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行|文学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1年暑期,文学院围绕建党百年、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和文化体验为主题,组织3支实践团,奔赴成都、重庆、兰州、甘南、通渭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引领非遗传承
7月16日至21日,文学院“非遗+红色文化”工作坊实践团一行11人赴定西通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立足当地文化特色,以通渭县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实践载体,沉浸式体验通渭“非遗”文化小曲戏、剪纸、麦秆画、刻瓷、皮影中的红色元素,深度探寻通渭“非遗”和红色文化的魅力。
实践期间,实践团成员与通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了深度访谈和艺术体验。
在秦嘉徐淑公园的百姓大舞台,实践队员聆听了通渭小曲《小姑贤》,与通渭小曲传承人庞月花探讨了最新创作小曲中的红色文化。
在通渭剪纸市级传承人李淑兰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员学习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实践队员自己操刀,拿起剪刀精心用剪纸剪出了五角星、双喜字、窗花等简易图案。
在悦心国际书画村刻瓷工作室,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刻瓷作品。通渭刻瓷市级传承人王小宁十分热心地为实践队员讲解了刻瓷技艺的知识,让实践队员了解到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
在通渭县文化馆,实践队员参观了通渭民俗文化展厅,了解了通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情况。期间,实践队员与通渭皮影戏县级传承人程宏和通渭皮影戏市级传承人孙金牛进行亲切交谈,感受光影传奇的通渭皮影戏文化。
转变就业观念
拓宽就业视野
7月14日至19日,文学院“梦想与远方”就业实践团前往成都、重庆两地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参观了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巴蜀中学、复旦中学等学校,通过对学校的参观、了解和学习,力求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让毕业生少走弯路,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岗位。
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员们深切震撼于这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多年持续95%以上的高就业率,也深刻认同只有扎实的技能训才能练造就优秀的职业素养。
四川大学的人文熏陶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文化特有的魅力,在和校友陈诺同学的交流中,她对要考研的同学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她说:“一旦决定了要去考研,就要准备充分,有一个好的态度,全力以赴。”
西南交大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敦促实践队员们保持对科学真理的敬畏。校友唐恬甜同学在和队员们的交流中鼓励大家积极考研,提醒大家在考研时不仅要结合自身优势,更要对有意愿报考的学校以及专业甚至录取率有一定的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西南大学的“继往开来”精神让实践队员们满怀期待,奔赴未来。校友熊佳凤同学根据自身经验谈到,攻读硕士研究生一定要打牢基础,特别是文科类转专业,在本科阶段就要提前做好规划,多读书、多积累,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提供更多扎实的基础。
巴蜀中学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包容并不仅仅是文化本身,更多的带给人的是一种思考,包括对于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学生理念的开放性探索,改变对于知识的硬性思维模式,是这所学校所带给实践队员们的最突出的感受。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作为市级重点中学,更是邓小平同志留法就读“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地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在对新东方进行参观采访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杨兴丽向新东方老师详细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及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所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并诚挚表达了双方合作的意愿。新东方老师介绍了新东方的基本情况、招聘方式、薪资待遇等。双方就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开展了座谈交流。
最好的课堂永远在路上,五天四夜的成都、重庆之行,实践团队走访了各类大小学校,不管是对外开放还是融合传统,每个鲜明的教育理念都是在推动着实践师生的进步,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就业与创业一直是高校的聚焦重点,青年大学生作为就业创业的主力军,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提前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在就业创业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奔向辉煌而又美好的未来。
推普赋能乡村振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增加各民族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情感,7月16日至21日,文学院组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路径调查”实践团前往甘南开展实践调研。
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围绕国家通用语言的交际能力等问题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形式,与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全面了解了当地村民、学生的语言能力、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同学们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充分保障了调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践团走访了那吾乡、佐盖多玛乡、拉卜楞镇、桑科镇、甘加镇等5个乡镇的6个村庄,完成调查问卷400多份,撰写6份访谈记录。团队成员将对收集来的数据及调研情况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力求使调研成果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实地调查,实践队员们认识到说好普通话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普通话能力对当地旅游业、内生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指导教师刘志刚老师说:“推普工作任重而道远,有效提升民族地区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仍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核心和重点”。他与当地农牧民深入交流,面对民族地区民众普通话表达不自信的现状,他鼓励乡亲们学好普通话、增强认同感,让普通话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走进甘南州的时光是短暂的,但语言文字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是漫长的,这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荣幸,也是责任。实践队员们一致表示要肩负起时代和青春的使命,为全面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贡献应有的力量,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成为助力民族、乡村地区振兴的强大动力,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春担当 强国有我
用脚步丈量大地
用实践感知中国
文学院青年学生
在实践中学史奋进、砥砺品格
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的时代新人
END
来源 | 文学院团委
图文编辑 | 王丽娟
责任编辑 | 陈禹宁
审核 | 杨庆 丁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