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清真寺】新编华亭县北寺史《三字经》

2016-03-05 翔亭 中穆平凉社区

前    言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众五番乃麻子礼拜和纪主赞圣的朝房,是举行宗教活动和婚丧嫁娶的重要场所,是讲经宣教、培养宗教人材的学校。

从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创建华亭清真北大寺起,至2011年,北大寺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三个朝代,110多年的历史变迁。创建北大寺的社头、历任开学阿訇、乡老,前几辈人早已归真。先辈人只重办教,不重写史,使现在青年穆斯林对过去本寺历史全然不知。这也是我们回族穆斯林总体文化史志素质低的表现和原因。先辈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寺院遗产,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清真寺志的空白和缺憾。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应作到有寺有志,两全其美,才能明确办好教务,弘扬伊斯兰教义,延续和发展穆斯林文化,服务于穆斯林和信教群众。

遵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提倡教门,少讲政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写史方针,从09年至今,我对华亭县志中记载的清真北大寺历史,访问了60—80岁以上知情老人,笔录取回了口述史料,对华亭北大寺110年的发展历史以《三字经》的型式编写出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为北寺伊斯兰教门而奋献的阿訇、社首、穆斯林群众的亊迹,让他们成为正真的穆斯林。重在提醒人们,尊重阿訇,饮水思源。了解先祖、热爱北坊。

《寺史》记录了创建北大寺至今先辈阿訇、社头、乡老的宗教活动史实。他们在清未民初、五0年土地改革、五八年宗教改革,六0年大饥荒和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二十年大劫难中,面对监禁,鞭打绳拴,批斗折磨,在外流放,不妥协不动摇,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坚守自己的伊玛坭,认主独一的可歌可泣的精神。留史传世,缅怀先人,继承发扬伊斯兰文化优良传统,为建设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这也是我为古老文明的北大寺所写的重要寺史,它与北大寺同在,并为北大寺全体穆斯林长久服务,也是北大寺创建110多年来的第一部寺史,意义深远而重大,务请保存好他。

新编北寺史《三字经》

华亭县,北大寺,坐落在,城北关。

清光绪,二十六,禹得彦,带头建。

出土地,一杆旗,访名匠,袁天刚。

殿宇式,八挂楼,砖码头,立砖墙。

殿脊上,有六兽,门和窗,花木雕。

墙上有,花码璜,飞檐翘,四八水。

殿庄严,气势壮,仿渭南,老旧寺。

禹大帅,差人盖:茄占魁,孙继宏。

老中医,名马镒,起表率,多参予。

马凤周,父和子,出木料,给寺里。

河南里,糟马金,三乡老,同出力。

古建筑,伊风格,建筑界,领风骚。

在西北,有盛名,百余年,历史悠。

在华亭,是首坊,众穆民,围寺居。

清真寺,是中心,婚丧嫁,住持行。

认真主,拜五功,培圣贤,育阿訇。

搬阿訇,品学优,省内外,都驰名。

首开学:禹秉清,禹得彦,的养孙。

第二任,咸阳马,名河图,字龙文。

三四任,禹玉堂、兰秀斋,大学者,

马良俊,的传人,品行好,尔林高。

为北寺,大发展,奠良基,开先河。

  

第五任,兰月显,华亭人,名兰三。

第六任,马金良,上世纪,四五年,

殁于任,埋寺院,文革中,寺被占,

康家庄,来亲人,将坟迁,开徧堂,

奇迹现,亡人容,淡金黄,优如生。

第七任,兰雨亭,闹化平,很驰名。

第八任,马时若,名马阳,云二爷。

阿汉通,学文深,遵守好,有美名。

王善明,开两任,幼随父,习经文。

后拜师,跟兰三,学尔林,苦钻研。

严律己,广爱民,胸大度,待人亲。

严学风,扬教门,引正道,抨恶行,

指真谛,免拘泥,驳荒谬,善启迪,

遵纲纪,行裨益,兴教门,倾身心。

五八年,教衰微,几磨难,不气馁.

十一任,于俊儒,守信仰,不屈服。 

险境里,浩气存,在监内,命归西。

十二任,于复初,是兰三,大名徒。

五八年,阿訇们,狱牢关,大多数,

被集训,遭法办,执政者,搞左倾,

宗教界,被勒令,反封建,反特权,

老阿訇,众人士,被集中,罚劳役。

先批判,后斗争,列罪状,莫须有。

经被焚,人遭刑,逼供讯,太惨然。

黑暗中,受磨难,为教门,把命断。

老学东,老社头,逮入狱,重刑判。

人受辱,身遭刑,伊教到,离乡境。

六一年,东华社,北大寺,重开放。

选啊訇,只一人,不召徒,不讲经。

马文祥、马广玉,被指定,当阿訇。

马金秀、马具昌,政府定,寺主任。

文革中,又遭刧,灾更大,难越深。

寺改为,农具厂,打锄头,造雨炮。

试炮弹,震耳聋,百年寺,难来临:

抢寺产,毁寺院,砍柏树,毁大殿。

寺院内,乱哄哄,面目非,人心寒。

农机站,机修工,李大个,寺饲猪。

马金秀,很气愤,卡菲勒!往外搬!

七六年,贺进仁,扩机站,马家院。

砍梨树,手不软,百年树,遭摧残。

谁阻拦,麻绳拴,送后窑,泪不干。

七八年,党中央,开全会,落寺产。

北大寺,被归还,农机站,把厂搬。

 众穆民,喜开颜,北大寺,重开办。

兰明武,政府命,当阿訇,兼主任,

县伊协,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 

 各社队,联合组,选举为,寺管会 。

 寺社首:马全福,马喜元,秦生玉。

 建寺院,搬机件,恢寺容,劳心肝。

办教门,有信心,不怕苦,不畏难。

十七任,任俊祥,北塬人,两回堂。

任期内,广招贤,为伊教,播李桃。

见识广,学他坊,寺自养,办醋厂

寺管会,又改选,海建清,李万顺。

海鉴清,思想先,有胆识,谋发展。

竭胆虑,劳成疾,鞠躬瘁,而后已。

十八任,摆褔林,提倡议,翻大殿。

任期内,朝哈吉,翻修寺,出美元。

寺管会,重改选,李万顺,马耀德。

新担任,正副职,这期间,大殿危,

需重建,众坊民,心有余,力不足。

望兴叹,寺管会,和阿訇,召大家,

出主意,想办法,都认为,搞筹建。

重人选,责任明,规划好,再动工。

不盲目,经穆民,共议定,齐推举,

禹殿华,总负责,孙长福,为助理,

湛主席,马主任,既支持,又斡旋,

呕心血,竭全力,哈完体,自筹款,

北关队,团结队,卖土地,变现款,

华煤矿,谋发展,沒有地,正作难,

湛马禹,与之商,协议成,利双方,

得资金,十万元,始动工,搞预算。

钱不足,找政府,退房产,五千元。

工程开,绘图纸,湛与马,找城建,

委该局,来设计,工程师,康褔怀,

慨承诺,设计费,全减免,卷棚壁,

大瓷画,陶瓷厂,美术师,边希平。

作贡献,经领导,出面谈,成本费,

也减免。城周边,有汉族,何德林、

周凤岳,来支援,钢材砖,数千元,

马金秀、于全海,赴同心,化钱两,

二千四,本坊人,王新民,捐存折,

是二千,众坊民,出也帖,不吝啬。

万众心,众志诚,人心齐,是保证。

泾川县,蒋多良,寺承建,技术硬。

艺精湛,施工期,一年半,寺落成。

寺庄严,又雄伟,矗立在,城北关。

二十任,马恩广,朝天房,归来后,

将学辞,开四年,回古里,去新疆。


继任者,者金平,王善民,关门徒,

人谦虚,威信高,党政群,评论好。

开北寺,九个月,崆峒区,上台寺,

来搬请,身名振,中青年,好阿訇。

省政协,任常委。市伊协,兼主任。

二十二,兰金勇,学识好,教务精,

门下徒,皆才子,桃李芳,满陇东。

尽全力,授徒弟,为伊教,注活力。

这期间,寺管会,禹殿华,任主任,

其先祖,为民族,贡献大,留清名。

他管寺,公正明,尊知识,重人才,

为政协,撰文史,为穆刊,写文件。

劝坊民,除劣根,改过去,旧习惯。

重文化,讲族史,启青年,觧过去,

惜现在,展未来,北大寺,知名度,

渐扬开,他在任,订寺规,建制度,

革陋习,树新风。修东房,十余间,

为大家,订报刊,扫教盲,开局面。

二十三,马彦俊,住北寺,三次学。

对北坊,有感情,品学优,人实诚。

摆福林阿訇

二十四,任志亮,子继父,续北寺。

赠著作,两千本,劝坊民,学知识。

寒署假,办学班,让学生,学古兰。

受啟发,小儿童,族教亊,永铭记。

握电脑,讲经典,网络传,伊斯兰。

冶全发,是主任,马兆林,副主任,

任期内,修房屋,收租费,减民负。

二十五,兰兴真,讲卧孜,有条理。

有针对,简易懂,启民智,功效高。

对满喇,要求高,学规好,人称道。

在华亭,独领先,让母亲,学古兰。

女大殿,教学楼,教坊民,诲不倦。

母亲们,去寺里,净心灵,育儿女。

老干部,老职工,退休后,学经典。

按对象,分编班,氛围浓,效果显。

禹建华社头

宋志龙阿訇

二十六,宋志龙,山寨乡,阳洼人

后移居,宁夏区,平积堡,三星村。

高中生,中阿通,品学优,学贯中。

投名师,再深造,阿訇中,算精英。

讲善恶,悔不倦,劝坊民,止丒行。

寺管会,人数多,湛文芳,当主任。

他原为,县领导,人缘好,威伩高。

退休后,逾古稀,众拥戴,举主任。

情难却,虽有病,常坚持,讲团结。

重和谐,对坊民,无穷富,皆平等。

遵主道,守人道,讲中庸,行亊公。

讲实际,不拘泥,待人亲,有美名。

副主任,设两名,海建忠,冶全发。

寺委员,马宝国,马兆明,于治荣。

寺出纳:海鉴华,寺会计:王立仁。

王归真,冶提名,补会计:马宝珍。

马建华,任委员,因有故,后自退。

马归真,湛提名,继任人,马万银。

北寺史,辛酸史,奋斗史,发展史。

史为鉴,知兴衰,牢记史,奋发強。

开智慧,育贤良,伊文化,大发扬。

弘伊兰,民族兴,承前后,继开来!

注释:

1、        禹得彦(1821—1906),陕西大荔县禹家庄人,陕回起义首领,十八大营元帅之一,陕回起义失败后,移居泾源十二堡、华亭北头(今北关),后支持各地修建清真寺,1900年亲手修建了清真北大寺。在华亭的后裔禹殿华(四世重孙,禹正、禹泰五世重孙)。

2、        一杆旗,修寺时禹老太爷捐地七亩,今北大寺寺地址。

3、        袁天刚,陕西著名古建筑大匠人,曾修建了清真南寺、安囗大寺、十二堡等大型工程。

4、        茄占魁,河南人。

5、        孙继宏,北头人,其后裔:孙长福、孙长春等。

6、        马鎰,陕回起义军医,清未民初华亭著名中医先生。

7、        马凤周,马鎰二子,民国著民中医医生,后裔继承人:马步国、马正国(三世孙)。

8、        糟金马

9、        禹秉清,禹得彦仕卫,义孙,后念经穿衣挂幛,在新疆开学,回家后,在北城墙角下,盖了一座大宅院,首任北大寺阿訇。其后裔:禹立功、禹立鹏(四世孙)。

10、   咸阳马(1861—1945),名河图,字龙文,祖籍陕西咸阳,故称咸阳马,其父马彦彪,于1862年,陕回起义时,任白彦虎元帅的卫士。

11、   禹玉堂,(1877---1937),人称玉堂阿訇,泾源十二堡人。马良俊在甘肃四大名徒之一。

12、   兰秀斋,兰三阿訇,名月俊,字秀斋(1880—1970),排行为三,故称兰三爷,平凉北源人,马良俊在甘肃四大名徒之一。

13、   兰月显,字兆普(1883—1959)华亭县人,又名兰拜阿訇,后裔兰明武阿訇、兰云清阿訇,孙兰西亭。

14、   马金良(1875—1945),归真于任上,埋于寺圈子内(今北寺大殿后),享年70岁,原籍陕西礼泉县城北五里坡,故称坡里马阿訇。1968年秋季,距阿訇归真二十三年之后,家人从华亭北寺圈子向平凉康庄搬坟时,奇迹现显,坟茔中的埋体完整无损,皮肤黄亮如淡金。

15、   兰雨亭(1883---1953),泾源县兰大庄人。早年在四川成都皇城大寺任寺师傅十多年,边做工,边念经,后回老家继续深造,故人称川兰。川兰、兰月显、兰秀斋三位阿訇,以讲论尔林,培养人才,著名大西北,人称“三兰闹化平”。

16、   马时若,名马阳(1894—1979)。祖籍云南宜良县。人称云南二爷。阿訇刚到华亭北大寺六个月,绥远(今呼市)大寺委派刘尚仁和佟振禄阿訇到华亭北大寺搬请二爷阿訇。华亭北寺坊民硬留,不让阿訇走,呼市大寺的社头请平凉德高望重、笃诚教门、曾经在平凉上寺供养过云南二爷的吴老总(国大代表)出面说话,经过20多天的论战,华亭北大寺坊民只好顾大局顾教门送阿訇上内蒙。

17、   王善明,(1905—1991年),排行二,尊称王二爷。民国末年至五八年教改前后的平凉著名阿訇,胡太师第13代弟子 一代经师。

18、   于福俊阿訇(1899—1962),泾源县兴盛人,

19、   于俊儒(1894---1959)泾源县沙南人,又名于金胡,58年被捕押进平凉中山桥下的公安局,局内不设回民灶,阿訇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绝食而死。

20、   于复初,(1903---1983),名复初,人称大于阿訇,泾源王阁人。

21、   马文祥,人称曹子马,华亭庞磨人。马广玉,泾源县沙源人,人称沙源马,文革初期被勒令回家,后定居华亭县山寨乡刘家河村。以上两人先后开北大寺,是华亭县政府任命的阿訇,任期内不得讲经,招收满喇念经。

22、   马金秀,华亭北关人,马具昌华亭粮食沟人(人秤喊水),以上两人被华亭县政府任命为正副主任。东华公社包括阳南沟、粮食沟开放北大寺一个寺。

23、   樊立明、高敬邦,系文革期间东华公社党委书记,先后改建北大寺为农具厂、农机站,毁大殿“迈克锋” 为机修房,砍寺院百年柏树为其父做棺材,先后拆毁北亭子、水房子、文物古迹大门楼,机修师李大个在寺院内养猪,马金秀当时很气愤,你们把寺院占了,还养猪,这是对回族及大的侮辱!卡菲勒!往外搬!

24、   贺进仁,76年时任东华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将机站扩展到马义国院内,将百年几棵大梨树命令四类分子强行砍倒。

兰明武(1915—2005),华亭县北关人,是兰月显(兰拜)阿訇的长子,子兰西亭,婿海鉴华。

25、马全福北关人、马喜元粮食沟人、秦生玉庞磨人, 全东华公社开放北大寺1个寺,政府委派以上3人为委员,兰明武兼寺主任,各社队阿訇为副主任,1984年以后各社队建立礼拜活动点,北大寺坊民选马全福为主任,李万顺为委员,马文德(候补委员)、海建清(会计)。

26、任俊祥阿訇(1928.3.27—2008.1.29), 平凉北塬梁东人, 在华亭北寺开学两任,1988年6月—1989年6月在任、1991年4月—1995年4月在任),在华亭北寺开学期间任俊祥老阿訇和时任寺管会主任李万顺以及坊上有威望老人们的倡导下,借鉴平凉西北寺办厂经验,以寺养寺,主麻日经全体坊民举手表决通过,任命寺管会委员马奋山为厂长,李金仓为酿醋技术员,有员工4人,原夲这是一桩利坊利民的好事,但是因办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原料紧缺,物价上涨,难以支撑,被迫停产。后经寺管会协商,坊民举手表决同意,承包给马忠仁经营3年,承包费全额上交收回寺里。

27、摆福林1929年生,现年81岁,系宁夏隆德县扬河岔囗人。(1989年6月--1991年4月)在华亭北寺任教,任教其间前去麦加朝觐。阿訇从麦加朝觐回来剩余的美元全部捐献给北寺修大殿。

28、马恩广,平凉南源康庄人,(1995年4月--1999年4月在任)辞学后跟随长子去新疆昌吉养老天年

29、者金平,(1999.5月-2000.4月在任)平凉上扬人。

30、兰金永,生于1928年,现已年逾八旬,平凉北源寨子村人。

31、禹殿华,系陕回起义禹得彦大元帅后裔(四世重孙),北关人,先后撰文陕回起义大元帅禹德彦生平事略,华亭北寺建寺100周年等文章,给县政协、县志办、甘肃穆斯林杂志撰写文章,宣传华亭地区穆斯林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32、马彦俊,(2001年--2006年在任)宁夏固原头道沟人。

33、任志亮,1966年3月20日生,华亭北大寺第任24任阿訇,平凉北塬梁东人,现移居平凉城内南苑小区,系老任阿訇任俊祥长子。

35、兰兴真,原名兰兵元,生于1983年元月20日,平凉崆峒区、寨河乡、郭河村、三社人。

36、宋志龙,生于1966年,华亭山寨乡北阳洼村人。后移居宁夏平积堡三星村居住。

37、湛文芳,华亭人,历任东华、西华、马峡、山寨等乡镇主要领导,七六年后任华亭县革委会副主任、副县长、县政协主席,在任期间为北大寺、北寺坊民谋福利,先后两次向县上争取资金,为北关修路两次,修寺期间大殿图纸由县城建局设计员康福怀设计,图纸费5000元,由于当时资金短缺,时任政协主席湛文芳和时任副县长马宝明出面说话减免,为寺重建减轻坊民经济负担功不可没,修寺时经济都处在困难时期,坊民拿不出来足够的钱,经寺管会与东华村协调,由北关队、团结队各出一亩地,以每亩地5万元的价格成交,共得人民币10万元作为建寺启动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时任东华村支书张海、会计糟有正、北关队队长孙长福、李有华,团结队队长冶全发、袁怀明等努力争取。时任华亭县政协主席湛文芳(哈吉)、副县长马宝明(哈吉),建寺组长禹殿华(哈吉),出面和时任华亭煤矿矿长李志信多次斡旋协商,促成了此亊的成功)这件事的成功,无不包含着他们心系教门和热爱伊斯兰教的情怀。

大殿雨蓬两边壁画,系安口陶瓷厂烧制而成。厂党委书记刘志政向寺里要货款,正此时,县政协主席湛文芳哈吉,大笔一挥给刘志政写了一封信,要求减免,为坊上减免了此项费用。寺委员马忠仁和陶瓷厂职工李云鹏(哈吉)前去安口陶瓷厂拿回壁画。刘志政尧有风趣的说;“湛老爷的上方宝剑下来了,怎能不紧快办理呢?”一时传为佳话。

资料来源:华亭新旧县志,华亭北寺100周年庆典,采访60岁以上老人若干名。

作者简历

翔亭,男,回族,初中文化程度,生于1957年正月28日,系甘肃省华亭县东华镇东华社区北关队人。陕回起义军随军军医马鎰第五代重孙。1965年在华亭县东关回校上学,1970年--1972年在华亭县红卫中学上学,1973年---1975年回家给生产队养牛3年,其间正逢农业学大寨运动,参加了黄家庄、陇州沟、糟家湾、闫家湾等梯田大会战,1975年---1976年被调往王峡口修水库。1976年4月到华亭煤矿工作,期间从事过采、掘、运输工、机械维修、生产班长、仓库保管等工作,于2009年3月退休,创作至今。

爱之家园 供稿

补充资料

华亭清真北大寺该寺属格底目学派。清光绪26年(1900),陕西回族起义领袖禹得彦在县城北关买地7亩,带头出资,在当地回族和平凉、化平(今宁夏泾源)等地同胞支持下,由茄占魁、孙继红负责施工,聘请陕西贾村原建筑大师袁天刚,依照陕西渭南清真寺原型建成。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北厅、讲经堂、住屋、南厅、屏风门、东厢房、教室、水房、伙房等27间,是当时县内最大的清真寺并逐渐成为陕、甘、宁、新和内蒙古各地穆斯林学子所争相求学之地。

    民国30年(1941),平凉富商白受山、驻平凉42军军长杨得亮(云南人,回民)出资改建大门。上有前清举人禹建功、阿文书法家禹品三题写石碑和“太思迷”砖雕,有禹建功撰写、陇东书法家张观雪石雕隶书对联“继往开来团结精神延教绪;归真至善发皇道德正人心。”和杨德亮撰题的“阐扬教义”匾额。

    历任教长有禹秉清、禹玉堂、兰秀斋、马金良、兰明显、马时若(云南人)、于复初、王善明、兰福俊、蓝雨亭和“礼泉马”等。

    抗战时期,该寺一直是华亭回民救国协会、华亭回民教育促进会的会址。民国29年(1940)年,北大寺捐助寺东3亩地皮和数间厢房成立“华亭县边疆小学”(今东关回小前身),并资助回民青年禹治平、张新华、糟世铭等到上海复旦大学、兰州回族中学深造。

1958北大寺改作他用,部分建筑被拆。1990年6月,经寺管会成员马耀得、李万顺、禹殿华、孙长福等人筹划,各方捐款12万元,建成礼拜大殿456.38平方米,卷棚210平方米。1991年,新建水房6间158.4平方米,使寺院建筑更臻完备。

资料提供:阿里巴巴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内容

【平凉阿訇】一代经师——王善明阿訇

王静斋阿訇在平凉

马良骏阿訇致师弟兰秀斋阿訇的信(阿拉伯文)

历史人物‖“红色阿訇”蔡登霄

平凉回族历史及伊斯兰教

【历史】平凉回族民众前仆后继积极投身抗战

【历史】"百折不回的英雄"白彦虎

【历史】平凉回族民众前仆后继积极投身抗战

微信号:pl-muslim
平凉经字画、民族书画、民族用品经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婚礼庆典拍摄、宣传片制作联系电话:13399337896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