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历史】平凉各界仁人志士 救助河南桑坡难民

2016-03-13 穆生福 中穆平凉社区

     


平凉各界仁人志士   救助河南桑坡难民

                 

    抗日战争时期,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日寇铁蹄肆虐我华夏大地,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中原河南地区尤为突出,百业凋零、民不聊生。一九四二年恰遇百年大旱、天灾人祸、雪上加霜,致使民众无法生存,被迫外逃、迁移。他们饱含着国破家碎、离乡背井之痛,携儿带女,“一担两筐、一车两口”。艰难行进、奔命、逃难于大西北。

    沿西兰公路,经过几十天或几个月的长途跋涉、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甚至病痛折磨、妻离子散的严峻考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度过了重重难关,到达了各自的避难地---落居西安、宝鸡,其中一部分落居甘肃平凉、兰州、张家川,还有一部分落居固原三营等地。

    陇东重镇、丝绸古道上的平凉,自古以来民族团结、民情淳朴,被誉为旱码头。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张开了博大、宽阔的胸怀(尽管他们自己也有困难),接纳了这些逃难来平凉的河南、桑坡人。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五年,从沦陷的各省区不断涌来近万难民。平凉国民政府随即成立了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和难民收容所,号召市民在国难当头之际,应协助政府安置难民,维护地方稳定。

   面对这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拖家带口的难民。中国伊斯兰教先贤穆宪章五世孙---平凉拱北主持穆忠阳阿訇积极倡导:我们穆斯林应遵循“天下穆民是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教义,要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对难民给予支持。并以身作责,让一些难民住在平凉拱北的“利民旅社”。资助、供养好学上进、品学兼优的河南满拉王敬虞学习经典,穿衣挂幛。最后还把女儿穆海莲嫁给了他(后曾任红照壁沟清真寺教长)。

    同时穆忠阳阿訇毅然将他名下的穆家咀,红照壁沟(还有景家沟---现监狱附件厂)两沟道挖窑洞百余孔,土地七八十亩,只象征性收一点小麦,或无偿,或暂写欠条,安置逃难来平凉的河南桑坡等地难民居住,后又免去了一些难民购买宅地的欠款。特别是为这些穆民提供、解决了宗教活动场所,出地出资,包括金属铁、铜材十数吨,变换成钱币,用作修建清真寺的资金。今红照壁沟清真寺就是穆忠阳阿訇父子先后两次捐赠的,这充分体现了一位宗教大师敬主爱人、爱国爱教的高尚品质。《中国清真寺续编》书中说:平凉市红照壁沟清真寺,寺址是由穆老阿訇和其子穆鸿俊捐献的。本书由吴建伟主编,一九九三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平凉商会会长,实业家吴九如,对河南难民的处境十分同情,除捐款捐物,又将二亩祖坟地廉价转让给桑坡难民作坟地。商会马子衡等人亦不甘落后,表示支持。与此同时,平凉钱庄老板蓝新平、名医世家黑先生、平凉县参议马进元、番胜永马锡番、青红帮首罗世有、皮货商行掌柜李仁俊、十兄弟之一贾生荣等,还有马兆清兄弟、穆三阿訇、兰三爷、马子明、马占林、者布阿訇、郭志善、马鸿德、马国麟、丁占学阿訇等多斯梯们,以不同的形势、方法,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

    哈知白有明阿訇(曾任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教长),著名商业家白有德兄弟,将一部分难民召集到自己的商号--文茂祥皮行,安排工作。并让桑坡人做领工,有技术的各司其职,没技术的做杂工。又在作坊开设食堂,赈济难民。而且在修建清真旅平寺时白有明阿訇讲:“从平凉城到单家川,河南穆民兄弟盖寺,凡是看上的树木,你们先砍伐倒,后与树的主人再讲价,钱由我们白家出”。

    这一阶段平凉城郊的红照壁沟、景家沟、郑家沟、豫陇沟、水桥沟、黄家坑、头道河畔、泾河滩、砖瓦窑、老城墙根下的旧窑洞、简易棚等,都是难民的栖身之处。落难平凉的河南桑坡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难生存,凭着刚强坚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在平凉总算立足、安家。

    聪明、智慧的河南人,他们大都具备一技之长,如懂皮毛加工技术、轻工纺织技术、工商经营运作等。这些技术在改善自身条件的同时,也带动了平凉地方经济的发展。他们注重文化、注重教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开放改革的大潮中,西部河南桑坡人抓住历史契机,充分发挥优势。涌现了一批民营企业、高端人才,及教育家、知识分子、中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社会各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视历史,我们传递正能量。缅怀历史,我们应以史为镜。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曾说:“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先辈们那些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及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精神,是伊斯兰所倡导与推崇的。伊斯兰敬主爱人的教义与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精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这次国难当中,忠厚、虔诚的平凉各界多斯梯们,他们的慷慨、博爱和热心,体现发挥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这不仅是对伊斯兰文化的践行,也是对穆圣逊奈的诠释。同时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此将激励后人在灾难、在困难、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一如既往的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穆生福阿訇,经名:穆罕默德.海里法.格曼伦丁,穆宪章八世孙,1968年生于平凉,1988年毕业于伊斯兰经学院,并先后投马善堂、杨宝俊、苏凤鸣、马继元等著名阿訇门下求学。平凉拱北原继任教长。对宗教教义、回族历史等潜心研究。曾在《甘肃穆斯林》《回族研究》《开拓》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参与《平凉回族志》编攥,并著有《和卓穆先章》一书。

电 话:15293319814      QQ号:2419662036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穆生福专辑

中国伊斯兰教哲罕忍耶晨礼的赞词详解

真诚对待事物  善功俯拾即是

中国伊斯兰文化瑰宝——手抄本《古兰经》及典籍在平凉

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   迁址丝绸重镇平凉府

伊斯兰是全人类的宗教

回回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平凉回民学校培养产生的杰出人物

【历史】平凉回族民众前仆后继积极投身抗战

【卧尔兹】穆生福:浅论尊经

穆斯林应当守约

微信号:pl-muslim
平凉经字画、民族书画、民族用品经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婚礼庆典拍摄、宣传片制作联系电话:13399337896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