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妄言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学不存在了…专家已疯

昨夜长风123 昨夜长风456 2023-02-28

‍防失联,请关注备用号“一亩瓜田”“昨夜长风789”。

         

         


         
妄言人工智能来临,经济学不存在了专家已疯
         
ChatGPT火了,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无限畅想。
         
技术的进步,总是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给社会创造更多的福祉。
         
就像从蒸汽时代,跨越到电气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
         
汽车、火车替代了马车;而飞机的出现又了抢占了部分汽车、火车的运输业务
         
电话的出现取代了从前飞鸽传输、车马慢的日子;而视频聊天和会议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时空穿越”。
         
然而,不出所料,很快就有“专家”大放厥词了。
         
专家不说人话这是常有的事,但是一个自诩为经济学家的“专家”竟然说出如此昏聩、智识堪忧的话,真是跌破了底线的底线。
         
他狂妄断言: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让物理学、经济学不存在。
         
这是谁给勇气?梁静茹吗?
         
         
经济学存在的基础就是: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来说,可以实现欲望的手段是稀缺的。
         
这里的“稀缺”不是指“稀少”,而是指人们需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
         
哪怕稀松平常如超市里面的一个鸡蛋,它也是稀缺的。
         
而阳光,空气等我们触手可得,即使对人们而言及其重要的事物,却也不是稀缺的。
         
稀缺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折磨着人们。
         
哪怕是富可敌国的土豪,相对于他有限的生命来说,时间是稀缺的,可以实现的欲望也是有限的。
         
而人的行动,就是有目的的克服稀缺,获取一个更舒适的状态。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可实现欲望的手段是稀缺的,这是对于人这样心智结构的生物,无法改变的前提。
         
除非人有一天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烟火,与天地同寿神仙;或者变成了可以穿越时空,不受因果规律束缚的超人。
         
但那是科幻小说的范畴,不属于经济学的讨论范围。
         
人工智能或许能极大的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稀缺仍然是永恒的存在。
         
(当然,实际上相对于技术,资本才是更稀缺的)
         
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就幻想了有一天人类尺度缩小了十亿分之一,变得跟细菌等微生物一般大小。
         
以前地球上的食物只够人类吃几顿,现在可以供成所有人吃上永生永世
         
然后,刘慈欣就幻想,“稀缺”消失了,人类从此进入极乐世界。
         
他把人类的心智结构降级成了终日只为食物而忙的蚂蚁等小虫子,以为只要投喂到位,就解决了“稀缺”。
         
这是小说家的狂妄和僭越。
         
而以为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稀缺”,把经济学给干掉,其思维跟小说家没什么两样。
         
有人会问,人工智能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成为超人吗?
         
这个答案,大家可以去阅读,充满哲学思辨,无比清晰,触及本质的《“终结者”的“审判日”永远不会到来》。

         
就如文中说的一样:其实电脑程序都是人类设定的指令。按照既定指令去行事:若输入信息A,则输出结果a;若输入信息B,则输出结果b……
         
程序的本质是机械,不是智能。类比式的思考和形似实非的程序输出结果,让人们误解了程序的基本原理和实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脑在实质上和任何古代的人工器械没有任何区别:假如满足某条件,则该工具产生某结果。只不过电脑处理的信息强大远超过古代任何一种工具。
         
在某些能力方面,一个十几块钱的计算机,一只电饭煲,一辆汽车,一架空调早就超越了人类。
         
但是,你会因为冰箱、洗衣机、热水器、自来水、马桶、扫地机器人等的存在,感到机械的可怕,感到战战兢兢吗?
         
如果答案是“不”的话,又何须惧怕人工智能呢?
         
也有人说,人工智能强大的运算能力,会不会让“计划经济”的实现成为可能呢?
         
甚至有些互联网大佬,马云、刘强东等也附和这等说法。
         
这里隐含的一个争论其实是:计划经济,是产权问题还是知识问题?
         
哈耶克就错误的认为:计划经济的缺陷是知识,尤其是“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情形的知识”,只以广泛分散的形式,作为各种人的私人所有的形式存在。
         
实践上,要在单一的中央计划者的头脑中组合和加工所有既存知识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伟大的经济学家霍普批评他:这是荒谬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哈耶克把它们扯在一起。
         
照哈耶克的说法,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运算能力强大让分散的知识可以集中起来,是不是就该拥护计划经济?
         
但实质的问题是:计划经济无法进行“经济计算”,从而无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
         
经济计算的意思,就是给生产要素,商品和服务赋予价格,使得人们可以进行盈亏计算。
         
如果没有价格,我们就不知道该如果组织稀缺的资源进行生产活动。
         
用3个鸡蛋,1斤面粉,生产1个蛋糕;把锅碗瓢盆炼化了做出一个机器;放下手头的工作去街头维持交通秩序1个小时你永远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亏了”还是“赚了”。
         
你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而你又该付出了什么代价。
         
我们都知道1+1=2。这里“1”是抽象的,没有单位。
         
现实中这个等式要成立的话,“1”的单位是要统一的。
         
但是1瓶可乐、1件衣服、1栋房子、1台电脑、1个小时的劳动怎么相加呢?没法相加。
         
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法度量的。
         
你愿意拿一个苹果,换一个梨,只能说梨给你带来的快乐,高于苹果,而不能说梨给你带来的快乐,是苹果的1.5倍。
         
价值只能进行排序,分出高下,无法度量。即使你嘴上说是这样,你心里脑中也无法真正的设想。
         
同一个人,面对一个苹果、一个梨子,无法度量价值。不同人之间,面对千千万万商品和服务,价值更加无法度量。
         
但也是有办法的,就是把它们换算成统一的单位——货币价格。
         
3个鸡蛋,1斤面粉的成本是10块钱,1个蛋糕的收益是15块钱,所以是赚了。但是用同样的鸡蛋、面粉,可能做出糕点,收益是20块钱,可以赚更多。
         
同样的,你的一小时劳动报酬是30块钱,而一个退休的大妈,她愿意为了20块钱,指挥一个小时交通。所以你不该去指挥交通,你应该待在工作岗位上。
                  
但价格又是怎么来的呢。价格是在市场经济中,基于人们的意愿进行自愿交易形成的。
         
没有私有产权,没有自主经营,没有自愿交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价格。
         
计划经济中也可能有“价格”。但这个价格是专家拍脑袋拍出来的,是虚假的价格。
         
因为计划经济没办法计算成本和收益,无法知道盈亏,从而也就没办法知道你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资源。
         
你只能抓瞎,有时候浪费过剩,有时候短缺匮乏。长此以往,经济必然会走向普遍的贫困和崩溃。
         
假设有一天,技术强大到像科幻小说那样,在每个人头脑上装上芯片,收集各种商品的信息,还能够对不同商品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那么这样,计划经济就得以实现了吗?
         
还是不行。
         
因为人内心世界仍然是无法用数字来表示和度量的外在的物质世界里,各式各样的生产要素的单位,仍然是不同的。
         
内心世界还是无法沟通到外部世界,经济还是无法有效进行盈亏计算。
         
只要人类的心灵构造不变,只要我们人还是今天这样的人,那么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就是经济繁荣必要的基础。
         
真的,不断呼吁管制,说物理学不存在了,经济不存在了的专家,这是经济学读到猪肚子里面去了吗?
         
恳请专家最好不要建议,让大家耳根清净点吧。
         
END

好一个“举贤不避亲”—某央企招聘公示名单备注:该生为集团部主任陈静之女
终于,人们感受到了“免费医疗”的痛苦
         
点击本号:昨夜长风456!来自武汉的神秘美女,妙趣横生,用最通俗、最跳脱语言,揭示本质,洞悉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