来讲,近10年我们走出了国产化道路,但是在核心技术、零部件生产上,和国外领先机构还有较大的差距。

(图片源于《无障碍产业报告》)

价格是我们的优势,但重要的是服务支持。这可以借助政府、社会组织和商业业态共同融合。验配师认证和相关奖励是否合适、数据标注和人工智能的在线评估能否发展,这些决定了我们的助听设备、包括新一代助听软件APP在听障人群里面的渗透率提升。
 
我们认为,助听产业方面,无论国产还是进口,又或是价格问题,都只是一个表象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没有纳入医保的高昂设备费用,让很多听障人士望而却步,但这个问题正在逐步被国产化的设备商解决。未来决胜的地方在于人机结合的验配服务0-3岁极其严重又复杂的听障问题,需要专业的验配师做诊断后进行个性化处理;但是像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多为中轻度障碍,痛点一致,能不能利用数据标签和智能评估完成,会很大影响到产品受益人群的广度。

人工验配助听器
 (图片源于网络) 

✜  两大因素决定入场时机
 
我们看到,无论是哪一类,基本康复人数都少的可怜,绝大多数的残障朋友根本没机会享有基本的康复治疗或者服务。从一方面看,这给现存的创业者留下了广阔的服务空间;从另一方面看,能系统性破解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没有出现,商业资本无从下手,规模化效应和受益人群的扩张阶段还没有开始。

(图片源于《无障碍产业报告》)

上面讲到无障碍产业的供需错位,过去30年也一直存在。真正决定入场时机的,是下面这两个正在迅速变化的增量因素。
 
1、在过往30年中,从国家层面上对无障碍的关注和认知程度在不断提升。

从环境设计到全面出行、保护残障到残老统一,都反映出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决心。尤其是18年后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导政策,关于公共出行有非常详尽的规划和措施。其他政策也在逐步跟上1989 年4 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2018年1月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简称《意见》)
 
2、除了政策认知的提升超预期外还有一个变量,科技的发展。

现今无障碍行动领域的公司基本都用到了科技创新的方案。我们认为科技对无障碍来说,最大的改变可能在于系统化、规模化和数字化,我们的目的是让天下障碍者无障碍,要摒弃能救一个是一个的想法,要开始思考如何与现在国家层面提到的“新基建三大方向、七大领域”这种科技浪潮结合,来规模化的实现无障碍。
 

无障碍创业的三重境界

 
无障碍产业机会源于新老结合,老的是刚性需求,新的是有效供给。无障碍创业的三重境界-目标客户、核心价值、竞争壁垒,可以按照下面这几点分成C级、B级、A级和S级。
 
 (图片源于《无障碍产业报告》)

C级:服务边界不清晰,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只有定位在具体场景下的细小切口才能让我们看到不同。
 
B级:有相对明确的服务对象,形成了一定标准,获得了用户认可,但痛点在长期需求比短期需求更好。
 
例如在疫情期间帮助听障人士完成线上课堂,是一个短期需求。而长期需求则是要进一步挖掘听障人士触网的用户行为和习惯偏好,转化成高频。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努力批量地服务受益人群,并且让这个过程有效。
 
A级:有着沿基本诉求有做深、沿着人群做宽的实力。听力障碍这个群体以往没有享受到的外部社会红利和技术红利,谁能让他们享受到,谁就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在《隐形冠军》中有这样一个定义:“隐形冠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A级,就相当于细分领域冠军,在这个领域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隐形冠军》—赫尔曼·西蒙
 (图片源于网络)

S级则取决是否能够服务于更大的市场。

各位无障碍领域的创业者,需要边界清晰、流程标准、用户成规模,终极目标则是出圈。完成从B级、甚至从C级向上的跃升,才能达成“让天下障碍人群无障碍”的终极使命。

 (图片源于《无障碍产业报告》)
 

「创业者圆桌与互动」


圆桌会议嘉宾

    请滑动查看👇



慕言教育创始人  康志伟

香港大学医疗管理专业研究生,维港健康创始人,知贝儿科(A轮:红杉,A+铱资本)联合创始人,慕言教育创始合伙人。
慕言教育|致力于使用AI+互联网技术,让更多有需求的孩子接受到优质的儿童言语康复资源,提高他们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启明无障碍CEO  周江南

19年福布斯U30精英,深圳19年年度新锐创业者,19年全国优秀社会创业家,中国渣打银行未来企业家得主。
启明无障碍|专注智能信息辅具研发,结合AI和独特交互方式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新一代智能信息辅具,启明助盲产品通过启明瞳、听、行、店、圈、游等产品多维度为中国1750视力残疾人和全球3.5亿低视力服务。


音书科技联合创始人  彭驷庆
AI无障碍领域践行者,多年市场运营经验,于2016年联合创办音书科技,为国内2780万听障人士打造了属于这个群体的“盲道”。科技爱好者,坚信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的视界。

音书科技|是一家创新型企业,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力言语障碍群体的沟通现状,并打造专业的移动服务平台。目前已为国内外听力言语障碍人士提供数亿次辅助沟通服务。



Q:无障碍行业未来的爆发性增长需要突破哪些难题?


康志伟:在言语障碍方面,更大的突破方向是儿童早期的语言障碍。临床数据发现,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以及构音障碍等各种情况非常普遍, 但市场供应量严重缺乏。例如深圳市儿童医院等官方医院的儿童训练等待期可长达半年以上,所以像东方启音这样的线下的机构,出现了爆发性增长。

彭驷庆:对于听障行业来说,目前较大的障碍是主流社会对于听障群体认知度的问题。许多人对于听障的第一反应是“聋哑”,但其实这并不是一回事,有一大部分的听障人士其实是可以说话的。其次就软件是否付费的问题。音书现有40多万用户,平台每天都会收到许多想要免费的反馈,所以我们设计产品时,会特别标注用户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免费获取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这个产品为什么收费。
 
周江南:视力障碍产业今后还需要结合人工智能、VR、文字语音识别等多种技术来发展。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很多将场景、图像以及人脸识别、VR技术运用在产品中的企业,如果将这些技术运用在视障群体身上,仅仅需要一部手机或是VR套件,就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到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但目前,许多人认为视障产业只属于公益行业,没有商业前景,所以缺乏资源和资金。
 

Q:疫情对业务是否有影响,近期有什么调整?


彭驷庆:疫情期间,对于无障碍沟通的需求有了更大的增长:因为部分疫情信息或直播没有字幕或手语翻译,所以残障人士需要从音书APP 获取疫情信息。除此之外,疫情期间我们免费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了远程AI无障碍教学的公益活动,由此我们对接到了全国主要的的特殊教育学校,所以接下来我们会更多的关注线上信息无障碍产品和服务。

康志伟:因为我们为机构提供远程训练平台,所以从正月初四我们就开始进入全员加班的状态。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孩子在大城市就诊之后,期间的训练就会通过我们系统提供的远程方式来进行;但疫情时期一二线城市也会出现没有办法去现场做康复训练的情况,所以许多机构纷纷通过我们转向线上康复训练。且我们的产品针对儿童集成了大量的在线评估和在线教具,由此我们获得了很大的用户增长。

周江南:疫情期间,我们原本对于实体店的管理和宣传都搁浅了,因此我们及时进行了转型,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与之前合作的连锁盲人按摩实体店、国家盲人图书馆,集结了一批讲师,为居家的盲人进行线上培训。在此期间我们服务了6万多人,有1万多盲人参加了我们的系列课程。

Q:对未来规模化有什么想法和计划?


康志伟:慕言教育目前还是一家初创公司,我认为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会更多的依赖于科技。儿童语言领域是嫁接在医疗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一开始想让教育更公平,希望能成为孩子的垫脚石。但补充言语还需要一个更精确的评估,包括前端的治疗、精准的训练等。所以未来将更深入地向互联网方面发展,包括AI技术、教具电子化、针对治疗师训练的标准化,以及更精准的临床数据等,重点向研发方向突破。

周江南:未来启明将扩充电商方面的业务。启明无障碍的市场比较特殊,视障人士只要在使用智能手机就需要使用启明的图片软件。若我们拓展了电商,与京东淘宝等平台合作,视障人士就可以通过我们的电商平台用更加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日常生活用品,获得更好的无障碍体验。

彭驷庆:因为我们产品形态已经比较成熟,所以要先立足当下,把产品跟服务做好做精, 尽可能去覆盖我们能够覆盖到的用户群。下来将会更多的发展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与物联网、智能硬件结合,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去满足用户在不同产品下面的一个使用的需求。
 

Q:公众教育应该如何与无障碍产业协同发展?


康志伟:不光是在学校,许多家长对于有障碍的儿童都会有天生的排斥,所以障碍儿童很难融入学校。我们需要给这些孩子一个垫脚石,让他更好的去和社会融合。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融合教育将会是未来教育的趋势。
 
彭驷庆:残障人士的教育成本是非常高的,要同时配套学校设施和人员等,但我们再这方面师资和资源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运用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则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省时省力。

Q:无障碍产业受政策影响大,有政策资金支持吗?


(特别嘉宾)音书科技创始人 石城川:我们在过去几年得到不少政策支持。之前广州市番禺区的“青蓝计划”项目共资助了100多个创业团队,同时我们也得到了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的30万元无偿资助。建议创业团队要尽可能多的去扩展自己的资金的来源,包括政府扶持,公益基金会的资助等,要首先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才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周江南:当创业公司在还未盈利时,能够雪中送炭的只有政府,虽然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向政府申报相关扶持政策,但这是非常值得的。虽然政府的扶持资金比较少,但确实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创业的大学生或者无障碍行业创业者。
  
马文年:融资作为创始人来讲,是一个必修课。但融资是一个分阶段的事情,早期确实需要抓住政府、基金会的支持;但是到了中长期,更重要的则是产业背后所带来的资源。是否能够依靠产业的科技力量做规模化、是否能够与业内公司能够形成一个合力,将产业做到A级甚至S级。


社创号将持续关注我国无障碍产业发展,我们将在未来每周一的文章中详细介绍助听、言语康复、视觉康复三大无障碍行业发展状况,对产业未来的社会需求、数字化趋势及国内外相关企业发展做更加深度的解析!

欢迎从业者联系viky回复“无障碍产业交流”进入行业交流群。
【共闯加速营第三期】重点关注和支持无障碍早期创业者,现已开始预报名,4月30日前截止6折预报名,详情请点击这里查看!


- END -
关注中国社创号Chin@Vator
关注全球无障碍行业发展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