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4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乜帖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2017-03-30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推荐阅读★

马明良:时代的挑战与阿訇的修养(全文)

马明良:中国穆斯林怎样融入主流并保持本色

当代中国阿訇不能不思考的五个关键问题

这里不是西亚某国,而是云南沙甸

【清真堂学】正确理解请阿訇念经的意义

重要提示:防止封号失联请长按左侧二维码加小编好友,各种信息天天看!


乜帖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来源:2017-03-26 穆 萨 清真学堂



使者(愿真主赐福他)说:“一切工作,皆以乜帖而获得回报,每一个人只能获得自己乜帖中所要的。谁迁移的乜帖是为了真主和使者,那么,他的迁移就是为了真主和使者;谁迁移的乜帖是为了得到现实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和某一个女人结婚,那么,他的迁移仅此而已。”——公认的圣训

圣训中已经将乜帖与虔诚讲的很清楚了,我想和读者通过学习再次温习一下乜帖与虔诚的要义,让我们的乜帖更加明确,更加虔诚。

乜帖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意欲、打算、决意、志向和目的。如我们举‘乜帖’去朝觐,那么,意思就是:我们意欲、或者决意、或者打算去麦加天房,完成一个穆斯林应该履行的主命功课,旨在通过服从真主的命令,取得真主的饶恕和慈悯。按这样去理解,乜帖的意思就是:“志向明确地、有目的地决意干一件事情。”这其中不乏有准备和计划的含义。又如我们举‘乜帖’礼拜,举‘乜帖’施舍。意思是:我意欲礼拜,我意欲施舍。如果我们要礼主命拜,或者要缴纳天课时,那么,‘乜帖’就更具明确性和具体性。

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乜帖’一词的运用又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地域性。故‘乜帖’一词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成了两种语言共有的语素,其意思完全相同。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乜帖在很多地方又被中国化了,如:‘过乜帖、散乜帖、出乜帖、要乜帖’等都已经成了我们中国穆斯林特有的语言。

我们说‘过乜帖’就是指:举办一次请阿訇,请亲友,开念古兰经,赞圣,求饶,祈祷,待客,施舍,宣教讲卧尔兹的活动,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取得真主的喜悦,求得真主对活人和亡人的饶恕与慈悯。我们说‘出乜帖’是指:出资,捐助支持穆斯林的公益事业,如修建清真寺,学校,医院和修路、打井等。我们说‘散乜帖’是指;将自己意欲施舍的财物分散给需要帮助的穷人和需求者。这些人包括阿訇、学习教门知识的学生,病人,孤儿,旅客和贫民等。至于说:‘要乜帖’则是指那些无劳动能力,为了生活被迫讨要的乞丐及其乞讨行为。

严格地讲,‘乜帖’在我们穆斯林的行为中最为重要,因为你有什么样的乜帖(意念、动机、目的),那么你将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和报应。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和善恶报应的道理。同时‘乜帖’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那么,我们在行为之前思想上必须明确和具体自己的‘乜帖’。如礼拜时就必须明确拜功的性质,是主命,还是圣行?也要具体知道拜数和时间,是昏礼,还是宵礼?是四拜,还是两拜?又如施舍,也必须明确和具体,是天课,还是捐款?是开斋捐,还是自愿施舍?。

让我们再谈谈“虔诚”。穆斯林的所有功修都必须是虔诚的。如果说‘乜帖’是功修的条件,那么‘虔诚’则是获得回报的保证。伊斯兰教规定:凡是按照《古兰经》和圣行的要求,只为取悦真主而干的功课和所做的事情都为虔诚的。“虔诚”的功修最忌讳的是:以物配主,沽名钓誉,迷信和异端,非法和过分。如果穆斯林在行善和干功方面有这些伊斯兰教所忌讳的东西参与,那么,就被视为不‘虔诚’。所以说:虔诚是取悦真主,荣获饶恕和慈悯的保证。关于乜帖与虔诚的要义和重要请参考下列《古兰经》:“你说:“我的礼拜,我的牺牲,我的生活,我的死亡,的确都是为真主--全世界的主。他绝无伙伴,我只奉到这个命令,我是首先顺服的人。”你说:“真主是万物的主,我能舍他而另求一个主吗?”各人犯罪,自己负责。一个负罪的人,不负别人的罪。”6.162-164

我奉的启示是:你们所应当崇拜的,只是一个主宰,故谁希望与他的主相会,就叫谁力行善功,叫谁不要以任何物与他的主受同样的崇拜。”18.110

通过学习,奉劝穆斯林兄弟姐妹,在这短暂人生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志向,要把追求真主的喜悦和慈悯作为我们生活的目的,要远离非法和迷信,因为用非法的东西生活、施舍、奉献是犯罪,目的不纯,意图不正的人是讨不到真主的喜悦,也求不来真主的饶恕。正如圣训所说:“谁迁徙的乜帖是为了真主和使者,那么,他的迁徙就是为了真主和使者;谁迁徙的乜帖是为了得到现实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和某一个女人结婚,那么,他的迁徙仅此而已。”

乜贴就是一种奉献,一种牺牲。无论出乜贴,散乜贴、收乜贴、支乜贴还是过乜贴,都是教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了这些乜贴,教门也就无传承可言,更不要说发展了。使者以“迁徙麦地那”为例子给穆斯林解释乜贴的重要,就足以说明乜贴的作用在于保护伊斯兰,传承伊斯兰,发展伊斯兰。

“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赈款,你借赈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古兰经》9.103节

这节经文中所提到的“赈款”就是我们常说的乜贴。真主命令使者通过规定“乜贴”制度,来教育穆斯林要从那些低俗腐朽的思想意识、龌龊肮脏的语音行为和伤风败俗的不良风气中解放自己,成为一个内清外洁的,品德高尚的真信士。

但由于没有发展上的思想认识和对教门如何传承的忧患意识,我们目前的情况基本上是事与愿违,没有让乜贴起到净化和清洁大家的作用。在日常的宗教生活、宗教活动和为教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和乜帖与虔诚的原则不相符的现象,这些现象将大大减少或者损失我们应得的回赐。也使我们费劲了心血,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我谈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不一定全对。旨在共同探讨发展和传承的路子,扬长避短,踢开绊脚石,使发展与传承的道路畅通无阻。

现象之一、我们往往干一件事情,沽名钓誉的多,虔诚干事的少,事事都看人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而不考虑真主和圣人的教导,不讲究发展教门的实效。为了名利,放弃正义,害怕人说,不尽职责,虚荣之心,控制你我,教门之事,本末颠倒。致使教门被吃喝所困,被势力所控,教门的事情人说了算,而不在乎主圣的教导。具体表现在当阿訇、搬阿訇不讲知识,讲势力,收乜贴出乜贴不讲虔诚,讲人情,支乜贴散乜贴不讲实效,讲权利。

现象之二、整个穆斯林的情况是红白喜事人山人海,吃喝送礼好不气派,阿訇满拉走巷串户,讲经学习无暇应付,宣教事业重中之重,三言两语十来分钟,讲的多了无人爱听。阿訇的职责泡汤了,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宣传教门的事业落空了。

现象之三、教门的领头人没有发展眼光,没有忧患意识,很少考虑真主和使者的教门如何发展,穆斯林群众如何能接受真主和使者的教导而坚持正道,不违法乱纪;如何能提高素质,维护穆斯林形象而不损教利己;如何能奉献自己的能力服务社会,彰显伊斯兰真理而不故步自封;如何改变清真寺阿訇满拉的现状,抓好清真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阿訇,而不是整天将时间都用在服务群众,应付红白喜事上,甚至让阿訇满拉被这些事情忙得焦头烂额,而顾不上讲经授课。请问,是谁在妨碍阿訇满拉的讲经授课?是谁玩忽了供帮学堂的职责?是阿訇?是社头?还是?????

现象之四、有钱人请客设宴,大操大办,全城阿訇基本请全,名为给阿訇出散,实则让阿訇为难。宁可将满拉学生放在一边,停课也要去挣个脸面。不去嘛,有钱人脸上难看,甚至还会把脸闹翻。这样的苦恼把人隐瞒,却瞒不住真主的全知全观;年复一年成了习惯,忙碌一天收入可观,妻子儿女满心喜欢,可怜的阿訇有口难言,后世如何把真主相见?今世买了势力的脸面,后世难见审判的天仙。这样下去,替主扬法,替圣传教的乜贴如何实现???

 

 我们是否想过;随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富余,过一次事,就把全市各坊阿訇都请来,尤其是上午,我们需要阿訇忍耐一两个小时把自己的事办完再走。如果每天阿訇遇上两件大事,下午再有送埋,请问,阿訇还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去讲课?学员们又有多少时间去预习和复习功课?我们过的事越大,请的阿訇越多,那么,表面上看,我们是支持和爱护阿訇,但事实上,我们已经给讲经授课,学习经典的阿訇们设置了绊脚石,如果是早上,我们过事请十坊阿訇,就等于让十个课堂停课,或者减少上课。

现象之五、红白喜事,场面混乱,油香混子,到处乱窜,举意六千,散了一万,东家抱怨,阿訇为钱不要脸,主事的管委为何不管?答曰:教门的事情不好伤脸,其实这样的事情实在难管,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那些眼光短浅的人以阿訇太多为患而四处埋怨。可曾想,这真是满足了混混的心,伤了教门的脸,教门的方向、目的与尊严何在?这样的现象是谁造成?

现象之六、有知识、有抱负、有责任的阿訇被事务缠身,被钱所困,无暇顾及讲经授课,更不要说著书立说,留学海外的莘莘学子得不到半文钱的资助被迫弃学从商,要么半工半读,最终学而不精。象这样的后继人才无人问津。难道我们就盼着油香混混将教门传承?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必将把教门吃空,因为他们的理想只是想当一个一个念“素尔”的阿訇。

现象之七、个别念经人乜贴不端,出席红白喜事、或者是参加殡礼,都以钱为目的,完全颠倒了出散乜贴的真正意义。二十年前在寺院里完成的事情,今天被迫要改在墓地来办,致使好多长期礼拜的老年人参加殡礼都不方便。可曾想过?乜贴之所以出散给我们念经人,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为生活分心,能够勤奋学习,成为人才,将来为教门的传承和发展服务。可是,我们有些人做的实在不优秀,让人寒心。把念经吃乜贴当成了职业,对学习经典教法置若茫然,很少把伊斯兰传承的大业放在心上,当有人对谈到忧教忧民的想法时,他们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是,真主的教门真主自然会保护,你急什么?听到这种不负责任的回答时,就不由己地想起真主在《古兰经》中描述非信士的一段经文“如果有声音对他们说:“你们应当分舍真主所赐予你们的。”那末,不信道者将对信道者说:“真主欲供养谁就供养谁,我们何必供养他呢?你们只是在明显的迷误中。”36.47节


这节经文说明了非信士的态度,意思是真主的仆民自有真主来供给,我们急什么?

现象之八、我有事请阿訇,阿訇不敢迟到,也不能不来。不来就是不给我面子,你唯一的收入——乜贴就得不到,今后也别再想让我请你了。他有事请阿訇,阿訇按时去了。阿訇干啥去了,关钱去了,你看阿訇忙得连经都不讲了,教门咋发展啊?阿訇干啥去了?回家了,这阿訇不守寺,老往家里跑,今后不要搬请年轻的,太骚咧!这些随时都能听到的议论无时不在贬低阿訇的地位,伤害阿訇的的形象。

可怜今天的阿訇;对待孩子不是好父亲,关心太少。对待妻子不是好丈夫,帮助很少。对待父母不能算作孝子,常年不在家。对兄弟姐妹是拖累不帮不行,经济需要。

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出现了目前的局面,我们能否过事少请外坊阿訇,不要影响阿訇给满拉上课,把自己举意出散的乜贴和食物送到凡是刻苦讲经,传授知识的学堂里去,让阿訇们、满拉既传授经典,学习了知识,也要求他们在讲经之后,给送乜贴和食物的兄弟做个好杜瓦。这难道比不上把阿訇请到家里念不了多少又急着要走的形式吗?我想这样办教门、过乜贴要好得多,即让阿訇满拉不耽误学习,又能得到了大家的供帮,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让群众的乜贴真正发挥了供帮学堂的作用,回赐更大。说具体点,就是让清真寺恢复了传授知识的学堂,而不再只是料理群众事务的班子,这才是两全其美、共帮学堂的办法。如果不改变方法,伊斯兰教育很难再复兴。

 基于以上各种现象,建议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参与探讨,找出发展的路子和应变措施,使我们的乜贴既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又不妨碍经堂教育的发展,使阿訇满拉的生活既有保证,又能腾出时间静下心来专心学习。这一切都应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从中制定出相应制度。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死守陈规、醉生梦死、安于现状、或者麻木不仁、闭门造车而跟不上步子,那么,我们必将成为教门的罪人。求主保护,不要使我们落后而成为罪人,阿米乃!


解读“乜帖”

 “乜帖”,阿拉伯语的音译,是“心愿”、“意念”、“意图”的意思。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称“乜帖”为“举意”。“乜帖”是穆斯林崇拜真主的一切功修成立与否的先决条件,在穆斯林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凡穆斯林在履行大小净、礼拜、斋戒、朝觐、施舍、宰牲等穆斯林所做善功之前都离不开“举意”。《古兰经》和圣训中多次强调“乜帖”的重要性,举意就是要有纯正、明确的意愿,并默诵“举意词”,人们把它叫做“举意”或“举乜帖”。


伊本·欧迈尔传述:我听安拉的使者说:“一切善功,惟凭举意;每个人都得到他所举意的,如果谁的迁徙趋向于真主和使者,那么,他的迁徙就是为了真主及其使者;如果是为了迷恋今世或女人,那么,他的迁徙只是为了他的私欲。”


部分学者认为,这段圣训是伊斯兰教信仰内容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人们受罚或奖赏是由内心诚信、口舌诵念和身体力行三方面组成。而这段圣训主要谈的是人内心的意念问题。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段圣训是伊斯兰教信仰内容的一半,这是因为他们主张伊斯兰教的信仰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内在的行为,即内心的诚信;二是外表的行为,即口舌诵念和身体力行。他们认为这段圣训谈了内心的诚信,所以,称之为伊斯兰教信仰内容的一半。


在迁徙年代,有一位穆斯林青年向美丽的姑娘温姆盖斯求婚,温姆盖斯应婚的条件是让这位男子随其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她的恋人为了达到恋爱和成婚的目的,不辞辛劳,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结果达到了求婚的目的。然而,因其迁徙并非出于主圣,而是把迁徙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穆圣得知此事后说:他的“迁徙”不被真主接受。这足以表明,履行任何宗教功修,若目的不纯,仅为尘世荣华,发财致富或娶妻享乐,其“功修”也就不可能得到真主的承领。


《古兰经》中说:“各人都有自己所对的方向,故你们当争先为善。”(2:148)“乜帖”的正确与否,就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古兰经》和穆圣的教导,依其表现对人类社会和主道事业贡献的多寡和好坏而论,绝不可使自己的意志成为脱缰之马,任意奔驰,堕于迷误的深渊。


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个伟人,童年时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如穆圣的知名弟子、《古兰经》背诵家、经文主要汇集者之一——宰德·本·萨比特(公元611——655年),他童年时就举意怎样成为穆圣的翻译和《古兰经》的记录者。


历史追溯到伊历第二年,麦地那的人在积极地准备白德尔战役。尊贵的使者最后把目光投向他领导下的第一批军队,这些军人为了伊斯兰教的振兴立过汗马功劳。一位不到十三岁,聪明又伶俐的小男孩,向队伍走来,手中拿一把比他身体还高的宝剑。他走近使者说:“安拉的使者啊!允许我在您的旗帜下与敌人作战。”使者高兴又惊奇地看了看他,并亲切而慈爱地拍了拍他的肩头,语重情长地说:“孩子,你还年小,不能胜任作战。”宰德·本·萨比特幼年时就有伴随使者的意念,及为伊斯兰教献身的精神。可是,这个小男孩发现在这个领域无法接近使者时,又想到了另一个与年龄无关的领域,于是他又举意学习知识,背记《古兰经》。孩子把这个想法告诉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为之感到非常高兴,为了实现她的孩子的愿望,她就把宰德·本·萨比特的想法又告诉给了宗族中一些人,这些人随即把宰德·本·萨比特带到使者面前说:“安拉的使者啊!这是某人的孩子名叫宰德·本·萨比特,他背记了十七章《古兰经》,他读得很准确,如同降示时那样新鲜。此外,他很精明,而且能读会写。他想紧跟随您,请您听听他的诵读。”使者听了宰德·本·萨比特背诵了《古兰经》的部分章节,没有料到他诵读得非常精彩,发音极其准确,诵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流露出来他的诵读感情,及诵读的潜能。使者发现宰德·本·萨比特的水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描述,因此感到非常高兴,更令使者高兴的是宰德·本·萨比特擅长写作。使者看了看宰德·本·萨比特说:“宰德·本·萨比特啊!你为我学习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因为我的语言不能与他们沟通。”宰德·本·萨比特就服从使者的命令,立刻学习希伯来文,聪明的宰德·本·萨比特没过多长时间就掌握了希伯来文,又精通了古叙利亚语。他掌握了两种外语后,便成了使者的翻译,使者肯定了宰德·本·萨比特的执着、可靠、精细和领悟能力后,就把记录《古兰经》的使命委任于他,从此他便成为“启示”的记录员。有志者事竟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要想完成伟大的事业,就得先树立远大的理想。


“乜帖”是万事的基础,是通向成功的源泉。有了“乜帖”就有了目标。在良好“乜帖”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努力,终将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在伊斯兰看来,意念是支配行为的动力,意念可使人的行为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理智的头脑,便可自觉抵御邪念的入侵,使人从根本上趋向良善,远避罪恶。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关系着“乜帖”,“乜帖”真,则事业成。为此,穆圣强调说:“真主已确定了善事与恶事,然后加以说明,谁立志去做一件善事,而后没有做到,真主为他记下一件完整的善功;如果他立志去做,而后确实实践了,真主给他记下七件、七十件、七百件乃至更多件的善功;如果他立志去做一件恶事,而后他自愿放弃,则真主给他记下一件完整的善事;如果他立志去做,而后真的做了,那么,真主只给他记下一件恶事。”据传:安拉的一位仆人,末日到审判场,见他的功过簿里写了许多他没干过的善功,他很惊疑,并暗暗地道:“这些善功,我没有做过。”此时,安拉对他说:“你曾举意过如此如此的善功,你的举意是真实的、虔诚的,只是你的能力有限没办到,我确把你虔诚的‘乜帖’论为实际行动了。”由此可见,人的主观意愿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好的“乜帖”纵然因为某种原因没能实践,同样可以获得好的回报。这实际上是在告诫人们,时刻树立美好的意念,并使之成为规范自身行为的指南。


据传,有两兄弟,老大是一个修行者,即履行各种善功的人;老二是一个不学无术、无恶不作之人。有一天,恶魔(伊卜利斯)以人的化身来到修行者的跟前说:“阿比德(即修行之人)啊!你应该放松一下,享受人生,不枉活人间。”阿比德说:“也许你说的对,我该像我弟弟那样,玩世不恭,酒、色、财、气一律效纳,过后再作‘讨白’(即向安拉忏悔)。”于是他的心中就产生了这个念头,即“举意”。至于他的弟弟,酒醒以后,感觉自己很糟糕,便自责道:“我干了些什么?哎!真是虚度年华,消磨时光,安拉给予了我健康的体魄,宽宏的给养,我不但不知感安拉,反而处处在干违抗安拉的事情,我应该像我哥哥那样,礼拜、封斋、诵读《古兰经》。”于是他的心中也产生了这样的意念,时间不长,这兄弟俩都归真了,复生日,安拉根据良好的意念,把老二复生在修行者行列里;则根据不良好的意念把老大复生在歹徒的行列里。


穆圣说:“真主不观看你们的容貌、地位和财富,但是他观看你们的心灵和行为。”


“乜帖”是纯粹内心的行为,有时根本不牵涉语言表达。有举意才算教门功修,否则,只是世俗习惯上的事物,如坐在礼拜殿上,若举意为真主坐静或立意等待下一番拜功,便是功修,否则,只算随便休息;同样,大净有举意便是功修,否则,只是洗澡;再如吃饮、睡眠,若举意是为了滋养身体,以便顺主拜主;穿衣为了遮盖羞体;结婚为了洁身自爱远离罪恶……这些都属功修,都可得到真主的准承和报酬。所以办任何教门事情都应预先有一个良好的举意和明明白白的心愿,或用心举意,或用口表述,意念作为人的主观意向,应当是积极和现实的,否则,意念和行为脱节。只有一个好的举意,而缺乏好的行为,举意就会显得空洞和无意义。


既然举意是一切善功成立和蒙主准承的条件,那么,一切非法的事物就不能凭借好的举意而改变其非法的本质。例如,以济贫的意念偷盗;以交友,从而劝人入教的动机同人饮酒或赌博;以参悟真主大能,欣赏人体艺术的借口观看美女或裸体;以放高利贷侵吞他人财产、经营教法禁戒之物的收入,举意修建清真寺,赞助教育事业等等,都是教法所不允许的。


树立一个坚定而纯诚的“乜帖”,是一切善功获得报酬的前提条件,也是区分宗教功修和世俗事务的基础。一旦撇开虔诚为主立意这一崇高的目的,或在功修中掺杂了取悦于人或谋求私利的成份,功修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例如举意朝觐,朝觐时做合法买卖;或举意为主道出征,是为得战利品;或立意封斋而又是为了减肥;既使他的功课被真主接受,但其报酬要根据其为主举意的虔诚程度而定,他的回赐也会因他的举意不纯而减少。


综上所述,任何工作,包括功修,都得有计划,有目的。有了正确的决策,才能有好的收获。有什么动机,便产生什么行为。经训是法则,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要把良好意念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个人只要“乜帖”好,举意好,不工作,不做善功也可以,或者工作了而产生害人的恶效果也可以,这与《古兰经》、圣训精神相悖逆。所以,穆斯林在每做一件事之前,既要有真诚的举意,而举意之后,又要付诸行动,努力把事做好,这才符合经训精神,才能得到安拉的喜悦。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作者推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 弘扬伊斯兰正能量

微信号:pl-muslim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