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此时此刻,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闪耀上海!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300年后,
随曹公入“梦”,
闪耀东方明珠!
今夜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属于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
(⬆️图源: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
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
舞剧《曹雪芹》
是8部入选作品中,
北京市唯一一个入围作品,
唯一一个区级原创作品,
唯一一个以新文艺群体入围的作品,
今晚19:30,
正式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角逐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一部红楼,写尽人间悲欢情愁,
道尽中华传统美学,
引世人竞相传阅。
为了把中国的“红”文化在海外传得更响,
为了把海淀的“曹”文化推到更广阔的平台,
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主创团队
三年呕心沥血,
三年精进打磨,
创作出这部《曹雪芹》舞剧。
“舞剧”越来越“热”,
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走进剧场,
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和一次精神上的震撼,
共鸣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文化自信”越来越强的今天,
在“文化出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当下,
我们越来越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他们在用自己的表达
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每一次都不一样,这就是舞台艺术的魅力,也是现场表演的魅力。
马博,是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的灯光设计师。每一次演出,导演会根据舞台的不同对整个舞剧的节奏、舞蹈段落都有一些调整和变化,这也要求灯光要配合导演的整个节奏和构想进行完美的同步呈现,最终呈现出一部完美视觉效果的舞剧给观众。
“面对导演的要求,我们也是做了很多种尝试,通过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和刘震导演一起的二度创作,甚至三度、四度的创作过程,过程比较痛苦,每次熬几十个小时打磨,但当最终呈现的那刻,特别享受!”马博说。
舞剧《曹雪芹》的“镜中”片段得到很多观众热爱,“我不要吊威亚,我要舞蹈演员站在那里跳,我要空灵的感觉,要悬浮的感觉!”舞剧《曹雪芹》的总导演刘震这样要求灯光师马博。
之字形的立体舞台、明亮的镜圈和两位主演力量与柔美的结合,给马博出了个难题。最终,灯光团队用了近20台切割灯,把演员的表演区域空间给切割营造出来,舞蹈演员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光驱的可控范围内。如果要呈现出悬浮的感觉,就要求灯光没有一点点废光,离天幕有几十公分?离吊杆有几十厘米?离灯具的角度大概是多少?......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点击视频感受“镜中”的悬浮与唯美)
灯发出来的光很小,但汇聚起来就能成为“中国式表达”。
音乐是入心的,是可以闭着眼睛听出剧情的。
洛一,是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的音乐作曲。在《曹雪芹》舞剧的音乐创作之初,《红楼梦》的艺术高峰,让洛一无法逾越,音乐需要作为舞剧的魂,和舞剧完美融合,更是一道难题。
洛一仔细研读剧本,去调研、去考察、去了解曹雪芹这个人物,然后从《红楼梦》原著中去倒推、去想象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候的状态,慢慢地转变了创作思路,让自己的内心状态逐渐演化成曹雪芹本人,去体会他的状态,体会他本人在那个年代当中他所经历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
“音乐的创作过程也是我自己心路历程的感受,所以写完《曹雪芹》舞剧的音乐后,两三个月我都走不出来,一直在脑子里。”洛一回忆说。
原创舞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需要把自己变成舞剧灵魂的一部分,内心和精神要跟人物和剧情融合起来,然后萌发出来的旋律,才是这部舞剧所独有的。
洛一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博大,有太多经典需要传承,用现代的音乐语言把它继续讲下去,用符合这个时代的视角去创新去改变,在创作的过程中是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自信,对文艺创作者来说,是真正地有了“根”,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方向,有了方向这股劲儿就会向上生长。
海淀,是曹雪芹“梦”开始的地方,这片土地,是他的创作土壤。
“海淀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沉淀和文化积累,是因为海淀有一颗包容心。”舞剧《曹雪芹》总导演刘震认为,“包容性”和“创新性”是一个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特质,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属于我们的骄傲和自信,并把这份骄傲和自信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的。
这就是文化自信的魅力,这就是文化自强的信心。
中国观众特别在意叙事性和情感性,观众走进剧场,往往期待的先是看懂,然后是被感动。如何用舞剧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海淀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需要继续探索。转化意味着既要延续传统,还要被今人接受。艺术家的创作就像一个连接点,同时通往过去和今天。
海淀,在用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
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讲述的是曹雪芹在海淀“三山五园”地区生活和创作《红楼梦》的故事,几百年来,在海淀香山和白家疃地区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传说。舞剧《曹雪芹》所呈现的,不仅有《红楼梦》的大美,更有曹雪芹的大爱。曹雪芹不论是在内心还是爱情中,一生都在追求美,他向往的那种向上的美,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所以在舞剧的整场演出中,如何还原那段美丽的中国故事,如何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这对于舞台搭建极具挑战。
整部舞剧三十几道吊装景片,十几组道具,还原曹雪芹在海淀西山脚下生活的场景,还原曹雪芹读书,还原曹雪芹的梦境,再还原江宁的繁华......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个场景帮观众穿越到那个情境中去。
赵林,带着30位舞台搭建的年轻人,14个小时,增加吊点,在上海为来自北京市唯一入围“荷花奖”的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搭建那片“三山五园”。
他们,用道具还原中国历史,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需求。
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
在北京、海南等地
共完成30多场演出,
所到之地无不掀起一股“雪芹热”,
演出场场爆满,
获得了业内专家、媒体
和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和极高赞誉。
(⬆️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您愿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他们,
为热血演绎经典的他们,
为完美诠释文化自信的他们,
点赞吗?
海淀原创舞剧《曹雪芹》 将角逐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